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山真男的“古层”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ue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历史的历程,经常也是被历史教育的历程。
  还记得一九九五年开始阅读丸山真男晚期几篇论文时的印象。记得读到“古层”这一概念时,心头涌起的那份疑惑。“古层”是他晚年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观念:日本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在对外来思想的接受过程中,一直有沉积于最下层的“古层”存在。“古层”源于日本人的言语、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宗教等诸多方面,具有强大的连贯性。依靠“古层”的力量,日本人在摄取外来文化的同时又修正之。除了“古层”,晚年的丸山真男还尝试过使用其他的话语表达这层意思。比如“原型”、比如音乐中的“执拗的低音”,表现的都是这种“つぎつぎになりゆくいきほひ”(持续不断地变而化之的趋势)。可以说,“古层”论是丸山真男晚年思想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阅读丸山真男那一年,我三十出头,还处于激烈的批判性阅读的阶段。我觉得“古层”是一个非常日本式暧昧的提法,如果追究所谓“古层”究竟“古”到历史的哪一个层面,很多日本学者都语焉不详。但在思考日本文化时,“古层”却很容易成为日本文化特殊论的思想武器。作为一个外国学生、一个研究文化交流史的学者,我看到的日本历史真实的发展进程,是从旧石器时代起欧亚大陆古代文明与离岛之间,特别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影响关系一直是持续性存在。用我自己的话语讲,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并不是可以简单地使用卑弥呼政权的朝贡、隋唐时期的律令制度等几项常被论及的大的历史事项而能概括的。因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种影响无时无刻不在,而且从不间断。
  当然,作为东亚文化核心的中国文化,也不是完全独立发展起来的。欧亚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块陆地。它是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中最重要的舞台。这块陆地从不同地区诞生出了诸多古代文明的源头,成长为古代世界各种不同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而不同地区的各种文化互相影响和碰撞,又带来了一次次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所以欧亚大陆文化大大小小的进步和发展,在很多时代几乎是人类精神力量推动的结果。这一切是周边离岛很难自动生成的。这直接导致大陆文化和周边离岛之间文化发展程度出现高度断层,并导致两者之间一直存在长时期的影响与被影响的文化关系。所以认真分析日本文化中来自大陆文化的影响,我们会看到这影响首先是持久的,因为它自远古到前近代一直存在;其次是多层面的、层积式的。持久的多层面、层积式的影响关系,是我们理解和思考古代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个基本框架。
  可以说,日本思想发展过程中如果真正存在一个个“古层”,那么来自大陆文明的影响,一定就是这不断积累的“古层”的组成部分。这正是我们研究日本的学术出发点。沿着这一思路我写过很多篇论文。这一系列文章最初的立意,都是基于这一批判性思维。许多年过去了,当我重新阅读丸山真男的《历史意识的“古层”》《 日本思想史中的古层》《原型·古层·执拗低音》时,我实际上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丸山真男的晚年思想会发生这种“转向”?正如研究者们所总结的那样,晚年丸山真男的这一转向并不是偶然的心血来潮。伴随拓展阅读,我们知道丸山真男在一九五二年就已经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进程中开始寻找日本国家的“特质”,他一直执著于寻找日本文化的“个体性”,在日本人的思考方式中尋找“原型”。在一九七二年发表的《历史意识的“古层”》中提出的“古层”这个概念,和抽象的“原型”、形象的“执拗低音”一样,都是沿着同一个思维方向的不同展示。那么,推动他一点点注目“古层”的原动力何在?
  与此相关的是我自己的学术反省。多年来自己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思考最多的是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如何发挥的,但很少站在另一个立场去思考日本究竟是如何接受的。我们知道信息在编码与译码过程中由于主观因素的干扰,难免会发生信息失真与变形,继而导致传播过程永远伴随丢失和误传。日本在接收大陆文化的过程中发生过一系列变异是必然的。而如果在一系列的变异中存在某些变异的共同属性,历史就为我们打开了文化影响过程研究的另一扇门。我们可能会在诸如佛教、儒教、律令、汉字、筷子等相同的文化要素之外,看到另一个系列的变异的文化要素。就其属性而言,它们与完全从大陆传来的文化元素,在性质上有很多不同,它们在本质上是东亚文化多元性最重要的文化资源。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我们熟悉的生活细节遭遇到这些不同的文化要素时,发生了明显的化学性变化。当饮茶在日本变成茶道、当插花在日本变成花道、当诗歌在日本变成歌道,历史学者可以在源头上追寻大陆文化元素的介入,却没有办法完全用这些介入的文化元素给最后变化的结果提出完整的解释。我开始逐渐理解丸山真男这一代学者曾面临的学术困境。
  问题的复杂性不止于此。丸山真男真正的学术困境,还在于他面对着在战后经济高速发展中迅猛变化的日本社会。丸山真男的学术走向辉煌的年代,也是“日本模式”作为关键词长期占据各种主流媒体的年代,切身经历日本在东亚展开的与欧美截然不同的发展进程。在这一事实反复刺激下的丸山真男,尽管不会简单地投身于从六十年代再度形成气候的“日本文化特殊论”“日本人论”的大合唱中,但我能够想象他遭遇日本的近代思维并在学理上要给予说明的时候,一如我们今天再思考诸如明末“资本主义萌芽”的种种复杂变化一样,他一定是看到了历史演进复杂而繁复的曲折变化。不论是以“原型”“古层”还是以“执拗的低音”来表示,这些与本国文化现代性存在着互文互动的概念背后,实际上是努力要从深层对更为复杂的历史实相给予解释的企图。一如当全球化时代到来,许多学者尝试用现代化理论给予东亚历史一整套逻辑解释时,蓦然发现仅仅使用现代化的共同性要素,并不具备完整解释东亚近代演进过程的可能性。
  曾经的汉字文化圈如今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地带,是经济发展最迅速,也是社会整体文化发展变化最激烈的地区。这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对象,仅中日韩的贸易规模就远超中国与整个欧盟的贸易额;这一地区也是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等各方面与中国相似度最高的地区。从日本的经济起飞到“四小龙”“四小虎”的发展,一直到中国大陆的经济高速增长,一旦我们细致观察整个东亚地区的变化,就不难发现拥有同质性的变异如何出现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内部,毫无疑问,这是与这一地区古老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尽管我们没有使用“古层”这一类术语加以表现,但我们看得到它的存在并从中可能分析出世界演进变化的多种可能性,或者,我们就应该把这些看成是全球化时代东亚地区为世界提供的宝贵的多元性资源。
  进入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巨大的转换期。因应新的时代要求,增进亚洲内部的文明对话越来越显示出必要性。促进东亚区域文化的建设也越来越成为时代切实的呼唤。东亚地域如何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如果未来的历史有这样整合的一页,那么这一历史过程一定不仅需要经济、科技,也需要文化与文明的力量。从长远的文化发展角度看,包括中国在内,东亚各国如何整合自己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课题。我想这样巨大的课题,是需要很多踏实的基础研究做学术支撑的。站在思考东亚文化的“古层”这样的立场上,重读丸山真男的“古层论”,回首审视自己热心于批判丸山“古层论”的年轻身姿,恍惚之中我忽然认识到,我和我自己所处的时代已经走到了河的另一端。我终于明白,是历史教育了我自己。我们今日努力思考的问题,有多少是先贤们早就遭遇并思考过的。我想,和我一样经历过类似互文或共振的学者一定为数不少。此刻再读丸山真男,点滴在心的,已别是一番味道。
其他文献
二○一八年十一月起,一场声势浩大的“黄马甲”运动席卷了法国.这场示威运动发端于民众对油价持续上涨和政府加征燃油税的不满,随后迅速扩大为全面声讨二○一七年上台的马克龙政府及其一系列改革.面对自一九六八年以来法国社会最大的政治动荡,马克龙政府一面在十二月道歉,暂缓加征燃油税;一面发出号召,要在全国展开“大辩论”,法国乡镇首脑联盟(Association des maires ruraux de France)发起倡议,邀请民众填写“陈情书”(cahier de doléances),对政府政策提出意见,希望以
期刊
司马迁在《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景帝居禁中,召條侯,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櫡。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櫡。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条侯免冠谢。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中华书局一九八二年版,2078页)  对于“大胾”的解读,《史记集解》韦昭曰:“胾,大脔也。”《说文·肉部》:“大脔也。”孔颖达曰:“熟肉带骨而脔曰殽,纯肉而脔曰胾。”《汉语
期刊
宿白先生的《白沙宋墓》是一部再三出版的经典名著,这样的称呼对一部考古学著作来说一点也不为过,即使从它的写作时间算起已经过去了近七十年.这是宿白先生的第一部著作,写作此书时他年仅三十二岁.《白沙宋墓》(一九五七)一经出版,即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它的问世也奠定了宿白在中国考古界的地位,这部非凡的著作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学术声誉.
期刊
“噪音就像是神话中托尔的对手,它看上去轻微,甚至乍看之下很虚弱,一旦你想动一动它,你会发现自己正在举起整个世界.”这是加列特?基泽尔在《噪音书》中所描绘的,“你可能对噪音不感兴趣,但噪音对你兴趣正浓.”比起世界上每时每刻正在发生的灾难,噪音总被认为是不重要的,是可忽视的.我做声音研究,常常不被理解.声音?它听起来既不比文学、哲学、历史更深刻,也不比政治、经济、文化更重要.然而,声音就蕴藏在文学、哲学、历史之中,正体现着政治、经济、文化.我们生活在一个视觉中心主义的时代,声音被认为是不重要的,作为声音一部分
期刊
二0一四年初,苏精推出了关于中文印刷史的新著《铸以代刻:传教士与中文印刷变局》,这是继二000年《马礼逊与中文印刷出版》一书之后,他再次以印刷为主题书写专著。依旧是从手稿档案出发的研究,包含了一八0七至一八七三年前后六十余载,来华新教传教士引介西式活字取代传统中文木刻雕版,创立并经营西式中文印刷所的全过程。该书翔实、丰厚,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年由中华书局引进再版后,更是将近代中文印刷这一话题拉
期刊
《四六谈麈》是宋代谢伋创作的骈文评论名著。此书卷首题“灵石山药寮”,未明言作者。宋元明諸家书目,仅言书为谢伋撰,避而不谈“灵石山药寮”。清代几部目录要著提及此语,但不明其意。《四库全书总目》云:“卷首但题‘灵石山药寮’字,不著撰人。《书录解题》载为谢伋撰,考书中时自称伋,则其说是也。”《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善本书室藏书志》亦对“灵石山药寮”载而未释。  实际上,“灵石山药寮”即撰者,是谢伋自号。
期刊
一九七六年三月二十四日,时任美国总统吉拉德·福特(GeraldFord)发表电视讲话,启动美国历史上首次全民流感疫苗接种计划。此计划旨在预防一种在美国本土显露端倪的新型猪流感病毒。预防医学专家和联邦政府官员预测,这种病毒可能在当年秋冬季大规模传播,并造成大量死亡。但是通过抢先进行全民疫苗接种,美国将建立起足够强大的免疫屏障,阻挡瘟疫之神的降临。这一计划可谓极具雄心。如此,美国需要在五个月时间内为两
期刊
二0一九年十二月,我们一行四人—王一丹、罗丰、李肖和我去到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考察遗址。陪同我们的是花剌子模州科学院考古所的巴赫拉姆·萨杜拉耶夫(Bakhram Sadullaev)和舒库赫(Shokhuh)。巴赫拉姆是资深考古学家,对花剌子模州的所有遗址都熟悉,而年轻小伙子舒库赫英语较好,可以做翻译。库姆布兹山丘(Khum buz Tepa)遗址位于北流的阿姆河西岸,北边不远处是阿姆河大桥,西
期刊
新媒体时代如今涌现的《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我在故宫修文物》《大国工匠》《典藏里的中国》等“文物类”节目“邂逅”电视娱乐圈,影视明星 娱乐手段 文物背景,引起了文博界之外的阵阵反响,被称为是一种工业化的“文创产品设计”,是“网红式消遣”的绝佳方式。也有人批评将“文化富矿”变成了“贫血洼地”,因为这类节目留恋于演绎古人表演成分,文物本身的魅力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并无深刻挖掘,更没有对古
期刊
学术书评被称为学术风气的一面镜子、学术的守夜人、学界讯息和研究前沿的风向标、年轻学者介入学术的敲门砖、学术走向大众的必由之路。然而,如此重要的学术书评却不受人待见:很多学者既不擅长写书评,更不愿意写书评。早在二000年,史末就在《倡导学术书评》一文中分析,在学术领域中,书评就像一个在窗外探头探脑的野孩子,没有正式身份,没有正式名义,在时而尊重时而嘲弄的目光中,尴尬是与它最常伴随的情境。“野孩子也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