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栓与止血(原称为出凝血)是6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学科。血栓与止血是研究血栓性和出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和预防。血栓形成和出血表现在临床各科是常见的问题,尤其是血栓形成引起的缺血性中风,心肌梗塞,已成为我国人口中主要病死原因,血栓与止血是通过对先天性和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从而对止血过程各因素-血管、血小板、凝血、纤溶深入了解而发展起来的,在血管受损伤时,血管裂开处通过止血过程各因素的作用很快形成止血栓子而止血,若血管损伤并未裂开,在损伤处同样进行止血过程形成止血栓子进而血栓形成,止血过程是机体的重要生理防卫功能,它保持血液的流体状态和血循环的完整,若参与止血过程各因素发生先天性或获得性缺乏或缺陷,即可发生出血,反之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和(或)凝血因子活性升高,抗凝和(或)纤溶活性下降可发生血栓形成,尤其是血管内皮损伤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静脉炎等更是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