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扩招,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阶段,社会就业压力大、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严重脱节,使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目前社会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的出现,创业教育备受社会关注,但近年来高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从推动创业教育的社会需求层面来看,拥有专业背景基础的人才更具有成为未来新型企业家的潜力。本文就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各高校以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为目标,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但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融合方面依然存在融合思想意识薄弱、融合内容不清晰、融合方式不明确、融合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分析
1.两种课程尚未形成有机融合
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要求,目前,各院校相继成立了创业学院。但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还没有形成体系,而且基本上是第二课堂比重占的比较大,主管创新创业的部门并不是教学系部。在大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仅仅是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或者就业指导中的一部分,以选修课的形式为主,无论是课程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创新创业课程缺乏的系统性与严谨性直接导致与专业课程的脱节,这也导致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处在理论教育与案例介绍的阶段,与专业教育是两条平行线。
2.创业教育的创业实践不够深入
创业教育的成效是通过学生创业能力表现出来的。很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多数采用以传授“理论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忽略创业实战的重要性,没有形成完整、全面性的创业教育体系。尽管有些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同时,也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创业指导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这些教育模式缺少实战性,创业实战类的形式仍然很少为高校所采用,难以培养创业综合型人才。
3.创业师资力量不足
虽然高等院校的教师都具有企业工作经历,但是缺乏创业经验。如今,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着创业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措施分析
1.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文化的融合创新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还有一个途径就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将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营造人人创新,争相创业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加大力度宣传组织省级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省级职业规划大赛以及各级各类创业大赛,以比赛为契机,鼓励同学们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在校园中推广宣传各类创业论坛、校友和学生中的创业典型人物,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利用网络媒体和创业成功人士榜样教育,给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企业家,切身感受先进企业文化,推进第一和第二课堂活动的融合渗透,使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入眼、入耳和入心。
2.构建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考核体系
课程设计需要以理论知识为中心;课程考核需要以实践能力为核心。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相互融合,随之带来的考核标准也就需要相应地调整。要对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考核标准进行变革,理论性考核的只是学生的记忆力,教师把知识传授下去,学生只需“死记硬背”就能得到不错的成绩,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学校应根据社会实际的需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才是教学的目的之所在。调整传统的考核标准,并不意味着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理论课程必不可少,但实践课程更为重要。两种教育模式的相互融合要求教育考核标准也随之调整,需要兼顾理论和实践考核,将理论考核与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等相结合。
3.鼓励教师参加SYB创业师资培训班,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教师多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除了发现最新的制造技术与管理技术之外,还要加强对创业知识的学习。对教师进行创业师资培训,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创业,邀请创业成功的人士或企业家担任学校的创业导师等等,对有具体创业项目的团队进行专项指导。
4.确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融合的教学内容
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在内容结构上设置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专业课程是主体,创新创业课程是拓展。创新创业课程可以是项目课程,也可以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创新创业课程框架内容主要由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训练、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三部分组成。
5.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实战训练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改革教学模式,把创业内容渗透到专业教育中的主渠道,增加课堂教学模式的趣味性,开阔学生的思维及改进培养创新模式。创业教育关键是培养创新能力,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地投身于学习中,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育模式能扩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习惯去独立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激发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资源保障
创新创业教育嵌入到专业教育中,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创新,这种创新模式需要坚实的资源基础。具体而言,包括可以利用的机构、学生社团、校友、政府与企业等各种资源要素。科研机构及其他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要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智力上的支持;学生社团需要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联络平台;校友要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人脉资源及经验上的支援;企业要为高校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实践样本、案例资源等;政府要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政策、资金、制度上的保障。
四、结束语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到来,高等院校应推动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提升专业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进一步认识,强化学生的创業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建立起一整套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瑶祥,蒋丽君.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1,(20).
[2] 李晶.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中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职业教育,2014,(4).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各高校以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为目标,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但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融合方面依然存在融合思想意识薄弱、融合内容不清晰、融合方式不明确、融合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分析
1.两种课程尚未形成有机融合
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要求,目前,各院校相继成立了创业学院。但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还没有形成体系,而且基本上是第二课堂比重占的比较大,主管创新创业的部门并不是教学系部。在大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仅仅是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或者就业指导中的一部分,以选修课的形式为主,无论是课程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创新创业课程缺乏的系统性与严谨性直接导致与专业课程的脱节,这也导致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处在理论教育与案例介绍的阶段,与专业教育是两条平行线。
2.创业教育的创业实践不够深入
创业教育的成效是通过学生创业能力表现出来的。很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课程多数采用以传授“理论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忽略创业实战的重要性,没有形成完整、全面性的创业教育体系。尽管有些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同时,也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创业指导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这些教育模式缺少实战性,创业实战类的形式仍然很少为高校所采用,难以培养创业综合型人才。
3.创业师资力量不足
虽然高等院校的教师都具有企业工作经历,但是缺乏创业经验。如今,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着创业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措施分析
1.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文化的融合创新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还有一个途径就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将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营造人人创新,争相创业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加大力度宣传组织省级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省级职业规划大赛以及各级各类创业大赛,以比赛为契机,鼓励同学们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在校园中推广宣传各类创业论坛、校友和学生中的创业典型人物,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利用网络媒体和创业成功人士榜样教育,给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企业家,切身感受先进企业文化,推进第一和第二课堂活动的融合渗透,使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入眼、入耳和入心。
2.构建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考核体系
课程设计需要以理论知识为中心;课程考核需要以实践能力为核心。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相互融合,随之带来的考核标准也就需要相应地调整。要对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考核标准进行变革,理论性考核的只是学生的记忆力,教师把知识传授下去,学生只需“死记硬背”就能得到不错的成绩,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学校应根据社会实际的需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才是教学的目的之所在。调整传统的考核标准,并不意味着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理论课程必不可少,但实践课程更为重要。两种教育模式的相互融合要求教育考核标准也随之调整,需要兼顾理论和实践考核,将理论考核与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等相结合。
3.鼓励教师参加SYB创业师资培训班,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教师多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除了发现最新的制造技术与管理技术之外,还要加强对创业知识的学习。对教师进行创业师资培训,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创业,邀请创业成功的人士或企业家担任学校的创业导师等等,对有具体创业项目的团队进行专项指导。
4.确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融合的教学内容
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在内容结构上设置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专业课程是主体,创新创业课程是拓展。创新创业课程可以是项目课程,也可以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创新创业课程框架内容主要由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训练、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三部分组成。
5.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实战训练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改革教学模式,把创业内容渗透到专业教育中的主渠道,增加课堂教学模式的趣味性,开阔学生的思维及改进培养创新模式。创业教育关键是培养创新能力,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地投身于学习中,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育模式能扩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习惯去独立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激发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资源保障
创新创业教育嵌入到专业教育中,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创新,这种创新模式需要坚实的资源基础。具体而言,包括可以利用的机构、学生社团、校友、政府与企业等各种资源要素。科研机构及其他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要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智力上的支持;学生社团需要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联络平台;校友要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人脉资源及经验上的支援;企业要为高校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实践样本、案例资源等;政府要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政策、资金、制度上的保障。
四、结束语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到来,高等院校应推动高等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提升专业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进一步认识,强化学生的创業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建立起一整套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瑶祥,蒋丽君.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1,(20).
[2] 李晶.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中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职业教育,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