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女性风采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晶女士是新时代女性之典范,她勤奋、刚毅、好学,热爱自由和快乐。年少时品学兼优,是我国改革开放後经全国统一高考入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中的首两批国防工业专业工程师之一;青年时剑走偏锋,当专业人士全身心投身研究时,她则深入学习当时不太热门的管理学及进出口业务谈判技能;因过硬的专业知识及优越的管理、逻辑、及谈判能力,在香港回归前年移民到香港定居後继续为国家国防事业做贡献;九十年代中,她已经拥有国内外数家企业並经营跨国公司,各企业年总营业额达二亿多人民币。她以“奉献社会,是我的快乐。”为生活宗旨。现时,她正为投身於两地的法律专业工作中,並义务奉献,面对内地与香港不同法律体系制度,积极努力搭建及推行一个科学及进步的法律制度—调解制度的专业桥樑而努力!
  奋发图强 从不言输
  徐晶女士,出生於上海,是内地文革後首批录取的大学生,成为当时的幸运儿,因其为当时学校的高才生,高考成绩突出,被当时的重点专业——轻武器专业录取。“对於女学生来说,常规武器专业学习起来十分枯燥,因此罕有女学生选读,我亦不喜欢这个专业,所以对於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那时,我国的国防力量相对来说仍处於薄弱地位,需要大量专业、懂得高新技术的人才。因而,从不言输的徐晶女士,虽说有违自己的兴趣,但仍付诸最大的努力去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凭着聪明才智获得了工学学士学位。
  对待学习及工作,徐晶女士有一股与生俱来的拼搏劲,她总会成为学业及行业内的宠儿及骄子,在文革後恢复了专业人士考核评定机制後,她为国防工业行业首两批工程师之一。当时,因我国国防工业行业的武器专才十分缺乏,徐晶女士大学毕业投身我国防工业企业,然後进入省级国防科工业管理部门,为跨省的军工武器研究及发展作出贡献,並为我国国防企业民用产品的发展及走向海外作出贡献,其突出的工作能力获得了不少的好评。
  一个国家的安全,维繫着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也关繫着国民是否能安居乐业。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大部分的武器专业人士都积极地投身於研究事业,而徐晶女士眼光独具,看到了更远的方向:当时许多人都投身专业水平的提高,而随之而来的是提高及完善管理水平及並走向世界,这将是一个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她转身投入当时不热门的产品质量管理的学习。当她深入学习以後,依凭其智慧及对产品质量管理手法及本身过硬的武器专业出身,於各专业人士当中脱颖而出。此时,一项历史性工作向她伸出了橄榄枝。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的国防工作仍需吸收大量的新科技技术,但当时由於某些原因,一些国家无法直接销售武器予我国,若想购买得先进的国防前沿技术,必须经过研究分割引进中转组合等程序,辗转至国内国防研究机构。在这个中转的过程,我国需要在海外有专业人士配合及需要谈判技术,以既要遵守国际公约,又要获得填补我国的技术空白,由於徐晶女士已经是一位国防工业的工程师,兼备国防工业专业知识及超人一等的产品质量谈判能力,她有幸成为代表一位中间商在香港负责各类进口业务的专业谈判理想人选。在定居香港前她因工作需要前去中东及叙利亚及巴基斯坦等国,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谈判经验。因此,徐晶女士1992年在香港定居的前期就从事了这类“无间道”的谈判工作,穿针引线,她凭籍自己的独特智慧,逆向的逻辑思维,故有的法律意识,提升到谈判能力,为我国的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独立精幹 热爱自由
  独立精幹,一直是徐晶女士身上的标誌,从她以5000元人民币跨出国门来到香港创业独自经营过数家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各企业经营总额曾达两亿多元人民币的事例中即是明证,来港後,她除了用三年时间去乐於奉献自己的技能给予祖国,期间开始创业经营自己的事业。在香港回归前,她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营商才能,迅速打造了一份拥有七家公司的事业根基,经营泛围涉及工具,电脑产品,电脑控制系统及产品,电子产品、进出口贸易、服装加工,汽车维修,化粧品,零售业等等。然而,一场变故打乱了她原有的生活节奏。
  “那时,我背负着那无法解脱的爱情的沉重十字架,被迫无奈接受了婚姻彻底破裂事实的打击,已是面临了家破人散无情留的惨局,遊子的心变成了流浪的心,更糟糕的是在香港遇到了97金融风暴,因此想把所有企业关闭,想去过流浪般的生活。”当时,徐晶女士已经离开从事了三年的专业技术谈判工作,本来希望可以发展自己的企业並在美国硅谷成立跨国公司,但是面临失去爱情,家庭破裂,席捲後经营企业的压力,她不得不索性把脚步停下来,去追寻一些让自己可以快乐的路去走。“我已经被压在一块水泥地上了,要求重生,必须做出反常人所想之行,一念之间,我决定结束及关闭了所有的企业,除了香港留下一个公司,当时我已经有美国的工作签证,因此,我背起背包远赴美国生活及学习,在美国生活2年多的後期我开始对学到的IT专业感兴趣。”原本,徐晶女士打算移民美国或加拿大的,也是作为在流浪生活中另一个人生的挑战,“我就是想做一些挑战性的事。”这是她在困难的面前向来乐於攻坚的个性。
  “我的人生起伏比较大,在最困难的时候,支持自己生存及努力下去的就只有信念和学习。我告诉自己,什麽也不要妄想得到,而是要看看自己有否能力做到。就是这样,拼命学习不同的东西,变成了是让自己快乐的事。”
  在美国期间,徐晶女士虽然持有工作签证可以在美国安逸的生活及工作,但她为了挑战自己,选择了简单的留学生生活,一边努力求学一边磨练自己的意志,一边像其他留学生一样偿试了做家庭助理工,餐厅前後厅帮工,並且还成了一对美国老夫妇的乾女儿。在宁静幽雅的異国他乡,回忆自身的经历、大学的生活,启蒙的爱情,残缺的情感,创业的苦乐,流浪的生活,成为一种人生的体验,著了长篇小说《情殇》,以鼓励更多女性走向自立自强之路。《情殇》以笔名“蒙葶”在香港出版,所得的赞助款项,她全部捐给了香港文化发展事业,现在,《情殇》在以Apple及Android的《梦想书城》电子版平台全球发行。
  一路走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徐晶女士在美国的两年多时间内,当她了解可以快速移民加拿大後的第一个强力的念头,是让她冷静选择,最後还是决定回到香港。理由就是:为了自由,为了快乐。她,又决定返回香港创业。“因为香港回归了,香港会是我们中国人得到尊重及自由的地方。”   而再回到香港,因徐晶女士在过去近三年时间内历经的波折,一切已不如昔日。“1997年至2001年期间,是我的人生中从一个一日可以赚到30万生意进账的小女人跌到一个背负几十万负资产行列的香港人,一般的男人也许都无法接受的事实。这就是香港。当我的生意结束後,又遇上金融风暴袭击,使得我所有的股票及固定资产快速下跌,一下子欠下银行许多钱……以往拥有的一切留下就是负资产了,大多数负资产的香港人都无法接受及面临的这金融与经济的大动荡时代。但我,卻会开心的高诉自己,那我还有自由及智慧。就是这样,坚持一种理念,在这块让我失败的土地上——香港,经过认真地付出及努力,就会又重新站立起来。”
  对於自由的热爱,对快乐的向往,徐晶女士抱有如此坚定的态度。或许,自由及快乐作为她人生中的最基本的生存宗旨,而这两样是靠自己可以努力就会得到的,因此没有人可以夺取它们的,除了自己放棄它们。就如同诗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中写的那样。
  人生多变,徐晶女士如此感叹道,但她的心中又升腾起另外一个期望。“我回到香港,要学一些新的东西,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
  立志推动建立中港两地法律交流及调解发展平台
  “自由与快乐,是我追求的目标。自由我有了,奉献社会,就是我的一种快乐。我的经验:当女性没有了小家庭的快乐时不妨试一试从社会上这个大家庭中得到快乐。”在回港之後,各类社会工作进入徐晶女士的生活范畴,那就是奉献社会。
  2000年底以来,徐晶女士开始从事IT行业,带领专业团队设计了香港较早的网络学府平台,曾以股东身份,参与香港职业训练局与中国财金大学及上海财金大学合作项目,及参与香港理工大学网上学府与华东师范大学的合作项目,並在业餘时间成为专业课程的讲师。在2002年至2012年十年内与香港和内地的大学及专业培训机构一起在香港培养了一批了解内地金融业、银行业、证券业及保险业的专业人士,期间为了安全地带学生到内地参观实践,她特别用心项目发展,在香港考取旅遊界领队专业资格。为了更高的挑战自我,从2002年开始,徐晶女士开始拜现任中文大学校董李剑雄律师为师,学习香港法律事务及法律行的法律程序及工作。学习初期,她经常要投入比别人多用双倍的时间,每日只有6-7个小时睡觉。接触到香港法律後,她又对法律产生浓厚兴趣並投入大部分的精力去学习相关知识,“以前我从事谈判工作时都自己起草法律文件,作为工程师出生,有基础,我喜欢法律条文及希望以法律来帮助人。在以往专业技术谈判中我也必须运用商务法律。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香港城市大学开法学硕士学位班,我通过2年的专业学习及进修,经过严格的考试及论文答辩,获得法学硕士学位。”现今,她在香港的中小型律师行已经做了近11年,她的两地法律常识,从各类民事刑事法律成程序到草拟法律文书,从内地与香港两地居民日常案件到跨地区公司事务性个案及知识产权案件,每年经手近250个案,11年期间经手近3000个案,成为香港律师行资深法律助理/高级主任。她把每个工作日投入近3/5的时间伏案拼搏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换来的经验及知识,这是无人可以拿走的,反之,可以用它创造财富。
  2006年底,徐晶女士积极投入香港社会公职,她作为发起人之一带领中国人民大学香港校友会加入中国高等院校香港校友会联合会,“以往,高校联主要是以联谊为主,当我们加入之时,郭明华会长找到我,希望我可以协助在高校联设立各专业团队,开始转至专业校友团队发展方向,即每个专业设立一个专业的组织。”後来成立的高校联的工程联合会、法律协会和资讯科技及管理协会她都做了重要角色及付出许多努力。
  除此之外,她还是香港科才网络有限公司主要股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香港总幹事,仍在培养香港的专业人才作出贡献。去年下半年,徐晶女士在由她作为主要创导人之一的由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为主办机构的每年一次内地与香港法律界论坛後,在徐晶女士的创导下,发展“香港调解专业协会”为“香港调解发展中心”,架起了包括香港及内地,发展澳门及台湾的调解发展研究平台,並共同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打造一个专业、中立的中港两地法律调解中心,已经得到各方专业团队的支持。徐晶女士还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校友会香港分会的支持下,创办了“中国法律评论”,为内地与香港两地的法律研究设立专业评论及论文发表平台。
  徐晶女士认为:“众所周知的是,中国内地与香港运用的法律体系不同,而随着中港两地的联络日益密切,出现了许多需法律手段解决的个案,但涉及到两地市民生活中的多个方面,法律体系的不同,会带来停滞及不利,梁振英特首在其施政报告也提出了这个问题,社会也在关注这些问题。但由於两地法律体系迥異,我觉得,若要为两地老百姓的利益着想,为了两地的经济发展,搭建一个培养两地的专业调解人员,以一个专业及中立角色,从两地法律程序许可为基础,发展两地法律调解制度就十分重要,我鼎力付出努力,希望在这方面做出贡献。”为此,徐晶女士正执著地做着两地法律推进的义务事务工作。
  在此条路上,徐晶女士又有新创举,她经过专业课程培训後,成为第一位用普通话进行两个案例的评核考试,考取香港调解专业协会的调解员资格。在此之前,在香港还从未有人如此“異想天开”,如此以普通话形式进入香港法律界专业行业,也只有她能大胆的尝试,籍用香港的法律及今天发展了的香港人的新理念。现今的香港社会,已经接受普通话为一种语言,就香港法庭的法官也有使用普通话。徐晶女士认为:“香港法庭的法官也会在法庭上使用普通话了,我们的专业团队应该要提升角色能力,现在,在香港的一般政府机构等,都使用英文,本地语及普通话三语,而香港调解制度作为一个比较先进的平台,应该支持大中华使用的语言——国语方式,这可以方便於包括内地、东南亚地区、台湾地区等大中华区域的老百姓们。”此创举一出,包括香港调解专业团队在内的许多人都公认这是一个大胆的及创新的做法,填补了空白。   当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去年两地法律专业论坛後,了解发展方向後,接受徐晶女士的建议,将以法学院民诉研究中心配合来共同探讨中港两地的调解问题。然而这条路並不容易,一些人会反对让中国司法走向世界舞台,徐晶女士等努力及细心地向香港及海外及内地的社会各专业界人士解释,徐晶女士等一众专业人士所期望的调解发展中心已经建立平台,希望未来为中港两地的金融爭议,投资爭议,财产爭议,婚姻爭议、商业爭议、遗产爭议,劳工僱用合约爭议等方面,提供解决爭议的良好平台,为两地的司法程序的推进作出实际有效的贡献。
  在本身的工作中,徐晶女士经常碰到一些离婚案,並得出这样的思考,“女性角色如何更好地互换,首先不是让别人来评价我是不是美,而是我能不能做到让人家来评价。我常鼓励四五十多岁的女性,要告诉自己不要依赖男人而在乎自己如何存在,要找到自救的方法,就学习树立新目标,学习新东西,人生会变得更加有趣。”在业餘生活中的她,尽其发挥自由的天性,享受人生,工作累了就抽空旅遊,做SPA,与三五好友聊天,打球喝咖啡,或者只是独自静静看书写写速记,为未来继续写书留下题材,喜欢摄影及速记,将美好的东西给大家分享,以一个轻鬆自在的状态,快乐地面对生活。
  这就是徐晶女士,从一名国家培养出来的轻武器专业骄子,到一名追求自身爱好、学习IT和法律精英人士;从一名曾向望及可以有希望在美国加拿大定居,到最终在香港扎根;从一名不愿被婚姻生活所束缚的独立女性,到撰写出情感长片小说《情殇》;从一名原本对法律並不熟悉,到现时致力打造中港两地法律交流平台……她所走的每一步,都遵循着内心最渴望的方向,一路走来汇聚成一段激情岁月,缓缓地流淌出一位新时代女性对人生、生存思考与追求!
  【徐晶女士,工学学士及法学硕士学历,获工程师、香港调解员、香港领队等资格。现为李胡律师行资深法律助理/高级主任。社会公职:中国人民法学院校友会香港分会创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香港校友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香港总幹事、香港调解发展中心副会长、香港中国研究生会副会长、《中国法律评论》发行总监及发行经理、《研训学刊》编委、中国高等院校香港校友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高等院校香港校友会联合会工程师联合会副主席、中国高等院校香港校友会联合会法律协会秘书长、中国高等院校香港校友会联合会理事、中国高等院校香港校友会联合会资讯科技及管理协会理事、宁夏同乡会义务顾问、香港建造业训练局学会员会义务网络顾问、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永久会员,在香港出版著有长篇小说《情殇》。】
其他文献
2012重庆大厦周年晚会精彩纷呈
期刊
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等等。明清晋商人利润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捐输助饷、购置土地、高利贷资本等方面。  明清晋商的成功之道  明清山西商人称雄国内商界五个多世纪,“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是他们的自我写照。他们的成功,令人注目。他们的成功,就在於他
期刊
李德权先生是一位在平凡中演绎不平凡的奉献人士,他並非大富大贵,但卻拥有一颗体恤社会冷暖的爱心。自学生时代接触社会义务工作开始,近三十年来,从未间断一直积极参与,全心投入,不求回报,在多个社团里担任公职。他说,“一个公益的社会、慈善的社会、和谐和社会,需要很多人一起努力。香港七百万人口,只要每个人肯用心付出一点时间和爱心,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青年时代,播下服务的种子  春天里播下健康的种子,
期刊
王建新先生是香港瓷砖洁具业总商会会长。常年经营瓷砖洁具的他心繫行业,秉承该会宗旨,团结各位同仁致力发展陶瓷、洁具行业。在会务工作中,他合力务实、亲力亲为,组织社团成员到内地参观、交流,了解中港市场,促进双方关係发展、联繫各地同行。在香港构建出一个规范、专业、高质的行业市场。  社团 团结同行  当代家装产业发展迅速,市场需求量大,种类、品质、数量让人眼花缭乱,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兴盛。随着一座座高
期刊
余锦基先生 堪称香港公益金的代言人,足球、赛车、公益是他身上最显着的标志,他带领香港队争得世界杯小组出线权、筹办轰动一时的七十年代港京拉力赛、《余欲有言》的全部收益捐赠公益金。一桩桩使人记忆犹新的善事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中。继承父志,他自九龙乐善堂开始从事社会服务,从此日积月累,于各慈善社团里出心出力,有口皆碑。他说:“生活应讲求味道,而做善事正是我生命中一项重要的调味剂。”公益人生,绚烂如斯!  【
期刊
陈达文先生是一名矢志守护东区居民的无私服务者,他宽厚博爱、心存善念,多年来将“善心、爱心、关心”倾注于社区服务,全心全意为当地长者送去生活中的温暖以及心灵上的感动,为此凝聚了一股强大的服务力量和服务队伍,带领众义工和会员齐心协力,共同致力将香港打造成一个和谐家园而努力!未来,他渴望将服务社区的重任顺利地交予年轻一代,继续健谊社成立以来的活跃与善行!  【陈达文先生,健谊社主席、太古城第四期业主代表
期刊
徐锦祺先生 十二岁跟师学医,十九岁学成出师,自正式挂牌行医,治病救人,已积攒三十余年的悬壶心得。作为中医,他常怀仁心,施以仁术,以治愈、根治疑难杂症,消解、去除患者久病之苦,为最大快乐。他喜好钻研医术,自创手法,更乐于传道授业 ,弘扬中医,如今,正积极和广大同仁一道争取权益,为此努力。  执着行医三十年  徐锦祺先生与老师老国洪师父的相识源于一次偶然。“那是1968年,胞弟的一只手臂骨折,家人带他
期刊
波罗的海
期刊
11月2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香港大学校监梁振英向篮球明星姚明颁授名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当日,香港大学举行第187届学位颁授典礼。  姚明的眼光独到,思维快捷,无论作为运动员还是姚老板,总能在一些领域给大家带来新的惊喜。从姚餐厅、姚基金到上海男篮,姚明以老板身份稳步前行。姚明现任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俱乐部董事长,是世界著名篮球运动员、“姚基金”创办人、国际特奥委会董事及全球形象大使。香港大学颁授名
期刊
汪恩光先生,是设计师、红旗汽车收藏家、红旗精神传承及弘扬者。秉凭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坚持,他从一名设计师成为一名鼎鼎有名的实业家;秉持一种敢于拼搏、自主创新的理念,他于万千的制造行业中叱咤风云,引领欧美小厨具市场;秉持对中国制造的荣誉感,他对象征“中国尊严”的红旗汽车痴迷不已,将“红旗精神”融入企业,走向传承和弘扬红旗精神之路。“红旗精神,不单是一辆车,更是中华民族的尊严,是创新、拼搏、坚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