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2年1月底,我和好友姬莹骑自行车到台湾东海岸旅行,巧遇中西大辅利用大四寒假来台湾环岛游。听他说已骑自行车到过20多个国家旅行,我们差一点立正敬礼。姬莹由衷羡慕说:“我真希望有一天也可以骑自行车到国外旅行,环游世界是我的梦想。”
没想到,1998年10月21日我和姬莹真的从旧金山出发了。
历经生死志不回1999年2月至2001年7月大洋洲、中澳沙漠、欧洲、西亚
我和姬莹沿大洋路一路骑来,耳朵习惯了海风夹杂潮水的声音,眼睛习惯了海天一色的水蓝。我们即将骑完大洋路,到达沙漠的起点阿德莱德(Adelaide),由南到北走斯图亚特公路横越沙漠。前一晚不断爬坡,累到极点,我们俩骑到可以感觉大腿肌肉发热,最后踩踏变成一种不自觉的惯性移动。
1999年6月12日,我预计很快即可到达阿德莱德,没多久却身在墨尔本的医院。
昏迷了18个小时,有1个星期的记忆凭空消失。姬莹在病床旁寸步不离,她说:“那天出发后不久,你摔倒在路旁,安全帽裂成两半,导致脑震荡及骨折,来了两辆救护车,最后他们决定用直升机直接载你到墨尔本医院急救。”经历了生死考验,我们还要继续吗?答案和出发时仍一样,但我要回台湾检查及复健,而中澳沙漠的旅程却需考虑季节,因为听说达尔文10月底是暴雨期。我低声问姬莹:“如果你一个人去,可以吗?”姬莹回答:“如果不完成这段旅程,留下遗憾,恐怕我们很难从这次伤痛中走出来。”
澳洲是鼓励冒险精神的移民国家,陌生人看到我们旅途中发生意外,都竭诚帮忙,朋友也主动慰问、协助。回到故乡,却像回到孤岛,有人认为我是自讨苦吃,好好待在台湾就不会发生意外。内心的冲击比身体的痛苦更难忍受,我无法再回到原来的生活,更坚定自己的选择。
姬莹9月21日下午搭飞机再度前往澳洲。我拆除左手骨折的钢钉和完成复健后,于11月1日下午出发到澳洲和她会合。姬莹晒得又红又黑,微笑着走过来。短短1个月的磨练,她迅速成长,在炙热的太阳下,像石头一样沉稳。
11月6日,我们终于到达艾尔斯岩(AyersRock),我们绕着艾尔斯岩健行一周。虽然比原计划晚了好几个月,我们还是用不同的方式(姬莹骑自行车,我搭公共汽车)各自完成了行程,我们终究在诡奇绚丽的岩壁上,看到远古居民们富含沙漠生存智慧的壁凶。
行程终点是阿德莱德。我永远忘不了12月3日那天,在街头远远看着姬莹骑自行车前来,脸上散发着完成“热风大陆行”的成就感和喜悦。先前两个多月她从达尔文出发,途经5个气候区,大部分是又干又热的红土沙漠。
我冲上前叫她:“姬莹,恭喜你,你完成了广她拥抱住我说:“不,是我们一起完成了。”
邂逅蓝小猴
2001年7月至11月
北非、东南非
进入非洲东南部国家马拉威,青翠山峰连绵不断,湛蓝的马拉威湖像海一样闪闪发光,茅庐泥屋点缀在高原上,屋外有香蕉及玉米田,像世外桃源。但一路上,随时都有一大堆人喊着:“给我钱广我心痛到了极点,第一次到一个国家,遇到每一个人都在乞讨,马拉威贫富悬殊,政客和权贵生活豪奢,大部分民众却没水没电可用。
骑到北部第一大城姆祖祖(Mzuzu),发生了一件事,令我们的旅行以一个惊叹号结束。那一天,我们到马拉威湖畔的餐厅用午餐。沙滩上有一群小孩经过,手上抓着一只小动物。姬莹马上过去,那小动物原来是她从小梦想要养的小猴子。
小猴子才半个巴掌大,可能出生不到1星期,淡蓝色的皮肤,稀疏覆着一层灰白色的毛发。最特别的是:它粉红色脸庞上的一双漆黑眼珠,慑人心神,只有刚出生却遭遇重大变故的婴儿,才会出现这种纯真却苍老的眼神。姬莹付了小孩子一点钱,把小猴子带回姆祖祖,并替它起名Blue,中文便是“蓝小猴”。
我们忙碌地展开抢救。它很快学会用四肢举起比身体大的奶瓶,拼命吸吮;每次哄它睡觉,它就会伸出一只手来握着你,确定你不会等它睡着时离开,和人类的小婴儿一样聪明。
姬莹说:“真希望到森林里找到和它一样的猴群,让一只慈爱的母猴抱它回归森林。”
为了这个愿望,我们带着蓝小猴骑车奔驰400公里,到马拉威首都里朗威,向国立野生动物中心求助,希望专家可以收容它,经过训练,把它放回森林去。但那里的人说:“它太小了,我们单位没钱买牛奶,而且,不同品种的猴子会互相攻击,你们最好带回去养。”
终于,它被一位埃及医生收养,医生的3个小孩都很喜欢它。姬莹心满意足地说:“够了,我们回家lief”
这趟合共922天、横跨5大洲的自行车环球梦,终于画下完美句点。虽然旅途上遇过波折,但我们以乐观态度,互相扶持;也仰赖陌生人的慈悲,一一化险为夷。 这是一场生命的体验。自行车载了我们所有的装备,在大地上画出一条微弱却真实的轨迹。我们追求的不是一个纪录,而是对世界的好奇心及对自我的探索。
没想到,1998年10月21日我和姬莹真的从旧金山出发了。
历经生死志不回1999年2月至2001年7月大洋洲、中澳沙漠、欧洲、西亚
我和姬莹沿大洋路一路骑来,耳朵习惯了海风夹杂潮水的声音,眼睛习惯了海天一色的水蓝。我们即将骑完大洋路,到达沙漠的起点阿德莱德(Adelaide),由南到北走斯图亚特公路横越沙漠。前一晚不断爬坡,累到极点,我们俩骑到可以感觉大腿肌肉发热,最后踩踏变成一种不自觉的惯性移动。
1999年6月12日,我预计很快即可到达阿德莱德,没多久却身在墨尔本的医院。
昏迷了18个小时,有1个星期的记忆凭空消失。姬莹在病床旁寸步不离,她说:“那天出发后不久,你摔倒在路旁,安全帽裂成两半,导致脑震荡及骨折,来了两辆救护车,最后他们决定用直升机直接载你到墨尔本医院急救。”经历了生死考验,我们还要继续吗?答案和出发时仍一样,但我要回台湾检查及复健,而中澳沙漠的旅程却需考虑季节,因为听说达尔文10月底是暴雨期。我低声问姬莹:“如果你一个人去,可以吗?”姬莹回答:“如果不完成这段旅程,留下遗憾,恐怕我们很难从这次伤痛中走出来。”
澳洲是鼓励冒险精神的移民国家,陌生人看到我们旅途中发生意外,都竭诚帮忙,朋友也主动慰问、协助。回到故乡,却像回到孤岛,有人认为我是自讨苦吃,好好待在台湾就不会发生意外。内心的冲击比身体的痛苦更难忍受,我无法再回到原来的生活,更坚定自己的选择。
姬莹9月21日下午搭飞机再度前往澳洲。我拆除左手骨折的钢钉和完成复健后,于11月1日下午出发到澳洲和她会合。姬莹晒得又红又黑,微笑着走过来。短短1个月的磨练,她迅速成长,在炙热的太阳下,像石头一样沉稳。
11月6日,我们终于到达艾尔斯岩(AyersRock),我们绕着艾尔斯岩健行一周。虽然比原计划晚了好几个月,我们还是用不同的方式(姬莹骑自行车,我搭公共汽车)各自完成了行程,我们终究在诡奇绚丽的岩壁上,看到远古居民们富含沙漠生存智慧的壁凶。
行程终点是阿德莱德。我永远忘不了12月3日那天,在街头远远看着姬莹骑自行车前来,脸上散发着完成“热风大陆行”的成就感和喜悦。先前两个多月她从达尔文出发,途经5个气候区,大部分是又干又热的红土沙漠。
我冲上前叫她:“姬莹,恭喜你,你完成了广她拥抱住我说:“不,是我们一起完成了。”
邂逅蓝小猴
2001年7月至11月
北非、东南非
进入非洲东南部国家马拉威,青翠山峰连绵不断,湛蓝的马拉威湖像海一样闪闪发光,茅庐泥屋点缀在高原上,屋外有香蕉及玉米田,像世外桃源。但一路上,随时都有一大堆人喊着:“给我钱广我心痛到了极点,第一次到一个国家,遇到每一个人都在乞讨,马拉威贫富悬殊,政客和权贵生活豪奢,大部分民众却没水没电可用。
骑到北部第一大城姆祖祖(Mzuzu),发生了一件事,令我们的旅行以一个惊叹号结束。那一天,我们到马拉威湖畔的餐厅用午餐。沙滩上有一群小孩经过,手上抓着一只小动物。姬莹马上过去,那小动物原来是她从小梦想要养的小猴子。
小猴子才半个巴掌大,可能出生不到1星期,淡蓝色的皮肤,稀疏覆着一层灰白色的毛发。最特别的是:它粉红色脸庞上的一双漆黑眼珠,慑人心神,只有刚出生却遭遇重大变故的婴儿,才会出现这种纯真却苍老的眼神。姬莹付了小孩子一点钱,把小猴子带回姆祖祖,并替它起名Blue,中文便是“蓝小猴”。
我们忙碌地展开抢救。它很快学会用四肢举起比身体大的奶瓶,拼命吸吮;每次哄它睡觉,它就会伸出一只手来握着你,确定你不会等它睡着时离开,和人类的小婴儿一样聪明。
姬莹说:“真希望到森林里找到和它一样的猴群,让一只慈爱的母猴抱它回归森林。”
为了这个愿望,我们带着蓝小猴骑车奔驰400公里,到马拉威首都里朗威,向国立野生动物中心求助,希望专家可以收容它,经过训练,把它放回森林去。但那里的人说:“它太小了,我们单位没钱买牛奶,而且,不同品种的猴子会互相攻击,你们最好带回去养。”
终于,它被一位埃及医生收养,医生的3个小孩都很喜欢它。姬莹心满意足地说:“够了,我们回家lief”
这趟合共922天、横跨5大洲的自行车环球梦,终于画下完美句点。虽然旅途上遇过波折,但我们以乐观态度,互相扶持;也仰赖陌生人的慈悲,一一化险为夷。 这是一场生命的体验。自行车载了我们所有的装备,在大地上画出一条微弱却真实的轨迹。我们追求的不是一个纪录,而是对世界的好奇心及对自我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