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学生进行个别交谈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也是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常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方法运用得好,不仅能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改善和学生的关系,使学生对班主任老师更信任、更亲近,甚至可以达到无话不谈的理想境界。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掌握与学生谈话的艺术。
一、谈话时教师要转换角色
班主任老师不能以管教者的身份出现,而要成为学生的同伴和朋友。要认识到学生和成年人一样都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和同伴在一起时候,有说有笑,无拘无束。可站到班主任老师面前,他们就变得拘谨起来了,眼睛都不敢正视,说话的声音小得像蚊子嗡嗡……那活泼可爱的神采荡然无存。要是犯了错误,他们就耷拉着脑袋,规规矩矩地站着,等着挨批评。究其原因,就是班主任老师跟学生谈话时角色扮演得不恰当。学生见到的总是高高在上的管教者形象,听到的总是训诫和命令的声音,长此下去,自然就形成了一种被管教者的心态,在心理上与班主任老师产生距离。 因此,和学生谈话时,班主任老师要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这恐怕是许多班主任想也没有想过的。在有些人的心目中,教师坐着说、学生站着听,似乎是天经地义、无可指责的,不仅教师习以为常,而且学生们也习惯了这种做法,双方都没有感觉到有何不妥之处。这其实是教师在把认识的误区转化为行动!虽然我们平时经常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但在实际行动中呢,却往往忽视甚至漠视学生的人格,“教师坐着说、学生站着听”的谈话形式便是其典型的反映。因此,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时,无须充当“卫道士”的形象,应该要抛开所谓的“师道尊严”,不妨搬一张凳子请学生先坐下来。这尽管是毫不起眼、举手之劳的小事,但却能反映出班主任的良苦用心,说明我们班主任已经真正交认识变成了行动,体现出了教师平等待人的心态;换一个角度来看,学生对此也无疑会心存感激、“受宠若惊”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进行的谈话又怎么会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呢?请学生坐下来,一方面能使谈话更有成效;另一方面,在尊重了学生的人格的同时,也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一石二鸟、一箭双雕,我们何乐而不为?
二、谈话时教师要把握好时机
与学生进行谈话,要想收到“四两拨千斤”的理想效果,不讲究一定的技巧是不行的;而技巧又是和“时机”紧密相联的,这就需要班主任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战机”。依我之见,以为选择以下几种时机与学生进行谈话,效果比较理想,堪称“技巧”,我们不妨一试:
1.锦上添花。打铁还须趁热,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时也需要“趁热”。学生尤其是那些班主任心目中的所谓“差生”,当他们无论是在哪一方面取得了一点进步时,我们就应该和他(她)谈心,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以期能够获得更大的成绩,这就是锦上添花式的谈话技巧。班主任在充分肯定学生进步的同时,再明确努力的方向,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会对班主任的话“言听计从”;即便是指出其还存在的不足,学生也会乐于接受。
2.适当冷却。与上面的情况截然相反的是,对待一些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非但不能“趁热打铁”,有时还需要“适当冷却”。而有些班主任在学生出了问题之后,往往会大动干戈,立即就将学生找来大加训斥。其实,这样做毫无必要,不仅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徒增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不妨采取适当冷却的方式,冷一冷后再与学生去谈,给学生留一点自我反省和改正的空间,毕竟学生还是很有自尊心和自知之明的,要相信他们是能够改正和完善的。如果他们在这段时间里有改观,我们就可以及时鼓励;如果仍然没有进步,再与他们去谈,虽是亡羊补牢,但也为时不晚。
3.雪中送炭。学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在所难免的。当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在情感上出现迷惘困惑、亟待别人帮助时,如果我们班主任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以必要的帮助,和他们进行交心、沟通,对学生而言,则无疑是“雪中送炭”。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谈话,能使学生感觉到班主任的关爱和温暖,使他们的心和班主任贴得更近,谈话的效果也就会十分明显。
三、谈话时老师不能使用同一模式
学生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有些学生个性强、脾气急,服软不服硬。和这类孩子谈话,就得慢言细语、恶话善说、以柔克刚。如果采取疾风暴雨的方式,他硬你也硬,他急你也急,双方顶起牛来,不但谈话的效果不好,还有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事故。有些学生自尊心很强,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和这类学生谈话就不能“直来直去”,可以先从他们优点说起,再从侧面指出其缺点或错误,或借周围其他人类似的问题进行评说,让他自己体会领悟,引导他自己教育自己。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自卑感强,任凭你怎么启发,他半天也不说一句话跟这类学生谈话,一是不能急于求成,你越急,他不开口;二是要采取“迂回战术”,先和他一起做点与话题无关的事,一边做,一边从这件事说起,先引他开口,再慢慢引入话题;三是耐心等待,一次不行两次,一天不行两天。对这类学生谈话要特别谨慎,不能表现出半点急噪的情绪和生硬的态度,要让学生始终觉得你和蔼可亲,否则,将前功尽弃。还有极少数顽劣学生,好话不说,恶语不怕。和这类学生谈话,班主任老师就要认真调查,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了解他们,和他们交朋友,帮他们解决各种困难,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在关心、爱护他们,以取得他们的信任,从而弄清形成顽劣局面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
谈话的艺术,要建立在真诚地爱学生的前提下,以诚相待,“艺术”才能产生好效果。如果把“艺术”看成只是一种技巧或手段,离开了“诚”这个核心,弄不好就会走到它的反面:虚伪。如果学生觉得你是个虚伪的人,那么,再好的“艺术“也不会产生好的效果。谈话的艺术要想运用自如,必须要有民主的作风,把平等、民主的教育思想不转变,自己总是以“管教者”身份出现,谈话的过程中,不时表现出“管教者”的样子,流露出教训人的语气,那么运用与学生谈话的“艺术”只能是“东施效颦”,任凭你怎么学,也是学不好的。
总之,与学生谈话是一门艺术,要做好中学班主任工作,就必须掌握这门艺术。
一、谈话时教师要转换角色
班主任老师不能以管教者的身份出现,而要成为学生的同伴和朋友。要认识到学生和成年人一样都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
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和同伴在一起时候,有说有笑,无拘无束。可站到班主任老师面前,他们就变得拘谨起来了,眼睛都不敢正视,说话的声音小得像蚊子嗡嗡……那活泼可爱的神采荡然无存。要是犯了错误,他们就耷拉着脑袋,规规矩矩地站着,等着挨批评。究其原因,就是班主任老师跟学生谈话时角色扮演得不恰当。学生见到的总是高高在上的管教者形象,听到的总是训诫和命令的声音,长此下去,自然就形成了一种被管教者的心态,在心理上与班主任老师产生距离。 因此,和学生谈话时,班主任老师要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这恐怕是许多班主任想也没有想过的。在有些人的心目中,教师坐着说、学生站着听,似乎是天经地义、无可指责的,不仅教师习以为常,而且学生们也习惯了这种做法,双方都没有感觉到有何不妥之处。这其实是教师在把认识的误区转化为行动!虽然我们平时经常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但在实际行动中呢,却往往忽视甚至漠视学生的人格,“教师坐着说、学生站着听”的谈话形式便是其典型的反映。因此,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时,无须充当“卫道士”的形象,应该要抛开所谓的“师道尊严”,不妨搬一张凳子请学生先坐下来。这尽管是毫不起眼、举手之劳的小事,但却能反映出班主任的良苦用心,说明我们班主任已经真正交认识变成了行动,体现出了教师平等待人的心态;换一个角度来看,学生对此也无疑会心存感激、“受宠若惊”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进行的谈话又怎么会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呢?请学生坐下来,一方面能使谈话更有成效;另一方面,在尊重了学生的人格的同时,也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一石二鸟、一箭双雕,我们何乐而不为?
二、谈话时教师要把握好时机
与学生进行谈话,要想收到“四两拨千斤”的理想效果,不讲究一定的技巧是不行的;而技巧又是和“时机”紧密相联的,这就需要班主任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战机”。依我之见,以为选择以下几种时机与学生进行谈话,效果比较理想,堪称“技巧”,我们不妨一试:
1.锦上添花。打铁还须趁热,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时也需要“趁热”。学生尤其是那些班主任心目中的所谓“差生”,当他们无论是在哪一方面取得了一点进步时,我们就应该和他(她)谈心,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以期能够获得更大的成绩,这就是锦上添花式的谈话技巧。班主任在充分肯定学生进步的同时,再明确努力的方向,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会对班主任的话“言听计从”;即便是指出其还存在的不足,学生也会乐于接受。
2.适当冷却。与上面的情况截然相反的是,对待一些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非但不能“趁热打铁”,有时还需要“适当冷却”。而有些班主任在学生出了问题之后,往往会大动干戈,立即就将学生找来大加训斥。其实,这样做毫无必要,不仅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徒增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不妨采取适当冷却的方式,冷一冷后再与学生去谈,给学生留一点自我反省和改正的空间,毕竟学生还是很有自尊心和自知之明的,要相信他们是能够改正和完善的。如果他们在这段时间里有改观,我们就可以及时鼓励;如果仍然没有进步,再与他们去谈,虽是亡羊补牢,但也为时不晚。
3.雪中送炭。学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在所难免的。当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在情感上出现迷惘困惑、亟待别人帮助时,如果我们班主任能够及时发现,并给以必要的帮助,和他们进行交心、沟通,对学生而言,则无疑是“雪中送炭”。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谈话,能使学生感觉到班主任的关爱和温暖,使他们的心和班主任贴得更近,谈话的效果也就会十分明显。
三、谈话时老师不能使用同一模式
学生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有些学生个性强、脾气急,服软不服硬。和这类孩子谈话,就得慢言细语、恶话善说、以柔克刚。如果采取疾风暴雨的方式,他硬你也硬,他急你也急,双方顶起牛来,不但谈话的效果不好,还有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事故。有些学生自尊心很强,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和这类学生谈话就不能“直来直去”,可以先从他们优点说起,再从侧面指出其缺点或错误,或借周围其他人类似的问题进行评说,让他自己体会领悟,引导他自己教育自己。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自卑感强,任凭你怎么启发,他半天也不说一句话跟这类学生谈话,一是不能急于求成,你越急,他不开口;二是要采取“迂回战术”,先和他一起做点与话题无关的事,一边做,一边从这件事说起,先引他开口,再慢慢引入话题;三是耐心等待,一次不行两次,一天不行两天。对这类学生谈话要特别谨慎,不能表现出半点急噪的情绪和生硬的态度,要让学生始终觉得你和蔼可亲,否则,将前功尽弃。还有极少数顽劣学生,好话不说,恶语不怕。和这类学生谈话,班主任老师就要认真调查,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了解他们,和他们交朋友,帮他们解决各种困难,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在关心、爱护他们,以取得他们的信任,从而弄清形成顽劣局面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
谈话的艺术,要建立在真诚地爱学生的前提下,以诚相待,“艺术”才能产生好效果。如果把“艺术”看成只是一种技巧或手段,离开了“诚”这个核心,弄不好就会走到它的反面:虚伪。如果学生觉得你是个虚伪的人,那么,再好的“艺术“也不会产生好的效果。谈话的艺术要想运用自如,必须要有民主的作风,把平等、民主的教育思想不转变,自己总是以“管教者”身份出现,谈话的过程中,不时表现出“管教者”的样子,流露出教训人的语气,那么运用与学生谈话的“艺术”只能是“东施效颦”,任凭你怎么学,也是学不好的。
总之,与学生谈话是一门艺术,要做好中学班主任工作,就必须掌握这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