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无法比拟的,学校政工人员之多、机构之健全、相关政策和文件之多就足以说明这一点。然而投入最多未必效益最大,就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而言,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与我们的目标尚有一定距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事实和实际工作中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并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合理配置资源以缓解资源总量供给不足的瓶颈,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益就成了一个问题。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涵
在实际工作中,言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许多人认为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那些对学生具有教育性意义的要素,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课程等。这种理解不能说完全错误,但却有待进一步深入。实际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够被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发利用,以实现既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各种要素的总和。这一定义包含如下内容:第一,学生思想政治资源必须是能够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要素,游离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外的要素不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第二,纳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要素是能够被开发利用的,无用的要素不能被视为资源;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服务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第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水平和利用程度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二、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1 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缺位。目前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是依靠少数的学科专家,广大教师多被排斥在课程开发之外,其开发意识和能力均有待提高。长期以来,学校和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也很少接触到课程资源的概念,因而缺乏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能力,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一直处于缺位状态,开发课程资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没有调动起来。实际上教师才是开发课程资源最基本的力量,学校要重视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启发、激励和引导教师去进行研究性实践。
2 将教材和教参等同于课程资源。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材作为教学的圣经,强调教师要掌握教材,理解编者意图,在教学中以教材为本,以教学参考书为依据,全面整齐划一、统一内容、统一考试。因此,在传统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教材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分析教材、吃透教材就意味着完成了备课的任务,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讲深讲透,生怕有半点遗漏。因此,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成了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上课成为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只能采取分析、讲解、灌输的方式,使教学变得沉闷、单调,限制了课堂生活空间和学习活动空间。这种做法忽视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仅仅将教学局限于课堂,而将丰富多彩的社会性课程资源和乡土资源等忽略了。
3 忽视对深程资源的整合和筛选。不少教师认为,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在教学设计时增加一些教科书以外的背景资料、典型案例,或者让学生排演小品,资源多多益善,课堂形式也力求多姿多彩;有的教师把网上下载的或其他途径获取的课件、教案资源直接用于教学,缺少对各种资源的价值性判断,没有筛选、没有根据实际学情进行再加工,忽视与相关课程资源的整合与重组,使得所用的课程资源往往多而杂,甚至偏离学生认知水平,给人以堆砌材料、不知所云的感觉。
三、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1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应该使课堂教学不再远离学生,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实践和探索性活动服务,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但可以变学生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为主动学习方式,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教师利用课程资源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现实的发展,还要使学生获得未来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素质的好坏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关注教师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成为教育发展的焦点。以往的教学只把教师看作教学计划的忠实执行者和课堂教学内容的传声筒,教师的任务只是向学生传递书本上的已有知识,这样的教学压抑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压抑了教师教学的个性和热情,教师的发展与成长自然也无从谈起。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面对课程资源丰富多彩的课堂,当学生的主体性苏醒的时候,教学变得变化多端起来,展现给教师的是需要用自身智慧去把握的真实场景,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实践机会,为其智慧的积累提供了重要途径。
四、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1 生活教育理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就是把教育与生活联姻,以自然的、真实的生活为基本途径对学生实施教育。依据生活教育理论,学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改进传统教学的弊端,改变以学科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树立源于生活、归于生活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育因素,充分发挥现实社会生活的教育作用,将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实践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努力实现理论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融合与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的具体体现。
2 活动课程理论。活动课程理论起源于二十世纪初欧美的新教育运动和进步教育运动,该理论认为,学生是通过以学习为主的各种活动能动地发展自己的。因为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潜能才能被真正地激活,并被发挥出来。活动课程理论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这一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要从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活动出发,把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问题还原为人在现实生活中和在现实活动中的具体问题。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时,必须坚持以活动为中心的原则,将活动纳入正常的教学体系中。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资源,有利于开拓多种多样的活动平台,从而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融入活动之中。
五、思想政治课程资源配置的开发和利用
1 开发和利用可操作的实践资源。如果我们的教育总是在封闭、虚拟的状态中进行,学生将永远无法适应社会、无法承受未来。这就要求教师要紧扣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可操作的实践资源,使其有新的体验和感悟。因为思想政治课不仅要教会学生认知,更要让学生践行,提升其思想道德品质。所以,课前或课后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 动,体验社会生活,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课程资源的角度看,教材无疑是最重要的资源,但是,如果教育教学活动仅仅局限于教材,就很容易陷入单一的讲授——接受的教育教学模式,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这正是课改试图克服的难题之一。必须看到,教材并不是唯一的知识载体,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觉地把间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体验结合起来,这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其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从其他学科中整合、筛选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具有多质性,也就是说,同样的课程资源可以为实现不同的课程目标服务,不同的学科也可以运用同一课程资源,因此,应提倡资源共享,这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特点。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合作和沟通,但不仅是学生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互动对话,而且还包括学科间的合作与沟通、教师间的合作与沟通。合作与沟通不仅是学科综合化的需要,也是避免课程资源重复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师间及学科间的沟通与合作,相互了解了各自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建设。此外,思想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可以加深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和理解,也可以使学生了解思想政治课对其他学科的意义。
3 构建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科学技术是影响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资源配置的效率依赖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互联网作为新兴的信息技术,无疑是当今时代影响最为深远的技术之一,它的出现深刻地改写了人类信息发展的历史,网络的快速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进程。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共享性、平等性、交互性可以突破现有资源分布的时空限制,实现各种资源在网络虚拟空间的聚合。通过网络搭建的平台,资源库可以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更大程度和范围内的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李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4]余双好,现代德育课程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见习编辑 郭振玲)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涵
在实际工作中,言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许多人认为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那些对学生具有教育性意义的要素,如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课程等。这种理解不能说完全错误,但却有待进一步深入。实际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够被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发利用,以实现既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各种要素的总和。这一定义包含如下内容:第一,学生思想政治资源必须是能够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要素,游离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外的要素不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第二,纳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要素是能够被开发利用的,无用的要素不能被视为资源;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服务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第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水平和利用程度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二、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1 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缺位。目前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是依靠少数的学科专家,广大教师多被排斥在课程开发之外,其开发意识和能力均有待提高。长期以来,学校和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也很少接触到课程资源的概念,因而缺乏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能力,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一直处于缺位状态,开发课程资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没有调动起来。实际上教师才是开发课程资源最基本的力量,学校要重视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启发、激励和引导教师去进行研究性实践。
2 将教材和教参等同于课程资源。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材作为教学的圣经,强调教师要掌握教材,理解编者意图,在教学中以教材为本,以教学参考书为依据,全面整齐划一、统一内容、统一考试。因此,在传统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教材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分析教材、吃透教材就意味着完成了备课的任务,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讲深讲透,生怕有半点遗漏。因此,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成了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上课成为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只能采取分析、讲解、灌输的方式,使教学变得沉闷、单调,限制了课堂生活空间和学习活动空间。这种做法忽视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仅仅将教学局限于课堂,而将丰富多彩的社会性课程资源和乡土资源等忽略了。
3 忽视对深程资源的整合和筛选。不少教师认为,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在教学设计时增加一些教科书以外的背景资料、典型案例,或者让学生排演小品,资源多多益善,课堂形式也力求多姿多彩;有的教师把网上下载的或其他途径获取的课件、教案资源直接用于教学,缺少对各种资源的价值性判断,没有筛选、没有根据实际学情进行再加工,忽视与相关课程资源的整合与重组,使得所用的课程资源往往多而杂,甚至偏离学生认知水平,给人以堆砌材料、不知所云的感觉。
三、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1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应该使课堂教学不再远离学生,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实践和探索性活动服务,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但可以变学生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为主动学习方式,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教师利用课程资源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现实的发展,还要使学生获得未来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素质的好坏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关注教师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成为教育发展的焦点。以往的教学只把教师看作教学计划的忠实执行者和课堂教学内容的传声筒,教师的任务只是向学生传递书本上的已有知识,这样的教学压抑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压抑了教师教学的个性和热情,教师的发展与成长自然也无从谈起。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面对课程资源丰富多彩的课堂,当学生的主体性苏醒的时候,教学变得变化多端起来,展现给教师的是需要用自身智慧去把握的真实场景,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实践机会,为其智慧的积累提供了重要途径。
四、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1 生活教育理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就是把教育与生活联姻,以自然的、真实的生活为基本途径对学生实施教育。依据生活教育理论,学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改进传统教学的弊端,改变以学科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树立源于生活、归于生活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育因素,充分发挥现实社会生活的教育作用,将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实践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努力实现理论教学和现实生活的融合与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的具体体现。
2 活动课程理论。活动课程理论起源于二十世纪初欧美的新教育运动和进步教育运动,该理论认为,学生是通过以学习为主的各种活动能动地发展自己的。因为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潜能才能被真正地激活,并被发挥出来。活动课程理论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这一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要从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活动出发,把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问题还原为人在现实生活中和在现实活动中的具体问题。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时,必须坚持以活动为中心的原则,将活动纳入正常的教学体系中。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资源,有利于开拓多种多样的活动平台,从而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融入活动之中。
五、思想政治课程资源配置的开发和利用
1 开发和利用可操作的实践资源。如果我们的教育总是在封闭、虚拟的状态中进行,学生将永远无法适应社会、无法承受未来。这就要求教师要紧扣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可操作的实践资源,使其有新的体验和感悟。因为思想政治课不仅要教会学生认知,更要让学生践行,提升其思想道德品质。所以,课前或课后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 动,体验社会生活,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课程资源的角度看,教材无疑是最重要的资源,但是,如果教育教学活动仅仅局限于教材,就很容易陷入单一的讲授——接受的教育教学模式,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这正是课改试图克服的难题之一。必须看到,教材并不是唯一的知识载体,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觉地把间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体验结合起来,这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其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从其他学科中整合、筛选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具有多质性,也就是说,同样的课程资源可以为实现不同的课程目标服务,不同的学科也可以运用同一课程资源,因此,应提倡资源共享,这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特点。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合作和沟通,但不仅是学生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互动对话,而且还包括学科间的合作与沟通、教师间的合作与沟通。合作与沟通不仅是学科综合化的需要,也是避免课程资源重复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师间及学科间的沟通与合作,相互了解了各自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建设。此外,思想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可以加深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和理解,也可以使学生了解思想政治课对其他学科的意义。
3 构建基于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科学技术是影响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资源配置的效率依赖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互联网作为新兴的信息技术,无疑是当今时代影响最为深远的技术之一,它的出现深刻地改写了人类信息发展的历史,网络的快速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进程。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共享性、平等性、交互性可以突破现有资源分布的时空限制,实现各种资源在网络虚拟空间的聚合。通过网络搭建的平台,资源库可以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更大程度和范围内的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李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4]余双好,现代德育课程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见习编辑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