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报纸,是一张自诞生之日起就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的报纸。如何使其从名目繁多的报刊杂志中脱颖而出,是每一位地方报从业者需要思考的课题。因此,善于做“地方菜”,打出自己的地方品牌,是增强报纸影响力的杀手锏。
一.选好“料”——用足用好地方新闻资源
地方新闻资源是地方报纸重要的、宝贵的财富,是报纸赖以生存、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争取读者的重要资源,也是做好“地方菜”的原料。然而,地方新闻资源又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地方报纸用足、用好地方新闻资源,挖掘其内在的潜质,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笔者认为,用足用好地方新闻资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首先,通过策划来挖掘地方新闻资源,并使之增值。这里所说的策划,是指对地方新闻报道的策划。当然,如果没有策划,一张地方报仅凭通讯员自发来稿和单个记者采写的稿件,要填满版面也不难。但这种报纸会显得被动、零散,缺少版面主题和风格,同时,有限的地方新闻资源也会因此而流失,久而久之,报纸就会在报业市场上失去竞争力。要体现报纸的特色,为读者提供有分量的独家新闻,使整个版面形成合力,就少不了新闻报道的策划。加强策划是充分利用地方新闻资源,挖掘其新闻潜质并使之增值的重要手段。
其次,快速反应机制是充分利用地方新闻资源的重要条件。快速反应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是,它要求有一支交友广、能吃苦、下笔快,文字、电脑、摄影技术兼备的记者队伍;二是,添置新型的采编设备、数码相机等现代办公用具。要求文字记者,平素要做到纸、笔不离身,摄影记者要做到相机随身带。这样,在遇到新闻事件或新闻画面时,才能做到快速反应,迅速出击,这既是一种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职业习惯,也是酝酿并产生独家新闻的重要途径;三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获取地方新闻信息。这里包括利用发行员队伍与社会广泛接触,加强对通讯员的培训,在报纸上刊登有偿征集新闻线索等。
二.做好“地方菜”——突出地方味道、乡土气息
凸显地方特色,重视并吸引当地受众是地方报纸普遍遵循的规律。从常规看,就发行的有效半径和绝对数量而言,地方报纸是难以同中央报纸、省级报纸竞争的。但是,就一个市或一个地区而言,能形成自己鲜明特色的地方报纸,往往都能占领该市、该地区报业竞争的制高点,并在该地的有效半径和发行绝对数量上抢占优势。
那么,怎么才能有效地形成并凸显地方报纸鲜明的地方特色呢?
首先,要保证“本帮菜”数量。 就像一个知名饭店本帮菜数量不会少一样,作为地方报纸,从整体上看,不管版面多少,专栏、专版怎么设置,都要以有地方特色的各类新闻为主体,否则就失去了个性。
纵观国内各大报纸的改版前后,无论怎么改,地方新闻一直是其浓墨重彩的一部分。
其次,把握“地缘”命运,贴近读者心扉。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又说:亲不亲,故乡人。这两句话都说明,同被一方水土养育的一方人,因地缘而聚,因地缘而亲。地方报纸理应紧紧抓住“地缘”这根命脉,做足地方特色的文章,只有把握了地缘主线,才能真正做到贴近读者,贴近市场,叩开读者心扉。
第三,在“大路货”中发掘地方特色,显出独特个性。 突出地方特色,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善于从国内外新闻中去捕捉和发掘与本地相关联的线索,让国际和国内其他地方的新闻也能凸现地方特色,拉近与本地读者的距离,这是地方报纸办出鲜明地方特色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四,与读者双向互动沟通,强化“地缘”亲和力。 办报不能没有群众基础,不能没有读者广泛的支持和参与。否则,报纸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鉴于办报人手有限,要实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得借助报纸的权威,广泛发动读者为报纸提供新闻线索,调动读者参与办报的热情,不断丰富报纸的内容。如设立和开通读者热线电话、开辟与读者沟通或由读者提供新闻线索的相关专栏、专版,在编辑部与广大读者之间架起一座良性互动的桥梁,增强地方报纸的“地缘”亲和力。
三.“添油加醋”——有地方特色的“作料”不能少
作为地方报纸,除了在新闻版上要做足地方文章外,在副刊等专刊上也要凸显地方特色,闪现地方文化的色彩。目前,《呼伦贝尔日报》的《天边》和《镜界》专刊,已经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一些本土作家、艺术家的才华,正是通过这些专刊,得以充分地展现,而呼伦贝尔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也通过《呼伦贝尔日报》提供的这个平台,得以展示。在这一方面,我们要加油,争取把“地方菜”做得更好、更有味。
(作者单位: 呼伦贝尔日报社)
责任编辑:邰山虎
一.选好“料”——用足用好地方新闻资源
地方新闻资源是地方报纸重要的、宝贵的财富,是报纸赖以生存、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争取读者的重要资源,也是做好“地方菜”的原料。然而,地方新闻资源又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地方报纸用足、用好地方新闻资源,挖掘其内在的潜质,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笔者认为,用足用好地方新闻资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首先,通过策划来挖掘地方新闻资源,并使之增值。这里所说的策划,是指对地方新闻报道的策划。当然,如果没有策划,一张地方报仅凭通讯员自发来稿和单个记者采写的稿件,要填满版面也不难。但这种报纸会显得被动、零散,缺少版面主题和风格,同时,有限的地方新闻资源也会因此而流失,久而久之,报纸就会在报业市场上失去竞争力。要体现报纸的特色,为读者提供有分量的独家新闻,使整个版面形成合力,就少不了新闻报道的策划。加强策划是充分利用地方新闻资源,挖掘其新闻潜质并使之增值的重要手段。
其次,快速反应机制是充分利用地方新闻资源的重要条件。快速反应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是,它要求有一支交友广、能吃苦、下笔快,文字、电脑、摄影技术兼备的记者队伍;二是,添置新型的采编设备、数码相机等现代办公用具。要求文字记者,平素要做到纸、笔不离身,摄影记者要做到相机随身带。这样,在遇到新闻事件或新闻画面时,才能做到快速反应,迅速出击,这既是一种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职业习惯,也是酝酿并产生独家新闻的重要途径;三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获取地方新闻信息。这里包括利用发行员队伍与社会广泛接触,加强对通讯员的培训,在报纸上刊登有偿征集新闻线索等。
二.做好“地方菜”——突出地方味道、乡土气息
凸显地方特色,重视并吸引当地受众是地方报纸普遍遵循的规律。从常规看,就发行的有效半径和绝对数量而言,地方报纸是难以同中央报纸、省级报纸竞争的。但是,就一个市或一个地区而言,能形成自己鲜明特色的地方报纸,往往都能占领该市、该地区报业竞争的制高点,并在该地的有效半径和发行绝对数量上抢占优势。
那么,怎么才能有效地形成并凸显地方报纸鲜明的地方特色呢?
首先,要保证“本帮菜”数量。 就像一个知名饭店本帮菜数量不会少一样,作为地方报纸,从整体上看,不管版面多少,专栏、专版怎么设置,都要以有地方特色的各类新闻为主体,否则就失去了个性。
纵观国内各大报纸的改版前后,无论怎么改,地方新闻一直是其浓墨重彩的一部分。
其次,把握“地缘”命运,贴近读者心扉。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又说:亲不亲,故乡人。这两句话都说明,同被一方水土养育的一方人,因地缘而聚,因地缘而亲。地方报纸理应紧紧抓住“地缘”这根命脉,做足地方特色的文章,只有把握了地缘主线,才能真正做到贴近读者,贴近市场,叩开读者心扉。
第三,在“大路货”中发掘地方特色,显出独特个性。 突出地方特色,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善于从国内外新闻中去捕捉和发掘与本地相关联的线索,让国际和国内其他地方的新闻也能凸现地方特色,拉近与本地读者的距离,这是地方报纸办出鲜明地方特色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四,与读者双向互动沟通,强化“地缘”亲和力。 办报不能没有群众基础,不能没有读者广泛的支持和参与。否则,报纸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鉴于办报人手有限,要实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得借助报纸的权威,广泛发动读者为报纸提供新闻线索,调动读者参与办报的热情,不断丰富报纸的内容。如设立和开通读者热线电话、开辟与读者沟通或由读者提供新闻线索的相关专栏、专版,在编辑部与广大读者之间架起一座良性互动的桥梁,增强地方报纸的“地缘”亲和力。
三.“添油加醋”——有地方特色的“作料”不能少
作为地方报纸,除了在新闻版上要做足地方文章外,在副刊等专刊上也要凸显地方特色,闪现地方文化的色彩。目前,《呼伦贝尔日报》的《天边》和《镜界》专刊,已经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一些本土作家、艺术家的才华,正是通过这些专刊,得以充分地展现,而呼伦贝尔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也通过《呼伦贝尔日报》提供的这个平台,得以展示。在这一方面,我们要加油,争取把“地方菜”做得更好、更有味。
(作者单位: 呼伦贝尔日报社)
责任编辑:邰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