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国产商业纪录片

来源 :综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ivewebdynpr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年春节还没过完,农历初十那天,恰逢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系列(以下简称《舌尖》)总导演陈晓卿的老领导过生日,两人相逢不免感慨良多。2002年,陈晓卿正是向这位老领导第一次报了他渴望做的纪录片选题:《味道中国》,希望通过中国美食,关注中国人生活、社会的变迁。这一酝酿便是十几年,最终酿出了《舌尖》系列这坛“好酒”。
  一部纪录片,愣是做成了可以与综艺节目相媲美的“产品”,无论是社会关注度、收视率、商业回报等,都打破了中国纪录片历史上的多项纪录。不过,在陈晓卿眼中,自己还是那个爱美食、爱纪录片、有点情怀和梦想的“老男人”,仍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作为“体制内”的央视纪录片导演,要想做好《舌尖》这种商业化类型的纪录片,他总是在强调:“观众永远是对的!”
  羊年春节期间,央视有7个频道播出了《舌尖》系列,每天重播13次,该纪录片俨然已成为逢年过节电视台的必点“菜目”。
  反复重播源于观众喜爱,收视率即是明证。2015年春节7天长假间,《舌尖》系列的市场平均份额0.89%,创纪录频道开播以来假期特别编排的历史新高。2月18日播出的《舌尖1》全网收视率0.74%,2月19日《舌尖2》的全网收视率1.05%。后者在2014年首播时的最高收视率全国网2.717%,收视份额6.93%。
  两季《舌尖》可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商业纪录片,没有之一。《舌尖1》促进了纪录片的社会化普及——从没有哪一部纪录片能收获如此多的关注目光,让中国的纪录片市场迎来曙光,让以往苦于拍摄资金和播出平台难求的中国纪录片导演们看到了希望。
  《舌尖2》则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纪录片产业链条的完善和海外市场的开拓。“《舌尖2》在经济效益上是《舌尖1》的数倍,仅网络版权销售就超过3000万,更大的收益来自于广告收入和海外版权销售”,陈晓卿告诉《综艺报》。去年5月30日,《舌尖2》在央视收官。彼时,这部投资1000万元左右的纪录片已经创造出了超过3亿元的收益,有超过35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了《舌尖2》的节目播出权。
  在收获巨大成功的同时,《舌尖2》也遭到网上的一些质疑。不过,与一些国内观众认为“讲述人物故事太多、美食偏少”的观点相反,国外观众对此却好评如潮。《舌尖2》在澳大利亚播出时收到的多数反馈是:他们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空巢老人,第一次知道了还有留守儿童,原来中国的社会结构是这样,知道了产业工人的生活状态等等。在海外观众眼中,该片成为了解中国社会结构和现状的最佳窗口。
  “我们正经历太多的欢乐与痛苦,但中国人能苦中作乐,把喜悦通过美食呈现。我们在关注生存的同时,更注重人们对生活的热爱。”陈晓卿说这正是其拍摄《舌尖》系列的初衷。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使用“八大菜系”这种叙事结构来体现中国美食。“其实一点设计都没有,如果现在让我说,我还能一口气说出7个。”陈晓卿告诉记者,当一个人沉浸到某一行中,就会发现可以开掘的主题和内容太多了。“我们不想把它说得多全面,只是希望把有趣的故事讲出来。通过一个个好听的故事,关注社会,关注人与食物的关系,《舌尖2》达到了我们想要的效果。”
  虽然没有刻意地设计结构,但《舌尖2》中那些好看的美食故事,都离不开艰苦扎实的幕后工作——涉及300余种美食,拍摄了150多个人物故事,平均每集50分钟展现7个故事。40万公里行程、400个调研地点、150个拍摄地、1000小时高清素材,历时1年的跋山涉水和风餐露宿,最终才成就了《舌尖2》。为了让节目更好看,陈晓卿和他的团队做了大量工作,研究故事的回旋性、信息量的密集度、音乐的起伏变化等各种细节对收视率可能产生的影响,甚至文字中语气助词对观众的刺激性等细枝末节。
  “在我们所有送去参评的奖项中,《舌尖2》都拿到了大奖,说明我们在技术方面的努力收到了效果,这个成绩是对团队辛苦付出的肯定。”陈晓卿说,对荣誉的满足感更多是为了他的团队,而无关个人荣辱。这位资深电视人多年来已是获奖无数,但在他的家中,却从未摆放过一张照片、一个奖杯或奖状。参与过《舌尖2》制作的导演之一告诉《综艺报》,“因为经历了太多,陈老师早把这些都看淡了。”
  陈晓卿最近写了一篇文章《一坛酱,40年》,讲他小时候尝过邻居家做的西瓜酱,味道在心中记忆了40年。“当《舌尖2》的导演从山东调研回来给我看老大娘做西瓜酱的片段时,一下想起了小时候的回忆”,后来这道美味在片中呈现了4分钟,“这可以算是属于导演的一点小福利吧”,他笑称。
  人的行为,多少会与自己的童年记忆相关,能够拍出《舌尖2》这样的美食纪录片,或许也只有像陈晓卿这样的美食爱好者才能做到吧。眼下,《舌尖3》已在筹备当中,节目组计划将更多的美食故事呈现给观众。虽然尚未投入制作,但《舌尖3》目前已收获了近2.7亿元的广告收入。
其他文献
2月27日,帅气、阳光又稍显腼腆的“最强大脑”选手王峰,在第二季《最强大脑》“王者归来”中挑战成功后,诞生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同时标志着《最强大脑》第二季的晋级赛和挑战赛落幕,进入更加白热化的国际赛阶段,“脑力”比拼再次升级。  可以说,自去年开始的两季《最强大脑》让人们眼前一亮,给荧屏带来清新之风,首次让“科技”引领了综艺节目的潮流。  2014年的电视荧屏,进入多元化时代,不再是歌唱类节目包打
期刊
作为安徽卫视午间王牌节目《男生女生向前冲》的高原版本,《男生女生上高原》延续了前几季的成功。根据CSM33中心城数据,从2014年9月1日到11月5日,《男生女生上高原》66期节目,平均收视0.457%,市场份额3.638%,排名均为省级卫视同时段第一。11月5日总决赛收视创新高至0.668%,市场份额占6.133%。  自2010年开播以来,《男生女生向前冲》已播出六季,600余期节目平均收视率
期刊
食物诱人、主厨诱人、嘉宾诱人、风景也诱人的真人秀《十二道锋味》自2014年7月12日在浙江卫视开播以来,便以黑马姿态斩获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十二集节目的CSM50城平均收视率1.18%,网络播放量突破8亿次,节目版权卖到香港、澳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新加坡等海外市场。微博总阅读数7.9亿,总讨论量89.1万,并引发了“会做饭的男人最帅”话题的大讨论。  《十二道锋味》
期刊
《综艺》:你认为做节目最重要的是什么?更倾向于研发制作哪类节目?  关正文:做节目最重要的是内容价值,节目内容能否同时实现推进当代社会进步和满足观众利益至关重要。此外,节目还应可持续产生价值,这就要求制作团队拥有持续创新的能力。  对于节目类型不会过多设定,传统文化节目会一直坚持做下去,只要节目跟国家、民族发展的根本利益相关,并同时与观众个人利益相关,我们就会不断尝试。  《综艺》:请总结下《中国
期刊
长久以来,健康养生节目受栏目类型所限,受众市场容量较小,在卫视晚间节目中只能处于边缘地带。而北京卫视却将《我是大医生》这档知识类健康节目做出了晚间“大节目”的模样,收视率不断提高。根据CSM34城数据,进入2015年以来,《我是大医生》平均收视率0.6%,收视份额1.73%,微信公众号粉丝10万并保持持续上升态势,在同类型节目的竞争中稳居榜首。更难能可贵的是,较之传统健康节目,《我是大医生》树立了
期刊
爱奇艺首席内容官。 1994年入学北京电影学院。1998年进入湖南电视台,主持谈话节目《有话好说》。2001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担任《挑战主持人》《文化访谈录》等节目的制片人和主持人。2009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导演,并表演相声《五官新说》。2011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会总导演之一,兼任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导演,同年任职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总监助理。2012年主持河南卫视《知根
期刊
《综艺》:《奇葩说》如何由简单的创意演变为完整的节目?  马东:最初是在与高晓松的一次闲谈中偶得灵感,他首先提出的,“我们这些爱说话的人‘打’起来应该挺好看的”。当时,高晓松的脑子里想象的是一个辩论过程的精彩——用强大的知识碾压对手带来快感;但我思考更多的则是怎样将辩论这种形式呈现为一个节目。之后,牟頔加入了爱奇艺,我便将这个项目交给了她的团队。  在牟頔团队不断的反馈中,我发现最后呈现出来的《奇
期刊
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后进入上海电视台工作。2011年进入灿星制作,现任灿星总裁。在上海电视台曾参与制作《流金岁月》,并于2002年推出选秀节目《东方新人》。之后相继担任2007年《加油!好男儿》第二季总导演、2010-2013年《中国达人秀》一至四季总导演、2012-2014年《中国好声音》一至三季总导演,2014-2015年《中国好歌曲》第一、二季监制,2014-2015年《出彩中国人》第一、
期刊
周冬梅的从业生涯经历了多次“跨界”。  1986年刚毕业时,她被分到浙江电视台新闻部,当时是浙江电视台唯一的女记者,工作第二年就与人合作获得了当时中国电视新闻的最高奖。1995年, “浙江卫视周末版”效仿央视《东方时空》,采用制片人负责制。周冬梅当时就是浙江卫视周末版的创始人之一,担任新闻版块的制片人,创办了《观点》《背景》《每周关注》等一系列有着全国影响力的新闻调查类深度报道,当时她麾下的一位记
期刊
《综艺》:为什么会想到做《最强大脑》这样的科学类节目,最初的想法来自哪里?  王刚:中国人对科学和天才是有强烈好奇心的。我小时候爸爸妈妈常常让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或者是邻居家的哪个孩子学习比较好了,就会说“你看人家的学习!”我想中国的很多父母都是这么教育孩子的,这说明我们对科学天才有着很强的崇拜。  想做一档《非诚勿扰》之外的节目,是因为最初哥哥的一句话触动了我。他也是做电视的,做《最强大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