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地有大美,处处是风景。从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来,古代游记散文层出不穷,记录了不同时代祖国各地的山川之美。一起欣赏明代刘桐的《水尽头》。
【古文赏读】
水尽头①(节选)
[明]刘 桐
观音石阁而西,皆溪,溪皆泉之委②;皆石,石皆壁之余。其南岸皆竹竹皆溪周而石倚之③。
过隆教寺而又西,闻泉声。泉流长而声短焉,下流平也。花者,渠泉而役乎花④;竹者,渠泉而役乎竹;不暇声也。花竹未役,泉犹石泉矣。石罅乱流,众声澌澌⑤,人踏石过,水珠渐⑥衣。小鱼折折石缝间,闻跫⑦音则伏,于苴⑧于沙。
杂花水藻,山僧园叟不能名之。草至不可族,客乃斗以花,采采百步耳,互出,半不同者。然春之花尚不敌其秋之柿叶。叶紫紫,实丹丹,风日流美⑨,晓树满星,夕野皆火:香山曰杏,仰山曰梨,寿安山曰柿也。
西上圆通寺,望太和庵前,山中人指指水尽头儿,泉所源也。至则磊磊中两石角如坎⑩,泉盖从中出。鸟树声壮,泉唶唶?不可骤闻。坐久,始别,曰:“彼鸟声,彼树声,此泉声也。”
(节选自《帝京景物略》)
注释:①水尽头:地名,在北京西郊卧佛寺西北的樱桃沟。②委:水的下游。③周:环绕。倚:靠。④渠泉:用水渠引泉水。役:服务于。⑤澌澌:形容水声。⑥渐(jiān):沾湿。⑦跫(qióng):脚步声。⑧苴(chá):水中浮草。⑨风日流美:风和日丽的时候。⑩坎:坑穴。?唶唶(jíjí):形容鸟鸣叫的声音,这里指泉声小。
【能力测评】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不暇声也 (2)石罅乱流
(3)不能名之 (4)晓树满星
2. 用“/”标出语句间的停顿(限两处)。
其 南 岸 皆 竹 竹 皆 溪 周 而 石 倚 之
3. 翻译下列语句。
(1)然春之花尚不敌其秋之柿叶。
(2)坐久,始别,曰:“彼鸟声,彼树声,此泉声也。”
4. 选文记述去水尽头游览途中的见闻感受,请概括作者描写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
5. 鱼是游记中常见的描写对象,请根据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材料二 佁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1)选文和链接材料中描写的鱼有什么不同?
(2)作者描写鱼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1)空闲(2)缝隙(3)说出(4)清晨,早晨
2.其南岸/皆竹/竹皆溪周而石倚之
3.(1)然而春天的花比不上秋天的柿叶绚丽。
(2)坐了很久才能分辨出来,说:“那是鸟声,那是树木发出的声音,那是泉水的声音。”
4.一是泉水,流水潺潺,小鱼在其中游动;二是远山的秋叶秋果,色彩红艳;三是在水尽头听到的各种声音,需要久坐静听才能分辨出鸟鸣、树声、泉声。
5.(1)选文中的鱼既胆大又胆小,它在溪水的石缝间游动,听到人的脚步声后马上躲到水草泥沙中;材料一中的鱼到了傍晚都争先恐后地跃出水面,让人感叹;材料二中的鱼先是呆呆地不动,突然又向远方游动,非常轻快迅疾,好像与游人玩乐。
(2)描写鱼既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活力,又为游览增添情趣。
【参考译文】
观音石阁向西都是溪水,小溪是泉水的下游;小溪岸边都是石头,石头是山岩多出的残余部分。它的南岸都长着竹子,竹子环绕着溪流并倚靠着石头生长。
过了隆教寺继续向西,听到了泉水的声音。泉水流出很远但声音很短促,流下的水很平缓。花要水渠引泉水来为花服务,竹要水渠引泉水来为竹服务,泉水就忙得来不及发出声响了。石缝中到处都是水流,发出“澌澌”的声音,人从石头上走过,溅出的水珠沾湿衣服。小鱼安静而从容地在石缝中活动,听到脚步声就潜伏起来,或者在水草中,或者在泥沙中。
一路上看到的杂花水草,山上的僧人和管理园林的老人都不能说出名字。这里的花草不能分别种类,游客们就采集各种花来做竞赛游戏,他们在百步內采花,当拿出各自采的花时,有一半是不同的。然而春天的花都比不上秋天的柿树叶子。它的叶片紫紫的,果实红红的,风和日丽的时候,早晨每棵树上都是亮晶晶的,好像布满了星星,而到了傍晚,野外一片火红:在香山是杏,在仰山是梨,在寿安山就是柿子。
向西走上圆通寺,望到太和庵前面,山里的人用手指着说那就是水尽头,是泉水的源头所在。到了那里则看到众多石头中,有两块中有坑穴,泉水原来是从那里流出的。这里的鸟鸣声,风吹树木发出的声音都很大,而泉水的声音太小,不能马上听到。坐了很久才分别出来,说:“那是鸟声,那是树木发出的声音,那是泉水的声音。”
【拓展链接】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古人在游山玩水的同时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下面列举两例,供同学们积累。
★柳宗元与《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山水抒胸中郁愤的散文。这“八记”分别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 潭记》《钴 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作者刻画永州山水的形象美、色彩美和动态美,并以山水自喻,赋予山水以血肉灵魂。
★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散文游记。徐霞客历经34年游历,写了有关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的游记17篇,另有《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文章。徐霞客去世后,这些文字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其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古文赏读】
水尽头①(节选)
[明]刘 桐
观音石阁而西,皆溪,溪皆泉之委②;皆石,石皆壁之余。其南岸皆竹竹皆溪周而石倚之③。
过隆教寺而又西,闻泉声。泉流长而声短焉,下流平也。花者,渠泉而役乎花④;竹者,渠泉而役乎竹;不暇声也。花竹未役,泉犹石泉矣。石罅乱流,众声澌澌⑤,人踏石过,水珠渐⑥衣。小鱼折折石缝间,闻跫⑦音则伏,于苴⑧于沙。
杂花水藻,山僧园叟不能名之。草至不可族,客乃斗以花,采采百步耳,互出,半不同者。然春之花尚不敌其秋之柿叶。叶紫紫,实丹丹,风日流美⑨,晓树满星,夕野皆火:香山曰杏,仰山曰梨,寿安山曰柿也。
西上圆通寺,望太和庵前,山中人指指水尽头儿,泉所源也。至则磊磊中两石角如坎⑩,泉盖从中出。鸟树声壮,泉唶唶?不可骤闻。坐久,始别,曰:“彼鸟声,彼树声,此泉声也。”
(节选自《帝京景物略》)
注释:①水尽头:地名,在北京西郊卧佛寺西北的樱桃沟。②委:水的下游。③周:环绕。倚:靠。④渠泉:用水渠引泉水。役:服务于。⑤澌澌:形容水声。⑥渐(jiān):沾湿。⑦跫(qióng):脚步声。⑧苴(chá):水中浮草。⑨风日流美:风和日丽的时候。⑩坎:坑穴。?唶唶(jíjí):形容鸟鸣叫的声音,这里指泉声小。
【能力测评】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不暇声也 (2)石罅乱流
(3)不能名之 (4)晓树满星
2. 用“/”标出语句间的停顿(限两处)。
其 南 岸 皆 竹 竹 皆 溪 周 而 石 倚 之
3. 翻译下列语句。
(1)然春之花尚不敌其秋之柿叶。
(2)坐久,始别,曰:“彼鸟声,彼树声,此泉声也。”
4. 选文记述去水尽头游览途中的见闻感受,请概括作者描写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
5. 鱼是游记中常见的描写对象,请根据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材料二 佁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1)选文和链接材料中描写的鱼有什么不同?
(2)作者描写鱼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1)空闲(2)缝隙(3)说出(4)清晨,早晨
2.其南岸/皆竹/竹皆溪周而石倚之
3.(1)然而春天的花比不上秋天的柿叶绚丽。
(2)坐了很久才能分辨出来,说:“那是鸟声,那是树木发出的声音,那是泉水的声音。”
4.一是泉水,流水潺潺,小鱼在其中游动;二是远山的秋叶秋果,色彩红艳;三是在水尽头听到的各种声音,需要久坐静听才能分辨出鸟鸣、树声、泉声。
5.(1)选文中的鱼既胆大又胆小,它在溪水的石缝间游动,听到人的脚步声后马上躲到水草泥沙中;材料一中的鱼到了傍晚都争先恐后地跃出水面,让人感叹;材料二中的鱼先是呆呆地不动,突然又向远方游动,非常轻快迅疾,好像与游人玩乐。
(2)描写鱼既表现出自然界的生机活力,又为游览增添情趣。
【参考译文】
观音石阁向西都是溪水,小溪是泉水的下游;小溪岸边都是石头,石头是山岩多出的残余部分。它的南岸都长着竹子,竹子环绕着溪流并倚靠着石头生长。
过了隆教寺继续向西,听到了泉水的声音。泉水流出很远但声音很短促,流下的水很平缓。花要水渠引泉水来为花服务,竹要水渠引泉水来为竹服务,泉水就忙得来不及发出声响了。石缝中到处都是水流,发出“澌澌”的声音,人从石头上走过,溅出的水珠沾湿衣服。小鱼安静而从容地在石缝中活动,听到脚步声就潜伏起来,或者在水草中,或者在泥沙中。
一路上看到的杂花水草,山上的僧人和管理园林的老人都不能说出名字。这里的花草不能分别种类,游客们就采集各种花来做竞赛游戏,他们在百步內采花,当拿出各自采的花时,有一半是不同的。然而春天的花都比不上秋天的柿树叶子。它的叶片紫紫的,果实红红的,风和日丽的时候,早晨每棵树上都是亮晶晶的,好像布满了星星,而到了傍晚,野外一片火红:在香山是杏,在仰山是梨,在寿安山就是柿子。
向西走上圆通寺,望到太和庵前面,山里的人用手指着说那就是水尽头,是泉水的源头所在。到了那里则看到众多石头中,有两块中有坑穴,泉水原来是从那里流出的。这里的鸟鸣声,风吹树木发出的声音都很大,而泉水的声音太小,不能马上听到。坐了很久才分别出来,说:“那是鸟声,那是树木发出的声音,那是泉水的声音。”
【拓展链接】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古人在游山玩水的同时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下面列举两例,供同学们积累。
★柳宗元与《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山水抒胸中郁愤的散文。这“八记”分别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 潭记》《钴 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作者刻画永州山水的形象美、色彩美和动态美,并以山水自喻,赋予山水以血肉灵魂。
★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散文游记。徐霞客历经34年游历,写了有关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的游记17篇,另有《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文章。徐霞客去世后,这些文字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其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