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信息化是新事物,我们一直以探索的心态来做这件事——没有现成的路标,只有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代价是正常的,那是应该交的学费。交过学费之后,我们会聪明起来,于是当回过头来看时,依稀能看出它的科学规律来。在安徽省,信息化建设被这样进行了规律化: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方积极参与,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将其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省长亲任组长的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全省信息化建设。各市政府建立了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工作机构,从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省政府和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数字安徽”建设五年规划纲要(2003~2007年)》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省政府将“信息工程”列为“861”行动计划的六大基础性工程之一,并设立了专项发展资金。各重点领域信息化牵头部门加强协调和宏观指导,以项目为抓手,创造性开展工作,有效推动了各领域信息化进程。省政府辦公厅注重需求导向,以政府公众网功能拓展和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抓手,深化电子政务应用。省经委坚持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相结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省商务厅创办进出口商品网上交易会、农副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等平台,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在商贸领域的应用。省农委着力加强基层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多手段、多形式、多渠道,因地制宜,实现面向“三农”信息服务的广覆盖。各地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加大信息化推进力度,规划实施各类信息化工程项目,在全省范围形成政府推动、各方协力、全社会参与的“数字安徽”建设良好氛围。
(二)实行统筹规划、试点引导,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推进信息化,必须规划先行、试点引路,以避免重复与浪费。五年的实践表明,“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及各地各部门制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发挥了有效的指导作用。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为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起步阶段在全省选择确定了15个重点项目开展试点示范,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家在安徽省实施各类信息化试点工作。阜阳、芜湖被原信息产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宁国、舒城被原国信办列为全国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合肥、黄山分别被原信息产业部确定为全国城市信息化和旅游信息化试点城市。商务部批准安徽省为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省。建设部批准合肥等六市为国家第三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国土资源部确定安徽省为全国“金土”工程一期两个省级试点单位之一。这些国家级试点项目的示范带动,加快了安徽省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三)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一是引导传统工业企业加快信息化进程。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流程再造,提升企业的管理和生产过程现代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推动具有特色优势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和软件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实现快速增长。三是积极鼓励采用本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与技术,推进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和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形成产业互动,促进了全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四)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信息惠民,是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宗旨“数字安徽”建设坚持把为民服务放在首位。各地电子政务突出公共服务和便民互动功能。城市信息化重点加强以公共资源、公共设施、城市安全为基础的数字化管理与服务。农村信息化重视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广大农村提供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农产品供求、政策法规等信息服务,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2007年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12项民生工程以来,各责任部门的信息化工作迅速跟进,信息化服务于民生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五)创新运行机制,发挥市场作用,是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信息化是一项涉及全局的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各级政府在规划、政策、投入等方面应当发挥主导和统筹作用。而信息化又是覆盖各个不同领域的发展过程,更要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各通信运营商的资源、技术、人才优势,为它们直接参与重点工程建设创造条件。省委组织部与中国电信安徽公司联手实施“电视上网工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完成27874个终端站点建设,基本覆盖全省行政村,大大加快了农村信息化进程。中国联通安徽公司实施“信息助农、宽带下乡”工程,通过手机和话费双补贴的方式推进农村移动通信普及。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方积极参与,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将其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省长亲任组长的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全省信息化建设。各市政府建立了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工作机构,从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省政府和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数字安徽”建设五年规划纲要(2003~2007年)》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省政府将“信息工程”列为“861”行动计划的六大基础性工程之一,并设立了专项发展资金。各重点领域信息化牵头部门加强协调和宏观指导,以项目为抓手,创造性开展工作,有效推动了各领域信息化进程。省政府辦公厅注重需求导向,以政府公众网功能拓展和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抓手,深化电子政务应用。省经委坚持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相结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省商务厅创办进出口商品网上交易会、农副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等平台,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在商贸领域的应用。省农委着力加强基层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多手段、多形式、多渠道,因地制宜,实现面向“三农”信息服务的广覆盖。各地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加大信息化推进力度,规划实施各类信息化工程项目,在全省范围形成政府推动、各方协力、全社会参与的“数字安徽”建设良好氛围。
(二)实行统筹规划、试点引导,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推进信息化,必须规划先行、试点引路,以避免重复与浪费。五年的实践表明,“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及各地各部门制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发挥了有效的指导作用。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为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起步阶段在全省选择确定了15个重点项目开展试点示范,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家在安徽省实施各类信息化试点工作。阜阳、芜湖被原信息产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宁国、舒城被原国信办列为全国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合肥、黄山分别被原信息产业部确定为全国城市信息化和旅游信息化试点城市。商务部批准安徽省为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省。建设部批准合肥等六市为国家第三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国土资源部确定安徽省为全国“金土”工程一期两个省级试点单位之一。这些国家级试点项目的示范带动,加快了安徽省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三)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一是引导传统工业企业加快信息化进程。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流程再造,提升企业的管理和生产过程现代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推动具有特色优势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和软件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实现快速增长。三是积极鼓励采用本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与技术,推进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和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形成产业互动,促进了全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四)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信息惠民,是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宗旨“数字安徽”建设坚持把为民服务放在首位。各地电子政务突出公共服务和便民互动功能。城市信息化重点加强以公共资源、公共设施、城市安全为基础的数字化管理与服务。农村信息化重视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广大农村提供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农产品供求、政策法规等信息服务,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2007年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12项民生工程以来,各责任部门的信息化工作迅速跟进,信息化服务于民生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五)创新运行机制,发挥市场作用,是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信息化是一项涉及全局的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各级政府在规划、政策、投入等方面应当发挥主导和统筹作用。而信息化又是覆盖各个不同领域的发展过程,更要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各通信运营商的资源、技术、人才优势,为它们直接参与重点工程建设创造条件。省委组织部与中国电信安徽公司联手实施“电视上网工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完成27874个终端站点建设,基本覆盖全省行政村,大大加快了农村信息化进程。中国联通安徽公司实施“信息助农、宽带下乡”工程,通过手机和话费双补贴的方式推进农村移动通信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