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事实上,世界上第一份完整的日食记录产生于公元前2195年的中国。公元1279年,天文学家主恂和郭守敬为著名的元朝皇帝忽必烈在古城墙的东南角建造了北京古天文台,这座天文台成为望远镜发明之前最先进的设备之一。在欧洲中世纪时期,中国繁荣的文明同阿拉伯文明以及印度文明一起,在自然科学、技术、医药、数学和天文学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发明了纸张、火药和指南针。公元1050年,中国已经使用活字法来印刷书籍。
1054年7月4日,宫廷天文学家编纂的一本史书描绘了金牛座中突然出现的一颗明亮的“客星”——超新星。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次爆发的余迹,它就是蟹状星云。接下来又有两颗肉眼可见的超新星——1572年和1604年超新星。尽管中国、朝鲜和欧洲的天文学家都看到了它们,但是由欧洲天文学家测定了它们的准确位置,于是它们分别被称作“第谷新星”和“开普勒新星”。
除日食和超新星之外,中国天文学家还在彗星、太阳黑子、月食、极光和流星雨方面进行了难以估价的观测。例如,可以确认的、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的观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年的战国时期。
正如天文史学家理查德·史蒂芬逊在他发表在1999年2月的《天空和望远镜》杂志第48页的文章《早期的中国天文台和现代天文学》中写到的,“中国古代以及中世纪的历史中保留的大量观测资料,对现代天文学和地球物理学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与其他文明保留下的天象记录相比较,中国的记录不仅覆盖了更长的历史时期,而且对现代科学有更为广泛的影响”。
尽管过去观察天象的主要目的在其本质上带有太多的占星术色彩——提醒在朝的皇帝上天将出现何种预兆——但是它为天文学在中国成为一门现代科学奠定了基础,也为它成为中国老百姓的业余爱好铺平了道路。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持续发展的经济条件促使更多的人成为天文爱好者。1978年以来,我们的政府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很多天文爱好者都能买得起更好的设备。在大城市里,许多科技馆、少年宫和中学都配备了天象厅和高档望远镜。
业余组织
在中国大陆有两种业余组织:一种是在科技馆、学校或是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支持下成立的组织;另一种是由天文爱好者专门发起和创办的天文组织。前者的成员主要是一些中学生,他们使用本协会的工具进行观测,并获得正式的培训和教育。后者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那时候越来越多的城市天文爱好者已经拥有了更多更好的设备,并且已经开始组建他们自己的俱乐部和协会。我是大连天文普及促进会的一员。我们的成员定期开车去市郊举办星友聚会。有时候我们也把我们的望远镜带到市区的公园里为大众提供观星的机会。因为像我们这样的组织是独立的,我们的成员大多是对天文充满热情、并且拥有高档望远镜的成年人,因此我们更为活跃,在中国天文的业余组织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北京天文馆和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委员会是负责协调业余活动的主要的全国性机构。中国大陆的正式天文杂志有两份,分别是《天文爱好者》和《中国国家天文》杂志。
在大城市里有许多活跃的业余组织。北京巡天会是1997年组建的一个知名团体。每个晴朗的周末,成员们都把他们的器材带到位于北京城东北方的中国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拍摄深空天体,有时是彗星或者流星雨。这个观测站是中国最大的望远——2.16米反射式望远镜的所在地。
2001年狮子座流星雨期间,北京巡天会的会员拍摄的一些照片是如此动人,以至于很多人等在冲洗相片的店外想买到这些照片。它们有一些刊登在日本和美国的杂志上。北京的许多报纸杂志,甚至中央电视台都报道了他们的活动和事迹。有几个会员还在中国业余天文摄影比赛中得了奖。
1994年成立的大连天文普及促进会是辽宁省最具影响力的业余天文组织。晴朗的夜里,你可以在黑暗的地方找到我们会员的身影。他们的日本相机和德国望远镜不知疲倦地记录着来自遥远的星云星系的微弱光芒。为了促进天文知识的传播,大连天文普及促进会还在大学及其他场所举办面向公众的讲座。会员们所写的文章和拍摄的天体照片时常出现在当地的各个报纸杂志上。为了提高会员们的天体摄影技能,大连天文普及促进会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的方式,与一些大的、专业或是业余的组织进行积极的交流,比如上海启明星联盟、广州南十字星会等等。我们也把别的城市,甚至是台湾的知名天体摄影师请来学习他们的经验。
前面所说的上海启明星联盟成立于2001年,并且得到了上海天文学会和上海天文台的支持。同年,联盟组织了一次城市中的狮子座流星雨观测活动,吸引了数千市民,结果很多青少年成了联盟的成员。现在,上海启明星联盟已经成为华东地区最活跃的业余天文组织。
广州南十字星会是另一个新近成立的组织,其成员来自广东省的各个城市。他们定期在学校、宾馆或是成员家中举行聚会、交流思想经验、培养友情。正是由于互联网的存在,许多分散居住在广东各地的业余天文爱好者得以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
知名人物
中国的很多业余天文爱好者在不同领域各有专长。张大庆先生是开封的一个业余天文观测者,同时也是一位彗星猎手。他因为发现了池谷一张彗星而享誉世界。当他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的时候,张大庆得知中国还没有哪个业余爱好者在自己的国土上发现新彗星。从那以后,他就发誓要发现一颗。高中毕业后张大庆开始追求自己的理想。那时候,他买不起望远镜,于是他学会了如何制作他自己的反射式望远镜。从单位下班后,张先生经常骑着他的摩托车前往黄河大堤上的观测点,用他那自制的3.2厘米道布森式反射望远镜系统地扫视天空。经过了676个小时的搜寻,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苏华是湖南常德的知名业余天文学家,主业是一家电脑公司的老板。从2004年8月8日~2007年5月,他利用互联网在美国一家SOHO卫星寻彗网站上一共发现了133颗彗星,成为中国大陆发现SOHO彗星数目最多的彗星猎手,在国际上排名第三。每次有新彗星出现,他就乐此不疲地将观测方法和注意事项发布在中国最大的牧夫天文论坛上,与广大天文爱好者分享,他还利用论坛教新手学习如何发现彗星。
周兴明极大地享受着在网上通过照片搜寻彗星的乐趣。这些照片是由SOHO卫星拍摄的。到2002年11月中旬为止,他已经发现了17颗彗星,其中14颗是掠日彗星。实际上周兴明早在28年前,在靠近哈萨克斯坦边境的一个偏远气象站工作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使用他的2.5厘米折射镜搜寻彗星了。1990年7月,由于通讯条件落后,他的报告被耽搁了,错失了作为第三发现者命名一颗新彗星的机会。不幸的是2004年夏天,周先生在福建遭遇车祸去世,此后为了纪念他,国际小行星彗星委员会将4730号小行星命名为“周兴明”,以缅怀他为中国的天文事业所做的贡献。
光污染以及面临的其他挑战
中国大陆城市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严重的光污染。现在在很多大城市里,目视极限星等只有3等~4等,在一些城市的中心地带只有2等。问题是我们大多数人——包括那些商人以及政府——还没有意识到光污染的危害性,他们还在不断安装越来越亮的路灯。大家可以在国际黑暗夜空协会网站的照片上,看看中国的光污染问题是多么严重。
当前中国还没有现存的任何管制户外灯光的法令。我们正在积极行动,通过给报纸杂志写文章和举行公众演讲的方式,来提高公众对光污染的认识。但我们采取的措施是旷日持久、充满曲折的。然而我们坚信,政府最终会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即将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光污染。在此之前,我们的观测者不得不驱车前往乡下寻找黑暗的夜空。
尽管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但比起有的国家,比如美国和日本的同行来,中国的天文爱好者们境遇仍不算太好。所以尽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出口国之一,但是我们绝大多数的天文爱好者仍旧买不起那些昂贵的外国品牌的器材。
一次公开的邀请
作为世界上的第三大国家,中国拥有许多适合观测的好地点。每年都有很多西方的天文爱好者到中国来观星。我们的会员总是愿意尽我们所能来帮助他们。
我们国家将于2008年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巧合的是,2008年8月1日,中国大陆北部,靠近蒙古国的地区,将发生一次日全食,食甚时间将持续近两分钟。说不定我们会在全食带上的某个地方相遇。还有,不要忘了 2009年7月22日,在华中地区还将出现一次日全食,届时,上海将有大约6分钟的时间笼罩在月亮的影子里,咱们就那儿见了!
1054年7月4日,宫廷天文学家编纂的一本史书描绘了金牛座中突然出现的一颗明亮的“客星”——超新星。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次爆发的余迹,它就是蟹状星云。接下来又有两颗肉眼可见的超新星——1572年和1604年超新星。尽管中国、朝鲜和欧洲的天文学家都看到了它们,但是由欧洲天文学家测定了它们的准确位置,于是它们分别被称作“第谷新星”和“开普勒新星”。
除日食和超新星之外,中国天文学家还在彗星、太阳黑子、月食、极光和流星雨方面进行了难以估价的观测。例如,可以确认的、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的观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年的战国时期。
正如天文史学家理查德·史蒂芬逊在他发表在1999年2月的《天空和望远镜》杂志第48页的文章《早期的中国天文台和现代天文学》中写到的,“中国古代以及中世纪的历史中保留的大量观测资料,对现代天文学和地球物理学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与其他文明保留下的天象记录相比较,中国的记录不仅覆盖了更长的历史时期,而且对现代科学有更为广泛的影响”。
尽管过去观察天象的主要目的在其本质上带有太多的占星术色彩——提醒在朝的皇帝上天将出现何种预兆——但是它为天文学在中国成为一门现代科学奠定了基础,也为它成为中国老百姓的业余爱好铺平了道路。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持续发展的经济条件促使更多的人成为天文爱好者。1978年以来,我们的政府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很多天文爱好者都能买得起更好的设备。在大城市里,许多科技馆、少年宫和中学都配备了天象厅和高档望远镜。
业余组织
在中国大陆有两种业余组织:一种是在科技馆、学校或是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支持下成立的组织;另一种是由天文爱好者专门发起和创办的天文组织。前者的成员主要是一些中学生,他们使用本协会的工具进行观测,并获得正式的培训和教育。后者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那时候越来越多的城市天文爱好者已经拥有了更多更好的设备,并且已经开始组建他们自己的俱乐部和协会。我是大连天文普及促进会的一员。我们的成员定期开车去市郊举办星友聚会。有时候我们也把我们的望远镜带到市区的公园里为大众提供观星的机会。因为像我们这样的组织是独立的,我们的成员大多是对天文充满热情、并且拥有高档望远镜的成年人,因此我们更为活跃,在中国天文的业余组织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北京天文馆和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委员会是负责协调业余活动的主要的全国性机构。中国大陆的正式天文杂志有两份,分别是《天文爱好者》和《中国国家天文》杂志。
在大城市里有许多活跃的业余组织。北京巡天会是1997年组建的一个知名团体。每个晴朗的周末,成员们都把他们的器材带到位于北京城东北方的中国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拍摄深空天体,有时是彗星或者流星雨。这个观测站是中国最大的望远——2.16米反射式望远镜的所在地。
2001年狮子座流星雨期间,北京巡天会的会员拍摄的一些照片是如此动人,以至于很多人等在冲洗相片的店外想买到这些照片。它们有一些刊登在日本和美国的杂志上。北京的许多报纸杂志,甚至中央电视台都报道了他们的活动和事迹。有几个会员还在中国业余天文摄影比赛中得了奖。
1994年成立的大连天文普及促进会是辽宁省最具影响力的业余天文组织。晴朗的夜里,你可以在黑暗的地方找到我们会员的身影。他们的日本相机和德国望远镜不知疲倦地记录着来自遥远的星云星系的微弱光芒。为了促进天文知识的传播,大连天文普及促进会还在大学及其他场所举办面向公众的讲座。会员们所写的文章和拍摄的天体照片时常出现在当地的各个报纸杂志上。为了提高会员们的天体摄影技能,大连天文普及促进会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的方式,与一些大的、专业或是业余的组织进行积极的交流,比如上海启明星联盟、广州南十字星会等等。我们也把别的城市,甚至是台湾的知名天体摄影师请来学习他们的经验。
前面所说的上海启明星联盟成立于2001年,并且得到了上海天文学会和上海天文台的支持。同年,联盟组织了一次城市中的狮子座流星雨观测活动,吸引了数千市民,结果很多青少年成了联盟的成员。现在,上海启明星联盟已经成为华东地区最活跃的业余天文组织。
广州南十字星会是另一个新近成立的组织,其成员来自广东省的各个城市。他们定期在学校、宾馆或是成员家中举行聚会、交流思想经验、培养友情。正是由于互联网的存在,许多分散居住在广东各地的业余天文爱好者得以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
知名人物
中国的很多业余天文爱好者在不同领域各有专长。张大庆先生是开封的一个业余天文观测者,同时也是一位彗星猎手。他因为发现了池谷一张彗星而享誉世界。当他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的时候,张大庆得知中国还没有哪个业余爱好者在自己的国土上发现新彗星。从那以后,他就发誓要发现一颗。高中毕业后张大庆开始追求自己的理想。那时候,他买不起望远镜,于是他学会了如何制作他自己的反射式望远镜。从单位下班后,张先生经常骑着他的摩托车前往黄河大堤上的观测点,用他那自制的3.2厘米道布森式反射望远镜系统地扫视天空。经过了676个小时的搜寻,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苏华是湖南常德的知名业余天文学家,主业是一家电脑公司的老板。从2004年8月8日~2007年5月,他利用互联网在美国一家SOHO卫星寻彗网站上一共发现了133颗彗星,成为中国大陆发现SOHO彗星数目最多的彗星猎手,在国际上排名第三。每次有新彗星出现,他就乐此不疲地将观测方法和注意事项发布在中国最大的牧夫天文论坛上,与广大天文爱好者分享,他还利用论坛教新手学习如何发现彗星。
周兴明极大地享受着在网上通过照片搜寻彗星的乐趣。这些照片是由SOHO卫星拍摄的。到2002年11月中旬为止,他已经发现了17颗彗星,其中14颗是掠日彗星。实际上周兴明早在28年前,在靠近哈萨克斯坦边境的一个偏远气象站工作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使用他的2.5厘米折射镜搜寻彗星了。1990年7月,由于通讯条件落后,他的报告被耽搁了,错失了作为第三发现者命名一颗新彗星的机会。不幸的是2004年夏天,周先生在福建遭遇车祸去世,此后为了纪念他,国际小行星彗星委员会将4730号小行星命名为“周兴明”,以缅怀他为中国的天文事业所做的贡献。
光污染以及面临的其他挑战
中国大陆城市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严重的光污染。现在在很多大城市里,目视极限星等只有3等~4等,在一些城市的中心地带只有2等。问题是我们大多数人——包括那些商人以及政府——还没有意识到光污染的危害性,他们还在不断安装越来越亮的路灯。大家可以在国际黑暗夜空协会网站的照片上,看看中国的光污染问题是多么严重。
当前中国还没有现存的任何管制户外灯光的法令。我们正在积极行动,通过给报纸杂志写文章和举行公众演讲的方式,来提高公众对光污染的认识。但我们采取的措施是旷日持久、充满曲折的。然而我们坚信,政府最终会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即将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光污染。在此之前,我们的观测者不得不驱车前往乡下寻找黑暗的夜空。
尽管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但比起有的国家,比如美国和日本的同行来,中国的天文爱好者们境遇仍不算太好。所以尽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出口国之一,但是我们绝大多数的天文爱好者仍旧买不起那些昂贵的外国品牌的器材。
一次公开的邀请
作为世界上的第三大国家,中国拥有许多适合观测的好地点。每年都有很多西方的天文爱好者到中国来观星。我们的会员总是愿意尽我们所能来帮助他们。
我们国家将于2008年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巧合的是,2008年8月1日,中国大陆北部,靠近蒙古国的地区,将发生一次日全食,食甚时间将持续近两分钟。说不定我们会在全食带上的某个地方相遇。还有,不要忘了 2009年7月22日,在华中地区还将出现一次日全食,届时,上海将有大约6分钟的时间笼罩在月亮的影子里,咱们就那儿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