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环相扣 节节出彩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in81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叙文课堂教学是七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我省中考现代文阅读必不可少的类型题之一,为此,教给七年级学生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方法,指导学生记叙文阅读的做题思路,训练并提升学生的记叙文阅读能力就显得迫切而又必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正是本着这一教育理念和倡导自主合作的教学原则,再结合七年级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们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经过反复研究和深入探讨,推出了“读、说、议、练”四环节的记叙文课堂教学模式。
  1.读。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要先引导学生明确该课的学习目标,提出本课具体的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文本,熟知课文大意,为下一步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一说到冬天,我们都会有寒风彻骨的感觉,如果再来一场雪,我们的感觉又会如何?“ 更冷”,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不错!我们北方的冬天的确如此。不过,这种感觉也会因地不同,因人而异的,比如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请同学们先“读”为快。”课堂学习时,我会再问大家“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有着特别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散见于对济南山水的描写中,你认为哪些段落写的最美?請找出来细读品味。”这样学生就会在前面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读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渐入学习的佳境。可以这样说,课前的读是初读,起到扫清文字障碍,粗知文本大意的作用;课堂上的读是细读,是品味,起到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作用。
  2.说。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或复述故事情节,或叙说文章大意,或阐发阅读感受。这是课堂学习深入的一环。这个时候,老师要尽可能的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自己的体态,表情,以精彩的妙语点亮课堂,让学生在愉悦的时空里完成学习任务。还是以《济南的冬天》为例。在检查预习情况之后,我抛出一句“老舍先生是北京人,为什么会对济南的冬天情有独钟?”台下同学议论纷纷,有人说北京太冷,有人说伦敦雾多,有人说济南山水美……这就引出了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特点。我因势利导“作者说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这响晴的天气是怎么来的呢?作者在写济南的小山时,写到了哪几种状态下的山,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号称泉城的济南,它的水有哪些地方与众不同?”一语激起千层浪,从同学们抢答的话语,踊跃的表情,激烈的争辩中我得到了想要的完美。
  3.议。以小组为合作单位,对同学所说内容进行评议,让每个同学都能深入到课堂学习上来。这是课堂学习深化的环节。这个环节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四人合作小组的智慧融合,班级交流的“火花”,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让学生的思维热情。在前面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深入了解到作者对济南山水的喜爱之情,但是这种喜爱之情是如何落实到景物的描写中,融汇到作者的情感里的呢?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言。这就将学生从前一环节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引向了对写作手法的探讨。七年级的学生不会专业化的表达,他只知道文章写得好,这就需要老师专门术语的教导。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本文最为显著的特点,也是抒情类文章惯用的手法。教给学生这一写作手法,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至此,我以文本第三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为例,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商议解决:
  ①本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景物的 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②文段中哪些动词用得好?哪些色彩词用得好?
  ③文中是怎样化动为静的呢? 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
  ④倘若给本文段划分层次,你会怎么划分?
  将这些问题细化到四人合作小组的商议解决,既将问题具体化又将任务明确化,很快就掀起了班级讨论的热潮。我行走在小组之间,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争议,心头涌起的是满足,是欣喜。
  4.练。即拓展延伸,巩固提高。这是课堂学习拔高的环节。针对本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偿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对于名家名作,老师还要起到很好的引领与示范作用,比如课文的配乐范读、精彩语句的品悟,文章主题的概括,写作技巧的点拨…….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总之,让学生在“练”得到提高,让课堂在“练”中上出高效。在《济南的冬天》学习之后,我根据课堂所剩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说说我家乡的冬天”,要求用上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描绘景物特点。在听到周家兴同学说“冬天我的家乡换上了朴素的雪白长袍.在家乡小镇的街道上到处是雪,电线杆上也结了冰.下雪了,雪像柳絮一样,像芦花一样飘落下来,美极了.雪停了,村子的屋顶上,篱笆上,木棚上,到处都覆盖着一层雪,好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时,全班掌声一片!
  总之,“读”——课前预习中的自读,课堂学习中的朗读,老师引导下的精读,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文本,熟知教材,较为深刻的感受文本内容; “说”,让学生再现文本,深入思考,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和喜爱,为下一环节的 “议”做准备;最后一个环节的“练”,则是在整体感知,精读细品,合作研讨的基础上,让学生或借鉴模仿,或巩固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这四个环节,环环相连,节节相扣,逐层推进,螺旋上升,既夯实了学生的学前基础,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增加了课堂知识的容量,又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我一年来的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业测试的成绩都是有力的明证。
  就像“金无足赤”一样,“读、说、议、练”的记叙文课堂教学模式也有它的难于落实之处。学习目标的细化解读还不够精细,四个学习环节的时间配置还不够恰到好处,有时会因某个环节的延宕而无法落实其他环节;老师的课堂语言还不够精妙,缺乏号召力和引领作用;四人合作小组的人员配置还不够恰当,合力的形成还需要时间的磨合;尤其是“练”的环节往往会因前面环节的拖沓而不能落实等。
  虽无足赤的黄金,但只要是金子它总会发光的。我们的记叙文课堂教学模式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与不足,可展望未来,我对它充满了信心。我相信在我们学科组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我们矢志不移的修正与完善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定会锦上添花,大放光彩。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班主任接到一个“差班”,这会让许多老师头疼。面对“差班”作为班主任的我难免会想:我能当好这个班的班主任吗?我能用我的工作使这个班的班风和学风都有一个巨大的转变吗?我能用我的工作使学生们面貌一新吗?我能用我的工作使家长放心让学校满意吗?……怎样开展我们的工作呢?我想了许久。当来到教室,看到那一双双纯真的眼睛和稚气的面庞,我释然了,是的,他们曾经看到最多的是老师的冷眼,听到的多数是批评和抱怨,
期刊
48个音标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掌握的一个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音标作为一个个符号是抽象的,假如进行单纯的音标教学,对小学生而言,必然显得枯燥而乏味,从这一点出发,对小学阶段的音标教学,我进行了教改尝试,走了一条新路子——拟人化音标教学。  拟人化音标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把一个个音标当作人来理解,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48个音标理解成一个个孩子,我进行的拟人化音标教学主要包括三个过程:  (一)
期刊
当今课堂教学中,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为了培养创新人才,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广泛的运用于各科教学当中。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已发展到把声、图、像、文、情、境与看、思、读、写等诸多手段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立体化、多方位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电化教学手段的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优势,大大提高了课堂有效时间的利用率,增大了教学传播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思维能力,这
期刊
上学期开学初,一天晚自习课上,我和同学们正在研析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一课的练习册上的习题,师生沉浸在课外阅读题的情境中,我正背对学生往黑板上写他们读错音的几个词,这时不知怎么,就听见有学生说“扑棱蛾子,扑棱蛾子!”我生气地回过头问:“你们喊什么呀?”坐在第一排的淘小子崔大龙还在喊“老师,你看,扑棱蛾子!快打!”  这时我才注意到有两只飞蛾从半敞开的一扇窗户闯进了教室,发出“扑棱扑棱”的声音,吸
期刊
摘要:教师把这些有机结合起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上好课的关键是什么昵?教师只有自己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备好课,才是上好课的关键。理解作者这节的第一句讲天空,“还是”一片浅蓝色,用“还是”和一片淡蓝色来表明天还没有大亮。  关键词: 课文;日出;备课;理解;作者  要想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课备得如何是上好课的关键。备课的内容很多,如教材的处理,教学步骤的安排,主导(教师)与主体(学生)的
期刊
摘要: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以其为归宿。“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树立全新意识,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需要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质的形成,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要转变角色,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成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要以学生为本,让
期刊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中产生的,对化学学习起推动作用的兴趣。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在新课标下,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做足绪言课的功夫,激发学习兴趣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可谓是最受青睐的训练。训练次数之多,耗时之长是其他项目不可攀比的。然而,其训练效果总不理想。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对课程标准领会不够,未能按照课标标准的要求去做。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从低段到高段有一个共同要求,就是让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足以说明朗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使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在
期刊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把认知和情感融为一体,使之彼此促进,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品格。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想要在课堂上开展情感教育就应该抓住任何契机,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从根本上完善学生的行为,从而達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 语文教学的方法和目标也发生了相
期刊
画面组合式记叙文是记叙文的写作模式之一,这种模式就是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片段巧妙的连接起来,所有片段都指向和表现同一个主题的一种写作方法。这种写作模式的优点是在一个个生动画面展示过程中,让读者获得深刻鲜明的印象,并且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一目了然,内容“形散神聚”。那么,怎么样写作此类记叙文呢?  一、精心拟题  画面组合式记叙文如果能针对文章的一个个片段拟写一个精彩的小标题,就能避免了数字式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