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不过是我开的一个玩笑”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许多年之后,面对新版兼唯一正版《百年孤独》,无数老文青仍会回想起,当年读到这个神秘而魔幻的小说开头时的兴奋和战栗感。
  评论界称《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缩影,但马尔克斯却说它首先是自己童年生活的艺术再现。其实,马尔克斯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童年记忆的再现和家族故事的延伸。
  1927年3月6日,加西亚·马尔克斯出生于哥伦比亚一个依山傍海的小镇,这个充满香蕉气味的小镇叫阿拉卡塔卡。两岁时,做药剂师的父亲把他托付给自己的岳父岳母,带着妻子去了另一个城市开店,所以,小马尔克斯的童年基本是在外祖父家度过的,直到9岁时才因为外祖父的去世而回到父母身边。
  外祖父母对马尔克斯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身为上校的外祖父参加并指挥过著名的“千日战争”,哥伦比亚自由派人士非常尊重他,将他视为英雄。在他身上,有着《百年孤独》中奥雷良诺上校的影子。马尔克斯的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也是根据外祖父的经历写成。很擅长讲故事的外祖父成为小马尔克斯“连结历史和现实的脐带”。他给小外孙讲内战时期的往事,教他使用字典,每年都带他去看马戏团的表演,也是第一个教他“见识冰块”的人。
  如果说马尔克斯对拉美政治和历史的认知来自外祖父,那么,他作品中魔幻部分的启蒙则来自于外祖母。外祖母是个迷信的人,酷爱占卜算命。在她眼里,家里到处都有神仙鬼怪。而无论听起来多么疯狂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她嘴里,都变成了无可辩驳的事实。这种不动声色的叙事风格深深地影响了《百年孤独》的语言体系。
  在马尔克斯的家族中,还有许多奇怪的人——一个妹妹整天啃吃泥巴,一个亲戚得了痴呆症,家族众人整天浑浑噩噩、不知幸福与痛苦为何物的情景给了他很大触动。马尔克斯承认写作《百年孤独》的初衷,就是要为童年时代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无缺的文学归宿”。
  《百年孤独》不是他最满意的作品
  从1950年起,马尔克斯开始创作,《枯枝败叶》、《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恶时辰》等中短篇的发表令他成为瞩目的拉美作家,但真正令他在全世界声名鹊起的当属1967年出版的《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问世后被翻译成37种语言,全世界印数超过2000万册,被视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它以魔幻现实主义的笔法描绘了加勒比海沿岸小城马贡多百余年的历史。1982年,瑞典文学院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评语中称,“那里(马贡多)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
  然而,《百年孤独》并不是马尔克斯最满意的作品。
  1955年,28岁的马尔克斯发表处女作《枯枝败叶》。马尔克斯在这部中篇小说中虚构了马贡多(Macondo)这样一个南美小镇,他后来的很多作品包括《百年孤独》都是以马贡多镇作为背景。马尔克斯1973年曾说过,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枯枝败叶》是他的最爱,因为这部小说“最真诚,最自然”。其时,《百年孤独》已经获得拉丁美洲文学最高奖——加列戈斯文学奖,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和商业成功。
  马尔克斯本人并不能完全理解《百年孤独》所带来的成功:“大多数批评家都没有意识到《百年孤独》这部小说其实更像我所开的一个玩笑,书中充斥着我对密友们发出的‘信号’;所以,凭着自己身份所赋予的那点武断批评的权利,他们自动承担起解密这本书的责任,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是出自己的洋相。”
  晚年患癌促使他写自传
  因《百年孤独》成名后,马尔克斯每年收到上千个来自世界各地的活动邀请,开始陷入繁忙的社会活动,1982年获得诺奖更是给他的创作生命下达了“死亡判决书”。马尔克斯说:“荣誉几乎毁掉了我的生活,因为它破坏了我真实的感觉。”他感叹:“做一个普通人是多么的幸福!”
  1985年,马尔克斯发表了他获奖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在此后的10年间又先后出版了《迷宫中的将军》、《爱情和其他魔鬼》等著作,但是反响都不如《百年孤独》。
  1999年,马尔克斯被诊断患上了淋巴癌,幸而在洛杉矶一家医院接受化疗后,癌细胞得到遏制。这一经历让马尔克斯有了强烈的危机感,他拔掉电话线,取消旅行,尽量减少与朋友的约会,全力投入到回忆录的写作中。3年后,其回忆录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出版。2004年,马尔克斯又推出了10年来第一部小说《苦妓追忆录》,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一名90岁的老记者对一名14岁雏妓的爱情。
  2006年,79岁的马尔克斯曾宣布封笔;2008年,又传来消息说,他正在写作一本有关爱情的小说。2009年6月,82岁的马尔克斯在接受拉美一家报纸采访时澄清了关于自己不再写作的传言:“我不仅会继续写,而且我唯一所做的事就是写作。”老头还神秘地加了一句:“我知道什么时候我的饼能出炉。”
  他的爱人
  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背后有个伟大的安娜一样,马尔克斯背后也有个伟大的梅塞德斯。没有她们的支持,这些孤独而困顿的灵魂或许根本没法创作出像《卡拉马佐夫兄弟》、《百年孤独》如此伟大的作品。
  在马尔克斯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性的细腻描写。这固然跟他年轻时泡过欧洲的妓院有关,也跟他过早就获得性经验不无关系。12岁那一年,马尔克斯被一个姑娘强行带入一间卧室“强奸”了。此后,有一段时间,马尔克斯变得郁郁寡欢。中学同学都不喜欢这个身材瘦小、性格孤僻的“小老头”,对他敬而远之。
  然而,几年后,马尔克斯在“被强奸”地点附近,幸运地邂逅了自己一生的伴侣梅塞德斯,那时她才13岁。据马尔克斯描述,这位有着埃及血统的女孩有着“尼罗河蛇一般的娴静之美”。梅塞德斯上大学时与马尔克斯再次相遇并陷入热恋。等她上完大学,马尔克斯又因为卷入一个新闻官司被报社远派到欧洲做记者。在此期间,梅塞德斯一直坚贞地等他回来。1958年,31岁的马尔克斯终于和心上人走入婚姻殿堂。
  18岁时,马尔克斯就开始构思一部有关童年祖屋的小说,但是,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叙事角度,直到1965年的一天,他在开车带家人旅游的途中被灵感的闪电击中。马尔克斯立即掉转车头,回到家中,着手写作。这一写,足足写了18个月。小说写到第6个月时,家里的5000美元存款就已经花光。他们只好卖掉小汽车。再后来又没钱了,梅塞德斯不再打扰丈夫,她默默地当首饰,当电视机,当收音机,确保一家大小的伙食。但是,钱还是不够用,她就到处赊账,周围的肉铺和面包店全被她赊遍了,甚至,当马尔克斯拿到《百年孤独》的稿费前,家里已经欠了9个月的房租。而这一切,马尔克斯都毫不知情。后来,他曾心怀感激地说:“她瞒着我把所有的事情都承担起来了。要是没有她,我永远也写不成这本书。”
  马尔克斯和梅塞德斯育有两个儿子,后来分别做了电影导演和平面设计师。
  美国曾视他为政权颠覆者
  成名后的马尔克斯不仅频频成为哥伦比亚政府和游击队之间的调停人,还成为一些国际领导人的座上宾。曾专门有人写书讲述他与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之间的友谊。1982年,马尔克斯表示他与卡斯特罗的友谊植根于彼此对文学的热爱,他写道:“我跟他之间是知识层面的友谊。很多人或许不知道菲德尔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人。我们在一起时,总是在谈论文学。”
  马尔克斯和前不久访问中国的秘鲁作家、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有过一段扑朔迷离的关系,他们如何从惺惺相惜的至交变成仇敌,至今仍是拉美文坛的一大悬案。
  马尔克斯和略萨1967年相识于拉美文学最高奖——加列戈斯文学奖的颁奖礼现场,两人一见如故。马尔克斯称略萨是“世界文坛的最后一位游侠骑士”,略萨则盛赞《百年孤独》是“美洲的《圣经》”,自此结下深厚友谊。马尔克斯甚至做了略萨儿子的教父。
  但是,1976年,这对铁哥们竟在墨西哥的一家影院里大打出手。是年,在墨西哥参加电影节的马尔克斯巧遇略萨。他热情地和略萨打招呼,没想到对方朝他脸上就是一记老拳,马尔克斯被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但他一声没吭,捂着流血的鼻子走出了影院。两人从此绝交,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将对方视为仇敌。
  外界普遍猜测导致两人不和的原因与私人感情有关,传言是因为马尔克斯和略萨的妻子过往甚密引发了略萨的怒火,还有传记作者称两人的决裂源于政治观点的分歧。然而,对于真相,两位当事人都讳莫如深。略萨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们会把这个疑问留给未来的传记作家解决。”而马尔克斯做得更绝。外界分析,他为了不说出当年拳斗的真实原因,甚至一直不出回忆录的第二卷。
  不过,2007年,《百年孤独》出版40周年纪念版时, 70岁的略萨同意为其提供序言,而80岁的马尔克斯也接受了这一安排。这被普遍视为两人和解的信号。
  由于在作品中以及在公开场合经常抨击美帝国主义,马尔克斯一度被美国视为政权颠覆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美国移民局拒发签证,直到1992年比尔·克林顿当选美国总统后,才取消对马尔克斯的旅美限制。克林顿称《百年孤独》是他最喜爱的小说。如今,在加州的洛杉矶,有一条街被命名为加西亚·马尔克斯。
  他与中国有点沟通问题
  马尔克斯老头跟中国也有点“梁子”。
  上世纪80年代,未经授权,我国多家出版社就擅自出版了马尔克斯的多部作品。1990年,马尔克斯访问中国。这次中国之行给他留下了非常糟糕的印象:北京和上海的书店随处可见“盗版”的《百年孤独》以及《霍乱时期的爱情》。性情一向直率的马尔克斯半嗔半笑地对前来看望他的中国文化界人士说:“各位都是盗版贩子啊!”
  这让当时也在场的钱钟书先生颇为难堪,他顿时变得沉默不语。哥伦比亚驻华大使见状试图缓和一下气氛,但也无济于事。而马尔克斯在结束中国之行后也撂下狠话:“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独》。”
  1992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版权公约》,据称此后20多年间曾有100多家中国出版机构向马尔克斯提出版权申请,但都没有被准许,直到2010年,新经典文化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正式版权。
  一位评论家曾说过:“我们欠马尔克斯的不只是版税,还有启蒙。”
其他文献
【名刊速读】  《兵器》  台湾防空阵地上天弓  在美国的帮助下,台湾中山科学院于1982年正式成立“天弓防务导弹计划室”。最初发展的“天弓1”射程70千米,导弹采用半主动雷达引头。1993年9月,第一套“天弓1”系统达到战备水平。“天弓2”系统2001年投产,射程增加到200千米,采用主动雷达引导头。    《舰载武器》  喷气时代的“史前怪兽”  如果说人类航空史上有些飞机是注定会被永远铭记的
不久前,有着“英国奥斯卡”之誉的英国影视艺术学院奖,把最佳摄影奖颁给了科恩兄弟执导的《大地惊雷》。在这部电影里,女主角玛蒂·罗斯的父亲被杀害了,凶犯还没有落网。她找到警长,要出钱雇人帮她追捕杀害她父亲的凶手。最终,玛蒂选择了最小气、最无情、但最大胆的鲁斯特作为“赏金猎手”,一老一少共同踏上了追捕逃犯之路……  “赏金猎手”(The Bounty Hunter),是指通过完成雇主的高难度任务来获得高
当“低碳”遇上“行为艺术”,前者开始亲民,后者也开始不再荒唐,低碳行为艺术自此一路风生水起。    “低碳”自哥本哈根会议后,忽如一夜春风来,吹遍大江南北。  “行为艺术”因法国著名艺术家伊夫·克莱恩的《自由坠落》,举世震惊。  前者原本高高在上,后者一直饱受非议。  然而当“低碳”遇上“行为艺术”,前者开始亲民,后者也开始不再荒唐,低碳行为艺术从个人、团体到城市、国家,自此一路风生水起。    
9月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渤海油田溢油事件的情况,会议要求:彻底查明事故原因,查清事故造成的危害及损失,依法追究责任,维护受损各方合法权益。  这个会议被外媒视为中国政府对待渤海溢油事件的最严厉态度。而在整个事件中,美国康菲石油公司作为主要责任人,也成为众矢之的。而该公司的相关人员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竟然说“就是骗你的,骗你的”,如此挑衅的态度成了康菲公司危机公关中最
两年前我在地铁上遇到一个不太熟悉的学生,我们闲聊起来,她问我的专业,我回答教设计,她非常自然的说:“那你还干什么呢?”  我愣了,干助理教授还不够我忙活的啊?还能干别的?不过我很快就反应过来了:我们学校的学生几乎个个身兼数职,除了每周来学校上四门课,还要打工,多数人要干半职,也就是说光上课和打工就占了40个小时,剩下的时间用来做作业、社交和干家务,可见有多紧。我的一个学生周二到周五都得全天上班,只
少年阿桑奇对继父的印象:爱撒谎、暴力的、控制欲极强,这与他今日对美国政府的印象不谋而合。9岁的阿桑奇无法挑战自己的继父,但今日他却可以挑战美国政府,他儿时被压抑的幻想成真了。    阿桑奇语录  维基解密只对正义感兴趣,我们是超越国家和民族的机构,所以对国家安全没兴趣。  越是暗箱操作和不公平的机构,泄密就越令其领导层焦虑、害怕。  (被捕的经历)使我了解到司法系统和官僚机构如何运作。但正义不是司
在美国“占领华尔街”示威运动中,“我们是99%”是最显眼的标语之一,但似乎美国人对于这个说法也并非完全赞同,看看这些漫画家的笔法,就知道了。    1/ 这位漫画家是个考据癖,因为画面上的女生举着牌子说:“我们只是98%的美国人,因为还有1%的在监狱里。”好吧,她的认真你伤不起。  2/ 这幅漫画最为讽刺,棕熊就是美国政府,它死死按住美国企业说:快点创造就业!可是企业都快被掐死了,怎么创造就业呢?
在利比亚战事刚刚开始时,卡扎菲曾到非洲其他国家征集雇佣兵。目前,卡扎菲战败已成定局,为其效命的柏柏尔族士兵开始陆续返回老家尼日尔。他们称,卡扎菲当初承诺在战胜后向雇佣兵们派发高薪、房子及利比亚国籍,而现在他们满身是伤,却未能拿到一分钱。  未拿到钱的雇佣兵在危难时刻不愿为卡扎菲效命很正常,可有一批“自己人”虽然当了高官领了赏钱,却还是玩起了无间道。这些双重间谍在反对派兵临城下时,都纷纷露出真面目。
如何榨取一个间谍的剩余价值?    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会觉得只有做事勤勉不出岔子,才不会在退休之后变得穷困潦倒、老无所依。但有一个行业除外,那就是间谍。俄罗斯女间谍安娜·查普曼的例子告诉我们,越是像她这种由于露了马脚而被捕的间谍,就越容易变成民族英雄,进而衣食无忧、下半辈子不愁。  4月3日,安娜·查普曼出现在莫斯科时装周的T型台上,身穿毛领夹克、紧身黑皮裤和黄色皮靴的她妖艳不减当年,但比较丢面子
中国作为俄罗斯以前一贯的军备采购的重要买家,我们是十分看重的。但是,自2004年以来,我们两国很多次合作军事贸易协议均告失败。造成了我们在军事贸易上的重大损失。  中国在曾经的雅克141计划上,抱以十分美好的期待。但是,这个计划在后期的多次试验中,显露了很多严重问题,而且我们自身根本不能解决。在2004年,中国打算与俄罗斯联合改进这个计划,但是我们的军方只是一味的担心。最终导致了计划全部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