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道生德”的辩证法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198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子》认为“德”是“道”的产物即“道生德”、“德者道之舍”;“道”“德”本来是没有区别的”“无间”,之所以把它们加以不同的表示,主要是为了标明“所以舍”与“舍之”的关系;“道”是“德”的根由,“德”是“道”的形下显现;“道”“德”是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体与用的关系;“道”“德”舞台上面的演员是芸芸万物,“德”在不同的个物那里,实现着不同的样态,“道”也在与万物的共作里,展示着自己无形而无限的力量,从而形成切实可感的即物而形、即物而是、即物而性、即物而德的“道”“德”链,展示了《管子》法家所具有的道德
其他文献
利用Zooblotting、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天蚕的DH、PBAN等FXPRLamide家族神经肽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标记的蓖麻蚕的DH-PBAN cDNA片断能够与天蚕、
近代农民工进城打工在推动工商业发展的同时,对自身社会形象,从外表到内涵而生活方式,进行“适应性”塑造,以融入与农村生活有别的城市生活。适应一改变一适应,是“农转非”的越由
18世纪俄罗斯贵族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东正教传统。贵族收集的圣物大多是来自社会上层信教者——沙皇、高级僧侣、信教的父母和亲属。以基督崇拜、圣像崇拜、圣母崇拜、圣徒崇拜
雅俗之论是我国古典戏曲的基本批评理论之一.它在明代得到较充分的阐说,曲论家从肯定用俗、力主雅俗兼融及从文体质性比较诗、词、曲之别的角度论及到雅俗,雅俗之论被拓展了
清代格调论诗学的诞生与明末清初时代的变迁以及学术思潮的丕变息息相关,面对山河陆沉,宗庙被毁,“异族”高压,由明入清的知识分子不得不思考发生这一裂变的具体原因。经过认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