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HIV感染并发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的临床特征、短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诊断为TBM的148例患者,将52例HIV感染并发TBM者作为观察组,96例未并发HIV感染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头颅影像学及临床转归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发生营养不良和贫血者分别占78.8%(41/52)和51.9%(27/52),并发其他肺外结核者占73.1%(38/52),均高于对照组[分别占39.6%(38/96)、30.2%(29/96)、30.2%(29/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89、6.76、8.27,P值均<0.05)。观察组脑脊液压力、白细胞总数、蛋白含量、葡萄糖和氯化物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185.0(141. 0,225.0)mm H2O(1mm H20=0. 0098 kPa)、30. 0 (4. 0,175. 0) X 106/L、1141. 2 (762. 8,1548. 6) mg/L、2. 3 (1. 7,2. 7) mmol/L、117. 0 (111. 1,121. 9) mmol/L,对照组分别为284. 0 (197. 5,315.0) mm H20、360. 0(280. 0,415. 0) X 106/L、1660. 0 (1270. 0,1900. 0)mg/L、1. 4(1. 2,1.8) mmol/L、105.1(102.6,112.4)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 63、4.79、2.57、4.17、4,19,P值均<0.05)。头颅影像学检查显示,观察组脑组织梗死灶发生率为46.2%(24/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1%(2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85,P=0. 028)。观察组病情好转者有20例(38. 5%),恶化及死亡者有32例(61. 5%);对照组好转者有62例(64. 6%),恶化及死亡者有34例(35. 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P<0.05)。观察组病情恶化及死亡者中体质量指数(BMI)<18.0、重度贫血(血红蛋白<60 g/L)、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规范抗结核及抗病毒治疗者分别占56. 3%(18/32)、43. 8%(14/32)、53.1%(17/32)、28.1%(9/32)和40. 6%(13/32),与病情好转者的25. 0%(5/20)、15. 0%(3/20)、20. 0%(4/20)、60. 0%(12/20)和75. 0%(15/2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 87、4. 62、5. 61、5.19、5. 85,P值均<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 [OR(95%CI)=4. 21(1.15~15. 45)]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规范抗结核治疗[OR(95%CI)=0. 28(0. 05~0. 94)]及规范抗病毒治疗[OR(95%CI)=0. 13(0. 04~0. 47)]是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 HIV感染对TBM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指标、头颅影像学检查和预后均有明显影响,及时进行规范的抗结核及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