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杀了孩子好生养
看过《狮子王》的朋友,对于狮子这种大型猫科动物的记忆,往往是充满温情的。但是在现实中,狮子们彼此间的关系却要比动画中塑造的形象血腥、残忍得多。我们知道,一个狮群只有一头狮王,当这头狮王老去,新狮王在挑战中战胜了老狮王,那么新狮王绝不会有什么尊老爱幼的想法,而是会毫不犹豫地咬断老狮王的喉管,并且杀死老狮王所有的后代,然后心安理得地接收老狮王的全部“老婆”。
新狮王抢夺老狮王的老婆,为什么连它的孩子也要全部杀了呢?人类杀仇人时,要“斩草除根,永绝后患”,是为了防止仇人的后代长大后复仇。狮子又没有这种观念,何必要斩草除根呢?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当雌性身边还有幼崽需要照顾时,它们的生理机能都是为哺育宝宝而准备的,很难在这一期间再次受孕。只有当自己的幼崽死亡之后,它们才会再次进入适宜受孕的阶段,才能为新的雄性产下后代。因此,雄性们为了让自己的基因得以传承,在夺妻的时候,往往都会将雌性原先的孩子杀掉,以便于让雌性更快地孕育上自己的孩子。
解决恶性杀子的途径
恶性杀子事件虽然看似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进化,但是在自然界普遍的一夫多妻制社会里其实是弊大于利的。在动物种群间,强大的雄性占有大多数雌性,这些雌性生出的孩子全是带有这个强壮雄性基因的孩子;之后下一代中,仍然是只有最强壮的雄性得到大多数雌性。如此一代代下去,动物种群的基因多样性必将受到影响,也不利于族群的可持续发展。
于是,如何防止孩子被其他雄性恶意杀害就是问题的关键了。在动物社会里,尤其是哺乳动物中,由于孕育和哺育孩子几乎全是由雌性来负责,因此雄性就有很多时间“游手好闲”、“寻花问柳”,让更多的雌性受孕,为其产下孩子。但是这样一来,雄性对于雌性和其幼崽的保护力度就很低了,因此也就给了自己的情敌“可乘之机”,让它们有可能杀死自己的孩子,并抢夺自己的雌性。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种群中逐渐进化出了一夫一妻的社会制度,虽然并不是所有的种群成员都要遵循这一制度,但是或多或少地,会有一部分的成员选择一夫一妻制,这样可以更好地哺育孩子,并保证孩子的安全。根据不同的生活习性,有90%的鸟类都采取一夫一妻制的生活方式,有27%的灵长类动物采取一夫一妻制。不过可别小看这27%,因为哺乳动物中平均只有5%是一夫一妻制,如此说来,灵长类采取一夫一妻制的比例在哺乳动物中是首屈一指的了。其原因就在于,灵长类动物接受哺育的时间更长,在这段时间里,孩子没有任何保护自己的能力,需要得到父亲的保护才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因此灵长类动物比其他哺乳动物更多地采取了一夫一妻的制度,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来保护自己的后代。
我们真是一夫一妻制吗?
事实上,连科学家都承认,一夫多妻制才真的遵循了生物的本能,因为雄性永远都希望自己能与更多的雌性交配,拥有更多的子嗣。人类社会现在的一夫一妻制,其实是为了保护下一代的一种强制性的规定。如今很多男性在事业有成、经济实力大增后,往往会抛弃原配,找比自己年龄小好几十岁的年轻女性结婚,这实际上是逃避一夫一妻制的另类方式。
为什么这么说呢?对于男性来说,年龄的增长伴随的往往是金钱、地位和权力的增长,因此离过婚的中年男性对于年轻的女性来说,往往拥有更大的吸引力。但是相对的,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美貌开始减退,年华开始老去,生育能力也大不如前,因此对男性的吸引力也与日俱减。所以再婚男性的数量远远要超过再婚女性的数量。从这个角度看来,我们的社会有大量的“一夫多妻制”现象存在,只不过不是同时拥有,而是一个一个地轮换罢了。
这种折衷方式还是有其优点的,因为它既能在短期内保证一夫一妻制时,父母双方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保证了孩子的安全;同时又不违背生物的本性,使得优秀而强大的基因有了更多的传播空间。与此同时,还让女性也有了相对的选择权,可以从不完美的婚姻中解脱出来,寻找自己的新生活。因此这种方式才能被人们广泛地接受。
看过《狮子王》的朋友,对于狮子这种大型猫科动物的记忆,往往是充满温情的。但是在现实中,狮子们彼此间的关系却要比动画中塑造的形象血腥、残忍得多。我们知道,一个狮群只有一头狮王,当这头狮王老去,新狮王在挑战中战胜了老狮王,那么新狮王绝不会有什么尊老爱幼的想法,而是会毫不犹豫地咬断老狮王的喉管,并且杀死老狮王所有的后代,然后心安理得地接收老狮王的全部“老婆”。
新狮王抢夺老狮王的老婆,为什么连它的孩子也要全部杀了呢?人类杀仇人时,要“斩草除根,永绝后患”,是为了防止仇人的后代长大后复仇。狮子又没有这种观念,何必要斩草除根呢?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当雌性身边还有幼崽需要照顾时,它们的生理机能都是为哺育宝宝而准备的,很难在这一期间再次受孕。只有当自己的幼崽死亡之后,它们才会再次进入适宜受孕的阶段,才能为新的雄性产下后代。因此,雄性们为了让自己的基因得以传承,在夺妻的时候,往往都会将雌性原先的孩子杀掉,以便于让雌性更快地孕育上自己的孩子。
解决恶性杀子的途径
恶性杀子事件虽然看似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进化,但是在自然界普遍的一夫多妻制社会里其实是弊大于利的。在动物种群间,强大的雄性占有大多数雌性,这些雌性生出的孩子全是带有这个强壮雄性基因的孩子;之后下一代中,仍然是只有最强壮的雄性得到大多数雌性。如此一代代下去,动物种群的基因多样性必将受到影响,也不利于族群的可持续发展。
于是,如何防止孩子被其他雄性恶意杀害就是问题的关键了。在动物社会里,尤其是哺乳动物中,由于孕育和哺育孩子几乎全是由雌性来负责,因此雄性就有很多时间“游手好闲”、“寻花问柳”,让更多的雌性受孕,为其产下孩子。但是这样一来,雄性对于雌性和其幼崽的保护力度就很低了,因此也就给了自己的情敌“可乘之机”,让它们有可能杀死自己的孩子,并抢夺自己的雌性。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种群中逐渐进化出了一夫一妻的社会制度,虽然并不是所有的种群成员都要遵循这一制度,但是或多或少地,会有一部分的成员选择一夫一妻制,这样可以更好地哺育孩子,并保证孩子的安全。根据不同的生活习性,有90%的鸟类都采取一夫一妻制的生活方式,有27%的灵长类动物采取一夫一妻制。不过可别小看这27%,因为哺乳动物中平均只有5%是一夫一妻制,如此说来,灵长类采取一夫一妻制的比例在哺乳动物中是首屈一指的了。其原因就在于,灵长类动物接受哺育的时间更长,在这段时间里,孩子没有任何保护自己的能力,需要得到父亲的保护才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因此灵长类动物比其他哺乳动物更多地采取了一夫一妻的制度,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来保护自己的后代。
我们真是一夫一妻制吗?
事实上,连科学家都承认,一夫多妻制才真的遵循了生物的本能,因为雄性永远都希望自己能与更多的雌性交配,拥有更多的子嗣。人类社会现在的一夫一妻制,其实是为了保护下一代的一种强制性的规定。如今很多男性在事业有成、经济实力大增后,往往会抛弃原配,找比自己年龄小好几十岁的年轻女性结婚,这实际上是逃避一夫一妻制的另类方式。
为什么这么说呢?对于男性来说,年龄的增长伴随的往往是金钱、地位和权力的增长,因此离过婚的中年男性对于年轻的女性来说,往往拥有更大的吸引力。但是相对的,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美貌开始减退,年华开始老去,生育能力也大不如前,因此对男性的吸引力也与日俱减。所以再婚男性的数量远远要超过再婚女性的数量。从这个角度看来,我们的社会有大量的“一夫多妻制”现象存在,只不过不是同时拥有,而是一个一个地轮换罢了。
这种折衷方式还是有其优点的,因为它既能在短期内保证一夫一妻制时,父母双方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保证了孩子的安全;同时又不违背生物的本性,使得优秀而强大的基因有了更多的传播空间。与此同时,还让女性也有了相对的选择权,可以从不完美的婚姻中解脱出来,寻找自己的新生活。因此这种方式才能被人们广泛地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