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海南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也处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节约型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机制及其调控关系的研究极具意义。该文从海南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内涵出发,在对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模式分析的基础上,以海南省为研究对象,对其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及其耦合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出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再针对分析结果为海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的模式进行选择,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 耦合 协同发展 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143-03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 Coupl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ization Eco Environment in Hainan
Sun Tao Li Ruojie Wang Xi
(Hainan University,Haikou Hainan,570228,China)
Abstract:Hainan is in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is to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build a harmonious and conservation oriented society is in the critical period,therefore the research of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ordinated mechanism and regulatory relationship has a great meaning. In this paper,on the analysis of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upling development pattern based, in Hai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coordination of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coupling development analysis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Hainan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gai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for Hainan Province urba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upling development pattern choice,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Urbanization;Coupling;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Research
城鎮化建设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其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1]。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生态文明则为城镇化建设的根本与保障,城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依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而建立关联。随着人口与经济的高强度汇聚与城镇建设用地的高速膨胀,城镇化建设对生态系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巨大影响。生态系统良性发展成为了影响城镇化建设与城镇化评价的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治理也已成为城镇化建设所需优先考量的问题,寻找到合适的城镇化建设模式,对于缓解乃至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对城镇化建设的束缚和制约是提升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正发生着复杂而又深刻的变化,同时,研究它们之间复杂关系业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新热点。
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生态环境系统健康和生态服务功能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城镇化通过对城镇土地规划及其环境布局、生态影响等的强烈干预,特别是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生命支持和福利的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研究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耦合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对进一步开展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海南省具有优越的自然生态基础,绿水青山,椰风海韵,碧海白沙,素有“天然氧吧、生态花园、长寿岛、天堂岛、健康岛”的美誉[2]。海南省是我国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在城镇化的发展的同时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得到了大的提升,与此同时,海南城镇化建设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环境空气、地表水、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生态环境质量长期保持优良态势。海南森林覆盖率居于全国前列,2010年海南省森林覆盖率高达60.28%。2010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态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00%,河流水质总体优良,82.8%的监测河段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
海南作为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较为完善的省份之一,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以低碳型与可持续型方式为主。但城镇化建设推进过程中,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全省居民环境公共服务建设发展水平不均衡,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低、受教育程度有待提升,城乡二元结构现象突出,GDP总量、经济发展程度不及全国平均水平,这其中环境生态问题矛盾较为突出,而如何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以何种方式、程度开发利用资源,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因此,开展海南城镇化建设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价研究对于海南经济、社会、环境耦合系统的和谐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改变了原有区域的各子系统的功能及结构,提升了各子系统内外部间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强度,而原有区域各子系统也以正负反馈的形式反作用于城镇化进程,上述两者呈显现出相互耦合的密切关系,并且这种耦合关系也同样存在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城镇化与原有区域各子系统的耦合关系主要体现在:城镇化通过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的增长对生态系统产生不良胁迫效应;而生态系统则同样的反馈方式反作用于城镇化发展,制约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规模,从而失去对于城镇化建设的环境支撑[3]。 1 海南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1 人口问题
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必然伴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农业人口的比例的减少和人口素质的提升。海南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体现为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2013年全省年末常住人口903.48万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到53.76%。
城镇化为人类创造有益作用的同时,也将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平衡打破,伴随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出现。海南人口的逐年大量增加与集聚,使海南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和消费增大,加之海南独特的地理区位,造成海南短缺的资源与持续增长的人口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人口发展仍是限制海南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1.2 土地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扩张和各市县(特别是琼东部地区)兴起房地产项目的热潮,农民土地被大量征用,但在征地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盲目上马以及征而不用现象,造成农村土地的荒废,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环境承载力较低,加之民众环保意识薄弱而造成的乱砍滥伐,已经使得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问题更加凸显。一方面现代农业的标准化与规模化、新型工业集约化和服务业等非农用地需求将急剧膨胀;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的持续增加,对生活水平和条件、生态环境改善的要求不断提高。
新的产业业态的出现也对土地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从而使非农用地与农业用地需求矛盾加剧,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在所难免。截至2012年,海南省土地面积共349.49×104 hm2,农业用地279.56×104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0.1%;城镇建设用地30.11×104 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未利用土地面积为42.68×104 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9%。表1所示为海南省与其邻近省份土地各项指标,从表中可以看出,海南单位城镇建设用地产值均大幅低于邻近省份及全国平均水平。
1.3 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海南经济社会得到不断发展的同时,琼西与琼中地区三农发展水平依然比较落后,城镇化发展带动三农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数据显示,21世纪的这十多年,海南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014年底,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87元/年,比2013年实际增长6.9%,较2012年同期增长17.2%;2014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13元/年,相比2013年实际增长9.6%,较2012年同期增长13.8%。虽然农村居民较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大,但是由农村消费品价格水平的日益上涨,实际上城乡收入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2 海南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发展建议
2.1 大力加快科技创新,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不竭发展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社会运行的成效,并且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人口数量与城镇化发展的规模与效率,还与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与治理密切相关。通过科技进步促进相应的产业升级换代,不仅有利于经济总量的增长,完善社会协作程度以提升劳动生产率,还可以是单位产出的能源(资源)消耗量下降,降低资源与环境的生态压力。
2.2 大力提升海南教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与受教育程度
海南建省初期,许多校舍破旧不堪,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竟然是用茅草搭起来的教室。“失学儿童”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字眼。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项目实施缓慢,校际办学条件差异过大,相当部分学校达不到省定办学基本标准,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有待加强等[4]。经过多年努力,特别是政府对教育的大力投入,义务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工作纳入对市县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标,对推进不力,导致无法按期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县(市、区)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对工作推进有力、政府落实责任到位的,在教育经费、教育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予以鼓励。但不可否认的是,海南教育起步慢,起点低是不争事实,在琼中部地区仍然还有相当数量的义务教育处在困难发展阶段,大力提升海南教育水平、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是海南城镇化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课题。
2.3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步伐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强新技能培训,指导剩余劳动力积极就业,大力提升其就业竞争力[5];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及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做到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使城乡居民安居乐业,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并最终实现全面的城镇化。
参考文献
[1] 王振.城镇化推动农村发展机制研究[J].青年科学,2013(10):1.
[2] 李枝平.海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3] 王海英,梁波.中國城镇化:历史道路、制度根源与国际经验[J].科学发展,2014(4):8.
[4]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教育改革发展纪实[EB/OL].育龙网.
[5] 王卫星.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进展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9-14.
关键词:城镇化 耦合 协同发展 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143-03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 Coupl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ization Eco Environment in Hainan
Sun Tao Li Ruojie Wang Xi
(Hainan University,Haikou Hainan,570228,China)
Abstract:Hainan is in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is to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build a harmonious and conservation oriented society is in the critical period,therefore the research of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ordinated mechanism and regulatory relationship has a great meaning. In this paper,on the analysis of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upling development pattern based, in Hai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coordination of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coupling development analysis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Hainan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gai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for Hainan Province urba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upling development pattern choice,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Urbanization;Coupling;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Research
城鎮化建设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其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1]。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生态文明则为城镇化建设的根本与保障,城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依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而建立关联。随着人口与经济的高强度汇聚与城镇建设用地的高速膨胀,城镇化建设对生态系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巨大影响。生态系统良性发展成为了影响城镇化建设与城镇化评价的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治理也已成为城镇化建设所需优先考量的问题,寻找到合适的城镇化建设模式,对于缓解乃至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对城镇化建设的束缚和制约是提升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正发生着复杂而又深刻的变化,同时,研究它们之间复杂关系业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新热点。
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生态环境系统健康和生态服务功能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城镇化通过对城镇土地规划及其环境布局、生态影响等的强烈干预,特别是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生命支持和福利的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研究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耦合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对进一步开展城镇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海南省具有优越的自然生态基础,绿水青山,椰风海韵,碧海白沙,素有“天然氧吧、生态花园、长寿岛、天堂岛、健康岛”的美誉[2]。海南省是我国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在城镇化的发展的同时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得到了大的提升,与此同时,海南城镇化建设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环境空气、地表水、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生态环境质量长期保持优良态势。海南森林覆盖率居于全国前列,2010年海南省森林覆盖率高达60.28%。2010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态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00%,河流水质总体优良,82.8%的监测河段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
海南作为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较为完善的省份之一,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以低碳型与可持续型方式为主。但城镇化建设推进过程中,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全省居民环境公共服务建设发展水平不均衡,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低、受教育程度有待提升,城乡二元结构现象突出,GDP总量、经济发展程度不及全国平均水平,这其中环境生态问题矛盾较为突出,而如何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以何种方式、程度开发利用资源,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因此,开展海南城镇化建设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价研究对于海南经济、社会、环境耦合系统的和谐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改变了原有区域的各子系统的功能及结构,提升了各子系统内外部间能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强度,而原有区域各子系统也以正负反馈的形式反作用于城镇化进程,上述两者呈显现出相互耦合的密切关系,并且这种耦合关系也同样存在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城镇化与原有区域各子系统的耦合关系主要体现在:城镇化通过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的增长对生态系统产生不良胁迫效应;而生态系统则同样的反馈方式反作用于城镇化发展,制约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规模,从而失去对于城镇化建设的环境支撑[3]。 1 海南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1 人口问题
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必然伴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农业人口的比例的减少和人口素质的提升。海南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体现为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入,2013年全省年末常住人口903.48万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到53.76%。
城镇化为人类创造有益作用的同时,也将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平衡打破,伴随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出现。海南人口的逐年大量增加与集聚,使海南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和消费增大,加之海南独特的地理区位,造成海南短缺的资源与持续增长的人口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人口发展仍是限制海南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1.2 土地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扩张和各市县(特别是琼东部地区)兴起房地产项目的热潮,农民土地被大量征用,但在征地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盲目上马以及征而不用现象,造成农村土地的荒废,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环境承载力较低,加之民众环保意识薄弱而造成的乱砍滥伐,已经使得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问题更加凸显。一方面现代农业的标准化与规模化、新型工业集约化和服务业等非农用地需求将急剧膨胀;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的持续增加,对生活水平和条件、生态环境改善的要求不断提高。
新的产业业态的出现也对土地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从而使非农用地与农业用地需求矛盾加剧,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在所难免。截至2012年,海南省土地面积共349.49×104 hm2,农业用地279.56×104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0.1%;城镇建设用地30.11×104 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未利用土地面积为42.68×104 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9%。表1所示为海南省与其邻近省份土地各项指标,从表中可以看出,海南单位城镇建设用地产值均大幅低于邻近省份及全国平均水平。
1.3 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海南经济社会得到不断发展的同时,琼西与琼中地区三农发展水平依然比较落后,城镇化发展带动三农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数据显示,21世纪的这十多年,海南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2014年底,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87元/年,比2013年实际增长6.9%,较2012年同期增长17.2%;2014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13元/年,相比2013年实际增长9.6%,较2012年同期增长13.8%。虽然农村居民较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大,但是由农村消费品价格水平的日益上涨,实际上城乡收入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2 海南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发展建议
2.1 大力加快科技创新,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不竭发展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社会运行的成效,并且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人口数量与城镇化发展的规模与效率,还与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与治理密切相关。通过科技进步促进相应的产业升级换代,不仅有利于经济总量的增长,完善社会协作程度以提升劳动生产率,还可以是单位产出的能源(资源)消耗量下降,降低资源与环境的生态压力。
2.2 大力提升海南教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与受教育程度
海南建省初期,许多校舍破旧不堪,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竟然是用茅草搭起来的教室。“失学儿童”是人们习以为常的字眼。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项目实施缓慢,校际办学条件差异过大,相当部分学校达不到省定办学基本标准,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有待加强等[4]。经过多年努力,特别是政府对教育的大力投入,义务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工作纳入对市县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标,对推进不力,导致无法按期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县(市、区)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对工作推进有力、政府落实责任到位的,在教育经费、教育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予以鼓励。但不可否认的是,海南教育起步慢,起点低是不争事实,在琼中部地区仍然还有相当数量的义务教育处在困难发展阶段,大力提升海南教育水平、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是海南城镇化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课题。
2.3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步伐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强新技能培训,指导剩余劳动力积极就业,大力提升其就业竞争力[5];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及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做到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使城乡居民安居乐业,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并最终实现全面的城镇化。
参考文献
[1] 王振.城镇化推动农村发展机制研究[J].青年科学,2013(10):1.
[2] 李枝平.海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3] 王海英,梁波.中國城镇化:历史道路、制度根源与国际经验[J].科学发展,2014(4):8.
[4]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教育改革发展纪实[EB/OL].育龙网.
[5] 王卫星.我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进展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