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特别是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制造了大量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并超越环境本身上升为国际间政治的、经济的复杂问题。甚至有可能成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重大问题。
“低碳”这个词,自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被国人普遍了解。“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生活”等字眼也越来越为公众所关注。经济战略专家表示,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一直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顺应低碳经济发展并作出相应调整的能力。作为经济重要支撑的中国PCB企业,更加需要在低碳经济下重新梳理自己的价值链。
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在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即产业价值链)中,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联接。在低碳经济时代,作为节能环保主力军的国内PCB制造业,更需要协同作战形成低碳价值链,这关系到未来十年、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竞争优势。
能源:下一个成本控制环节
在20世纪80年代的自动化热潮中,企业关注的是直接人工成本,通过实现运作自动化,直至到在制造和物流流动过程中榨取最后一点的人工利润。
在20世纪90年末的ERP和供应链规划热潮中,企业关注点转移到了物料成本问题。制造商意识到在大多数的行业中,人工成本仅占到了总成本的5~15%左右,因此有必要把关注点转移到原材料成本上,因为原材料成本在最终产品成本中占的比重最大。
延伸这种逻辑,“能源成本”应当成为下一个成本控制的环节,因为企业在向可持续方向发展,产品的碳含量将日益受到关注。所以,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这样推理的分界线在哪呢?
造成现在能源效益忽视的成因有几个方面:首先,基于目前会计规则,能耗成本大多数仅列入了产品成本的5%;其次,不像航空和交通运输业,我们还没有听说由于能源价格上升而导致的制造商破产;另外,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制造业所用的能源价格大幅上升,而制造业产品尤其是电子产品价格急剧下降。
自世界1930年经济大萧条遭遇中恢复以来,成本和利润压力就一直盘旋在制造业经济的各个方面。有关绿色节能的一个真正事实是,大多数的制造商并不知道现有能耗使用的详细情况,也不知道这些能耗成本的上升会对他们的经营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是因为能耗成本被分类并列支为管理费用,产品价值链没有从今天的能源或碳的角度来认真地考虑。
将绿色及可持续发展投资作为PCB企业的竞争优势,而非仅仅是一个报告义务,我们需要快速改变观念。这是一个抓住改变而不是仅仅为了适应,进而发展步入下一阶段的机会。下一个阶段是非常关键的,它将决定每个PCB企业在新全球碳经济中的输赢。这个“下一阶段”中的某些必需步骤将相当苛刻,需要现在就开始制定战略规划。
碳交易:倒逼企业节能减排
在传统工业集体过剩、经济面临沉重转型压力的当下,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的出现量化落实了环境问题的理念,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转型带来持续的示范效应。
所谓“碳交易”,通俗说就是一方可以把自己名下的二氧化碳(CO )等温室气体排放权,卖给另外一方以获取收益。建立碳交易机制,就是借助市场之手,“利诱”企业减排。
碳排放交易的引入,意味着环境解决机制开始由行政化手段向市场化手段转变。以前企业排多排少几乎一个样,都靠环保部门一纸行政处罚,现在则通过市场机制,价格引导,给低排放企业以收益化回报,给高排放企业以市场化处罚。将二氧化碳减排主动作为企业的考量指标,企业披上“碳枷锁”,目的是刺激企业主动减排,促进碳资源流动,实现碳资产的价值,使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
实际上,作为一种机制性的探索和实践,参与企业数量、交易资金以及规模等因素并不那么重要。看碳交易市场是否成功,不能简单地看成交量和活跃度,而是要看碳交易能否对全社会的节能减排形成倒逼机制。一般而言,节能减排装置和设施成本较高,一次性投入对企业压力较大。因此,碳排放交易可以弥补一次性投入不足的劣势。但有了碳交易并不意味着PCB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靠买配额逃避节能减排。相反,碳排放交易更加促进PCB企业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碳交易仅仅是减排的一种市场化手段,有短期缓冲效果。而真正起到节能减排作用的是实施多元化的节能减排措施。”
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排污权交易已经成为PCB企业参与市场经营的重要手段,也是一条将市场机制引入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目前,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等多个省市先后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尽管在碳交易施行过程中,仍存在相当多的问题,比如各省市各自为政、缺少统一标准,PCB企业初始碳配额分配的公平和效率问题,市场交易透明性,政府资金补贴制度及市场监管等,但节能减排、低碳制造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从政策细化到交易机制,再到统一市场,企业、交易商等参与各方均希望碳交易能有更多的改变。当微小改变不断堆积,碳交易这个潜力无限的市场或将发挥其真正实力。随着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建立提上日程,各方最终将共同用碳交易撑起一片蓝天。
积极主动 培育企业低碳竞争力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工业占 GDP的比重近年来一直大幅度增长。同时,目前的工业产业结构处于高能耗期,加上节能技术水平较低、能源管理漏洞较多,我国的能耗强度和能源效率明显偏低。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艰巨发展任务与较低的能源效率使得我国工业制造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当中面临两难困境。
“低碳”意味着PCB企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从而充分发掘制造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PCB工艺技术正在向着“智能自动化、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节能减排,通过技术和创新来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减少碳排放,制定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力促“中国制造”向“绿色智造”转变已经迫在眉睫。 事实上,节能减排在PCB行业已不是新鲜事物。由于PCB制造需要大量的干湿制程设备、洁净室也需要空调净化、大量人工也耗费较多水电能源,很多PCB企业已经纷纷引入专业厂房设计施工,改造工厂结构及工艺流程,大大降低了工厂的能耗、获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洁净室内温度放宽1℃时可节省3%能耗;相对湿度放宽5%又可节省3%,而节省下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利润”,在此前对PCB企业的走访中,通过应用智能信息系统管控减少电力消耗、提高效率的PCB企业运作已蔚然成风。加快工艺技术改造、强化节能管理等更多方面的节能措施,正让低碳发展成为除扩大市场规模外,推动企业发展的另一重要举措,创造了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一定意义上说,低碳对于PCB企业来说,一个重要的意义确实是促进能耗的减少、成本的降低。但是,低碳所体现的效率提高又不仅仅局限于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方面,它从长远来说,更加强调了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推动PCB企业转变发展模式的思考,进而促进对整体运营效率(如供应链效率、生产效率、办公效率等)的提升。
此外,低碳不仅仅是PCB企业履行减排责任,增强其环境表现和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如何改善流程,以更低能耗、更低成本、低排放的方式运营,如何加强投资和研发、以提供更低能耗的产品以及低碳解决方案,这些都与PCB企业运营模式和核心竞争力直接相关。
承担全球责任 确立领跑者地位
长期以来,不仅一些资源型企业,中国的很多PCB企业都还没有真正进入全球市场进行竞争。现阶段,人们普遍认为大多数中国企业尚缺乏全球商业领导力,以及对国际市场风险和危机的应变能力。以风险为例,中国PCB企业对于自身商业风险的防范丝毫不亚于跨国企业,但对于气候变化这类全球性风险的关注和研究却远远落后。
有别于传统的区域性环境问题(废水、废气、废渣),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任何一个企业的碳排放都可能是引起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的推因之一;也可能是引起地球另一端某一区域异常恶劣天气加剧或自然灾害频发的最终源头之一。反之,任何一个企业的减排努力,所带来的积极效应远不仅仅惠及所在社区、所在国家,而很可能贡献于千里之外的世界另一区域的气候和环境改善,而那一区域也许就包括该企业的目标市场。
只有承担全球责任的PCB企业,才是真正具有全球视野和气度的企业。同时也只有这些PCB企业,才能实现在风险中发现机遇,确立领跑者的地位,从而引领世界经济持续繁荣。
面对严峻的环境变化,向低碳经济转型,不仅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体现,也是PCB企业的责任。绿色制造不是一时的风潮。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环保问题和全球变暖问题也不会自行解决。问题是中国的生产制造商在面对这一全球趋势是原地等待还是积极应对。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PCB企业把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企业自身发展的一部分。保护环境、促进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一个睿智的、在投资上有着惊人快速回报的长期性业务决策。
“低碳”这个词,自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被国人普遍了解。“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生活”等字眼也越来越为公众所关注。经济战略专家表示,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一直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顺应低碳经济发展并作出相应调整的能力。作为经济重要支撑的中国PCB企业,更加需要在低碳经济下重新梳理自己的价值链。
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在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即产业价值链)中,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联接。在低碳经济时代,作为节能环保主力军的国内PCB制造业,更需要协同作战形成低碳价值链,这关系到未来十年、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竞争优势。
能源:下一个成本控制环节
在20世纪80年代的自动化热潮中,企业关注的是直接人工成本,通过实现运作自动化,直至到在制造和物流流动过程中榨取最后一点的人工利润。
在20世纪90年末的ERP和供应链规划热潮中,企业关注点转移到了物料成本问题。制造商意识到在大多数的行业中,人工成本仅占到了总成本的5~15%左右,因此有必要把关注点转移到原材料成本上,因为原材料成本在最终产品成本中占的比重最大。
延伸这种逻辑,“能源成本”应当成为下一个成本控制的环节,因为企业在向可持续方向发展,产品的碳含量将日益受到关注。所以,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这样推理的分界线在哪呢?
造成现在能源效益忽视的成因有几个方面:首先,基于目前会计规则,能耗成本大多数仅列入了产品成本的5%;其次,不像航空和交通运输业,我们还没有听说由于能源价格上升而导致的制造商破产;另外,在过去的数十年间,制造业所用的能源价格大幅上升,而制造业产品尤其是电子产品价格急剧下降。
自世界1930年经济大萧条遭遇中恢复以来,成本和利润压力就一直盘旋在制造业经济的各个方面。有关绿色节能的一个真正事实是,大多数的制造商并不知道现有能耗使用的详细情况,也不知道这些能耗成本的上升会对他们的经营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是因为能耗成本被分类并列支为管理费用,产品价值链没有从今天的能源或碳的角度来认真地考虑。
将绿色及可持续发展投资作为PCB企业的竞争优势,而非仅仅是一个报告义务,我们需要快速改变观念。这是一个抓住改变而不是仅仅为了适应,进而发展步入下一阶段的机会。下一个阶段是非常关键的,它将决定每个PCB企业在新全球碳经济中的输赢。这个“下一阶段”中的某些必需步骤将相当苛刻,需要现在就开始制定战略规划。
碳交易:倒逼企业节能减排
在传统工业集体过剩、经济面临沉重转型压力的当下,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的出现量化落实了环境问题的理念,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转型带来持续的示范效应。
所谓“碳交易”,通俗说就是一方可以把自己名下的二氧化碳(CO )等温室气体排放权,卖给另外一方以获取收益。建立碳交易机制,就是借助市场之手,“利诱”企业减排。
碳排放交易的引入,意味着环境解决机制开始由行政化手段向市场化手段转变。以前企业排多排少几乎一个样,都靠环保部门一纸行政处罚,现在则通过市场机制,价格引导,给低排放企业以收益化回报,给高排放企业以市场化处罚。将二氧化碳减排主动作为企业的考量指标,企业披上“碳枷锁”,目的是刺激企业主动减排,促进碳资源流动,实现碳资产的价值,使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
实际上,作为一种机制性的探索和实践,参与企业数量、交易资金以及规模等因素并不那么重要。看碳交易市场是否成功,不能简单地看成交量和活跃度,而是要看碳交易能否对全社会的节能减排形成倒逼机制。一般而言,节能减排装置和设施成本较高,一次性投入对企业压力较大。因此,碳排放交易可以弥补一次性投入不足的劣势。但有了碳交易并不意味着PCB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靠买配额逃避节能减排。相反,碳排放交易更加促进PCB企业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碳交易仅仅是减排的一种市场化手段,有短期缓冲效果。而真正起到节能减排作用的是实施多元化的节能减排措施。”
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排污权交易已经成为PCB企业参与市场经营的重要手段,也是一条将市场机制引入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目前,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等多个省市先后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尽管在碳交易施行过程中,仍存在相当多的问题,比如各省市各自为政、缺少统一标准,PCB企业初始碳配额分配的公平和效率问题,市场交易透明性,政府资金补贴制度及市场监管等,但节能减排、低碳制造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从政策细化到交易机制,再到统一市场,企业、交易商等参与各方均希望碳交易能有更多的改变。当微小改变不断堆积,碳交易这个潜力无限的市场或将发挥其真正实力。随着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建立提上日程,各方最终将共同用碳交易撑起一片蓝天。
积极主动 培育企业低碳竞争力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工业占 GDP的比重近年来一直大幅度增长。同时,目前的工业产业结构处于高能耗期,加上节能技术水平较低、能源管理漏洞较多,我国的能耗强度和能源效率明显偏低。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艰巨发展任务与较低的能源效率使得我国工业制造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当中面临两难困境。
“低碳”意味着PCB企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从而充分发掘制造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PCB工艺技术正在向着“智能自动化、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节能减排,通过技术和创新来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减少碳排放,制定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力促“中国制造”向“绿色智造”转变已经迫在眉睫。 事实上,节能减排在PCB行业已不是新鲜事物。由于PCB制造需要大量的干湿制程设备、洁净室也需要空调净化、大量人工也耗费较多水电能源,很多PCB企业已经纷纷引入专业厂房设计施工,改造工厂结构及工艺流程,大大降低了工厂的能耗、获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洁净室内温度放宽1℃时可节省3%能耗;相对湿度放宽5%又可节省3%,而节省下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利润”,在此前对PCB企业的走访中,通过应用智能信息系统管控减少电力消耗、提高效率的PCB企业运作已蔚然成风。加快工艺技术改造、强化节能管理等更多方面的节能措施,正让低碳发展成为除扩大市场规模外,推动企业发展的另一重要举措,创造了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一定意义上说,低碳对于PCB企业来说,一个重要的意义确实是促进能耗的减少、成本的降低。但是,低碳所体现的效率提高又不仅仅局限于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方面,它从长远来说,更加强调了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推动PCB企业转变发展模式的思考,进而促进对整体运营效率(如供应链效率、生产效率、办公效率等)的提升。
此外,低碳不仅仅是PCB企业履行减排责任,增强其环境表现和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如何改善流程,以更低能耗、更低成本、低排放的方式运营,如何加强投资和研发、以提供更低能耗的产品以及低碳解决方案,这些都与PCB企业运营模式和核心竞争力直接相关。
承担全球责任 确立领跑者地位
长期以来,不仅一些资源型企业,中国的很多PCB企业都还没有真正进入全球市场进行竞争。现阶段,人们普遍认为大多数中国企业尚缺乏全球商业领导力,以及对国际市场风险和危机的应变能力。以风险为例,中国PCB企业对于自身商业风险的防范丝毫不亚于跨国企业,但对于气候变化这类全球性风险的关注和研究却远远落后。
有别于传统的区域性环境问题(废水、废气、废渣),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任何一个企业的碳排放都可能是引起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的推因之一;也可能是引起地球另一端某一区域异常恶劣天气加剧或自然灾害频发的最终源头之一。反之,任何一个企业的减排努力,所带来的积极效应远不仅仅惠及所在社区、所在国家,而很可能贡献于千里之外的世界另一区域的气候和环境改善,而那一区域也许就包括该企业的目标市场。
只有承担全球责任的PCB企业,才是真正具有全球视野和气度的企业。同时也只有这些PCB企业,才能实现在风险中发现机遇,确立领跑者的地位,从而引领世界经济持续繁荣。
面对严峻的环境变化,向低碳经济转型,不仅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体现,也是PCB企业的责任。绿色制造不是一时的风潮。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环保问题和全球变暖问题也不会自行解决。问题是中国的生产制造商在面对这一全球趋势是原地等待还是积极应对。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PCB企业把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企业自身发展的一部分。保护环境、促进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一个睿智的、在投资上有着惊人快速回报的长期性业务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