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写作一直是学生英语学习的瓶颈,也一直是写作教学的瓶颈。如何写好作文,如何教好学生写作文,是我一直以来孜孜不倦研究的命题。思维导图以一种直观的、形象的方法将思考过程展现出来,不但能发散学生思维,也能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写作教学方法。
【关键词】思维导图 写作 逆向思维 重构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25-01
初中英语教材较多沿用了人教版教材,自改版后,新教材多了较多开放性的题目,如角色扮演、编练对话、联系生活实际等,更多地倾向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教材对于每单元的作文都有一定的设计,并通过一步步引导,使学生能把握写作脉络,知晓文章写作内容。
但是对于欠缺自学能力、欠缺主动性或者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那一部分的设计则形同虚设。那如何能充分利用教材设计,并使学生顺利写出质量较高的文章来呢?
我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初中英语话题思维导图》里解释,所谓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由此可看出来,思维导图展现的其实是思维发散的过程,它能展现学生的思考能力、思考结果。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空间等建立记忆链接。
那么,如何把它应用到写作教学中来呢?
一、逆向思维,从分析课文入手
只要是文章,那都是有迹可循的。我们教材里设计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挑细选、为学生量身定做的。而Section B里的课文其实都与写作相关。要使学生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首先得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思维导图。如果只是字面上的解释,那么学生无法得到整体概念,也不知道如何利用。那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可以适当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逆向解构。也就是说,把课文按照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还原。例如,八上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中Section B的课文讲的是作者去马来西亚旅游的一些经历,通过两篇日记,展现了两天不一样的行程及不一样的感受。两篇文章虽然各自为政,但是它们内在有共同之处,例如都有目的地,都陈述了天气,都有吃东西,都表达了感受,等等。这些共同之处其实就提醒了我们,游记大概可以有哪些写作方向。那以上的共同点其实就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逆向思维。如:
如上,教师在教学课文过程中若能以此导图将文章结构生动展现,那么学生在理解课文、理解思维导图、运用思维导图中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八上Unit 2的课文讲述的是第五中学空闲时间学生做什么的调查报告。这个更好利用思维导图来展现课文内容,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教师甚至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勾画思维导图,通过查找关键词、拓展主题句等方式,使课文既能得到浓缩,也能得到伸展。
二、重构
通过解体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与用法。并且,通过思维导图的建构,学生能对课文有所体会,有所收获,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简单看来,课文与写作其实是结果与过程的关系,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种关系来形成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的写作。
因此,我认为,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时可按如此步骤:分析单元话题——确定写作话题——利用工具书,查找有关话题的相关内容,尽可能备课时将大部分可能考虑进去——利用发散思维,设计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填充思维导图,并提供适当的词汇支持——提供基本的写作框架。
作文导学案最重要的就是思维导图的构建,它直接影响学生写作内容。举个例子,八上Unit 8的作文导学稿,我设计了如下的思维导图。
本单元作文,学生通过自己喜爱的食物入手,思考所需要的食材、调味料、工具等,再通过教师课堂的讲解,搭建基本的写作框架,学生写起来就会有内容写,并且不会手忙脚乱的。本单元学生的作文完成率高,并且写作质量不错。当然,本单元作文本身简单易写,但学生在完成思维导图及听解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发散得快,联系身边的事物,做面、做汤、做糖水等也顺手拈来,写作完成得比较顺利。可以说,本单元的作文教学是成功的。
三、形成文章
其实,写作既是语言输出的过程,也是学生按一定写作技巧建构体裁、内化知识的过程。(赵建群,2005)简单来说,写作也就是在借助一定的技巧、把话题的相关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所呈现的写作要点进行自主创作。例如上文提到的Unit 8的作文,学生在思维导图引導下,构建自己心目中文章的基本概况,思考所需材料、数量、工具等,然后通过First、Then等表次序的词串成一篇较文章。经过后期的润饰及相互批改,学生基本上可以完成一篇质量较好的文章。
思维导图有它本身的优点,它使得思维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同时也给写作提供了许多词汇方面的支撑,更重要的一点,它使学生能在训练的过程中形成写作意识,养成多动脑、多动笔的习惯。
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尽量多地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并积极活跃课堂气氛,形成活泼的、有思维火花的课堂氛围。这样大部分学生就可以写好作文,并且以点带面,将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写作,热爱写作。
参考文献:
[1]赵建群.过程体裁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基础英语教育),2005.
[2]谭小华.学科课型及其教学设计,[M],南方出版传媒,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
【关键词】思维导图 写作 逆向思维 重构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25-01
初中英语教材较多沿用了人教版教材,自改版后,新教材多了较多开放性的题目,如角色扮演、编练对话、联系生活实际等,更多地倾向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教材对于每单元的作文都有一定的设计,并通过一步步引导,使学生能把握写作脉络,知晓文章写作内容。
但是对于欠缺自学能力、欠缺主动性或者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那一部分的设计则形同虚设。那如何能充分利用教材设计,并使学生顺利写出质量较高的文章来呢?
我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初中英语话题思维导图》里解释,所谓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由此可看出来,思维导图展现的其实是思维发散的过程,它能展现学生的思考能力、思考结果。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空间等建立记忆链接。
那么,如何把它应用到写作教学中来呢?
一、逆向思维,从分析课文入手
只要是文章,那都是有迹可循的。我们教材里设计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挑细选、为学生量身定做的。而Section B里的课文其实都与写作相关。要使学生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首先得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思维导图。如果只是字面上的解释,那么学生无法得到整体概念,也不知道如何利用。那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可以适当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逆向解构。也就是说,把课文按照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还原。例如,八上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中Section B的课文讲的是作者去马来西亚旅游的一些经历,通过两篇日记,展现了两天不一样的行程及不一样的感受。两篇文章虽然各自为政,但是它们内在有共同之处,例如都有目的地,都陈述了天气,都有吃东西,都表达了感受,等等。这些共同之处其实就提醒了我们,游记大概可以有哪些写作方向。那以上的共同点其实就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逆向思维。如:
如上,教师在教学课文过程中若能以此导图将文章结构生动展现,那么学生在理解课文、理解思维导图、运用思维导图中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八上Unit 2的课文讲述的是第五中学空闲时间学生做什么的调查报告。这个更好利用思维导图来展现课文内容,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教师甚至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勾画思维导图,通过查找关键词、拓展主题句等方式,使课文既能得到浓缩,也能得到伸展。
二、重构
通过解体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与用法。并且,通过思维导图的建构,学生能对课文有所体会,有所收获,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简单看来,课文与写作其实是结果与过程的关系,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种关系来形成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的写作。
因此,我认为,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时可按如此步骤:分析单元话题——确定写作话题——利用工具书,查找有关话题的相关内容,尽可能备课时将大部分可能考虑进去——利用发散思维,设计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填充思维导图,并提供适当的词汇支持——提供基本的写作框架。
作文导学案最重要的就是思维导图的构建,它直接影响学生写作内容。举个例子,八上Unit 8的作文导学稿,我设计了如下的思维导图。
本单元作文,学生通过自己喜爱的食物入手,思考所需要的食材、调味料、工具等,再通过教师课堂的讲解,搭建基本的写作框架,学生写起来就会有内容写,并且不会手忙脚乱的。本单元学生的作文完成率高,并且写作质量不错。当然,本单元作文本身简单易写,但学生在完成思维导图及听解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发散得快,联系身边的事物,做面、做汤、做糖水等也顺手拈来,写作完成得比较顺利。可以说,本单元的作文教学是成功的。
三、形成文章
其实,写作既是语言输出的过程,也是学生按一定写作技巧建构体裁、内化知识的过程。(赵建群,2005)简单来说,写作也就是在借助一定的技巧、把话题的相关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所呈现的写作要点进行自主创作。例如上文提到的Unit 8的作文,学生在思维导图引導下,构建自己心目中文章的基本概况,思考所需材料、数量、工具等,然后通过First、Then等表次序的词串成一篇较文章。经过后期的润饰及相互批改,学生基本上可以完成一篇质量较好的文章。
思维导图有它本身的优点,它使得思维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同时也给写作提供了许多词汇方面的支撑,更重要的一点,它使学生能在训练的过程中形成写作意识,养成多动脑、多动笔的习惯。
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尽量多地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并积极活跃课堂气氛,形成活泼的、有思维火花的课堂氛围。这样大部分学生就可以写好作文,并且以点带面,将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写作,热爱写作。
参考文献:
[1]赵建群.过程体裁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基础英语教育),2005.
[2]谭小华.学科课型及其教学设计,[M],南方出版传媒,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