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有理论认为模糊容忍性有助于个体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但部分实证研究却呈现出不一致的结论。本文考察了不同认识兴趣在模糊容忍性与发散性思维关系之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Ⅰ型认识兴趣在模糊容忍性和独创性、灵活性、流畅性间起完全中介作用;(2)模糊容忍性与独创性、灵活性的关系受到D型认识兴趣的调节,即D型认识兴趣高的个体,模糊容忍性能显著地正向预测独创性、灵活性;D型认识兴趣低的个体,模糊容忍性不能预测发散性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模糊容忍性与流畅性的关系不受D型认识兴趣的调节。
【机 构】
:
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2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北京100875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B160);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项目(JCJY026);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9CSLY027和GK201603130)的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理论认为模糊容忍性有助于个体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但部分实证研究却呈现出不一致的结论。本文考察了不同认识兴趣在模糊容忍性与发散性思维关系之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Ⅰ型认识兴趣在模糊容忍性和独创性、灵活性、流畅性间起完全中介作用;(2)模糊容忍性与独创性、灵活性的关系受到D型认识兴趣的调节,即D型认识兴趣高的个体,模糊容忍性能显著地正向预测独创性、灵活性;D型认识兴趣低的个体,模糊容忍性不能预测发散性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模糊容忍性与流畅性的关系不受D型认识兴趣的调节。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短视频使用强度量表、自我客体化量表、身体满意度量表及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366名有短视频使用经验的女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短视频使用对女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相关分析表明,短视频使用与女大学生抑郁和自我客体化呈显著正相关,但与身体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身体满意度与自我客体化、抑郁呈显著负相关;(2)短视频使用不仅对女大学生抑郁有直接预测作用,还能通过两种间接效应对抑郁产生影响,即身体满意度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自我客体化和身体满意度的链式中介作用。。
本研究探讨社会拥挤对个体金钱捐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四个实验(474名被试),采用三种不同的刺激物操纵社会拥挤,在三种不同情境下测量两类金钱捐赠行为。其结果一致表明,社会拥挤环境下,被试有更高的金钱捐赠意愿、更高的月度和年度捐赠金额。个体的自我表达需要发挥中介作用,即个体在社会拥挤时的自我表达需要更强,积极响应金钱捐赠呼吁可满足该需要。
为了解个体助人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围绕日常生活中助人行为深度访谈了10名始成年期的高助人者,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和理论建构。发现个体助人行为的发展可分成三个阶段:形成期、冲击期及稳固期,各发展阶段以对助人行为的认知和主要动机为核心,呈现出稳定-外控、不稳定-外控、稳定-内控的特点,据此提出助人行为的发展历程,并讨论了研究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及局限。
本研究通过两个子研究考察权力感对助人行为的影响,及社会距离的中介作用与责任感的调节作用。研究1通过问卷法考察权力感与助人行为意愿的关系,并检验社会距离的中介作用;研究2通过实验法检验权力感对助人行为的影响,社会距离的中介作用及责任感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权力感以社会距离为中介,抑制助人行为;责任感能调节权力感的直接效应,控制条件下权力感抑制助人行为,责任增强条件下权力感的影响不显著。
精细化学习诊断有助于客观准确探究学生学习现状,为实施有针对性的补救教学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本文对比研究概率逻辑与模糊逻辑在精细化学习诊断中的表现。首先,从"概念"视角介绍和对比两种逻辑。其次,介绍两个分别基于上述两逻辑的代表性模型:HO-PINC和Fuzzy-DINA。然后,对比两模型在五个实证数据上表现。最后,通过模拟研究进一步对比两模型的心理计量学性能。DIC等模型-数据拟合指标和RMSE等参数返真性指标的结果表明两模型对同一批数据有较一致的分析结果。建议实践者忽略模型选择对数据分析的影响,从概念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并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以武汉为主战场的疫情已经基本阻断,虽然仍有零星散发,以及国外疫情的爆炸式发展,但是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生产、生活秩序已经逐渐恢复。截止到今天为止,除了湖北省还没有明确大、中、小学开学的时间之外,其他的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已经公布时间,有20个省市部分学段已经开学,有6所高校开始开学。
本文采用心理传记学方法对熊十力人格进行研究。明确了熊十力在家庭、人际关系和学术中"狂"者人格表现;从地缘环境、家庭环境与遗传、书籍文化、同伴因素以及时代背景等方面剖析了熊十力"狂者"人格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熊十力"狂者"人格及其生涯形成的整体动力论和心理动力学原因。发现成长倾向和对父亲的深刻认同是塑造熊十力"狂者"人格和生涯走向的深层原因。
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有关外侧缰核作用于抑郁神经生理机制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今后抑郁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首先,阐明了外侧缰核过度兴奋会加强抑制下游单胺能脑区活性从而诱发抑郁的内在通路。其次,进一步论述了介导外侧缰核过度兴奋的分子机制。最后,未来要重点以人类为被试,采用纵向设计,加强外侧缰核作用于抑郁机制以及性别差异的研究,同时考察遗传基因与环境在其间的调控效应等问题。
人们喜欢关注道德事件并表达自己的立场。以往研究发现回忆自己(而非他人)的道德行为能影响个体的道德自我知觉和道德行为。本研究关注参与道德评价是否会对个体的道德自我和道德行为产生影响。2个研究共同发现:(1)存在道德"沾光"效应:评价支持他人的道德事件,或反对他人的不道德事件,能提升个体的道德自我知觉;(2)道德评价通过提升道德自我知觉,进一步增加个体的道德行为。
本研究考察了清晨唤醒后个体在睡眠惰性下的主观情绪、警觉性和认知加工的表现,以及利用动态黎明模拟光照能否对睡眠惰性产生有效的对抗作用。结果显示:(1)被试的积极情绪、主观警觉性在刚唤醒时显著低于基线水平,之后随时间推移逐渐提升。(2)被试醒后立即进行测试的认知加工成绩最差,随后逐渐提高,且主要表现在加工速度的回升上。(3)黎明模拟光照对醒后积极情绪、主观警觉性、持续性注意和抑制功能的恢复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这表明在睡眠惰性状态下个体的主客观活动会出现明显下降,而黎明模拟光照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抗睡眠惰性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