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与免疫逃逸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BV感染机体后,为了达到长期在宿主体内存在的目的,在机体的免疫压力、药物和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可发生基因变异,来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和清除,不同读码框的不同幕因变异导致免疫逃逸的机制也不相同.此文就HBV不同读码框的基因变异与免疫逃逸的关系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总结肥胖相关性肾病(obesity related glomerulopathy,ORG)临床表现、肾活检组织学改变和超微结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ORG患者,32例患者行胰岛功能检查,根据患
未成熟树突细胞(imDC)在启动和调节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HIV感染导致了imDC的功能改变,进而促进了HIV在细胞间传播和有效逃避宿主抗病毒免疫.此文将着眼于imDC介导的病毒播散机制,对imDC表面分子、imDC和HIV之间相互作用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3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 31例经胃肠减压、激素、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0.8d,1例再手术后出现肠瘘,二重感染死亡.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在术后4~10 d,有肠梗阻的典型表现,经保守治疗可治愈。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的危险因素,寻找更加有效和安全的输尿管镜手术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294例,分别对输
端粒及端粒酶活性与癌关系的研究是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证实,人体多数恶性肿瘤中均能检测到活性端粒酶,而与肿瘤相邻的正常组织或良性病变仅为4%左右.因而许多学者认为,端粒酶活性可作为恶性肿瘤的标志和预后指标.由此设想用抑制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将有可能达到抑制恶性肿瘤生长的目的,为肿瘤的基因治疗开辟新的前景.一些学者在某些药用植物中发现可抑制端粒酶活性的天然成分,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肿瘤的治
目的 研究我国汉族正常人群凝血因子Vll基因MspI多态性的分布特点.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560名河南汉族正常人群凝血因子VII
血培养是临床诊断败血症的重要方法,能客观的反映出败血症患者血内存在病原菌的实际状况,血培养的质量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细胞色素P450 3A家族(CYP3A)是体内重要的I相代谢酶,参与多种内源性底物和外源性物质的生物转化,同时在药物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手段的成熟和深入,一些研究成果显示CYP3A基因与多种肿瘤的易感性相关.CYP3A基因多态性导致不同个体间CYP3A活性的差别,从而对肿瘤的治疗及预后产生影响。
目的 观察人类神经生长因子β基因(human beta-nerve growth factor,hNGFβ)转染对爆震性听力损伤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30只白色纯种豚鼠爆震性耳聋模型,爆震后第7天,20只豚鼠经耳蜗底周鼓阶骨壁钻孔向外淋巴腔内导入腺病毒携带hNGFβ基因(adenovirusmediated hNGFβ,Ad-hNGFβ),10只豚鼠经耳蜗底周鼓阶骨壁钻孔向外淋巴
MLL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1q23,是人类急性白血病染色体易位常累及的基因之一.MLL基因大约能和50多种不同的伙伴基因融合,形成的融合基因编码产生新的融合蛋白.MLL基因异常多见于淋巴系白血病、髓系白血病以及双表型白血病的患者,同时在婴幼儿患者和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引起的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也常常见到,这些患者多数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