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期刊的主要引证指标对《华北地震科学》期刊的社会影响力进行研究分析,并据此提出提高期刊社会影响力设想。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震科学》网络传播情况有随社会热点呈突升的现象,期刊评价指标逐年不断变化,基本呈上升趋势发展;随着《华北地震科学》各项评价指标的上升,其社会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关键词:《华北地震科学》期刊 期刊引证指标 社会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2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a)-0126-04
河北省地震局主管主办的《华北地震科学》期刊创刊于1983年。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引起全社会关注或者说第一个在中国大陆造成巨大破坏影响的地震是1966年3月8日和3月22日相继发生在我国华北地区邢台的6.8、7.2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8 064人死亡,38 451人受伤,给当地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1]。邢台地震的发生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陆第一个地震活跃期的到来,开辟了新中国地震工作新的篇章。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唐山7.8级地震,造成242 769人死亡,重伤16.4万人,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之首[2]。这2次破坏性地震事件的发生,决定了我国华北地区在地震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华北地震科学》期刊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创刊的。《华北地震科学》是以报导、交流地震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季刊,主要刊登与地震科学有关的实验、观测、考察、理论和科研成果、问题讨论、防震减灾等方面的论文,以及国内外地震科学研究状况的介绍和评论性文章。主要栏目有地震科技论文、综述、学术论文、短文、科技简讯等[3]。
好的期刊会分析研究期刊现状并借此找出期刊未来发展方向[4-9]。《华北地震科学》杂志虽然得到地震科学研究领域研究人员一定的认可,但要保证期刊持续发展,提高期刊的社会影响力,需要通过分析期刊的主要引证指标来认识和了解期刊的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期刊发展问题的办法和思路。对地震类专业期刊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文中与期刊有关的《华北地震科学》的各主要引证数据来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2006—2015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10-19]以及《华北地震科学》编辑部。
1 《华北地震科学》期刊评价指标分析
1.1 载文量
载文量是指期刊在统计当年登载发表论文的总篇数。载文量的多少可以反映一个期刊信息量的大小,载文量越多,则期刊信息量就越大。《华北地震科学》2005—2015年载文量基本保持在50~58篇之间(如图1)。2005—2015年间,《华北地震科学》共登载学术论文580篇(不含增刊),承载了大量的地震科学研究信息,为地震科学的学术交流提供了传播的平台。2008年受汶川8级地震的影响,载文量达到57篇,说明突发的汶川8级地震对《华北地震科学》当年的来稿和载文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整体上看,《华北地震科学》每年的载文量还不是很高,既是受每年来稿数量的限制,也与地震科学属于比较狭窄的专业学科,研究少,社会参与者更少,每年产出的研究论文有限有关。
1.2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评价期刊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一个相对量,可以公平地评价期刊的影响力。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就越大。影响因子是指期刊前两年度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所发表的论文总数。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期刊质量的重要指标,近几年虽然在学术界存在一些争议,但现在仍然是国际上通行的传统期刊评价指标[6-7]。
2005—2014年《华北地震科学》影响因子整体呈现逐步上升的变化趋势(如图2),这也表明《华北地震科学》受作者关注和引用的情况在逐年攀升,期刊的整体质量在逐年提高。
1.3 总被引频次
总被引频次是指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该指标可以客观实际地说明期刊总体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6-7]。2005—2014年《华北地震科学》的总被引频次上升幅度很大,从2005年的120次上升到2013年的361次,2014年为338次(如图3),整体呈现较喜人的上升趋势。这也说明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华北地震科学》登载的文章越来越得到学者的认可,在研究的过程中参考引用《华北地震科学》文献的学者越来越多。
1.4 基金论文比
基金论文比是指期刊登载的论文中,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这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2014年《华北地震科學》的基金论文比达到历史新高,为0.82(图4),2005—2014年期刊基金论文比也呈现良好的上升势头,表明期刊登载的文章质量逐年提高。
1.5 他引率
期刊的他引率是指期刊全部被引频次中,被其他期刊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他引率也是衡量期刊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2005—2014年《华北地震科学》的他引率呈一定的下降趋势,2012年达到谷底,2013—2014年开始回升,这说明2005—2012年期刊登载的文章自引现象逐年增多,所以他引率呈现下滑趋势,2013年以后,期刊他引率逐步回到正常状态,这反映出编辑部这些年在宣传期刊上所做的努力。
1.6 即年指标
期刊的即年指标是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内引用的情况,它与期刊的刊期多少,出版时间等因素有关。2005—2014年《华北地震科学》的即年指标呈“上升-下降”的震荡趋势(如图6),2010—2012年有大幅攀升,2013—2014年又开始逐年下降,但整体上2010年以后比2010年以前上了一个台阶,这说明2010年以后登载的文章整体质量要好于2010年以前,所以当年登载的文章在当年的引用次数在增加,但这种趋势不稳定,间接反映期刊登载文章质量不稳定,或者说来稿质量的不稳定。 1.7 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
期刊的引用半衰期是指期刊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2005—2014年《华北地震科学》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都呈现在6~9之间震荡的趋势(图7)。从引用半衰期可以看出,《华北地震科学》登载文章的作者做研究写论文时引用的参考文献较新一半大约是7~8年,也就是说作者引用最新研究成果还是稍显欠缺。
被引半衰期是指该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一半是在多长时间段内累计达到。作者最新发表的研究成果总是会引起最多研究者的引用和关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它的关注程度会逐渐弱化,其被引次数会逐渐减少,这就意味着该期刊的生命力会逐渐衰退。被引半衰期是测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从《华北地震科学》被引半衰期来看,2005—2014 年被引半衰期均维持在7~8年,这基本反映出《华北地震科学》登载文章被作者关注的程度是相对稳定的,论文的质量也是能够长期保证的。
2 结论和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从2005—2014年的期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基金论文比等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来看,《华北地震科学》在地震科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在逐年提高,论文的质量也有所保证,期刊自身的学术质量也逐步提高;但技术指标也表明,《华北地震科学》所登载的研究论文整体上的前瞻性和学术水平还是不高,论文质量本身不稳定,才会出现很多指标的震荡跳跃。
要提高论文和《华北地震科学》的学术质量,一是需要拥有稳定数量的读者和作者的支持,也就是需要努力培育期刊自己的作者群和读者群,这需要靠期刊编辑部自身建立“为作者提供最好服务”的办刊理念。缺少了作者的支持,就缺少了丰富的稿件来源,也就缺少了期刊学术水平的基本保障;缺少了读者,期刊的信息传播就失去了对象,失去读者群中的潜在作者,期刊的知识传播作用就无处体现。二是期刊需要拥有具有一定专业背景和科学研究能力的编辑队伍,这是提高期刊整体质量的关键,既要熟悉编辑业务,又要掌握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具有学科相关科学信息的敏感性,并且能够与期刊的审稿专家和论文作者进行地震科学学术问题的交流,找出论文存在的问题,指导作者提高论文的学术水平,这样才能不断促进期刊工作的发展,提高期刊学术质量;三是充分认识到期刊审稿的重要性,努力建立并维护好期刊自己的审稿专家队伍,以保证期刊登载论文的学术水平,选择同行专家对论文进行必要的同行评议,是判断期刊登载论文的学术观点和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
就《华北地震科学》而言,期刊每年发文数量偏少,期刊的出版周期和发行时间也会影响到期刊被关注的程度和影响力,随着期刊宣传力度的加大,来稿数量的增多,逐步提高期刊的登载文章数量,提高期刊的承载力,必将会进一步提高《华北地震科学》在地震科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邢台地震[EB/OL].[2016-03-09].http://baike.so.com/doc/5377934-5614097.html.
[2] 唐山地震[EB/OL].[2016-03-09].http://baike.so.com/doc/5366184-5601889.html.
[3] 华北地震科学[EB/OL].[2016-03-09].http://baike.so.com/doc/1258485-1330917.html.
[4] 袁志祥,徐世芳.《灾害学》的现状及前景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7,16(S1):9-12.
[5] 袁志祥.基于中国知网的《灾害学》网络传播统计分析[J].山西地震,2009(3):43-47.
[6] 袁志祥.《灾害学》杂志影响力综合分析[J].华南地震,2010,30(2):112-118.
[7] 袁志祥.基于中国知网的《灾害学》期刊影响力指标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2):176-178.
[8] 袁志祥.《灾害学》杂志的发展瓶颈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23):321-323.
[9] 杨雅琼.基于中国知网的《华北地震科学》网络传播统计分析[J].高原地震,2016(4).
[10]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11]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擴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12]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13]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14]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15]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16]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17]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18]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19]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
关键词:《华北地震科学》期刊 期刊引证指标 社会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2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a)-0126-04
河北省地震局主管主办的《华北地震科学》期刊创刊于1983年。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引起全社会关注或者说第一个在中国大陆造成巨大破坏影响的地震是1966年3月8日和3月22日相继发生在我国华北地区邢台的6.8、7.2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8 064人死亡,38 451人受伤,给当地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1]。邢台地震的发生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陆第一个地震活跃期的到来,开辟了新中国地震工作新的篇章。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唐山7.8级地震,造成242 769人死亡,重伤16.4万人,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之首[2]。这2次破坏性地震事件的发生,决定了我国华北地区在地震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华北地震科学》期刊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创刊的。《华北地震科学》是以报导、交流地震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季刊,主要刊登与地震科学有关的实验、观测、考察、理论和科研成果、问题讨论、防震减灾等方面的论文,以及国内外地震科学研究状况的介绍和评论性文章。主要栏目有地震科技论文、综述、学术论文、短文、科技简讯等[3]。
好的期刊会分析研究期刊现状并借此找出期刊未来发展方向[4-9]。《华北地震科学》杂志虽然得到地震科学研究领域研究人员一定的认可,但要保证期刊持续发展,提高期刊的社会影响力,需要通过分析期刊的主要引证指标来认识和了解期刊的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期刊发展问题的办法和思路。对地震类专业期刊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文中与期刊有关的《华北地震科学》的各主要引证数据来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2006—2015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10-19]以及《华北地震科学》编辑部。
1 《华北地震科学》期刊评价指标分析
1.1 载文量
载文量是指期刊在统计当年登载发表论文的总篇数。载文量的多少可以反映一个期刊信息量的大小,载文量越多,则期刊信息量就越大。《华北地震科学》2005—2015年载文量基本保持在50~58篇之间(如图1)。2005—2015年间,《华北地震科学》共登载学术论文580篇(不含增刊),承载了大量的地震科学研究信息,为地震科学的学术交流提供了传播的平台。2008年受汶川8级地震的影响,载文量达到57篇,说明突发的汶川8级地震对《华北地震科学》当年的来稿和载文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整体上看,《华北地震科学》每年的载文量还不是很高,既是受每年来稿数量的限制,也与地震科学属于比较狭窄的专业学科,研究少,社会参与者更少,每年产出的研究论文有限有关。
1.2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评价期刊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一个相对量,可以公平地评价期刊的影响力。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就越大。影响因子是指期刊前两年度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所发表的论文总数。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期刊质量的重要指标,近几年虽然在学术界存在一些争议,但现在仍然是国际上通行的传统期刊评价指标[6-7]。
2005—2014年《华北地震科学》影响因子整体呈现逐步上升的变化趋势(如图2),这也表明《华北地震科学》受作者关注和引用的情况在逐年攀升,期刊的整体质量在逐年提高。
1.3 总被引频次
总被引频次是指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该指标可以客观实际地说明期刊总体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6-7]。2005—2014年《华北地震科学》的总被引频次上升幅度很大,从2005年的120次上升到2013年的361次,2014年为338次(如图3),整体呈现较喜人的上升趋势。这也说明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华北地震科学》登载的文章越来越得到学者的认可,在研究的过程中参考引用《华北地震科学》文献的学者越来越多。
1.4 基金论文比
基金论文比是指期刊登载的论文中,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这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2014年《华北地震科學》的基金论文比达到历史新高,为0.82(图4),2005—2014年期刊基金论文比也呈现良好的上升势头,表明期刊登载的文章质量逐年提高。
1.5 他引率
期刊的他引率是指期刊全部被引频次中,被其他期刊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他引率也是衡量期刊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2005—2014年《华北地震科学》的他引率呈一定的下降趋势,2012年达到谷底,2013—2014年开始回升,这说明2005—2012年期刊登载的文章自引现象逐年增多,所以他引率呈现下滑趋势,2013年以后,期刊他引率逐步回到正常状态,这反映出编辑部这些年在宣传期刊上所做的努力。
1.6 即年指标
期刊的即年指标是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内引用的情况,它与期刊的刊期多少,出版时间等因素有关。2005—2014年《华北地震科学》的即年指标呈“上升-下降”的震荡趋势(如图6),2010—2012年有大幅攀升,2013—2014年又开始逐年下降,但整体上2010年以后比2010年以前上了一个台阶,这说明2010年以后登载的文章整体质量要好于2010年以前,所以当年登载的文章在当年的引用次数在增加,但这种趋势不稳定,间接反映期刊登载文章质量不稳定,或者说来稿质量的不稳定。 1.7 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
期刊的引用半衰期是指期刊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2005—2014年《华北地震科学》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都呈现在6~9之间震荡的趋势(图7)。从引用半衰期可以看出,《华北地震科学》登载文章的作者做研究写论文时引用的参考文献较新一半大约是7~8年,也就是说作者引用最新研究成果还是稍显欠缺。
被引半衰期是指该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一半是在多长时间段内累计达到。作者最新发表的研究成果总是会引起最多研究者的引用和关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它的关注程度会逐渐弱化,其被引次数会逐渐减少,这就意味着该期刊的生命力会逐渐衰退。被引半衰期是测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从《华北地震科学》被引半衰期来看,2005—2014 年被引半衰期均维持在7~8年,这基本反映出《华北地震科学》登载文章被作者关注的程度是相对稳定的,论文的质量也是能够长期保证的。
2 结论和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从2005—2014年的期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基金论文比等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来看,《华北地震科学》在地震科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在逐年提高,论文的质量也有所保证,期刊自身的学术质量也逐步提高;但技术指标也表明,《华北地震科学》所登载的研究论文整体上的前瞻性和学术水平还是不高,论文质量本身不稳定,才会出现很多指标的震荡跳跃。
要提高论文和《华北地震科学》的学术质量,一是需要拥有稳定数量的读者和作者的支持,也就是需要努力培育期刊自己的作者群和读者群,这需要靠期刊编辑部自身建立“为作者提供最好服务”的办刊理念。缺少了作者的支持,就缺少了丰富的稿件来源,也就缺少了期刊学术水平的基本保障;缺少了读者,期刊的信息传播就失去了对象,失去读者群中的潜在作者,期刊的知识传播作用就无处体现。二是期刊需要拥有具有一定专业背景和科学研究能力的编辑队伍,这是提高期刊整体质量的关键,既要熟悉编辑业务,又要掌握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具有学科相关科学信息的敏感性,并且能够与期刊的审稿专家和论文作者进行地震科学学术问题的交流,找出论文存在的问题,指导作者提高论文的学术水平,这样才能不断促进期刊工作的发展,提高期刊学术质量;三是充分认识到期刊审稿的重要性,努力建立并维护好期刊自己的审稿专家队伍,以保证期刊登载论文的学术水平,选择同行专家对论文进行必要的同行评议,是判断期刊登载论文的学术观点和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
就《华北地震科学》而言,期刊每年发文数量偏少,期刊的出版周期和发行时间也会影响到期刊被关注的程度和影响力,随着期刊宣传力度的加大,来稿数量的增多,逐步提高期刊的登载文章数量,提高期刊的承载力,必将会进一步提高《华北地震科学》在地震科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邢台地震[EB/OL].[2016-03-09].http://baike.so.com/doc/5377934-5614097.html.
[2] 唐山地震[EB/OL].[2016-03-09].http://baike.so.com/doc/5366184-5601889.html.
[3] 华北地震科学[EB/OL].[2016-03-09].http://baike.so.com/doc/1258485-1330917.html.
[4] 袁志祥,徐世芳.《灾害学》的现状及前景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7,16(S1):9-12.
[5] 袁志祥.基于中国知网的《灾害学》网络传播统计分析[J].山西地震,2009(3):43-47.
[6] 袁志祥.《灾害学》杂志影响力综合分析[J].华南地震,2010,30(2):112-118.
[7] 袁志祥.基于中国知网的《灾害学》期刊影响力指标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2):176-178.
[8] 袁志祥.《灾害学》杂志的发展瓶颈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23):321-323.
[9] 杨雅琼.基于中国知网的《华北地震科学》网络传播统计分析[J].高原地震,2016(4).
[10]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11]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擴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12]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13]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14]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15]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16]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17]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18]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19]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