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教师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对教师自身发展、学校文化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关注教师对学校文化认同是一个与学校建设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文章在探讨教师学校文化认同的价值的基础上,探讨提高教师对“立美”特色文化的认同策略,主要从培养教师认同意识、重视教师对学校建设参与积极性以及构建师生共同体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达到提高教师学校文化认同感的目的 .
【机 构】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龙岐螺阳小学,广州51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对教师自身发展、学校文化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关注教师对学校文化认同是一个与学校建设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文章在探讨教师学校文化认同的价值的基础上,探讨提高教师对“立美”特色文化的认同策略,主要从培养教师认同意识、重视教师对学校建设参与积极性以及构建师生共同体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达到提高教师学校文化认同感的目的 .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综合实践课程对于学生学习的帮助显而易见,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尤其在乡镇的学校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综合实践课程仍处在发展阶段,需要学校和教师给予重视与不断深入探究,使综合实践课程能真正地帮助乡镇小学生.
教育应该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这就是方观生先生著的《岭南教育之光——岭南名师成长故事》.该书分成四辑,分别是:“人生没有最高峰,只有崇高的教育理想”“故事里的成长密码:深刻的教育思想”“故事里的成长密码:精湛的教学技能”“对话里的成长智慧:学习、反思、坚持”.
学校的组织绩效和教职员工绩效的评价是提高教师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也是促进校园内涵式建设的有效途径.虽然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成熟,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如评价的方法复杂、标准模糊、结果缺乏科学性等.六盒模型评价体系主要关注组织内部问题,通过“诊断问题”解决“是什么”和“应该怎样”之间的匹配.将六盒模型评价体系引入校园绩效评价中,既可以简化评价过程,又可以提升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本文以某学校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实践研究,基于其绩效现状,采用六盒模型评价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从而挖掘该校人力资
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已是时代所需,但现实条件局限着普及性人工智能课程的开展,文章通过对学生能力、教学环境及教学模式分析小学开展人工智能课程的现状,探讨以体验活动为课堂脉络的普及性人工智能课程实践,探索出具有普适性的人工智能课程,培养适应人工智能学科核心素养的新公民.
岭南名师荟萃,他们是岭南教育一道明亮的光.方观生的《岭南教育之光——岭南名师成长故事》汇聚了这一道光,将一个个名师成长故事娓娓道来.文章试从名师故事中,解读名师的教育思想,寻找他们成长的路径;并试图挖掘他们的共性或个性,破译成长的密码.
在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开展线上教学.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的主要类型有资源视频供给、文本资源供给两大类.在线教学类型单一,容易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导致学生在课程的教学中参与度不高,对知识点的掌握不足,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文章以《DNA的复制》一课为例,将问题导向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应用于生物在线教学实践中,分别从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和课后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提出在居家学习阶段生物教学活动PBL教学法策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应全面把握美育教育的基本内涵及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美育观,致力于探索实施学校美育的新路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高尚情操.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左边小学在近两年的不断思考与实践中,缔造美育大环境,打开美育新格局,开辟了美育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扎实地推进了学校美育工作.
文章通过分析“丽心教育”推出的背景及意义,探讨在“丽心教育”校园文化特色背景下,“我爱岭南美”课程的构建和实施.课程将岭南特色文化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有效构建学科课程模块,强化主体性学习模式,为学生创建贴近实际生活、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家校合作的“我爱岭南美”课程,引导学生在课程中主动去发现、感受、探索,系统的课程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人文的历史传承,增强岭南人的自豪感,提升民族自信.
在疫情影响下,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学校的教学也随之由线下转为线上.对于极大部分中小学教师来说,这是全新的教学方式.同时,线上教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文章提出在多技术融合的前提下提升小学语文线上学习效果的有效策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科学运用学生数据,实现精准教学.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激发自身向上的自我欲求,由此唤醒学生“真、善、美”的天性.因此,笔者以学生为本,通过构建新型班级文化——建立制度文化、提倡“活动文化”、采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欣赏真善美的能力,激励学生向往成功,鼓励学生勇于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