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疫情爆发以来,随着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与医学研究的深入,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进入相对稳定的后疫情时代。本文从后疫情时代的概念及其对大众的影响入手,在阐明陶艺手作的不同类型的基础上分析其特点,挖掘陶艺手作的情感疗愈功能,旨在为后疫情时代下需要情感疗愈的人群提供参考方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情爆发以来,随着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与医学研究的深入,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进入相对稳定的后疫情时代。本文从后疫情时代的概念及其对大众的影响入手,在阐明陶艺手作的不同类型的基础上分析其特点,挖掘陶艺手作的情感疗愈功能,旨在为后疫情时代下需要情感疗愈的人群提供参考方法。
其他文献
博物馆疗法不仅可以缓解精神、情感问题,而且能够帮助人们增强社交能力、认知功能和情感调节能力。博物馆疗法形式多样,近年来,国外博物馆与部分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合作,成功实施艺术疗法,收获良好成效。我国博物馆的艺术疗愈开展仍有较大的探索空间,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博物馆功能的新维度,建立“医艺跨界”的科学合作机制,提供博物馆艺术疗愈的新方法服务社会大众,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的钢铁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产量不断攀升,而钢铁产业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分布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也处在不断的调整之中,从建国初期的偏居一隅的产业布局到现在的遍地开花。截止至2018年,中国大大小小的钢铁企业数量超过8000家,但是大中型企业的比重却不超过20%,中国钢铁产业从整体上来看,产业集中度较低,且在地区间的分布十分分散,除西藏以外,全国的其他30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20世纪90年代起,从西方医学地理学中发展出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健康地理学。在这一新学科框架下,地理学研究的重心逐步从关注疾病与诊疗服务向关注广泛意义上的健康与福祉拓展,一大批关于地方与疗愈过程的研究在过去的30年间迅速兴起并在地理学与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力。而这些关于疗愈的研究拥有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点,即W. M. Gesler在1992年提出的“疗愈景观”这一概念,并在随后的发展中逐步发
高速铁路的跨越式发展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加快要素流动,而且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格局。目前,高速铁路的基础网络逐步形成,由点到面的布局逐渐完善,预计2020年高铁营业里程将覆盖80%以上大城市。在众多创新主体中,企业创新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活跃度强的特点,对推动创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新水平仍处于落后水平,企业创新仍然存在短板。因此,系统地探究高铁对企业创新的关系具有
器官移植作为重要的医疗方式成功拯救无数患者,并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成就之一①。从2010年起,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启动试点,到如今中国已经取得不菲成绩,但仍旧面临将近1:30的器官缺口。不同于其它公共资源,捐献的器官有其特殊性:禁止公开交易且供给全部来自个人自愿捐献。因而我们需要单独研究器官捐献的相关政策来指导解决器官供给短缺问题。本文主要采用实证检验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的器官捐献
<正>关节炎最忌讳山路,印象中多次旧疾复发皆因登山!无法懊悔且可能再犯,姑且称之为美丽错误,是一次又一次带自虐性的疗愈过程!车循雪线于坡岭间绕转,不知已经、还要弯绕几回?双足渐地肿胀膝盖紧绷,心底暗自估量──斜坡与阶梯哪种友善?上下楼该让哪脚先行?总算抵达宜兰太平山庄,眼前矗立的通天阶梯发出严厉挑战,全身关节联合抗议,旅游无法暂停也不宜扫兴,只得奋力前行!行过桧木广场登上香杉馆,过了蹦蹦车站经肖楠
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普遍以及全球经济的增长放缓,加之企业对高资质员工的一味追求,导致目前员工的资质过剩感知愈加普遍,这种现象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服务行业的员工由于长期从事简单的和重复的劳动,更容易产生资质过剩感知,但学界对资质过剩感知对员工服务行为的影响关注不足,特别是对顾客服务主动性行为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随着服务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服务行业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对服务质量起到重要
当前,国际社会正面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巨大矛盾,开发合适的CO2捕获和利用技术将温室气体CO2转化为具有经济利益的工业品是解决该矛盾的重要一环,而CO2加氢制备甲醇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方向之一。当前Cu-ZnO型催化剂具有实用价值,但存在稳定性差、选择性低等问题。将Cu-ZnO高分散地负载于MOF载体中是一个条可行的解决方案,但如何在常规价廉的MOF孔道内实现高分散、超小尺寸Cu/ZnO颗粒的负载仍
<正>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人与自然疏离,城市生态环境的破碎、生活工作的高压、新冠疫情的爆发、和谐社会关系的失调等,引发的抑郁、焦虑与孤独等慢性公共疾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对于健康的界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阐述,即健康不仅是消除疾病或羸弱,而是在躯体、心理、社会和道德层面达到契合和健全。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