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年级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

来源 :福建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9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郑义广先生发表于《语文学习)2010年第5期的大作《“后序”正解》,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指南录后序》课文的注释:“作者写这篇序之前.已经为诗集写了《自序》,故本篇称为‘后
苏教版(2006年第3版)必修1-4册的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编校的问题虽不是很多.但仍有改进的必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细节。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选用了宋代文赋典范之作《秋声赋》。作者欧阳修在描摹秋声秋状后写道:“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教材对“一气之余烈”的注释为:“一气,天地间混然之气,这里指秋气。余烈,余威。一气之余烈,秋气的余威。”笔者发现于非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高等教育出版社)和迟赵俄等选评的《古文观止》均作此解。对此,笔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的古典诗歌伴随中华古典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历代的教育体系都重视中国古典诗歌的教育。中国先秦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可见,在先秦时期,以《诗》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的诗歌教育,经汉、魏、晋
在移动互联时代,数字化场景正在重构商业、媒介、消费、社交的模式,场景成为品牌传播的连接点、触发点与消费点。传统的品牌传播模式面临数字化的场景革命,品牌传播竞争的重
高考具有“指挥棒”的功能,它不仅能够指挥高中教学活动,也能指挥初中升学考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流行材料作文,中考自然也是材料作文的天下;后来高考换成话题作文,中考当然也走话题作文的路子;最近两年,高考话题作文逐渐式微,一种新型材料作文正在形成气候,它对中考会不会产生重大影响?笔者认为,新材料作文必将成为中考作文考试的大趋势。  何谓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就是指以2006年全国卷Ⅰ和全国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