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讲解小学数学时,针对低年级学生适当引入故事情境激发兴趣、抽象问题设置操作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数理、设置学习中竞争情境、挖掘学习潜力三方面的实践经验,使小学教学的过程简单通俗,学生通过掌握学习的过程,使数学学习走向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设置
在新教育理念下,广大数学教师一直在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设置特定的情境进行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将数学教学效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程度,从而极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故事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幼儿的好奇、活泼好动还未褪去,一堂课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达40分钟。基于此种现象,在数学课堂上设置些低年级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探索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融入数学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这些低年级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接受起来就顺理成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并掌握知识。
比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中的《整数加法和减法》一节时,笔者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难于长时间集中的情况,就利用多媒体导入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元素,故事一开始,灰太狼一脸坏笑地站在青青草原上,大叫“圣诞节到了,我要抓羊送给老婆”,灰太狼先抓了懒羊羊和美羊羊,接着又抓了村长慢羊羊和沸羊羊。笔者适时引导小学生,灰太狼先抓了两只羊,又抓了两只羊,灰太狼一共抓了几点羊?学生兴奋地说四只,通过这种方法就给小学生导入加法的概念。紧接着故事继续,聪明的喜羊羊来了,救走了村长慢羊羊,现在再让学生看看灰太狼抓到羊还剩几只?学生们继续说三只,这样又给学生导入了减法的概念,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加法就是将物品多次放一块,一共有多少?减法就从总有的物品拿走一些,剩下还有多少?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针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故事情境设置,可以有效集中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因此,在低年级学生中推行故事导入式教学方式非常必要。
操作情境,探究数理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知识点都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掌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只有通过动手操作去实践证明相应知识的唯一性、正确性,这样学生才能对知识理解透彻,进而记忆深刻。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才能到提升,掌握知识的能力也才能长足发展。
比如,笔者在讲解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中的《认识分数》一节时,学生们已形成数值三大于数值二的惯性思维,怎样也不解理二分之一为什么大于三分之一,怎样的说教也无济于事,无法真正理解。笔者拿出几个自己在家洗干净的苹果,在自己亲自监护下,让学生亲自操作切成多份,取其中的二分之一,再取其中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逐一比较大小,进而理解分数的大小,谁答对就奖励谁吃苹果。通过学生自己越切越小的苹果,在孩子品尝苹果的笑声中,明白了苹果分的份数越多,自己吃到的苹果就越小,从二分之一苹果大于三分之一苹果,进而懂得了为什么二分之一大于三分之一,理解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大分数越小的道理,达到了真正认识分数的教学目标。
竞争情境,挖掘潜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式教学方法,而如果在小组合作再引入竞争的理念,那也是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挖掘学生潜力的好方式,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的目标。
比如,笔者在讲解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中《圆的知识》一节课时,将学生四人一组,分成多个学习小组,看哪个组能在生活中找到最多圆形的物品?哪个组能画出最美丽的圆形?通过画圆的过程,哪个能够探索更多有关圆的特性?通过设置这种竞争情景,学生们又是画圆、测量、计算,又是讨论、研究、查资料,一片热火朝天的学习氛围。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充分理解了同一个圆所有半径都相等,圆的周长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圆的面积和半径之间的关系等等,对合作学习过程中,发现圆的特性最多的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将多元情境设置的教学方法同小学数学教学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们早日形成数学思维,这对于以后的数学教学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经常采用此种教学方法,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设置
在新教育理念下,广大数学教师一直在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设置特定的情境进行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将数学教学效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程度,从而极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故事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幼儿的好奇、活泼好动还未褪去,一堂课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达40分钟。基于此种现象,在数学课堂上设置些低年级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探索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融入数学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这些低年级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接受起来就顺理成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并掌握知识。
比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中的《整数加法和减法》一节时,笔者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难于长时间集中的情况,就利用多媒体导入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元素,故事一开始,灰太狼一脸坏笑地站在青青草原上,大叫“圣诞节到了,我要抓羊送给老婆”,灰太狼先抓了懒羊羊和美羊羊,接着又抓了村长慢羊羊和沸羊羊。笔者适时引导小学生,灰太狼先抓了两只羊,又抓了两只羊,灰太狼一共抓了几点羊?学生兴奋地说四只,通过这种方法就给小学生导入加法的概念。紧接着故事继续,聪明的喜羊羊来了,救走了村长慢羊羊,现在再让学生看看灰太狼抓到羊还剩几只?学生们继续说三只,这样又给学生导入了减法的概念,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加法就是将物品多次放一块,一共有多少?减法就从总有的物品拿走一些,剩下还有多少?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针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故事情境设置,可以有效集中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因此,在低年级学生中推行故事导入式教学方式非常必要。
操作情境,探究数理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知识点都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掌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只有通过动手操作去实践证明相应知识的唯一性、正确性,这样学生才能对知识理解透彻,进而记忆深刻。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才能到提升,掌握知识的能力也才能长足发展。
比如,笔者在讲解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中的《认识分数》一节时,学生们已形成数值三大于数值二的惯性思维,怎样也不解理二分之一为什么大于三分之一,怎样的说教也无济于事,无法真正理解。笔者拿出几个自己在家洗干净的苹果,在自己亲自监护下,让学生亲自操作切成多份,取其中的二分之一,再取其中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逐一比较大小,进而理解分数的大小,谁答对就奖励谁吃苹果。通过学生自己越切越小的苹果,在孩子品尝苹果的笑声中,明白了苹果分的份数越多,自己吃到的苹果就越小,从二分之一苹果大于三分之一苹果,进而懂得了为什么二分之一大于三分之一,理解分子相同的情况下,分母越大分数越小的道理,达到了真正认识分数的教学目标。
竞争情境,挖掘潜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式教学方法,而如果在小组合作再引入竞争的理念,那也是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挖掘学生潜力的好方式,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的目标。
比如,笔者在讲解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中《圆的知识》一节课时,将学生四人一组,分成多个学习小组,看哪个组能在生活中找到最多圆形的物品?哪个组能画出最美丽的圆形?通过画圆的过程,哪个能够探索更多有关圆的特性?通过设置这种竞争情景,学生们又是画圆、测量、计算,又是讨论、研究、查资料,一片热火朝天的学习氛围。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充分理解了同一个圆所有半径都相等,圆的周长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圆的面积和半径之间的关系等等,对合作学习过程中,发现圆的特性最多的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将多元情境设置的教学方法同小学数学教学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们早日形成数学思维,这对于以后的数学教学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经常采用此种教学方法,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