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内嵌照相功能近乎成为手机的标准规格之后,有如海绵般不断吸纳各种功能,并对原有的独立型装置市场造成威胁的手机,下一步将会整合哪些功能,不仅是手机业者关心,更是其它设备设计制造厂商密切观察的焦点。今年3GSM大会中,各家半导体厂商以及软件供应商所展出的产品或解决方案除了移动电视之外,大概就属GPS最为热门。不仅德州仪器、高通这两家分属2.5G/UMTS与CDMA系列的手机芯片领导大厂都在会场中强打自家的GPS解决方案,包含电子地图供应商、服务提供者等传统GPS生态体系的供货商,也在这次的3GSM大会展场中展示其适合手机环境使用的产品。定位导航俨然成为手机志在必得的下一个市场。
法规为手机GPS带来爆发力道
由于移动通信已经在全球许多地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使得许多人在遭遇紧急状况时很自然地就会使用手机向当地的警察或是消防机关寻求协助。但根据美国消防警政单位的统计结果显示,由于遭遇紧急事态的缘故,不少使用手机报案的民众往往会忘记告知受理人员事件发生的地点,因而延误救援时机。为了加速救援效率,美国联邦通信传播委员会遂制定e911法案,其中关于无线通信的部分,便强制要求在美国境内销售的手机在未来必须具备定位功能,以协助勤务派遣中心迅速派出警消人员前往救援。
图一
事实上,全球各地都有政府跟随美国政府的脚步,准备制定这类强制手机内建GPS功能的法案,例如欧洲境内各国以及日本,便已经提出草案,预计在未来一、两年内就会开始强制在其境内销售的手机必须具备基本定位能力,以方便警消单位派出救援。因此,手机内建GPS不只是手机制造商提升产品附加价值的手段,更是法规的强制要求,其爆发性成长可能只在一夕之间就会发生。
根据高通国际(Qualcomm)台湾区总裁李震东表示,目前台湾地区的主管当局已经开始研议是否要仿照FCC提出台湾版的e911草案,虽然目前还在初步规划的阶段,距离真正落实还要一段时间,但几家主要的电信营运商对于手机定位服务都已经展现兴趣,特别是3G的新进业者,其动作更是积极。
手机卫星定位 TI声势浩大
目前有两种技术可以被手机制造商利用来进行定位动作,其中之一是行之有年的卫星定位,具有涵盖范围广的优势,但是必须在手机系统中增加GPS收发器;另一种则是以蜂窝网络的基站位置作为参考点,以确认手机所在的位置的蜂窝网络定位。蜂窝网络定位基本上只需要无线电收发器或调制解调器上略作修改,再搭配相关软件即可实现,但是在基站涵盖不佳的地区,其定位效果将受影响。
目前在手机卫星定位技术方面,以德州仪器的声势最为浩大。德州仪器利用其DRP(Digital Radio Process)技术,将原本应用在独立型卫星定位设备的卫星定位信号收发器与后端控制器芯片组整合成适合手机应用的单芯片解决方案NaviLink 4.0,且仅需11颗外部被动器件,不仅大幅降低板面积,同时也使其成本结构更适合于手机这种大批量生产的应用产品。除此之外,由于卫星GPS信号对于手机制造商而言相对陌生,因此为加速客户Design in的流程,德州仪器与日本Murata公司合作提供硬件模块,方便手机制造商的整合工作。
蜂窝网络定位行之有年
3GSM展现其多元化潜力
而在蜂窝网络定位部分,Qualcomm则已耕耘数年之久,其软硬件套件出货量已突破1.5亿套。在3GSM展中,Qualcomm所展示的客户产品其实已经脱离定位导航装置的范畴,举凡慢跑里程计算、老人幼童居家照护、甚至连房屋中介业都可以结合定位功能,让使用者可以随时搜寻所在位置周边是否有房屋出租或出售。这些五花八门的新应用,除了让定位导航市场更加多元化之外,也象征着GPS产业从卖硬件(导航设备)与内容(电子地图)转型成卖服务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事实上,这是因为GPS的服务导向越来越明显,使得电信公司找到切入市场的机会。
图二
李震东总裁认为,e911的立法为手机转型成为随身定位装置开启了一条坦途,虽然目前来看,手机定位功能只有在拨打紧急电话时才会用得上,但由于软硬件都已经准备就绪,电信公司很快就会找到利用这些现成的“资源”来获利的商业模式,并因此让手机定位市场进入百花齐放的时代。
手机持有成本低 独立型GPS面临强力竞争
虽然日后手机强制内建定位功能几乎已成定局,但手机的ASP持续探底的趋势不太可能因此而反转。纵观PDA Phone、Camera Phone等过往经验,整合了这些功能的手机或许在初期会被定位在高端产品,同时享有较高的ASP,但这些新功能很快就会向下渗透到中低阶产品线,并对原本的独立型装置市场造成侵蚀,PDA市场的发展如此,数字相机的情况亦如是。今日专攻售后市场的便携式GPS设备售价大约在12,000~18,000元新台币左右,与其潜在对手─高端智能型手机的价格大致相当,但站在消费者的观点,花同样的钱可以买到集通信、娱乐、导航、摄相等等功能于一身的装置,在个人实质所得处于负成长状态的今日,何乐而不为?
事实上,原本专攻便携式GPS设备的宇达电通,最近结合其GPS研发的能量推出一款整合GPS功能的高端智能型手机Mio 8380,便已经可以嗅出手机,特别是高端智能型手机进军GPS市场的潜力。便携式GPS制造商必须设法在产品外观或是市场定位上进行差异化,否则手机的强力竞争导致便携式GPS市场萎缩应是可以预见的结局。不过必须特别澄清的是,手机对GPS产业的竞争仅限于便携式产品线,例如汽车原装市场就是手机无力切入的,而这类产品以销售金额来看,在GPS市场中才是最大宗。德州仪器全球无线手持式产品事业群资深副总裁Gilles Delfassy在提及所谓手机取代GPS效应时,便表示手机对GPS市场的影响,应该仅限于部分产品线,就像PDA与数码相机,手机虽然具备这两种产品的功能,却也从来不曾将这两种产品逐出市场。
诚如Gilles Delfassy的观察,紧接在3GSM大会之后的台北多媒体展上,不少台湾GPS业者展示出与手机迥然不同的造型设计,例如以手表型设计追求更高的可移植性,或是强调其定位导航之外的其它应用功能等等差异化动作,在在都显示GPS业者已经为这场硬仗做好准备。
法规为手机GPS带来爆发力道
由于移动通信已经在全球许多地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使得许多人在遭遇紧急状况时很自然地就会使用手机向当地的警察或是消防机关寻求协助。但根据美国消防警政单位的统计结果显示,由于遭遇紧急事态的缘故,不少使用手机报案的民众往往会忘记告知受理人员事件发生的地点,因而延误救援时机。为了加速救援效率,美国联邦通信传播委员会遂制定e911法案,其中关于无线通信的部分,便强制要求在美国境内销售的手机在未来必须具备定位功能,以协助勤务派遣中心迅速派出警消人员前往救援。
图一
事实上,全球各地都有政府跟随美国政府的脚步,准备制定这类强制手机内建GPS功能的法案,例如欧洲境内各国以及日本,便已经提出草案,预计在未来一、两年内就会开始强制在其境内销售的手机必须具备基本定位能力,以方便警消单位派出救援。因此,手机内建GPS不只是手机制造商提升产品附加价值的手段,更是法规的强制要求,其爆发性成长可能只在一夕之间就会发生。
根据高通国际(Qualcomm)台湾区总裁李震东表示,目前台湾地区的主管当局已经开始研议是否要仿照FCC提出台湾版的e911草案,虽然目前还在初步规划的阶段,距离真正落实还要一段时间,但几家主要的电信营运商对于手机定位服务都已经展现兴趣,特别是3G的新进业者,其动作更是积极。
手机卫星定位 TI声势浩大
目前有两种技术可以被手机制造商利用来进行定位动作,其中之一是行之有年的卫星定位,具有涵盖范围广的优势,但是必须在手机系统中增加GPS收发器;另一种则是以蜂窝网络的基站位置作为参考点,以确认手机所在的位置的蜂窝网络定位。蜂窝网络定位基本上只需要无线电收发器或调制解调器上略作修改,再搭配相关软件即可实现,但是在基站涵盖不佳的地区,其定位效果将受影响。
目前在手机卫星定位技术方面,以德州仪器的声势最为浩大。德州仪器利用其DRP(Digital Radio Process)技术,将原本应用在独立型卫星定位设备的卫星定位信号收发器与后端控制器芯片组整合成适合手机应用的单芯片解决方案NaviLink 4.0,且仅需11颗外部被动器件,不仅大幅降低板面积,同时也使其成本结构更适合于手机这种大批量生产的应用产品。除此之外,由于卫星GPS信号对于手机制造商而言相对陌生,因此为加速客户Design in的流程,德州仪器与日本Murata公司合作提供硬件模块,方便手机制造商的整合工作。
蜂窝网络定位行之有年
3GSM展现其多元化潜力
而在蜂窝网络定位部分,Qualcomm则已耕耘数年之久,其软硬件套件出货量已突破1.5亿套。在3GSM展中,Qualcomm所展示的客户产品其实已经脱离定位导航装置的范畴,举凡慢跑里程计算、老人幼童居家照护、甚至连房屋中介业都可以结合定位功能,让使用者可以随时搜寻所在位置周边是否有房屋出租或出售。这些五花八门的新应用,除了让定位导航市场更加多元化之外,也象征着GPS产业从卖硬件(导航设备)与内容(电子地图)转型成卖服务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事实上,这是因为GPS的服务导向越来越明显,使得电信公司找到切入市场的机会。
图二
李震东总裁认为,e911的立法为手机转型成为随身定位装置开启了一条坦途,虽然目前来看,手机定位功能只有在拨打紧急电话时才会用得上,但由于软硬件都已经准备就绪,电信公司很快就会找到利用这些现成的“资源”来获利的商业模式,并因此让手机定位市场进入百花齐放的时代。
手机持有成本低 独立型GPS面临强力竞争
虽然日后手机强制内建定位功能几乎已成定局,但手机的ASP持续探底的趋势不太可能因此而反转。纵观PDA Phone、Camera Phone等过往经验,整合了这些功能的手机或许在初期会被定位在高端产品,同时享有较高的ASP,但这些新功能很快就会向下渗透到中低阶产品线,并对原本的独立型装置市场造成侵蚀,PDA市场的发展如此,数字相机的情况亦如是。今日专攻售后市场的便携式GPS设备售价大约在12,000~18,000元新台币左右,与其潜在对手─高端智能型手机的价格大致相当,但站在消费者的观点,花同样的钱可以买到集通信、娱乐、导航、摄相等等功能于一身的装置,在个人实质所得处于负成长状态的今日,何乐而不为?
事实上,原本专攻便携式GPS设备的宇达电通,最近结合其GPS研发的能量推出一款整合GPS功能的高端智能型手机Mio 8380,便已经可以嗅出手机,特别是高端智能型手机进军GPS市场的潜力。便携式GPS制造商必须设法在产品外观或是市场定位上进行差异化,否则手机的强力竞争导致便携式GPS市场萎缩应是可以预见的结局。不过必须特别澄清的是,手机对GPS产业的竞争仅限于便携式产品线,例如汽车原装市场就是手机无力切入的,而这类产品以销售金额来看,在GPS市场中才是最大宗。德州仪器全球无线手持式产品事业群资深副总裁Gilles Delfassy在提及所谓手机取代GPS效应时,便表示手机对GPS市场的影响,应该仅限于部分产品线,就像PDA与数码相机,手机虽然具备这两种产品的功能,却也从来不曾将这两种产品逐出市场。
诚如Gilles Delfassy的观察,紧接在3GSM大会之后的台北多媒体展上,不少台湾GPS业者展示出与手机迥然不同的造型设计,例如以手表型设计追求更高的可移植性,或是强调其定位导航之外的其它应用功能等等差异化动作,在在都显示GPS业者已经为这场硬仗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