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战争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始终深刻影响着中西方社会的发展,也使得东方和西方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发展轨迹,而当两种文明相互碰撞时用于指导战争的方法——战术,也随之出现了此消彼长的特点,代表东方文明的中国一度从战术发展的风口浪尖淹没在西方更为先进的战术理念的大潮中,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是探索我国军事历史的需要,更是我军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中西方;战术发展;优势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使黄河两岸的生灵创造了众多改变人类发展进程的伟大奇迹,四大发明的诞生更是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式,为人类社会向着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也彻底改变了人类战争的形态和方式。然而就是这个拥有火药发明专利、最早排兵布阵的国家的战争方法发展历程却经历了由强转弱,逐渐被一度落后于自己西方战术所赶超并一直延续到现在的看似不符合常理的过程,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更值得研究。
一、地缘因素
所谓地缘,就是由地理位置上的联系而形成的关系。地缘对于一个国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古今大小战争,发生在领土互相接壤的国家之间发生冲突占到很大比例,地缘特点往往影响着其社会的发展甚至决定着整个种族的群体性格。中国的地理位置处在一个比较微妙的格局中,它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南,东临大洋,西隔沙漠,北贴隔壁,南靠高原,天然的拥有了相对封闭的发展环境,人类战争的发展在这里也具有了极其鲜明的地缘特点。一是地理环境特点丰富,战术理论百家争鸣。由于我国地大物博,由北向南纵跨寒带、温带和亚热带等几个温区,地形涵盖了山地、平原、隔壁、沙漠等种类,导致了中华名族的多元化,也催生了战术理论的百花齐放,《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司马法》等军法著作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孙子兵法》更是作为史上最早的兵书至今还在指导着国内外现代战术的发展,并早于西方几个世纪就开始引导我国兵事,当时战术水平明显要优于同时代的西方。二是国境封闭,与西方战术发展没有交集。和西方国家间相比,中国处在半封闭的环境之中,战术的发展只能蕴涵于自身内部的种族争斗之中,无法和西方国家通过战争或其他方式进行交流,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而获得经验和教训。所以,起初处于优势地位的战术水平随着西方掌握火药制作技术之后慢慢的开始走向模糊。
二、性格因素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数千年的文明发展,给整个中国社会的民众打上的深刻的民族烙印,体现出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性格特点,这里所说的性格指的是中华民族所表现出来的处世特点,也深深的影响到了中国军事的发展。一是大国形象决定心理优势。古时,与周边的国家相比,不论是面积还是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上,中国都是这一地区当之无愧的王者,其他地区曾经都是中国的藩属,这在当时使国内从上到下都充斥着高高在上的优势心理。在军事斗争方面极少能受到强有力的挑战,因此在军事的发展上缺少必要的紧迫感和针对性,这多少制约了战术水平的提高。二是地理特点决定安于现状。中国的周边复杂的地理环境,为中国古代独立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也成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天然屏障,加之自身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完全能够实现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推动社会不断发展,不需要通过发动战争去掠夺资源,使得古代中国的社会处在一个比较安逸的环境之中,军事上受到的挑战少而且多发生与边境地区,所以战术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展。三是民族传统决定包容性强。纵观我国军事发展史,罕有侵略别国的战争,有的多是抵御外埠侵略的抵抗和反击,民族的性格特点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中国不是一个侵略性的国家而是一个温顺的包容型国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火药虽是发明于我国唐朝末年,起初多用于民间直至北宋开始逐步应用于军事,西方直到公元13世纪才掌握了这项技术,而后者则真正把这项技术以最高效的形式运用于战争,并远远超越了我国的技术水平,直接诱发了西方国家战术水平的空前提高,成为中西方战术发展优势逆转的拐点,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当时研究军事理论不是以威胁其他国家为目的的。
三、社会因素
在导致中国战术水平停滞不前的诸多因素中,社会因素无疑是关键的一环。一是封建王朝的腐朽统治。封建统治在历史上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唐朝封建统治达到了鼎盛时期,综合国力强盛,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封建王朝统治弊端的暴漏,从明朝开始,中国的发展已经初现颓势,清朝末年统治阶级无能表现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闭关锁国的政策不仅断绝了与西方先进思想交流的窗口,也使得战术发展初现了空前的倒退,战术理论研究也一落千丈,在与八国联军交战的过程中甚至出现冷热兵器相互对抗的局面。二是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一直统治这民众的意识形态领域,主张中庸之道、以和为贵,虽然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笔者认为其对战术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在19世纪中叶清朝灭亡之前,清朝统治阶级一味的对侵略者退而求和,大肆挥霍国库的国防经费,而不是通过提高军事实力去抵御侵略者,不仅没有提高军队的技战术水平,而且还成为目前我国关于领土方面的棘手问题和军事实力远落后于西方的双重诱因。
四、战争因素
战争是推动战术水平发展的根本动因,如果说战术是马车,那么拉车的马就是战争,随着“马”的不断强壮,“车”也逐渐宽大厚重起来。战术的创新发展无疑是在战争的规模、形态不断演变之下悄然进行的。一是古代本土战争的影响。战争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数千年之前,它由个体的自然人之间的搏斗发展发展到部落之间的对抗,进而演变成数个“国家”之间的战争,蕴含其中的战术也逐步由简单的肉体搏斗进化成车、阵战。在我国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中,战术的蜕变并没有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而独立向前发展着,在一定程度上,当时的战术发展是优于西方的。最有说服力的当属成吉思汗率领的军队,擅长骑术和射术的军队在当时所向披靡,战场横贯欧亚大陆,至今仍广为传颂。二是近现代战争的影响。近代的战争使中国战术发展跌入谷底,经济上蒙受损失,军事上发展停滞,一系列的打击使得当时中国的战术水平呈现了负增长的态势。究其原因,首当其冲的是西方发动侵略战争,随着热兵器的出现并运用于战争,西方国家将火器和作战紧密的结合,催生出众多新的战法,并逐步带动其战术水平的大幅跃升,逐渐赶超我国。在我国,闭关锁国的政策没有能抵挡住西方的枪炮车船,在先进的战术思想指导的军队面前显得不堪一击。虽然当时政府为挽回败局采取了一些行动,例如洋务运动,曾经掀起过不小的波澜,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购买和制造先进的武器装备,然而这些努力在西方列强的打压和冲击下,最终也只是昙花一现,当时实力位居亚洲榜首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丧失殆尽。战争之后,我国的战术思想在殖民统治之下再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与西方的差距也逐步拉大,直接导致了我国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大幅下降,直到辛亥革命之后我国打破了封建阶级的统治和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后,这种被动的局面才有所改观,并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逐步发展起来。可见,战争是战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没有先进的战术思想,即便手中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也难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参考文献:
[1]平志伟.中西方战术比较研究[M].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
[2]金玉国.陆军战术史论[M].解放军出版社,2005.
关键词:中西方;战术发展;优势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使黄河两岸的生灵创造了众多改变人类发展进程的伟大奇迹,四大发明的诞生更是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式,为人类社会向着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也彻底改变了人类战争的形态和方式。然而就是这个拥有火药发明专利、最早排兵布阵的国家的战争方法发展历程却经历了由强转弱,逐渐被一度落后于自己西方战术所赶超并一直延续到现在的看似不符合常理的过程,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更值得研究。
一、地缘因素
所谓地缘,就是由地理位置上的联系而形成的关系。地缘对于一个国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古今大小战争,发生在领土互相接壤的国家之间发生冲突占到很大比例,地缘特点往往影响着其社会的发展甚至决定着整个种族的群体性格。中国的地理位置处在一个比较微妙的格局中,它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南,东临大洋,西隔沙漠,北贴隔壁,南靠高原,天然的拥有了相对封闭的发展环境,人类战争的发展在这里也具有了极其鲜明的地缘特点。一是地理环境特点丰富,战术理论百家争鸣。由于我国地大物博,由北向南纵跨寒带、温带和亚热带等几个温区,地形涵盖了山地、平原、隔壁、沙漠等种类,导致了中华名族的多元化,也催生了战术理论的百花齐放,《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司马法》等军法著作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孙子兵法》更是作为史上最早的兵书至今还在指导着国内外现代战术的发展,并早于西方几个世纪就开始引导我国兵事,当时战术水平明显要优于同时代的西方。二是国境封闭,与西方战术发展没有交集。和西方国家间相比,中国处在半封闭的环境之中,战术的发展只能蕴涵于自身内部的种族争斗之中,无法和西方国家通过战争或其他方式进行交流,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而获得经验和教训。所以,起初处于优势地位的战术水平随着西方掌握火药制作技术之后慢慢的开始走向模糊。
二、性格因素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数千年的文明发展,给整个中国社会的民众打上的深刻的民族烙印,体现出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性格特点,这里所说的性格指的是中华民族所表现出来的处世特点,也深深的影响到了中国军事的发展。一是大国形象决定心理优势。古时,与周边的国家相比,不论是面积还是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上,中国都是这一地区当之无愧的王者,其他地区曾经都是中国的藩属,这在当时使国内从上到下都充斥着高高在上的优势心理。在军事斗争方面极少能受到强有力的挑战,因此在军事的发展上缺少必要的紧迫感和针对性,这多少制约了战术水平的提高。二是地理特点决定安于现状。中国的周边复杂的地理环境,为中国古代独立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也成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天然屏障,加之自身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完全能够实现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推动社会不断发展,不需要通过发动战争去掠夺资源,使得古代中国的社会处在一个比较安逸的环境之中,军事上受到的挑战少而且多发生与边境地区,所以战术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展。三是民族传统决定包容性强。纵观我国军事发展史,罕有侵略别国的战争,有的多是抵御外埠侵略的抵抗和反击,民族的性格特点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中国不是一个侵略性的国家而是一个温顺的包容型国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火药虽是发明于我国唐朝末年,起初多用于民间直至北宋开始逐步应用于军事,西方直到公元13世纪才掌握了这项技术,而后者则真正把这项技术以最高效的形式运用于战争,并远远超越了我国的技术水平,直接诱发了西方国家战术水平的空前提高,成为中西方战术发展优势逆转的拐点,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当时研究军事理论不是以威胁其他国家为目的的。
三、社会因素
在导致中国战术水平停滞不前的诸多因素中,社会因素无疑是关键的一环。一是封建王朝的腐朽统治。封建统治在历史上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唐朝封建统治达到了鼎盛时期,综合国力强盛,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封建王朝统治弊端的暴漏,从明朝开始,中国的发展已经初现颓势,清朝末年统治阶级无能表现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闭关锁国的政策不仅断绝了与西方先进思想交流的窗口,也使得战术发展初现了空前的倒退,战术理论研究也一落千丈,在与八国联军交战的过程中甚至出现冷热兵器相互对抗的局面。二是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一直统治这民众的意识形态领域,主张中庸之道、以和为贵,虽然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笔者认为其对战术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在19世纪中叶清朝灭亡之前,清朝统治阶级一味的对侵略者退而求和,大肆挥霍国库的国防经费,而不是通过提高军事实力去抵御侵略者,不仅没有提高军队的技战术水平,而且还成为目前我国关于领土方面的棘手问题和军事实力远落后于西方的双重诱因。
四、战争因素
战争是推动战术水平发展的根本动因,如果说战术是马车,那么拉车的马就是战争,随着“马”的不断强壮,“车”也逐渐宽大厚重起来。战术的创新发展无疑是在战争的规模、形态不断演变之下悄然进行的。一是古代本土战争的影响。战争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数千年之前,它由个体的自然人之间的搏斗发展发展到部落之间的对抗,进而演变成数个“国家”之间的战争,蕴含其中的战术也逐步由简单的肉体搏斗进化成车、阵战。在我国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中,战术的蜕变并没有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而独立向前发展着,在一定程度上,当时的战术发展是优于西方的。最有说服力的当属成吉思汗率领的军队,擅长骑术和射术的军队在当时所向披靡,战场横贯欧亚大陆,至今仍广为传颂。二是近现代战争的影响。近代的战争使中国战术发展跌入谷底,经济上蒙受损失,军事上发展停滞,一系列的打击使得当时中国的战术水平呈现了负增长的态势。究其原因,首当其冲的是西方发动侵略战争,随着热兵器的出现并运用于战争,西方国家将火器和作战紧密的结合,催生出众多新的战法,并逐步带动其战术水平的大幅跃升,逐渐赶超我国。在我国,闭关锁国的政策没有能抵挡住西方的枪炮车船,在先进的战术思想指导的军队面前显得不堪一击。虽然当时政府为挽回败局采取了一些行动,例如洋务运动,曾经掀起过不小的波澜,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购买和制造先进的武器装备,然而这些努力在西方列强的打压和冲击下,最终也只是昙花一现,当时实力位居亚洲榜首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丧失殆尽。战争之后,我国的战术思想在殖民统治之下再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与西方的差距也逐步拉大,直接导致了我国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大幅下降,直到辛亥革命之后我国打破了封建阶级的统治和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后,这种被动的局面才有所改观,并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逐步发展起来。可见,战争是战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没有先进的战术思想,即便手中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也难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参考文献:
[1]平志伟.中西方战术比较研究[M].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
[2]金玉国.陆军战术史论[M].解放军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