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节奏感是学生通往音乐殿堂的第一个阶梯,只有打好了这一基础,才能继续前进。小学音乐教学的作用在于为学生打下根基,节奏训练是最为基础的任务之一。教师要设法以丰富的节奏训练形式,使儿童的音乐天分被激发,让他们在快乐的学习中感受节奏的魅力。本文将站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角度,展开对节奏训练方法的论述。
【关键词】节奏训练;小学;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275-02
引言
节奏感不是理论性的知识,不能通过学习、记忆来掌握,只有参与、感受,才能体会。从这一角度来看,小学音乐教学的节奏感训练要体现实践性和参与性的特点,让学生参与到对节奏的体验中来,用心领悟。从另一角度来说,小学生对于节奏这一抽象的概念无法准确建立起认知,教师必须以形象化的手段,设计活动,使节奏“看得见”、“摸得着”。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建议。
一、从身边事物入手,初步感受节奏
其实,在我们身边,许多事物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有着很强的节奏感,这些事物被小学生所熟知,从这一角度带领他们初步感知节奏,能够降低入门难度,使学生轻松的接受。什么是节奏?许多学生在刚刚听到这一词汇时都会冒出这样的想法,对于这一词汇,我没有直接向学生们做出解释,而是组织了这样一次活动。我将时钟带入了教室,让学生们静静的听时钟上分针和秒针跳动的节奏,并跟随这一节奏,轻轻的敲打桌面。几分钟后,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分针和时针跳动的频率,也跟上了这一节奏。我将三角铁、双响筒和碰铃交给了他们,让他们根据指针跳动的频率来敲打。在学生们练习的愈发起劲儿时,我拿起三角铁毫无规律的击打了几下,发出的声音令许多学生都捂住了耳朵。这时我相信他们已经意识到,无规律的敲打乐器和有规律的演奏区别究竟在哪里,这时我告诉他们,这就是节奏。简单的一个活动,使小学生初识了节奏,领略了节奏感的魅力,也期待着下一次节奏训练的到来。
二、自制乐器,领悟节奏的强弱
不同的节奏共同构成了美妙的音乐,音乐的魅力就在于没有局限,有时不经意间的节奏和旋律组合,就是一首美妙动听的乐曲。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节奏的强弱、快慢所形成的不同音乐风格,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制作乐器,将生活中的物品利用起来,共同谱写美妙的乐章[1]。一次,我们班的学生就在矿泉水瓶子中装沙子,击打出的声音与沙锤很像;还有的学生在大小不同的水杯中倒入不同量的水,敲打出来音色和音调各不相同;更有学生直接将啤酒瓶盖串在一起,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看到学生们十足的创意和强大的创造力,我让他们在课堂上将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了展示,当所有学生一同演奏时,班级内乱成一团。于是我要求敲杯子的学生演奏第一拍,敲击矿泉水瓶的学生演奏第二拍,以啤酒瓶盖为乐器的学生演奏第三拍,瞬间变得和谐有序了,也展示出了不同“乐器”的特色。学生们在演奏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节奏的强弱,也通过对比意识到了失去节奏的乐曲是毫无美感的。这一次的活动使他们对节奏感的认识更进一步。
三、利用诗词,感受节奏停顿
利用语言进行节奏训练是十分科学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朗读中已经建立起了语感,语速也相对固定,让他们在这一基础上感受节奏,能够实现轻松的迁移,效果也更好。诗词内容简短,朗读时声调抑扬顿挫,停顿有序,节奏感极强。音乐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学生们学过的诗词,设计节奏训练。如:
× ×.× × ×— | × ×.× × ×|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 ×.× × ×— | × ×.× × ×|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这样的训练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简单的,但不能单纯停留于这一层面上,接下来教师要给出节奏,让学生随意填充内容。如|×× ××|×× ×××|这样的节奏,学生可以填充任何的内容,只要能够跟上节奏的速度即可[2]。如,李明,你好。今天,我值日。开放式的训练使学生始终处于灵活的思维活动下,使他们的节奏感进一步增强。
四、肢体律动,感受节奏的快慢
我们在听音乐时,肢体会情不自禁的跟随节奏的快慢一同摆动,这是一种本能式的反应,小学生在听音乐时往往也有这样的表现。通过肢体的律动,对于节奏也自然而然的领悟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动作将节奏表现出来,给他们释放自我的空间。我们都熟悉的歌曲《两只老虎》是一首节奏感很强的儿歌,许多教师在教唱时都会让学生们边唱边做动作。其实,这里的动作完全可以由学生们自己来发挥,只要能够与节奏相一致即可。例如,在唱到“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这一句时,学生可以以两个字为一拍,向前迈四步,同时,配上手肘的动作,握拳前后摆动四次,“跑得快,跑得快”这一句,可以以一个字为一拍,快速跺脚六次。后面的歌词也可以自由发挥,教师对学生表现的动作进行纠正,使动作与节奏相一致[3]。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歌曲加快速度,学生也不得不将刚刚编排好的动作进行重新设计,以更快的动作来跟上节奏。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节奏的快慢有了进一步了解,也感受到了不同节奏下,歌曲所呈现出的不同风格。
五、情境表演,感受身边的节奏
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形式要尽量有趣、丰富,否则学生的热情很快会减退。情境表演在实践中的大量运用证明其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了显著作用。在表演过程中涉及到的敲门、小鸡咯咯叫等情节,都是节奏训练的好时机,能够让学生们在愉快的体验中进一步了解节奏,增强节奏感。
六、结语
以上從五个方面阐述了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方法,但这也只是冰山一角,节奏训练的模式和音乐教学的形式一样,是不设限的,没有最有效的方法,也没有统一的标准。音乐教师要脱离盲目性的教学,走出纯口授式的教育模式,使音乐课堂丰富多彩,使学生充满创造力,改变他们对学习的偏见。打下扎实的节奏基础,对学生未来在音乐道路上的发展将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袁芳,王卓.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J].音乐时空,2015,23:149-150+138.
[2]林津.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7(30):240-241.
[3]计小平.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教学[J].读与写,2017,14(32):220-225.
【关键词】节奏训练;小学;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275-02
引言
节奏感不是理论性的知识,不能通过学习、记忆来掌握,只有参与、感受,才能体会。从这一角度来看,小学音乐教学的节奏感训练要体现实践性和参与性的特点,让学生参与到对节奏的体验中来,用心领悟。从另一角度来说,小学生对于节奏这一抽象的概念无法准确建立起认知,教师必须以形象化的手段,设计活动,使节奏“看得见”、“摸得着”。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建议。
一、从身边事物入手,初步感受节奏
其实,在我们身边,许多事物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有着很强的节奏感,这些事物被小学生所熟知,从这一角度带领他们初步感知节奏,能够降低入门难度,使学生轻松的接受。什么是节奏?许多学生在刚刚听到这一词汇时都会冒出这样的想法,对于这一词汇,我没有直接向学生们做出解释,而是组织了这样一次活动。我将时钟带入了教室,让学生们静静的听时钟上分针和秒针跳动的节奏,并跟随这一节奏,轻轻的敲打桌面。几分钟后,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分针和时针跳动的频率,也跟上了这一节奏。我将三角铁、双响筒和碰铃交给了他们,让他们根据指针跳动的频率来敲打。在学生们练习的愈发起劲儿时,我拿起三角铁毫无规律的击打了几下,发出的声音令许多学生都捂住了耳朵。这时我相信他们已经意识到,无规律的敲打乐器和有规律的演奏区别究竟在哪里,这时我告诉他们,这就是节奏。简单的一个活动,使小学生初识了节奏,领略了节奏感的魅力,也期待着下一次节奏训练的到来。
二、自制乐器,领悟节奏的强弱
不同的节奏共同构成了美妙的音乐,音乐的魅力就在于没有局限,有时不经意间的节奏和旋律组合,就是一首美妙动听的乐曲。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节奏的强弱、快慢所形成的不同音乐风格,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制作乐器,将生活中的物品利用起来,共同谱写美妙的乐章[1]。一次,我们班的学生就在矿泉水瓶子中装沙子,击打出的声音与沙锤很像;还有的学生在大小不同的水杯中倒入不同量的水,敲打出来音色和音调各不相同;更有学生直接将啤酒瓶盖串在一起,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看到学生们十足的创意和强大的创造力,我让他们在课堂上将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了展示,当所有学生一同演奏时,班级内乱成一团。于是我要求敲杯子的学生演奏第一拍,敲击矿泉水瓶的学生演奏第二拍,以啤酒瓶盖为乐器的学生演奏第三拍,瞬间变得和谐有序了,也展示出了不同“乐器”的特色。学生们在演奏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节奏的强弱,也通过对比意识到了失去节奏的乐曲是毫无美感的。这一次的活动使他们对节奏感的认识更进一步。
三、利用诗词,感受节奏停顿
利用语言进行节奏训练是十分科学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朗读中已经建立起了语感,语速也相对固定,让他们在这一基础上感受节奏,能够实现轻松的迁移,效果也更好。诗词内容简短,朗读时声调抑扬顿挫,停顿有序,节奏感极强。音乐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学生们学过的诗词,设计节奏训练。如:
× ×.× × ×— | × ×.× × ×|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 ×.× × ×— | × ×.× × ×|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这样的训练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简单的,但不能单纯停留于这一层面上,接下来教师要给出节奏,让学生随意填充内容。如|×× ××|×× ×××|这样的节奏,学生可以填充任何的内容,只要能够跟上节奏的速度即可[2]。如,李明,你好。今天,我值日。开放式的训练使学生始终处于灵活的思维活动下,使他们的节奏感进一步增强。
四、肢体律动,感受节奏的快慢
我们在听音乐时,肢体会情不自禁的跟随节奏的快慢一同摆动,这是一种本能式的反应,小学生在听音乐时往往也有这样的表现。通过肢体的律动,对于节奏也自然而然的领悟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动作将节奏表现出来,给他们释放自我的空间。我们都熟悉的歌曲《两只老虎》是一首节奏感很强的儿歌,许多教师在教唱时都会让学生们边唱边做动作。其实,这里的动作完全可以由学生们自己来发挥,只要能够与节奏相一致即可。例如,在唱到“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这一句时,学生可以以两个字为一拍,向前迈四步,同时,配上手肘的动作,握拳前后摆动四次,“跑得快,跑得快”这一句,可以以一个字为一拍,快速跺脚六次。后面的歌词也可以自由发挥,教师对学生表现的动作进行纠正,使动作与节奏相一致[3]。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歌曲加快速度,学生也不得不将刚刚编排好的动作进行重新设计,以更快的动作来跟上节奏。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节奏的快慢有了进一步了解,也感受到了不同节奏下,歌曲所呈现出的不同风格。
五、情境表演,感受身边的节奏
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形式要尽量有趣、丰富,否则学生的热情很快会减退。情境表演在实践中的大量运用证明其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了显著作用。在表演过程中涉及到的敲门、小鸡咯咯叫等情节,都是节奏训练的好时机,能够让学生们在愉快的体验中进一步了解节奏,增强节奏感。
六、结语
以上從五个方面阐述了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方法,但这也只是冰山一角,节奏训练的模式和音乐教学的形式一样,是不设限的,没有最有效的方法,也没有统一的标准。音乐教师要脱离盲目性的教学,走出纯口授式的教育模式,使音乐课堂丰富多彩,使学生充满创造力,改变他们对学习的偏见。打下扎实的节奏基础,对学生未来在音乐道路上的发展将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袁芳,王卓.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J].音乐时空,2015,23:149-150+138.
[2]林津.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7(30):240-241.
[3]计小平.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教学[J].读与写,2017,14(32):2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