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信息技术课终将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面对教材的年年更新、硬件设备的陈旧和不足以及学校的重视程度又不够等现状,要想上好这门新学科也很不简单。通过一些优秀教师对教学理念的反复研究和自己的勤奋、探索,在教学方面我也有一些成功的体验和欢乐。下面就把这些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1.我认为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要注重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考虑的东西是比较多的,既有学校硬件条件的情况分析,如学校的机房中已有机器能不能满足学生?你所设计的学习任务是否适合学生?你的教学策略应用妥当与否?另外还要分析学生的情况,如班上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前期准备程度怎么样,有没有学生已经对这部分内容掌握了,如果有的话,这部分学生将如何安排等等。
2.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课堂调控力。在课堂上,作为教师,必须具备能调整和控制学生的学习流程、免于偏离主题的调控力。譬如一些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往往偷偷地做些小动作,我觉得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教师的调控能力以及学习环境的感染力已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些学生还会被重新吸引到学习中来,这是一种成功,也是激励教师继续进取的源动力。
3.教师必须具备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1导入法。小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都怀着一种既畏惧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计算机是用来干什么的,想切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我就抓住学生这样的心理特征及时启发、引导他们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
3.2比喻法。对于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专业名词较难讲解,学生也难以接受,如何使这些看似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呢?我就采用了比喻教学法,适当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讲解那些学生尚未接触过的知识。此类比喻,如果用得好、用得贴切,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3.3实践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实践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计算机等多媒体对某一方法、步骤反复实践以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既是学生的自我检测和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也是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的主要途径。实践操控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教师演示。由于小学生的理解、应变能力还在培养之中,因此,光凭教师干巴巴地讲授某类知识,他们不一定全能领会。比如指法、鼠标的使用等。但是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通过教师演示,他们就可以比较快地接受。如果利用网络教室的“转播示范、同步执行”,那么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②分类辅导。虽然上机课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也要勤于辅导。这是因为在实践中一些微小的错误,比如无空格、程序中的一个字符错误等,学生自己在上机时是很难发现的,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人一组,组内互相帮助、互助互学。
③实际运用。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只局限于某一领域。信息技术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学提供了极好条件。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学科进行巩固性练习和整合创造。例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Word设计贺卡、板报,用电子邮箱收发邮件等,这些学生既感兴趣,又容易上手。
3.4兴趣激励法。兴趣是成功的开始,成功能带来更浓的兴趣。当我带着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指法综合练习后,我提出了操作要求和技巧,许多同学自觉“挑战”,课堂学习氛围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
經过努力,所有这些换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们用“画笔”、“PowerPoint”和“Word”制作了许多幅优秀作品。家长们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对电脑也有了新认识,知道了信息课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总之,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投入地学,是每位老师渴望达到的最高境界。深信只要自己全身心地投入,不会有做不好的事。
1.我认为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要注重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考虑的东西是比较多的,既有学校硬件条件的情况分析,如学校的机房中已有机器能不能满足学生?你所设计的学习任务是否适合学生?你的教学策略应用妥当与否?另外还要分析学生的情况,如班上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前期准备程度怎么样,有没有学生已经对这部分内容掌握了,如果有的话,这部分学生将如何安排等等。
2.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课堂调控力。在课堂上,作为教师,必须具备能调整和控制学生的学习流程、免于偏离主题的调控力。譬如一些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往往偷偷地做些小动作,我觉得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教师的调控能力以及学习环境的感染力已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些学生还会被重新吸引到学习中来,这是一种成功,也是激励教师继续进取的源动力。
3.教师必须具备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1导入法。小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都怀着一种既畏惧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计算机是用来干什么的,想切身体会一下操作计算机的乐趣。我就抓住学生这样的心理特征及时启发、引导他们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
3.2比喻法。对于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专业名词较难讲解,学生也难以接受,如何使这些看似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呢?我就采用了比喻教学法,适当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讲解那些学生尚未接触过的知识。此类比喻,如果用得好、用得贴切,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3.3实践法。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实践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计算机等多媒体对某一方法、步骤反复实践以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既是学生的自我检测和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也是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的主要途径。实践操控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教师演示。由于小学生的理解、应变能力还在培养之中,因此,光凭教师干巴巴地讲授某类知识,他们不一定全能领会。比如指法、鼠标的使用等。但是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通过教师演示,他们就可以比较快地接受。如果利用网络教室的“转播示范、同步执行”,那么教学的效果会更好。
②分类辅导。虽然上机课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也要勤于辅导。这是因为在实践中一些微小的错误,比如无空格、程序中的一个字符错误等,学生自己在上机时是很难发现的,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人一组,组内互相帮助、互助互学。
③实际运用。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只局限于某一领域。信息技术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学提供了极好条件。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学科进行巩固性练习和整合创造。例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Word设计贺卡、板报,用电子邮箱收发邮件等,这些学生既感兴趣,又容易上手。
3.4兴趣激励法。兴趣是成功的开始,成功能带来更浓的兴趣。当我带着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指法综合练习后,我提出了操作要求和技巧,许多同学自觉“挑战”,课堂学习氛围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
經过努力,所有这些换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们用“画笔”、“PowerPoint”和“Word”制作了许多幅优秀作品。家长们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对电脑也有了新认识,知道了信息课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总之,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投入地学,是每位老师渴望达到的最高境界。深信只要自己全身心地投入,不会有做不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