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理论上来说,机构投资应该比个人投资更先规范起来,但现在机构投资都还没有做到,更何况个人化的天使投资。
在2000年回国之前,唐宁曾在美国纽约DLI投资银行从事金融服务、电信、媒体、高科技企业的上市、发债和并购业务。回到中国后,他曾担任亚信科技战略投资和兼并收购总监。2006年,他创立了华创资本,专注于投资和建设高成长性行业中处于早期和成长期的企业,从企业的概念期和孵化阶段开始,就为创业者提供投资和咨询服务——唐宁将之形容为规范化的天使投资团队。几年间,他先后投资了包括敦煌网、亿美软通、达内培训、易才、狗民网等在内的一批企业,都在各自领域迅速成长起来。本期《创业邦》杂志特别邀请廖理教授对话唐宁,就创业与创新、中美天使投资的差异等话题进行探讨。
创业者要不断创新
廖理:对于华创资本,很多人并不了解,你在国内曾经做过哪些投资?
唐宁;2000年回国之前,我在美国是做投资银行业务的,主要关注电信、媒体、高科技几个领域,回国之后从事天使投资也是围绕着这几个行业来做。华创资本目前比较关注的方向包括教育培训、金融服务、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互联网、无线这几个。你可以把我们看作是一个小型的天使投资人集合,对于单独的天使投资人来说,做投资时可能兴趣爱好等因素会占较大的比重,而我们会更加系统性、规律性地给创业企业提供帮助。
我们投资过的企业有敦煌网,目前在B2B领域发展得不错,我跟创始人王树彤王总已经合作五年了;在无线领域投资了亿美软通,是中国最大的企业移动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在教育培训领域投资了达内,是国内现在最大的高端IT人才培训、培养的机构;在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行业投资了易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提供商。我们还曾经投资过一家很有趣的企业——狗民网,包括校内网的一些天使投资人和早期的创业者都有参与,这是中国发展最快的狗主人社区。我们所做的投资都比较有特色,基本上是在创业企业还很小、大家都不太看好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合作了。
廖理:对于天使投资来说,商业模式之类的都不是很清晰,
“人”的因素往往很重要,你一般喜欢什么类型的创业者?或者说具有哪些特质的人会吸引你?
唐宁:我觉得企业要有大成,需要创始人真正做到德才兼备,有远大的理想。我们看好的都是长期能有很大发展、能够真正解决社会问题的企业,能够解决的问题越大,它的价值就越大。
善于与人合作、分享也很重要,无论是公司内部的或是外部的资源,在获取、使用的时候都要有分享的胸怀,所谓有小聪明的人最终走不远。
另外还有一点,我觉得创业者一定要善于创新。在中国,很多企业其实靠的是商业模式创新,这样就可能有很多人去跟风模仿,而这个过程中可能就有更好的办法出来,所以创业者需要不断地创新、学习。
廖理:现在一说“创新”,好像就成了一句套话,哪家企业都号称自己是创新型企业。能不能具体说一下敦煌网、达内这些你投资过的企业,都是怎么进行创新的?
唐宁:以敦煌网为例,一开始王树彤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人相信。大家都在问,如果阿里巴巴要来做的话,你怎么办?有很多质疑。但是王总那么多年在电子商务领域摸爬滚打,对这个行业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她其实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模式,我觉得应该称之为B2B 2.0。1.0版就是所谓的信息服务,看到了这个广告就要为之付费,不论实际的销售情况如何;而2.0版是为交易、为销售付费,一定得产生效果才行。我们认为,不论是B2B还是B2C都要经历这种转变,未来一定是业绩驱动。敦煌网看到这样的机会,然后用创新的模式去解决问题,我们对此非常认同。
对于达内来说,在职业培训领域,IT人才的培养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分支。几年前已经有一些企业做得不错了,例如北大青鸟,不过达内和青鸟不一样,它主要是做中高端人才的IT培训,简单地说,达内面向的是大学生,而北大青鸟培训的更多是高中生。达内选了个很好的切入点,如果是和北大青鸟一样的市场定位,难度就要大得多。达内在发展过程中也做了很多创新,这也印证了当时我们对这个团队的肯定。在IT培训领域,师资不均衡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到了二线城市,怎么获得北京、上海这里一流的教师资源呢?很多教师往往不愿意去那里。达内就通过远程教学的方式,保证整个教学体系的质量稳定一致。另外,达内还推出了教育培训信贷,我觉得这也是非常具有创新幽拘尝试。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上,一直就是先交钱再上课,达内就可以边培训边付款,甚至先培训后付款。这些不断创新的举措都有助于它奠定现在的细分行业领袖地位。
中国天使投资还未成型
廖理:你之前在美国有较长的工作经验,对于种子期的投资来说,你感觉在美国和中国有什么明显区别?
唐宁:我觉得非常不一样。在美国创业和投资,都是有良好的大环境所支持的,中国目前还不具备。中国的天使投资人现在还谈不上是一个很明确的组织,或者一个群体、一个现象,言之尚早。其实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早期投资都还没有形成体系。从理论上来说,机构投资应该比个人投资更先规范起来,但现在机构投资都还没有做到,更何况个人行为。
像硅谷的VC,他是跟创业者一起做企业的。在这一点上,中美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在美国,一个有好想法的创业者,即使没有产品、没有团队,也可能拿到VC的资金。产品做出来之后,VC会帮着创业者一起看产品有什么问题,还会帮着找各类所需的人才。目前在中国,更主流的投资方式是,投资人要求创业者有产品,而且要已经卖得特火,最好有几千万上亿的收入、有盈利,还要是可持续的。从真正做天使投资的角度出发,我们还是希望能帮助早期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跟创业者一起做企业,并不是站在旁边等着摘果子吃。
廖理:在美国,天使投资人一方面是数量比较多,另外一方面他们是不是也有自发的一些组织,像联盟之类的?
唐宁:美国有很多天使投资俱乐部等形式的组织,而在中国,天使投资还处于个人尝试的阶段,可能还需要几次泡沫才能够真正推起来。有一些经济学家讲泡沫不是坏事,我认为这是对的,虽然泡沫有破坏性,但它也能造就一批人。
廖理:你在做天使投资的这几年时间里,有哪些特别的感受可以分享一下?
唐宁:做天使投资非常有意思。能够参与到把创新型的想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这个实现过程,本身就很有趣,而且我认为其实创业、创新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值得你一辈子去探求。我恰好有这样的兴趣爱好,这也会是我一辈子的兴趣爱好。做天使投资是越老越适合,不会像打羽毛球,上了年岁腿脚不便,这一行越干越年轻,我们这些参与者能保持一颗童心,也愿意分享。
我很喜欢到清华、北大、北航这些高校,做本科生、MBA的社会导师,参加创新创业课堂、学校创新创业中心的案例大赛等。虽然参与其中的学生不一定就是下一个陈天桥、王树彤,但这本身也不是我的目的。分享的感觉很好,我可以帮这些学生在他们认知形成的早期,能更加懂得创业、创新究竟意味着什么,能够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过程当中,有更多的信息,决策更科学。从我们天使投资人的角度,当然希望社会整体的创新、创业环境越来越好,我能够为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很好的事情。
在2000年回国之前,唐宁曾在美国纽约DLI投资银行从事金融服务、电信、媒体、高科技企业的上市、发债和并购业务。回到中国后,他曾担任亚信科技战略投资和兼并收购总监。2006年,他创立了华创资本,专注于投资和建设高成长性行业中处于早期和成长期的企业,从企业的概念期和孵化阶段开始,就为创业者提供投资和咨询服务——唐宁将之形容为规范化的天使投资团队。几年间,他先后投资了包括敦煌网、亿美软通、达内培训、易才、狗民网等在内的一批企业,都在各自领域迅速成长起来。本期《创业邦》杂志特别邀请廖理教授对话唐宁,就创业与创新、中美天使投资的差异等话题进行探讨。
创业者要不断创新
廖理:对于华创资本,很多人并不了解,你在国内曾经做过哪些投资?
唐宁;2000年回国之前,我在美国是做投资银行业务的,主要关注电信、媒体、高科技几个领域,回国之后从事天使投资也是围绕着这几个行业来做。华创资本目前比较关注的方向包括教育培训、金融服务、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互联网、无线这几个。你可以把我们看作是一个小型的天使投资人集合,对于单独的天使投资人来说,做投资时可能兴趣爱好等因素会占较大的比重,而我们会更加系统性、规律性地给创业企业提供帮助。
我们投资过的企业有敦煌网,目前在B2B领域发展得不错,我跟创始人王树彤王总已经合作五年了;在无线领域投资了亿美软通,是中国最大的企业移动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在教育培训领域投资了达内,是国内现在最大的高端IT人才培训、培养的机构;在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行业投资了易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提供商。我们还曾经投资过一家很有趣的企业——狗民网,包括校内网的一些天使投资人和早期的创业者都有参与,这是中国发展最快的狗主人社区。我们所做的投资都比较有特色,基本上是在创业企业还很小、大家都不太看好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合作了。
廖理:对于天使投资来说,商业模式之类的都不是很清晰,
“人”的因素往往很重要,你一般喜欢什么类型的创业者?或者说具有哪些特质的人会吸引你?
唐宁:我觉得企业要有大成,需要创始人真正做到德才兼备,有远大的理想。我们看好的都是长期能有很大发展、能够真正解决社会问题的企业,能够解决的问题越大,它的价值就越大。
善于与人合作、分享也很重要,无论是公司内部的或是外部的资源,在获取、使用的时候都要有分享的胸怀,所谓有小聪明的人最终走不远。
另外还有一点,我觉得创业者一定要善于创新。在中国,很多企业其实靠的是商业模式创新,这样就可能有很多人去跟风模仿,而这个过程中可能就有更好的办法出来,所以创业者需要不断地创新、学习。
廖理:现在一说“创新”,好像就成了一句套话,哪家企业都号称自己是创新型企业。能不能具体说一下敦煌网、达内这些你投资过的企业,都是怎么进行创新的?
唐宁:以敦煌网为例,一开始王树彤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人相信。大家都在问,如果阿里巴巴要来做的话,你怎么办?有很多质疑。但是王总那么多年在电子商务领域摸爬滚打,对这个行业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她其实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模式,我觉得应该称之为B2B 2.0。1.0版就是所谓的信息服务,看到了这个广告就要为之付费,不论实际的销售情况如何;而2.0版是为交易、为销售付费,一定得产生效果才行。我们认为,不论是B2B还是B2C都要经历这种转变,未来一定是业绩驱动。敦煌网看到这样的机会,然后用创新的模式去解决问题,我们对此非常认同。
对于达内来说,在职业培训领域,IT人才的培养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分支。几年前已经有一些企业做得不错了,例如北大青鸟,不过达内和青鸟不一样,它主要是做中高端人才的IT培训,简单地说,达内面向的是大学生,而北大青鸟培训的更多是高中生。达内选了个很好的切入点,如果是和北大青鸟一样的市场定位,难度就要大得多。达内在发展过程中也做了很多创新,这也印证了当时我们对这个团队的肯定。在IT培训领域,师资不均衡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到了二线城市,怎么获得北京、上海这里一流的教师资源呢?很多教师往往不愿意去那里。达内就通过远程教学的方式,保证整个教学体系的质量稳定一致。另外,达内还推出了教育培训信贷,我觉得这也是非常具有创新幽拘尝试。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上,一直就是先交钱再上课,达内就可以边培训边付款,甚至先培训后付款。这些不断创新的举措都有助于它奠定现在的细分行业领袖地位。
中国天使投资还未成型
廖理:你之前在美国有较长的工作经验,对于种子期的投资来说,你感觉在美国和中国有什么明显区别?
唐宁:我觉得非常不一样。在美国创业和投资,都是有良好的大环境所支持的,中国目前还不具备。中国的天使投资人现在还谈不上是一个很明确的组织,或者一个群体、一个现象,言之尚早。其实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早期投资都还没有形成体系。从理论上来说,机构投资应该比个人投资更先规范起来,但现在机构投资都还没有做到,更何况个人行为。
像硅谷的VC,他是跟创业者一起做企业的。在这一点上,中美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在美国,一个有好想法的创业者,即使没有产品、没有团队,也可能拿到VC的资金。产品做出来之后,VC会帮着创业者一起看产品有什么问题,还会帮着找各类所需的人才。目前在中国,更主流的投资方式是,投资人要求创业者有产品,而且要已经卖得特火,最好有几千万上亿的收入、有盈利,还要是可持续的。从真正做天使投资的角度出发,我们还是希望能帮助早期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跟创业者一起做企业,并不是站在旁边等着摘果子吃。
廖理:在美国,天使投资人一方面是数量比较多,另外一方面他们是不是也有自发的一些组织,像联盟之类的?
唐宁:美国有很多天使投资俱乐部等形式的组织,而在中国,天使投资还处于个人尝试的阶段,可能还需要几次泡沫才能够真正推起来。有一些经济学家讲泡沫不是坏事,我认为这是对的,虽然泡沫有破坏性,但它也能造就一批人。
廖理:你在做天使投资的这几年时间里,有哪些特别的感受可以分享一下?
唐宁:做天使投资非常有意思。能够参与到把创新型的想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这个实现过程,本身就很有趣,而且我认为其实创业、创新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值得你一辈子去探求。我恰好有这样的兴趣爱好,这也会是我一辈子的兴趣爱好。做天使投资是越老越适合,不会像打羽毛球,上了年岁腿脚不便,这一行越干越年轻,我们这些参与者能保持一颗童心,也愿意分享。
我很喜欢到清华、北大、北航这些高校,做本科生、MBA的社会导师,参加创新创业课堂、学校创新创业中心的案例大赛等。虽然参与其中的学生不一定就是下一个陈天桥、王树彤,但这本身也不是我的目的。分享的感觉很好,我可以帮这些学生在他们认知形成的早期,能更加懂得创业、创新究竟意味着什么,能够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过程当中,有更多的信息,决策更科学。从我们天使投资人的角度,当然希望社会整体的创新、创业环境越来越好,我能够为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很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