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背景下的政史整合教学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outiao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时下减负增效的呼声渐高,但新课程改革以来,部分学校不但没减负增效,反而存在减负增负之嫌。减负增效就是把过重的负担减下,同时把效率增上去。政治历史都是中考科目,政史整合就是把政治与历史相关联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使二者相辅相成。自古政史不分家,这就为政史整合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 减负增效;整合;内在联系;有机结合
  
  社会的发展,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也步步深入,政治历史中考合卷就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而且近几年中考试卷都是出现政史结合的综合题,历史由原来敷衍了事的副科上升到与政治同等重要的主课,学生学习内容的增加,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历史六册政治五册共十一册,且现在国家对诸如补课、晚自习等业余时间都有严格规定,时下减负增效的呼声又越来越高,在课时不能增加的情况下,如何达到减政史之负增政史之效就必须进行政史整合。 针对以上情况,就如何进行政史整合谈谈个人看法:
  首先教学内容的整合: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或历史教师必须对历史或政治内容要充分了解,从中搜索可整合的内容,如:
  由于整合的内容较多就不一一列举,“上有千根线,下有一根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政史内容进行整合。
  当然内容的整合不是简单的把政史内容罗列,而是要找出内在的联系,使之有机结合:如在政治课中讲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就可以利用三次科技革命为背景材料,分析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从而得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牛顿、瓦特、爱迪生等伟人身上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初二历史学到1956年的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初二学生来讲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这需从政治“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角度简要阐述一下,帮助学生理解这样一个历史知识点掌握就比较就牢固了。再如政治上学习民族精神时可回顾中国史:立木为信——诚实守信、万里长征——艰苦奋斗。总之政史不分家,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政史之间的联系,加以整合相互渗透,事半功倍,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其次,学习方法的整合:任何学科都有共同的学习方法。政史是开卷考试,注重能力的考查,所以要摈弃政史只要死记硬背的传统观念,注重学习方法共性的培养,以达到一把钥匙开两把锁的效果。
  第三:习题的整合:近几年政史合卷都会出现政史结合题:如2010年常州35题,背景材料是历史材料,最后一问是“中华民族”这个名称体现了中国各民族整体上的民族认同。今天,各民族认同中华文化对促进民族团结有何意义?这是一个典型的政史整合题型,以历史材料为背景,回答政治问题,可以在平时的练习时,教师要注重政史结合题型的训练,培养学生从政治和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以免考试中,学生不会甚至不敢答题。
  整合的策略:
  (一)地位的改变:长期以来,初中阶段的历史作为副科,不被学校、师生所重视,历时仅作为一种可上可不上的副科地位,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大部分教师由非专业教师“读一遍”,所以从学校到师生都应充分重视历史的教学,使之和政治处于同等地位。
  (二)综合提升:自古政史不分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政治和历史教师“各自为政”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部分教师对相应的学科专业知识不够“专业”的局限,另一方面,有的教师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不愿进行拓展整合。作为政史教师必须互相学习,探究相应的学科知识,发挥大学所学知识的优势,成为一名合格的政史教师,真正做到“政史不分家”。
  (三)学案教学:学案教学现在很被推崇,个中原因就是教案学案一体化,节省学生时间,促进师生良性互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习活动事半功倍。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联系两学科相联系的知识点重新配置,相互依托,使之有机结合。
  (四)认真“磨课”,“宝剑锋自磨砺出”,一个好的学案,要经过多次的试上,同组成员的讨论,反复“打磨”才能成为一节精品课。这样增加教师的负担以达到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减负增效就是把过重的负担减下,同时把效率增上去。政史整合就是把政治与历史相关联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用最少的时间完成教学目标以达到1+2>2的效果。整合并非简单的1+1式的合二为一,而是把政史相关联的知识点重新配置,相互依托从而减少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时间负担,同时能以历史事件为背景材料,帮助政治理论的理解,进而用政治的原理来分析历史事件,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达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总之,政史整合教学的目的就是减负增效。
其他文献
【摘要】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每个民族的立足之魂。那么如何实现创新教育?作为老师,我们只有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推动学生改变学习的思维模式。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创新教育  【关键词】 优化;高效;兴趣;主体地位    1.背景分析  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每个民族的立足之魂。国家教育部从1999年开始实施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才真正成为从政俯到科学界,教
期刊
1. 同桌合作准备课前发言。课前几分钟的“Free talk”是课堂常用形式。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每天一个学生轮流做,容易流于形式。为了使值日内容丰富多彩,使更多学生得到锻炼,教师可以事先适当地提出“Free talk”的主题,让学生在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在课堂上采取教师指定报告学生或小组集体表演等形式进行。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营
期刊
《英语教学大纲》中写到:听和读是语言的接受技能;说和写是语言的生成技能。只有达到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有效地开展听、说、读、写活动,提高他们综合语言技能的水平。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及文化等。为此,高中阶段应侧重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训练他们的阅读技巧,是值
期刊
在英语中,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宾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在句中起名词作用,故把他们统称为名词性从句。用好主从句之间的连词至关重要,也是学好名词性从句的根本所在。以前,我们往往把它们分开教学。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混淆;如果把这几种从句作为名词性从句这一整体来学习连词,再按照连词分类学习这四种从句,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连词在句中的用法。  如果一个连词在句中能够适应主语从句,那么它同样也使用于名词性从句的其他三种
期刊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下面就我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
期刊
21世纪的钟声已然敲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成为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21世纪突出的根本的特征,也是本世纪对人才素质的核心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
期刊
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 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 生受到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们中学英语教学工作 者应高度重视“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培养,并在日常教学中着眼于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前者是中学英 语教学的精髓
期刊
21世纪需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的一带新人。英语教学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教师们转变教育观念,深入学习并领悟先进的教育理念,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奈斯比特说过:“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造精神。”21世纪要求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
期刊
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的内容更多,难度更大,能力要求更高,灵活性更强。因此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高一进校后,力、物体的运动,暂时还没有什么问题,觉得高中物理不过如此。学到牛顿运动定律问题就开始来了,后面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动量、机械能问题越来越大。如果不及时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物理将越来越差劲了,一提及物理就感到头痛,越来越讨厌物理,渐渐就与物理绝缘了。以下就怎样学好高中物理谈几
期刊
我是一名物理老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重视课堂引入,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新课的引入,这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若不注意思维情境的创设,师生便不易进入“角色”,教师的导学过程和导学效应便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导致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欠佳。引入新课中创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