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命运共同体:理论内涵、实践路径与时代意义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yedi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非从来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永远是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中非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面向未来的共同发展和梦想追求,中非理应同舟共济,通力合作,通过中非合作论坛的平台机制,借助“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搭建和运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合作体系,携手构建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非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促进南南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有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有利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他文献
应用驱动-响应同步方法,研究了一类二阶混沌系统的终端滑模控制.通过设计连续的终端滑模控制器实现混沌系统的有限时问同步.在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中采用了一种改进的终端滑模面,有
介绍IPTV、AVS,并将AVS的关键技术与以往的视频标准进行对照,阐述利用AVS的条件通过xDSL组播IWV的可能性及采用AVS的优点,并给出大致的框图。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重塑城乡关系”,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双轮驱动,生态文明是其进程中的“画龙点睛
利用计算机数学试验的方法研究了M-J混沌分形图谱中的准周期点——Misiurewicz点的性质及分布规律,得到了Misiurewicz点和M集周期芽孢的拓扑分布关系,给出Misiurewicz点和M集周
[摘要]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标,从终身教育的涵义入手,对终身教育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提出了我国建构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终身教育体系 建构  [作者简介]白剑波(1965- ),男,河南辉县人,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管理。(河南 新乡 453003)  [中图分类号]G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