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是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本文尝试论述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素质要求以及开展工作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高校辅导员要通过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而高校辅导员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当前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不仅仅是指拥有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还包括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多元价值观冲击着当代大学生,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成了保证大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环节。高校辅导员处于和大学生接触的第一线,熟悉学生情况,便于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并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辅导工作具有相关性,便于发挥原有宣传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要求
(1)要有相对健康的心理素质。首先辅导员的人格与心态应该是积极健康的。胜任心理辅导工作的辅导员在精神上应该是积极、乐观和充满生机的,这样才能把他们热爱生活的乐观心态带进咨询工作,才能使心灰意懒的同学重新唤起生活学习的勇气。其次是辅导员要具有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辅导员也和正常人一样有自己的欢乐和忧伤。但是他们必须善于排遣,有较高的挫折承受能力。不能带着自己的爱憎、喜怒、欲求等来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更不能背负沉重的精神负担来会见来询者。再次辅导员要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高校,人际关系不好是困扰很多大学生的重要问题之一,人际关系不好会导致个体的社会支持系统薄弱,进而使个体产生或加重心理困扰。辅导员不单要掌握一定的言语沟通技巧,还要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艺术,能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交往技术、方法。辅导员只有自己具备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才能尽可能快的赢得学生的信任,消除学生的阻抗,走进学生的心,并在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问题上给人以指导。
(2)要有敏锐的觉察能力。辅导员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对问题、对他人、对自身都需要有足够的觉察力。面对存在心理困惑的学生,要判断其面临的是什么性质的问题,能否在学校的范围内解决,是否需要家庭等方面的协助,要洞察到情绪表现的背后是否有生理、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对问题觉察的越清楚,越有利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其中特别需要提请辅导员老师注意的是:不能把心理问题思想品德化。敏锐的咨询者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准切入点,将谈话引向深入,进而帮学生解除心理困惑。
(3)要有一定的心理学专业基础。心理健康辅导不同于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它有着与思政体系不同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仅靠良好的愿望、热情和一般常识来安慰、劝说那些处于心理困境的学生是不行的,有时反而引起学生的不解、反感和阻抗。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必须具备普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病理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精神分析、认知行为、人本主义等心理咨询的理论流派,掌握倾听、提问、共情等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学生心理问题的实际情况,真正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在心灵上需要帮助的同学,帮助他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有效地学习和工作,更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使之提高生活质量,充实而愉快地生活。
三、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路径
(1)辅导员要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理论并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心理健康辅导需要一支专业知识与技能较强的队伍,因此高校辅导员应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研究方法等相关的心理学理论,掌握心理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同时还要了解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等理论知识。通过不断地深入学习理论并联系实际情况,了解和掌握学生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運用心理学相关规律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2)辅导员要结合实际工作,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辅导员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教育等传统的工作内容中,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深入到学生中去,重视不同群体学生的心理问题特点,增强辅导的针对性。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以某一个固定的标准化格式去统一,必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对症下药,如对新生、违纪学生、失恋学生、特困生、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应加强情感关怀和心理疏导。发现有心理障碍倾向者应进行重点跟踪和心理咨询,对个别严重者要及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3)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分清层次,重点把握。高校辅导员要从本校、本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调查研究,掌握不同阶段大学生心理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咨询、心理辅导、情感交流、团队活动等,帮助他们完善个性,整体上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比如对大一新生开展“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教育;对大二、大三学生开设“自我定向”教育;对大四学生进行“考研、择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要贯穿四年等。
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中一线人员,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到心理教育工作中去。在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疾病的发生,保持良好的心态,逐步达到人格的成熟与完善,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殷燕子.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地位与功能[J].咸宁学院学报,2005,25(5):109-110.
[2]杨文新,李泫永,张利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及教育对策[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增刊):357-359.
[3]王颖.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5):118-120.
[4]胡云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方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323-324.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高校辅导员要通过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而高校辅导员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当前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不仅仅是指拥有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还包括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多元价值观冲击着当代大学生,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成了保证大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环节。高校辅导员处于和大学生接触的第一线,熟悉学生情况,便于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并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辅导工作具有相关性,便于发挥原有宣传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要求
(1)要有相对健康的心理素质。首先辅导员的人格与心态应该是积极健康的。胜任心理辅导工作的辅导员在精神上应该是积极、乐观和充满生机的,这样才能把他们热爱生活的乐观心态带进咨询工作,才能使心灰意懒的同学重新唤起生活学习的勇气。其次是辅导员要具有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辅导员也和正常人一样有自己的欢乐和忧伤。但是他们必须善于排遣,有较高的挫折承受能力。不能带着自己的爱憎、喜怒、欲求等来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更不能背负沉重的精神负担来会见来询者。再次辅导员要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高校,人际关系不好是困扰很多大学生的重要问题之一,人际关系不好会导致个体的社会支持系统薄弱,进而使个体产生或加重心理困扰。辅导员不单要掌握一定的言语沟通技巧,还要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艺术,能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交往技术、方法。辅导员只有自己具备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才能尽可能快的赢得学生的信任,消除学生的阻抗,走进学生的心,并在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问题上给人以指导。
(2)要有敏锐的觉察能力。辅导员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对问题、对他人、对自身都需要有足够的觉察力。面对存在心理困惑的学生,要判断其面临的是什么性质的问题,能否在学校的范围内解决,是否需要家庭等方面的协助,要洞察到情绪表现的背后是否有生理、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对问题觉察的越清楚,越有利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其中特别需要提请辅导员老师注意的是:不能把心理问题思想品德化。敏锐的咨询者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准切入点,将谈话引向深入,进而帮学生解除心理困惑。
(3)要有一定的心理学专业基础。心理健康辅导不同于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它有着与思政体系不同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仅靠良好的愿望、热情和一般常识来安慰、劝说那些处于心理困境的学生是不行的,有时反而引起学生的不解、反感和阻抗。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必须具备普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病理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精神分析、认知行为、人本主义等心理咨询的理论流派,掌握倾听、提问、共情等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学生心理问题的实际情况,真正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在心灵上需要帮助的同学,帮助他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有效地学习和工作,更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从而使之提高生活质量,充实而愉快地生活。
三、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路径
(1)辅导员要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理论并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心理健康辅导需要一支专业知识与技能较强的队伍,因此高校辅导员应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研究方法等相关的心理学理论,掌握心理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同时还要了解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等理论知识。通过不断地深入学习理论并联系实际情况,了解和掌握学生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運用心理学相关规律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2)辅导员要结合实际工作,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辅导员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教育等传统的工作内容中,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深入到学生中去,重视不同群体学生的心理问题特点,增强辅导的针对性。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以某一个固定的标准化格式去统一,必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对症下药,如对新生、违纪学生、失恋学生、特困生、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应加强情感关怀和心理疏导。发现有心理障碍倾向者应进行重点跟踪和心理咨询,对个别严重者要及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3)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分清层次,重点把握。高校辅导员要从本校、本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调查研究,掌握不同阶段大学生心理变化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咨询、心理辅导、情感交流、团队活动等,帮助他们完善个性,整体上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比如对大一新生开展“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教育;对大二、大三学生开设“自我定向”教育;对大四学生进行“考研、择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要贯穿四年等。
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中一线人员,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到心理教育工作中去。在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疾病的发生,保持良好的心态,逐步达到人格的成熟与完善,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殷燕子.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的地位与功能[J].咸宁学院学报,2005,25(5):109-110.
[2]杨文新,李泫永,张利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及教育对策[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增刊):357-359.
[3]王颖.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5):118-120.
[4]胡云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方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3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