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构建氡染毒小鼠肺及支气管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文库,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和同源性分析.方法 采用SR-NIM02型氡室对小鼠进行吸入染毒后,常规饲养3个月,分别提取和纯化染毒组(30工作水平月,WLM)与对照组(0.02 WLM)小鼠的肺及支气管组织的总RNA,采用Super SMART技术和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SSH),构建氡染毒后肺及支气管组织的正、反向差减杂交的cDNA文库;常规连接
【机 构】
:
100088,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100088,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100088,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1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构建氡染毒小鼠肺及支气管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文库,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和同源性分析.方法 采用SR-NIM02型氡室对小鼠进行吸入染毒后,常规饲养3个月,分别提取和纯化染毒组(30工作水平月,WLM)与对照组(0.02 WLM)小鼠的肺及支气管组织的总RNA,采用Super SMART技术和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SSH),构建氡染毒后肺及支气管组织的正、反向差减杂交的cDNA文库;常规连接pGEM-T-easy载体,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巢式PCR鉴定;对阳性克隆测序,并与GeneBank数据库进行BLAST同源性比对,进行初步功能分类.结果 共获得克隆460个,其中含有插入片段的克隆146个,经BLAST同源性比对后有48个正向差减cDNA片段与61个反向差减cDNA片段与GeneBank中的序列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氡染毒小鼠肺支气管差异表达cDNA文库,染毒后小鼠肺及支气管组织中某些基因会发生差异表达,其中部分基因可能参与细胞凋亡和周期调控、机体免疫调节及细胞间信号传导等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天普洛安)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过程中TNF-α及IL-6的影响,试图寻找一种预防或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有效途径.方法 7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每组24只.照射组及治疗组动物麻醉后,行直线加速器全胸部照射一次,剂量为25 Gy.照射组照射后通过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0 000 U·kg-1·d-1),共计7 d.对照组和照射组注射同等
放射性肺炎是放射治疗胸部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笔者在2002年5月-2006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放射性肺炎患者16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接受放疗的头颈部患者发生口咽部真菌感染的机会增加,加重了急性黏膜炎的发生率,导致放疗的中断,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放疗进程和疗效.因此,预防和治疗口咽部真菌感染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为探讨预防头颈部患者的二重感染的方法,笔者等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口服氟康唑预防接受放疗的头颈部患者真菌感染,疗效较好。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NPC)首选的治疗手段,但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却有较大差异,除了受病理类型、分期早晚、患者年龄、体质等的影响外,个体放射敏感性的差异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鼻咽恶性肿瘤放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88%~100%.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及营养摄取,重者还可引起口腔感染,延长住院时间,也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负担[1]。
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是保障从事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辐射安全和健康的重要防护措施.我院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实施。
近年来,我国核医学发展迅速,核医学诊断及放射性药物治疗频度逐年增长[1].在核医学诊疗中,常用的放射性核素不仅可为患者诊疗疾病,也可随着患者的排泄物、器皿洗涤液等排放,形成放射性污水,污染环境,对公众造成不利影响。
随着现代放疗技术的发展,放射治疗从常规放射治疗发展到现代放射治疗.现代放射治疗是立体定位技术、影像技术、计算机技术、放疗设备及技术的结合体.对X、γ刀焦点输出剂量的测量,至今仍然是难点.用0.015 cc针尖电离室测量,由于小电离室能量响应不好,国家计量研究院不提供标准量值传递,而LAEA TRS 277报告公式中的Katt和Km对内径小于2 mm的小电离室给不出相应的值.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该研
本次调查对象为全市629家医疗机构.调查时间为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以调查表形式对医疗机构进行逐一调查.按照医院等级分别统计各类x射线诊断的应用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