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教育应根据职业导向的原则,为企业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应用型人才。文章着重阐述中职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如何按照理论与实践教学渗透、能力培养的思路来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方案。
【关键词】中职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理实一体化;设计;实施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我校的改革示范性专业,其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企业和应用类公司、单位培养在生产和服务一线从事电子产品和设备的整机装配、调试、维修等工作,具有公民基本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与三年制(现行采用“2+1”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整体文化素质差,在校学习时间短是一对很大的矛盾,寻求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而改革的重要一环就是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来代替传统理论和实训教学分开的做法。现就我校电子电器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方案做一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1.《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原有教学安排存在的问题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原有的教学安排是分为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在上理论课时,学生只动脑,不动手,老师也极少介绍实训方面的相关要求,而实验课又是简单地对一些理论知识加以验证;在上实训课时,学生又只埋头安装线路、拆装元件和组装整机等,又往往只动手不动脑,收音机响了,电视机能看了也就万事大吉了。这种做法不但严重地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且也失去了实验、实训课应起的作用和应达到的目的,既浪费课时,又影响了教学效果。
2.《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设计思路
为适应当前三年制中职校生源的状况和教学改革发展的形势,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企业岗位群的实际需求,我们设计了以实训项目为中心,科学地、有机地融入相关的电子核心理论的教学,把实验室变成既是实训的场所,又是理论教学的课堂。真正形成良好有效的“理论”、“实训”和“技能操作”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做到学生“干中学”和“学中干”的互动。具体的设计思路如下:
2.1 调研行业企业现状
从广度和深度上动态地对电子行业进行调研,拟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并分析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专门技能知识和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
2.2 实训场地改造
为有效地培养企业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们在充分调研福建富日衡电子有限公司、冠捷电子(福建)有限公司生产线的调度过程和学生应知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电子实验室现有的实验和实训设备,对原先的实训项目进行优化,对实训室的实训岗位布局进行改造,采用企业生产线的模式,分为一线生产(根据企业流水作业形式,进行元件筛选和焊接)、二线调试(对焊接好的产品进行调试)和三线检验(对已调产品按照电子产品出厂的要求进行性能检验,结合〈电子产品结构工艺与测量〉这门课程进行讲解)三种形式。即把电子实训室改造成为理论、实训和操作三位一体的教学场所,把理论教学知识点和实践技能教学两者互为渗透,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训场地。
2.3 设计职业岗位能力模块和构建新的理论核心知识
确定每个职业岗位模块所开课程,并根据职业岗位对能力和知识的需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实践到理论的循序渐进式模式)来设定实训项目,安排实训室、添置有关设备和仪器。在教学中我们以项目为驱动,围绕项目的实训和技能训练,把理论体系的知识点渗透在实践中,构建理论知识点和实践技能训练两者的有机结合,把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相互溶合和渗透。一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理论体系的知识点:(1)专业基本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能力、电子制图、电路分析、电子电路等。(2)电子技术应用:电子线路的设计(原理图、印刷电路图)、电子设备生产工艺、仪器设备智能化专业知识。(3)电子设备维修:音、视频技术、电子设备工艺、电视机原理与维修、家电原理与维修。二是掌握实训项目的实践教学体系:(1)基本操作能力,焊、选、制、测、读、写等基本能力和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2)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电子电路设计和调试能力,使用仪器仪表调试能力。(3)电子设备维修能力。电子仪器设备调试、故障分析、检测排除能力;电子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及维护能力。根据上述的总体要求,我校一共选定如图1所示的核心实训项目和核心理论知识体系。通过这些核心实训项目的教学,使学生能掌握电子电器生产第一线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如:检测元件好坏的技能、手工焊接技能、排除一般电子电器设备故障技能、使用一般电子仪器仪表技能等。
3.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3.1 在教学上引入项目教学法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把项目教学法引入到教学中,学生围绕项目,分组讨论互动教学,采用多媒体和课件的讲解方式,把理论的知识点渗透到实训的整个过程,学生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3.2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采用细分模块——教师示范;学生动手——分组讨论;理论讲解——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在教学中我们把项目细分为多个子模块,教师示范,讲清怎么做、怎样做,同时示范操作的全过程,然后学生动手实操,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技能训练的难点、工艺和步骤,不断完善实操的技能。理论讲解分散在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有关的知识点渗透在整个项目中。
3.3 实训过程采用企业的流水线作业形式加以开展
教师根据企业的流水线作业形式,按照班级人数选定:一部分学生模拟企业一线工人的生产形式进行分组,并为每个学生指定相应的工作任务;5个学生模拟企业的二线调试工人,对一线工人生产出的产品进行调试;3个学生模拟企业的三线检验工人对调试后的产品性能进行检验。如我校07级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在做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这个实训项目时,教师先选定5个学生作为调试员、3个学生作为检验员。余下的24人分成6个组,每组4人,每个人赋予不同的任务,一人根据原理图选择电容、电感和电阻元件,一人根据原理图选择二极管、三极管以及组装收音机必备的剩余元件、一人专门负责焊接元件、一人负责组装。每个人每完成一项任务,就交换一次位置。通过这样的实训,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而且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每个学生轮流当调试员和检验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应知知识的积极性。在整过实训过程中,教师起到一个调度和不时为学生解惑的角色。
3.4 考核办法
分几个模块进行考核:(1)实操能力(含每个阶段子项目的技能操作能力);(2)理论知识点的掌握能力;(3)使用仪器检测能力;(4)分析和排除故障能力。同时结合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度、互动、沟通等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
4.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成效及展望
4.1 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办学原则
缩小了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技能与行业需求之间的差异。
4.2 节省了课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电子产品制作、音响功放和彩电维修三个项目为例对原来理论与实训教学分开及整合后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对照,见表1所示。对表1我们从二个指标进行比较:(1)经济指标上,理论、实训教学分开,课时大量增加,实施理实一体化后课时大幅减少,且师资由原来3人,减少为2人。(2)从技术指标上,理论、实训教学分开,会造成理论与实训难以很好的衔接,同时由于课程的枯燥,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实施理实一体化后,由于以学生为主题,围绕项目展开,在实践中学理论,在理论中开展实践,并通过互动,讨论等形式,活跃了学习气氛,培养了兴趣,能更有效,更科学地达到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4.3 促进我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通过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使得专业教师不但要承担理论教学任务,还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学生的实训教学中,结合实际,真题真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同时,完备的实训基地,也为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校教师在和这些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向“双师型”方向转化。
总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既克服了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的问题,又兼顾到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突出专业能力的问题,实现了学习时间缩短和专业能力提高的共赢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家泽,李望云.“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08,3.
[2]冯志辉.《电子技术》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J].机械职业教育,2008,12.
[3]吴亚敏,丁如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08,10.
作者简介:郑玉坤(1963—),男,福建莆田人,大学本科,从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习指导和授课教师工作。
【关键词】中职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理实一体化;设计;实施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我校的改革示范性专业,其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企业和应用类公司、单位培养在生产和服务一线从事电子产品和设备的整机装配、调试、维修等工作,具有公民基本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与三年制(现行采用“2+1”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整体文化素质差,在校学习时间短是一对很大的矛盾,寻求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而改革的重要一环就是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来代替传统理论和实训教学分开的做法。现就我校电子电器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方案做一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1.《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原有教学安排存在的问题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原有的教学安排是分为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在上理论课时,学生只动脑,不动手,老师也极少介绍实训方面的相关要求,而实验课又是简单地对一些理论知识加以验证;在上实训课时,学生又只埋头安装线路、拆装元件和组装整机等,又往往只动手不动脑,收音机响了,电视机能看了也就万事大吉了。这种做法不但严重地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且也失去了实验、实训课应起的作用和应达到的目的,既浪费课时,又影响了教学效果。
2.《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设计思路
为适应当前三年制中职校生源的状况和教学改革发展的形势,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企业岗位群的实际需求,我们设计了以实训项目为中心,科学地、有机地融入相关的电子核心理论的教学,把实验室变成既是实训的场所,又是理论教学的课堂。真正形成良好有效的“理论”、“实训”和“技能操作”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做到学生“干中学”和“学中干”的互动。具体的设计思路如下:
2.1 调研行业企业现状
从广度和深度上动态地对电子行业进行调研,拟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并分析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专门技能知识和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
2.2 实训场地改造
为有效地培养企业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们在充分调研福建富日衡电子有限公司、冠捷电子(福建)有限公司生产线的调度过程和学生应知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电子实验室现有的实验和实训设备,对原先的实训项目进行优化,对实训室的实训岗位布局进行改造,采用企业生产线的模式,分为一线生产(根据企业流水作业形式,进行元件筛选和焊接)、二线调试(对焊接好的产品进行调试)和三线检验(对已调产品按照电子产品出厂的要求进行性能检验,结合〈电子产品结构工艺与测量〉这门课程进行讲解)三种形式。即把电子实训室改造成为理论、实训和操作三位一体的教学场所,把理论教学知识点和实践技能教学两者互为渗透,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训场地。
2.3 设计职业岗位能力模块和构建新的理论核心知识
确定每个职业岗位模块所开课程,并根据职业岗位对能力和知识的需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实践到理论的循序渐进式模式)来设定实训项目,安排实训室、添置有关设备和仪器。在教学中我们以项目为驱动,围绕项目的实训和技能训练,把理论体系的知识点渗透在实践中,构建理论知识点和实践技能训练两者的有机结合,把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相互溶合和渗透。一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理论体系的知识点:(1)专业基本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能力、电子制图、电路分析、电子电路等。(2)电子技术应用:电子线路的设计(原理图、印刷电路图)、电子设备生产工艺、仪器设备智能化专业知识。(3)电子设备维修:音、视频技术、电子设备工艺、电视机原理与维修、家电原理与维修。二是掌握实训项目的实践教学体系:(1)基本操作能力,焊、选、制、测、读、写等基本能力和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2)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电子电路设计和调试能力,使用仪器仪表调试能力。(3)电子设备维修能力。电子仪器设备调试、故障分析、检测排除能力;电子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及维护能力。根据上述的总体要求,我校一共选定如图1所示的核心实训项目和核心理论知识体系。通过这些核心实训项目的教学,使学生能掌握电子电器生产第一线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如:检测元件好坏的技能、手工焊接技能、排除一般电子电器设备故障技能、使用一般电子仪器仪表技能等。
3.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3.1 在教学上引入项目教学法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把项目教学法引入到教学中,学生围绕项目,分组讨论互动教学,采用多媒体和课件的讲解方式,把理论的知识点渗透到实训的整个过程,学生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3.2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采用细分模块——教师示范;学生动手——分组讨论;理论讲解——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在教学中我们把项目细分为多个子模块,教师示范,讲清怎么做、怎样做,同时示范操作的全过程,然后学生动手实操,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技能训练的难点、工艺和步骤,不断完善实操的技能。理论讲解分散在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有关的知识点渗透在整个项目中。
3.3 实训过程采用企业的流水线作业形式加以开展
教师根据企业的流水线作业形式,按照班级人数选定:一部分学生模拟企业一线工人的生产形式进行分组,并为每个学生指定相应的工作任务;5个学生模拟企业的二线调试工人,对一线工人生产出的产品进行调试;3个学生模拟企业的三线检验工人对调试后的产品性能进行检验。如我校07级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在做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这个实训项目时,教师先选定5个学生作为调试员、3个学生作为检验员。余下的24人分成6个组,每组4人,每个人赋予不同的任务,一人根据原理图选择电容、电感和电阻元件,一人根据原理图选择二极管、三极管以及组装收音机必备的剩余元件、一人专门负责焊接元件、一人负责组装。每个人每完成一项任务,就交换一次位置。通过这样的实训,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而且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每个学生轮流当调试员和检验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应知知识的积极性。在整过实训过程中,教师起到一个调度和不时为学生解惑的角色。
3.4 考核办法
分几个模块进行考核:(1)实操能力(含每个阶段子项目的技能操作能力);(2)理论知识点的掌握能力;(3)使用仪器检测能力;(4)分析和排除故障能力。同时结合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度、互动、沟通等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
4.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成效及展望
4.1 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办学原则
缩小了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技能与行业需求之间的差异。
4.2 节省了课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电子产品制作、音响功放和彩电维修三个项目为例对原来理论与实训教学分开及整合后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对照,见表1所示。对表1我们从二个指标进行比较:(1)经济指标上,理论、实训教学分开,课时大量增加,实施理实一体化后课时大幅减少,且师资由原来3人,减少为2人。(2)从技术指标上,理论、实训教学分开,会造成理论与实训难以很好的衔接,同时由于课程的枯燥,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实施理实一体化后,由于以学生为主题,围绕项目展开,在实践中学理论,在理论中开展实践,并通过互动,讨论等形式,活跃了学习气氛,培养了兴趣,能更有效,更科学地达到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4.3 促进我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通过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使得专业教师不但要承担理论教学任务,还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学生的实训教学中,结合实际,真题真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同时,完备的实训基地,也为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校教师在和这些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向“双师型”方向转化。
总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既克服了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的问题,又兼顾到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突出专业能力的问题,实现了学习时间缩短和专业能力提高的共赢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家泽,李望云.“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08,3.
[2]冯志辉.《电子技术》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J].机械职业教育,2008,12.
[3]吴亚敏,丁如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08,10.
作者简介:郑玉坤(1963—),男,福建莆田人,大学本科,从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习指导和授课教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