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理念、新课标思想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实施几年来,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渐渐显现其优点。而作为体育教学的主阵地的课堂,更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焕发出勃勃生机。绝大多数教师彻底摒弃旧的教学方式,摆脱缺乏人性的课堂教学,建构课堂教学的新的教学框架。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教师体育教育科研方法欠缺。人文素质教育处于落后状况,并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摆在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急需我们反思并寻找对策。
课堂教学;科研方法;现状;反思
现在体育课程的改革变化很快。新课程理念、新课标思想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实施几年来,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渐渐显现其优点。而作为体育教学的主阵地的课堂,更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教师体育教育科研方法欠缺。人文素质教育处于落后状况,并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新课改在深层次上促进了黔南地区体育教师观念的真正转变
沿袭了几十年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不能培养出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人才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拥有三百四十多万人口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全州下属12个县市,少数民族占全州人口总数的53.34%。 受历史条件、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育事业极其落后,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现有的教育状况已完全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获得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及研究精神。多媒体教学无疑是教育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契机。对体育学习有莫大裨益,对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人格发展都有正面的影响。老师们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二、教师课程意识增强有利于加深体育教师对地方课程概念的认识和课程观念的转变
随着课程理念的转变,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角色的转变给地区文化带来了认同。教师转变自身形象,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体育教师由课程的消极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转向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现代学习理论指出,没有情境就没有对知识主动的建构基础,就没有有效的学习。营造情景、创造情境是学习的一大要求。没有情境就没有对知识主动的建构基础,就没有有效的学习。营造情景、创造情境是学习的一大要求。如“多彩贵州”这个文化品牌就能方便、快捷地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各样、丰富逼真的情境,这是任何方式,任何课程难以达到的。二、教师教育科研方法欠缺及人文素质落后的现状及反思
在我州目前的教育条件下,体育课堂教学一些统一的规定性与学生成长中的个体的实际需要存在不适应的因素,在面对每个发展中的个体提出普遍要求也是不合时宜的,比如:在支撑跳跃-横箱分腿腾越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教师缺乏自己的思想,对学生了解不够全面,对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认识不足,在有些时候未能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再强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也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及体能。绝大多数体育教师没有外出学习和观摩的机会,也没有适当地接受远程教育的培训。教师本身在任教前就始终接受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任教后也就自然而然地贯彻同伴的这种方式。
多数学校的体育器材配备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规定的一些体育活动没有得到落实;课堂教学内容有机械化训练倾向,模式化的训练近两年来是逾演逾烈,主要还是来自考试的负面影响。
一直以来,在教师的头脑里有一个错误的观念是:在教学中只要学生能领会和理解就能提高成绩。加上急功近利的质量观又直接影响老师的教学行为。因此,教师只好扼制了创新的欲望和创新的尝试。学生也因此丧失了成为真正意义的学习的主人的机会。目前的教育现状是,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学生还是教师都在为高考而拼搏。教师认为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是课堂教学的目的。不论学生存在什么样的个体差异,教师都会在同一时间内,用同一教学方式讲授同一教材。这是一种单方面施加于人的同一、划一的教学方式又渐渐地回到了课堂。教育的目的之一要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即培养有人性味的人,而我们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是有害的。具体表现为:课堂活动完全按教师的意图进行,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记住教材的内容,教师喋喋不休,学生默默地听,没有思考的余地。一个阶段结束了,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能否掌握教师讲解的内容,最后以分数定优劣。
新课标要求遵循学生学习体育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并能策划、解决。但是在现行的体育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教学实践没有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让学生体验学习内容。相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颇具地方特色的体育教育正在受大众文化的侵蚀和驱逐。体育课堂教学是传播地方文化打造民族文化的一个阵地,但作为这一阵地的体育教师难以摆脱对大众文化的依附,难以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难以提供更好的精神产品来教化少数民族学生,难以让学生从切身的经历和体验去学习体育,难以使学生受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民族的人文精神的熏陶。这其实是体育教师人文精神缺失的一种现状。一阵课改之后,有的老师以仍然放下鼠标,拿起一个球走进了操场。其实个中滋味,人人皆知。说穿了,旧有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其实没有退出体育教坛。穿新鞋走老路,这种现状令人堪忧。
人文素质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我国学生素质教育的必需,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核心。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的缺失恐怕是摆在体育教学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传统体育教育从未放弃过对人文素质的追求,这种追求形成了我们体育教改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和思想动力。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的风格特色,历经数千年,积淀成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类型,经过世世代代的演绎才能形成民族的传统文化,身为民族地区的体育教师,若没有民族的人文素质,在这个多种文化交汇、碰撞、融洽的年代,是不合时宜的。体育教学是开放式的教学,我们不能为了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的功利化而迷失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尤其是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课堂教学,应执著于民族文化传统的追求,让具有民族特色的素质教育思想渗透到体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我们的体育素质教育才能收获丰硕之果。
课堂教学;科研方法;现状;反思
现在体育课程的改革变化很快。新课程理念、新课标思想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实施几年来,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渐渐显现其优点。而作为体育教学的主阵地的课堂,更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教师体育教育科研方法欠缺。人文素质教育处于落后状况,并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新课改在深层次上促进了黔南地区体育教师观念的真正转变
沿袭了几十年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不能培养出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人才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拥有三百四十多万人口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全州下属12个县市,少数民族占全州人口总数的53.34%。 受历史条件、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育事业极其落后,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现有的教育状况已完全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获得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及研究精神。多媒体教学无疑是教育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契机。对体育学习有莫大裨益,对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人格发展都有正面的影响。老师们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二、教师课程意识增强有利于加深体育教师对地方课程概念的认识和课程观念的转变
随着课程理念的转变,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角色的转变给地区文化带来了认同。教师转变自身形象,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体育教师由课程的消极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转向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现代学习理论指出,没有情境就没有对知识主动的建构基础,就没有有效的学习。营造情景、创造情境是学习的一大要求。没有情境就没有对知识主动的建构基础,就没有有效的学习。营造情景、创造情境是学习的一大要求。如“多彩贵州”这个文化品牌就能方便、快捷地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各样、丰富逼真的情境,这是任何方式,任何课程难以达到的。二、教师教育科研方法欠缺及人文素质落后的现状及反思
在我州目前的教育条件下,体育课堂教学一些统一的规定性与学生成长中的个体的实际需要存在不适应的因素,在面对每个发展中的个体提出普遍要求也是不合时宜的,比如:在支撑跳跃-横箱分腿腾越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教师缺乏自己的思想,对学生了解不够全面,对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认识不足,在有些时候未能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再强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也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及体能。绝大多数体育教师没有外出学习和观摩的机会,也没有适当地接受远程教育的培训。教师本身在任教前就始终接受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任教后也就自然而然地贯彻同伴的这种方式。
多数学校的体育器材配备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规定的一些体育活动没有得到落实;课堂教学内容有机械化训练倾向,模式化的训练近两年来是逾演逾烈,主要还是来自考试的负面影响。
一直以来,在教师的头脑里有一个错误的观念是:在教学中只要学生能领会和理解就能提高成绩。加上急功近利的质量观又直接影响老师的教学行为。因此,教师只好扼制了创新的欲望和创新的尝试。学生也因此丧失了成为真正意义的学习的主人的机会。目前的教育现状是,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学生还是教师都在为高考而拼搏。教师认为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是课堂教学的目的。不论学生存在什么样的个体差异,教师都会在同一时间内,用同一教学方式讲授同一教材。这是一种单方面施加于人的同一、划一的教学方式又渐渐地回到了课堂。教育的目的之一要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即培养有人性味的人,而我们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是有害的。具体表现为:课堂活动完全按教师的意图进行,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记住教材的内容,教师喋喋不休,学生默默地听,没有思考的余地。一个阶段结束了,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能否掌握教师讲解的内容,最后以分数定优劣。
新课标要求遵循学生学习体育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并能策划、解决。但是在现行的体育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教学实践没有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让学生体验学习内容。相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颇具地方特色的体育教育正在受大众文化的侵蚀和驱逐。体育课堂教学是传播地方文化打造民族文化的一个阵地,但作为这一阵地的体育教师难以摆脱对大众文化的依附,难以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难以提供更好的精神产品来教化少数民族学生,难以让学生从切身的经历和体验去学习体育,难以使学生受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民族的人文精神的熏陶。这其实是体育教师人文精神缺失的一种现状。一阵课改之后,有的老师以仍然放下鼠标,拿起一个球走进了操场。其实个中滋味,人人皆知。说穿了,旧有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其实没有退出体育教坛。穿新鞋走老路,这种现状令人堪忧。
人文素质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我国学生素质教育的必需,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核心。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的缺失恐怕是摆在体育教学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传统体育教育从未放弃过对人文素质的追求,这种追求形成了我们体育教改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和思想动力。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的风格特色,历经数千年,积淀成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类型,经过世世代代的演绎才能形成民族的传统文化,身为民族地区的体育教师,若没有民族的人文素质,在这个多种文化交汇、碰撞、融洽的年代,是不合时宜的。体育教学是开放式的教学,我们不能为了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的功利化而迷失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尤其是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课堂教学,应执著于民族文化传统的追求,让具有民族特色的素质教育思想渗透到体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我们的体育素质教育才能收获丰硕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