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t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15岁在纽约读高中的时候,因为心理压力非常大,再加上身边四五个朋友非常“有默契”地一起选择了退学,提早步入社会,一度也在考虑加入他们。那个学期我长期旷课,各种科目不及格。虽然我没有明说退学的想法,但我爹肯定知道我遇到了瓶颈。到了暑假,有一天我爹突然跟我说,这个暑假你不能在家玩,你得出去打工。
  我听完就蒙了,我才15岁啊!哪个地方敢收童工?你别说,还真有。中餐馆。可一个15岁乳臭未干的小子能干什么呢?打杂。
  我问我爹,我为什么要去打工。我不想去,凭什么。我爹说,凭我是你爹。
  接下来我爹就带着我去唐人街的介绍所,谎称我已经18岁。不久我就找到了一份打杂的工作,在马里兰州的一个人口稀少的小镇。
  那一日,我抱着上坟的心情坐上了前往我人生第一份工作的长途巴士。
  接下来的日子简直暗无天日。餐馆老板极其苛刻,脏活累活都扔给我,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洗碗,拖地,剁菜,搬饮料,以及频繁地炒饭。店里打工的人都粗鄙不堪,晚上一群人合住在一个房间里,他们睡觉打呼,让我常常整夜睡不着,第二天没精神又要被骂。
  有天晚上收工后我一边洗澡一边回想自己的“人生”,我一个会英文、前途一片光明的未来国家栋梁,为什么要沦落至此?为什么平白无故要在这累死累活?我一时之间悲愤交加,竟号啕大哭。
  坚持了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晚上,老板把工资递给我,告诉我明天不用上班了。我又蒙了:我被炒了?老板接着说,你干不了这活,这不是你该待的地方。我又悲又喜。
  悲的是原来我其实连打杂的活都干不好,喜的是终于要脱离苦海了。手捧着工资,我坐上了回纽约的长途巴士。打开窗,闻着自由的空气,摸出工资数了数,将近2000美元,突然明白了什么叫作血汗钱。
  回到家我一阵忐忑,我爹就说了一句:“嗯,比我预料中坚持得久。”
  我正蒙的时候,他又意味深长地说了一些让我心惊肉跳的话:
  不是每个人都得循规蹈矩地上完高中上大学,上完大學去公司当上班族的。只不过如果不走这条路,那摆在大多数人眼前的就只有干苦活累活。可有的人干得了,有的人就干不了。有的人没有条件自然无法选择,有的人如果明明有好的条件却任性放弃,将来可是要后悔的。当然,要是有人天赋异禀3岁识谱5岁编曲或者18岁就能打NBA,那这些话不适用他。否则,好好读书永远不会让人吃亏。
  我现在当然知道自己属于干不了粗活又不会识谱更打不了NBA的那类人了。经历过这么一场磨难,新学期开始,我是吃嘛嘛香,看同学们个个可爱纯真,老师们个个慈眉善目。把高中落下的课补上后又顺利上完了大学,直到现在当了个相对来说还蛮轻松的小白领。我不敢想象当初要是自己真的辍学了,我现在会在哪个餐馆打杂。我当然不是觉得这些工作低人一等,而是我清楚意识到了自己根本干不了除了稳稳当当上完学后当上班族以外的活。我非常庆幸自己的这段“惨痛”经历让我没有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走上弯路。
  如果以后我生了个儿子说不想上学,我压根就不跟他讲道理,直接让他去体验一段他除了上学这条路以外他将可能要过的生活。他要是问为什么他非要去体验,我就告诉他:
  因为我是你爹。
  【素材运用】儿子任性无知想要退学;父亲也任性一把,让厌学的儿子去餐馆体验打杂。打杂的艰辛让儿子深切感悟并成长了,开始重拾学习的美好。其实,读书学习是我们大多数人在社会立足的重要前提,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学习才有更好的未来,才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速用名言】


  1.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能力。——俄国哲学家 赫尔岑
  2.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法国启蒙思想家 伏尔泰
  【适用话题】体验;人生经历;读书
其他文献
小区的停车位很紧张,随着车辆的增加,停车越来越难。于是出现了花样繁多的占位方式,一楼邻居是一对老夫妻,都退休了,除了做饭带孩子,日常生活内容里又多出一样——占车位,每天下午五时半,老头准时扛着一个折叠梯子出门,找到满意的停车位之后,将梯子向那一杵,再过十多分钟,儿子儿媳就下班回家,梯子一撤就能停车了,另一位大妈也跟着效仿,她用两把椅子,一边一把,然后用一根绳子拴出一辆汽车的距离出来,绳子是红色的,
期刊
试探是一把双刃剑,你在试探别人的时候,往往先暴露了自己。  然而,朋友圈里的试探之风经久不衰。  最常见的试探:“清清吧,不用回。试试吧,复制我发的消息,找到微信里的设置,通用,群发助手,全选,粘贴复制的信息发送就行,谁的发送失败了,就是把你拉黑了,你再扔掉那些尸体就OK啦!”  发出这种试探信息的人,骨子里肯定极端自卑,而且平时很可能不大受待见,要不怎么老怀疑自己被朋友删了呢?像马云,我猜他一定
期刊
一个出国读研的朋友假期回国探亲,临行前在朋友圈透露了一下归期,好了,有两个以前关系还不错的同学被炸了出来,扔来了代购list,美其名曰顺手带之,朋友大包小包背了回来,可买回来后,对方却瞬间变了颜色,柳眉上挑:“我要的是mini号,你怎么买成中号了?中号又贵又不好看,这可怎么办呢?”朋友翻出聊天记录,却发现对方当时压根没讲尺寸型号,那也怪自己没问清楚,又见她一脸不情愿,于是只收了小号的钱,还请她吃饭
期刊
去年12月我们一家定居在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奥克兰。房子收拾好后,我们决定在圣诞节前满足孩子长久以来的愿望:买一只小猫。本以为这会是件像买衣服一样容易的事,结果却一波三折,也让我初次见识了新西兰人对动物的尊重和爱护。  我们选定了中区一家大型宠物店。去看了几次,最终要买的那天还是提前打了个电话,以防万一。电话那头的宠物店工作人员很热情,开始询问想买猫的原因。  “孩子喜欢,一直想要。我们已经安定下来了
期刊
外祖父是马来西亚怡保的富商,母亲自小要啥有啥。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铁蹄的践踏改变了一切。经过了几乎连性命也不保且民族尊严丧尽的磨难之后,母亲的性格转向淡泊。  与被誉为抗日英雄的父亲一见钟情而共结连理之后,亲情变成了母亲世界里的全部。如果说处于少年时期的她是飞旋于林野间任性无羁的风,那么,成了少妇的她,就是淡淡回旋于树梢的风,内敛而又沉着,带着冷眼看世情的睿智。假如说风也有色有香的话,那时的母
期刊
父亲年轻的时候是个高傲的人。他思考的都是草原、长生天和国家大事。家里的柴米油盐、饥饱冷热统统不在他思考的范畴之内。所以我的记忆里父亲是个严肃的人,沉默,背着手站在高处望着远方。  母亲去世后,父亲迅速老了,父亲起先像母亲,一天能打好几个电话,问我天气怎么样,让我多穿点衣服。再后来,父亲打电话过来,先问好我不是很忙,也不在开车之后,就忧心忡忡地说,他最近不想吃饭,大概没有几天日子了。刚开始,我接到这
期刊
我从北京出发,抵达阿根廷,然后从阿根廷的小港口乌斯怀亚坐船去了南极。  旅行快接近尾声时,船长开了一个动员会,船即将抵达一个硫黄岛,水温没有低到惨绝人寰,所以船长建议我们跳船下海游泳。  到了硫黄岛,身边的欧洲老大爷们,英雄不减当年,居然纷纷脱衣服脱裤子,张牙舞爪地冲了下去,然后龇牙咧嘴地跑回岸边。我裹着防寒服,又想下水,又不太敢。  這时,我身后一对英国的老夫妇,拍拍我,说:下去吧。这么年轻还怕
期刊
霍姆斯是美国爱荷华州迪比克市的一名黑人理发师,他有一颗天真的童心,特别喜欢钻研孩子们的发型,并能帮助前来理发的孩子们达到让头发看起来“更酷”“更炫”的目的,因此,附近社区和学校里的孩子们都愿意来他的店里理发。  渐渐地,霍姆斯发现了一个问题——许多孩子在店里等待理发时,都会拿着一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然后戴上耳机,低下头,开始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看,长时间地沉迷在电子网络或虚拟游戏中,根本不愿抬头。
期刊
前段时间我做了几个学术成果,打包带走了几个高额奖学金。但是实际上在所有研究生里,我是看起来最不紧不慢的那个。作业很少着急写,图书馆里的书也很少一摞一摞地借。有公众号要更,有文案要写,电视剧要追,觉要足足地睡,饭要美美地吃,隔三岔五还出门旅行。很多熟识的朋友会打趣地问,你这么忙,又这么懒,还这么爱看剧,我怎么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做的学术课题?  我傻笑着懒于辩解。难不成我要告诉你,我一个人熬过多少个通宵
期刊
十二岁时我已升入中学,日日从城北走至城南,学习成绩差强人意。  整整六年的时间,我一直留着“日本头”——也就是齐眉齐耳的短发,衣色黯淡,像个暗色影子,闪躲在隐隐约约的人海中。  人长高了,可以混迹于同班同学中,但对自己的身体有一种陌生感和微微的厌恶感。我记得曾用布缠起发育中的胸部,穿贴身的裙子时就可以不必觉得羞耻。  但是又要常去理发,去做衣服,那是最难堪的事。在那个年纪忽然被人注视,被人议论身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