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要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给学生的学习以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性的学科。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能力,健全创新人格,这就是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的。
一、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
我认为教师的宽容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关键。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和谐宽容的课堂教学中,在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新的环境中,才会充分投入、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要消除学生对创新的“神秘感”和“不可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每个人对同事物都有不同的体验和独立思考后的不同见解,“我认为”、“我可以这样”、“我还可以这样”等与他人不同的想法即是创新的“闪光点”。课堂中的“自由度”高一些,让学生敢于发言、学会发言、善于发言,最高境界应是情不自禁地即兴表现出来,鼓励学生用质疑的态度去听教师的读中之错、讲中之误,就给予高度表扬。从而点燃起学生心中创新的火花。
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标新立异”、“傻问题”、“怪想法”,甚至“犯错”,要通过孩子们这些“幼稚”看到其背后的无穷创新“潜能”。小时候曾被老师认为是“傻瓜”的爱迪生,最后不也成长为一个大发明家吗?要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的不同见解,正确评价学生的创新成果。不嘲讽,不训斥那些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学生。如果他们在探究与创新过程中碰到困难时,教师应积极帮助他们,及时“扶一扶”,适时“点拨”一下,鼓励学生不要惧怕挫折和失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坚毅、积极的创新精神。如在教《长征》一课时,教师为了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出示了三个讨论题:(1)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2)您想到了什么?(3)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为学生提供了发现学习的机遇,在课堂上让学生不断地进行质疑。又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学生对诸葛亮利用草船巧借箭深感佩服,然而也提出疑问:如果曹操向草船射出“火箭”,诸葛亮岂不是上大当?还有的说:如果那天早晨江面上没有大雾,诸葛亮的计谋不是落空了吗?看来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已进入到深层次探索阶段。
二、再造想象,拓宽思维、善于发现。
阅读中,学生借助语文材料在头脑中建立图像,并对图像进行选择加工,不断扩展形象思维的范围。因此,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同角度进行思维。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结尾许多学生读到狼向小羊扑去,小羊被狼吃掉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想象当时的情景,启发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寻求不同的结果。学生的思维之门被打开,有的说就在狼扑向小羊时狼却倒下了,原来是一位猎人朝狼开了枪;有的说小羊一闪,狼就扑了一个空,掉进河里去了……众说纷纭。
三、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没有创造力的教师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教师的创新意识是新思想诞生的摇篮,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母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因此,教师要加强创新理论的学习,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汲取最新的教育成果,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创新教育渗透与学科教学之中,形成完善的创新教育体系,让创新教育成为一种意识、一种思想,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创建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让学生能充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能力。在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探索获取知识,教师要善于设置疑难,启发思路,通过设计创造新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学会知识,探索知识的乐趣。教师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带动学生创造性地继承知识,才能在学习中养成创新习惯,成为新时代创新型的人才。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性的学科。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能力,健全创新人格,这就是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的。
一、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
我认为教师的宽容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关键。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和谐宽容的课堂教学中,在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新的环境中,才会充分投入、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要消除学生对创新的“神秘感”和“不可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每个人对同事物都有不同的体验和独立思考后的不同见解,“我认为”、“我可以这样”、“我还可以这样”等与他人不同的想法即是创新的“闪光点”。课堂中的“自由度”高一些,让学生敢于发言、学会发言、善于发言,最高境界应是情不自禁地即兴表现出来,鼓励学生用质疑的态度去听教师的读中之错、讲中之误,就给予高度表扬。从而点燃起学生心中创新的火花。
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标新立异”、“傻问题”、“怪想法”,甚至“犯错”,要通过孩子们这些“幼稚”看到其背后的无穷创新“潜能”。小时候曾被老师认为是“傻瓜”的爱迪生,最后不也成长为一个大发明家吗?要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的不同见解,正确评价学生的创新成果。不嘲讽,不训斥那些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学生。如果他们在探究与创新过程中碰到困难时,教师应积极帮助他们,及时“扶一扶”,适时“点拨”一下,鼓励学生不要惧怕挫折和失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坚毅、积极的创新精神。如在教《长征》一课时,教师为了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出示了三个讨论题:(1)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2)您想到了什么?(3)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为学生提供了发现学习的机遇,在课堂上让学生不断地进行质疑。又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学生对诸葛亮利用草船巧借箭深感佩服,然而也提出疑问:如果曹操向草船射出“火箭”,诸葛亮岂不是上大当?还有的说:如果那天早晨江面上没有大雾,诸葛亮的计谋不是落空了吗?看来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已进入到深层次探索阶段。
二、再造想象,拓宽思维、善于发现。
阅读中,学生借助语文材料在头脑中建立图像,并对图像进行选择加工,不断扩展形象思维的范围。因此,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同角度进行思维。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结尾许多学生读到狼向小羊扑去,小羊被狼吃掉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想象当时的情景,启发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寻求不同的结果。学生的思维之门被打开,有的说就在狼扑向小羊时狼却倒下了,原来是一位猎人朝狼开了枪;有的说小羊一闪,狼就扑了一个空,掉进河里去了……众说纷纭。
三、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没有创造力的教师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教师的创新意识是新思想诞生的摇篮,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母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因此,教师要加强创新理论的学习,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汲取最新的教育成果,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创新教育渗透与学科教学之中,形成完善的创新教育体系,让创新教育成为一种意识、一种思想,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创建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让学生能充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能力。在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探索获取知识,教师要善于设置疑难,启发思路,通过设计创造新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学会知识,探索知识的乐趣。教师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带动学生创造性地继承知识,才能在学习中养成创新习惯,成为新时代创新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