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动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习思维、发展学习素养,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问式互动是师生之间最常用的互动方式。本文结合小学中段语文教学的实践,对语文教学提问式互动的效用以及在教学中需要把握的几个要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段;提问;互动
在综合素养教育的目标下,传统的单向传输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了。我们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主动地学、更有效地思,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其主动互动、主导互动的能力相对较弱,因而,以教师提出问题而引发、推动的互动是最常用、最适宜的互动策略。
一、提问式互动的效用
第一,激发学习兴趣——对中段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学习驱动力不是远大的理想抱负,而是来自于简单的兴趣。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游戏、比赛等等,提问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个心理特征。
第二,引导有效思维——中段小学生比起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在学习力上有了一定提升,可以进行一些简单地独立思考和探究,但由于其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思维的逻辑性还不太高。学习中,思维常常会处于偏离方向或“短路”状态。教师通过提问,可以有效对其思维进行提示和牵引。
第三,培养综合素养——语文教学,除了向学生传递知识之外,还要由于同时对他们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传统的单向传输式教学是不能完成这个任务的。我们需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通过探究、体验、表达、交流等形式来完成素养的构建。提问式互动,正是给了学生探究、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对训练思維能力、表达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
二、提问式互动的要点
1. 把握问题的层次
提问与讲授不同,不是将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引发思考让学生探究知识,从而获得知识并提升素养。那么,提问互动就特别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水平——问题过于浅易,起不到探究作用,与直接灌输没有区别;问题过于艰涩,学生不能展开思考,得不到学习结果,影响学习效率。低年级的课堂,提问应浅白一些,而高年级的提问则可以深奥一些。对中段学生,问题的层次处于二者之间。
比如,学习《花的学校》这篇课文,如果是对低年级学生,教师问,“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手法啊?”学生就根本不可能提炼出“拟人”这个答案来——而对中段学生来说,这样的问题则恰到好处。问题抛出,大多学生经过思考是可以回答出“把花比喻成小学生”的。
2. 掌握问题的方向
提问式互动可以达到多重教育目标,但并不是说每一个问题都会起到多重作用——往往是一个问题(或一组问题)仅服务于达到一个教学目标。这样,我们提出问题之前,就需要先有个方向性的预设——“我”提出这个问题,是要达到什么目的呢?是想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是要排除学生思维上的阻碍,或者是为了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思路必须是清晰的。如果随意提出问题,能达到什么结果就是什么结果,提问互动的作用就被弱化,而且还有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
比如学苏轼的《赠刘景文》,我们发现中段小学生对这首诗最容易忽视的解读点,不是诗歌所描写的景物,而是诗歌的季节——这样,根本就不能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所以,基于帮助学生有效解读的目的,我提出问题,“大家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物?……想一想,什么季节荷叶下垂?什么季节菊花残落?……”经过对这组问题的思考,学生就能明白“一年好景君须记”的含义了。
3. 打开问题的空间
提问式互动还有一个问题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我们提问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希望他们通过思考来获取知识、生成素养。这样,问题的提出就必须拥有一定思考空间,少用那种简单问答的形式。比如“对不对?”“是不是?”——这一类对错判断式的问题在课堂上是经常使用的,但这些问题不能算是互动,一般是起到引起学生注意、强调主要知识点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素养、引导思维的作用基本是没有的。一般来说,要达到互动和引思的目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思维过程和一定的复杂性。
比如,学习《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如果教师问,“牛有四个胃,它先把食物吃到肚子里,然后再把食物返回到嘴里咀嚼,是不是这样?”其实就是直接把学生的探究、思考空间给封闭了。我们应该把探究这个知识的过程留给学生——“谁知道,小蟋蟀是怎么从牛肚子里逃生的?为什么会这样?”让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来回答,或者让他们进行交流获得知识。
以上,结合小学中段语文教学,就提问式互动进行了探讨——可以看出,提问式互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互动方式,它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在应用提问式互动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把握三个要点,一是问题的难易层次要适应学生,二是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性,三是要给学生思维探究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吴永军.再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J].语文教学通讯,2010(30).
[2] 姜洪利.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J].华章,2014(2).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段;提问;互动
在综合素养教育的目标下,传统的单向传输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了。我们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主动地学、更有效地思,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其主动互动、主导互动的能力相对较弱,因而,以教师提出问题而引发、推动的互动是最常用、最适宜的互动策略。
一、提问式互动的效用
第一,激发学习兴趣——对中段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学习驱动力不是远大的理想抱负,而是来自于简单的兴趣。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游戏、比赛等等,提问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个心理特征。
第二,引导有效思维——中段小学生比起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在学习力上有了一定提升,可以进行一些简单地独立思考和探究,但由于其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思维的逻辑性还不太高。学习中,思维常常会处于偏离方向或“短路”状态。教师通过提问,可以有效对其思维进行提示和牵引。
第三,培养综合素养——语文教学,除了向学生传递知识之外,还要由于同时对他们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传统的单向传输式教学是不能完成这个任务的。我们需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通过探究、体验、表达、交流等形式来完成素养的构建。提问式互动,正是给了学生探究、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对训练思維能力、表达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
二、提问式互动的要点
1. 把握问题的层次
提问与讲授不同,不是将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引发思考让学生探究知识,从而获得知识并提升素养。那么,提问互动就特别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水平——问题过于浅易,起不到探究作用,与直接灌输没有区别;问题过于艰涩,学生不能展开思考,得不到学习结果,影响学习效率。低年级的课堂,提问应浅白一些,而高年级的提问则可以深奥一些。对中段学生,问题的层次处于二者之间。
比如,学习《花的学校》这篇课文,如果是对低年级学生,教师问,“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手法啊?”学生就根本不可能提炼出“拟人”这个答案来——而对中段学生来说,这样的问题则恰到好处。问题抛出,大多学生经过思考是可以回答出“把花比喻成小学生”的。
2. 掌握问题的方向
提问式互动可以达到多重教育目标,但并不是说每一个问题都会起到多重作用——往往是一个问题(或一组问题)仅服务于达到一个教学目标。这样,我们提出问题之前,就需要先有个方向性的预设——“我”提出这个问题,是要达到什么目的呢?是想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是要排除学生思维上的阻碍,或者是为了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思路必须是清晰的。如果随意提出问题,能达到什么结果就是什么结果,提问互动的作用就被弱化,而且还有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
比如学苏轼的《赠刘景文》,我们发现中段小学生对这首诗最容易忽视的解读点,不是诗歌所描写的景物,而是诗歌的季节——这样,根本就不能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所以,基于帮助学生有效解读的目的,我提出问题,“大家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物?……想一想,什么季节荷叶下垂?什么季节菊花残落?……”经过对这组问题的思考,学生就能明白“一年好景君须记”的含义了。
3. 打开问题的空间
提问式互动还有一个问题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我们提问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希望他们通过思考来获取知识、生成素养。这样,问题的提出就必须拥有一定思考空间,少用那种简单问答的形式。比如“对不对?”“是不是?”——这一类对错判断式的问题在课堂上是经常使用的,但这些问题不能算是互动,一般是起到引起学生注意、强调主要知识点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素养、引导思维的作用基本是没有的。一般来说,要达到互动和引思的目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思维过程和一定的复杂性。
比如,学习《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如果教师问,“牛有四个胃,它先把食物吃到肚子里,然后再把食物返回到嘴里咀嚼,是不是这样?”其实就是直接把学生的探究、思考空间给封闭了。我们应该把探究这个知识的过程留给学生——“谁知道,小蟋蟀是怎么从牛肚子里逃生的?为什么会这样?”让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来回答,或者让他们进行交流获得知识。
以上,结合小学中段语文教学,就提问式互动进行了探讨——可以看出,提问式互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互动方式,它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在应用提问式互动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把握三个要点,一是问题的难易层次要适应学生,二是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性,三是要给学生思维探究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吴永军.再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J].语文教学通讯,2010(30).
[2] 姜洪利.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J].华章,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