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大批汉画像石砖的出土,一些不法之徒为了牟取利益,大量制作假的汉画像石砖来达到鱼目混珠的目的。鉴于此,笔者在分析了汉画像石砖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鉴定方法。
【关键词】画像石砖;形态特征;鉴别方法
汉画像石砖是汉代陵墓中常见的墓室结构,虽然没有“资格”成为随葬品,但它们的艺术价值却是不容置疑的。而且,在近年以来很多专家学者也开始了对汉画像石砖艺术特色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这不仅有利于将其艺术特征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还有利于真品的鉴别,对于打击文物造价作用重大。
1.汉画像石砖的艺术特征分析
1.1.磅礴大气
自汉高祖结束了秦末群雄纷争的乱世、赢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之后,取得了国家的统一。经过“文景之治”,到了汉武帝时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相继取得了击破匈奴和南越的胜利,领土面积空前扩大。汉人这种尚武的精神,造就了这个朝代的磅礴大气。因此,在汉代画像石砖的艺术设计中,颇有一种恢弘的气质,将那个时代的社会精神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1.2.人物构型丰富
在位于山东省临淄市的汉代某王侯的陵墓发掘中,曾经出土了上百个陶俑。这些陶俑均是人物造型,虽然多达上百个,但从人物构型上来看,几乎没有相同的构型手法。因此汉代人也将这种构型手法运用到了画像石砖的创作之中,丰富的人物构型,就成了汉代画像石砖的另一个典型艺术特色。就拿上文中的“游猎图”来说,虽然在小小的石砖上挤满了数十个人物,但细看之下,没有一个人物运用了相同的构型方法:他们有的弯弓待发,有的骑马跃跃欲试,还有的手执利剑凝视前方。总而言之,神情各异,构型也各有不同。而反观现代制作的一些仿汉代画像石砖的“赝品”,在人物的构型上就存在很明显的相似甚至雷同。即便是一些高仿品,人物构型在细察之下也会露出很多“马脚”,从而暴露出其赝品的本质。
1.3.线条清晰可见
汉代画像石砖是从先秦时期的石刻画发展而来,因此在创新的同时,也保留了一些石刻画的艺术特征。其中,在线条的勾勒方面,得到了最大程度地继承。也就是说,汉代画像石砖很鲜明的一个艺术特征,就是线条勾勒非常清晰。例如,在汉景帝陵墓的发掘中,曾经在第一道墓室中发现了一块一米见方的画像石砖,石砖上勾勒的是上古时代的“天神”形象,这位“天神”从身形到衣襟,甚至细到一根头发丝,都清晰可见。有研究人员曾经将汉代画像石砖与其后几个朝代的画像石砖相比较,发现汉代画像石砖在线条的勾勒清晰度方面独一无二。故而这个特征也成了鉴别汉代画像石砖的重要参考。此外,虽然汉代画像石砖勾勒的清晰度很高,但在笔触手法上还略显生硬,不够流畅,这也是鉴别汉代画像石砖的重要特征之一。
2.鉴别汉代画像石砖的一些可行性办法分析
汉代距今已经有了两千两百年的历史,如此漫长的时间,为汉代画像石砖的鉴定带来了重重困难。但是通过运用科学技术和艺术鉴别方法,还是能够做到有效鉴别的。
2.1.技术鉴别方法
技术鉴别方法是文物鉴定最常用的方法。因此在对汉代画像石砖的鉴别过程中,也可以充分运用技术鉴别的方法,而且从鉴别的实际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可靠的。
(1)碳十四鉴别法
所谓碳十四鉴别法,主要是利用碳元素的同位素碳14(相对原子质量为14)的半衰期测定,来推断出文物的制作年代。详细来说,在汉代画像石砖的烧制过程中,用到的泥土含有少量的碳十四元素。在制作完成后、深埋泥土中的数千年之中,碳十四由于不够稳定,会发生衰变,变成稳定的碳元素,而通过测定石砖中碳十四元素的含量,就基本可以推算出这件石砖已经制作完成了多少年。然后再与汉代所处的年代进行比较,就可以确定是真是假了。在一般情况下,这种鉴别方式简单可靠,费用低,且便于大量地测定,因此应用非常广泛。但是随着造假手段的不断推陈出现,一些文物造假者可能运用一些化学手法,来模仿汉代画像石砖的成分,因此这种鉴别方法很可能会失效。
(2)扫描法
由于画像石砖在制作过程中,会用到刻刀勾勒线条,因此会留下清晰的刻痕。而汉代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深埋于地下的画像石砖的刻痕不可避免地会逐渐模糊。但是,如果现代进行仿制,刻痕就非常清晰,即便是用酸或者其它手段进行模糊化处理,也很难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因此,很多仿制的画像石砖很难逃过专用扫描仪的“火眼金睛”。因此这种方法在鉴别汉代画像石砖方面也比较有效,在配合碳十四元素测定的方法,几乎可以完全识别出赝品来。
2.2.艺术特征鉴别法
作为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汉代画像石砖,其具有的独特艺术特征,就可以作为有效的鉴别手段。例如,很多文物专家在鉴别汉代画像石砖的过程中,很少使用技术鉴别手段,而是运用其艺术特征来鉴别,准确率极高。
(1)鉴别方法之一,看构图
汉代画像石砖在制作过程中,在构图上,普遍使用高位构图法,而且使用技巧相当娴熟,因此可以作为鉴别工作的突破口。所谓高视点构图,是将视点提高,对沿纵深空间多层次排列的复杂事物群进行鸟瞰透视,并将捕捉到的影象按照上远下近的原则从画面底线向上展现在全画面上,物象的空间位置清晰,三度纵深感表现得相当好。在汉代画像石砖诸如“田园风景”、“集市建筑”以及“江河湖海”等意象的构图中,就充分运用了高位构图的手法。因此可以通过分析石砖的构图特点,在进行鉴别。
(2)方法之二,看画像的分布特点
所谓图像的分布,指的是在画像石砖中,景物、人物和建筑物意象的布置位置和方式。在这方面,在汉代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分层分格法。也就是说,将整块石砖分成若干层或者若干格,每一层或者每一格布置不同的图像意象,来实现特定的艺术效果。而汉画像石中构图的分层分格法,就是为了更清楚地表现画面的内容题材,天上人间、阴阳世界、现实与神话分隔开来,有左右分格或上下分格;根据内容主题的需要,有分二层、三层或多层,布局排列有序、层次分明等特点。因此可以通过画像的分布,来进行鉴别。
3.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汉代画像石砖的鉴别中,要充分运用多种鉴别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鉴别效果,识清“真品”和“赝品”。
参考文献
[1]董作宾:山东滕县曹王墓汉画像残石[J].大陆杂志6第21卷12期, 2010年。
[2]蒋英炬.关于汉画像石产生背景与艺术功能的思考[J].考古, 2008, (11).
【关键词】画像石砖;形态特征;鉴别方法
汉画像石砖是汉代陵墓中常见的墓室结构,虽然没有“资格”成为随葬品,但它们的艺术价值却是不容置疑的。而且,在近年以来很多专家学者也开始了对汉画像石砖艺术特色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这不仅有利于将其艺术特征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还有利于真品的鉴别,对于打击文物造价作用重大。
1.汉画像石砖的艺术特征分析
1.1.磅礴大气
自汉高祖结束了秦末群雄纷争的乱世、赢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之后,取得了国家的统一。经过“文景之治”,到了汉武帝时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相继取得了击破匈奴和南越的胜利,领土面积空前扩大。汉人这种尚武的精神,造就了这个朝代的磅礴大气。因此,在汉代画像石砖的艺术设计中,颇有一种恢弘的气质,将那个时代的社会精神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1.2.人物构型丰富
在位于山东省临淄市的汉代某王侯的陵墓发掘中,曾经出土了上百个陶俑。这些陶俑均是人物造型,虽然多达上百个,但从人物构型上来看,几乎没有相同的构型手法。因此汉代人也将这种构型手法运用到了画像石砖的创作之中,丰富的人物构型,就成了汉代画像石砖的另一个典型艺术特色。就拿上文中的“游猎图”来说,虽然在小小的石砖上挤满了数十个人物,但细看之下,没有一个人物运用了相同的构型方法:他们有的弯弓待发,有的骑马跃跃欲试,还有的手执利剑凝视前方。总而言之,神情各异,构型也各有不同。而反观现代制作的一些仿汉代画像石砖的“赝品”,在人物的构型上就存在很明显的相似甚至雷同。即便是一些高仿品,人物构型在细察之下也会露出很多“马脚”,从而暴露出其赝品的本质。
1.3.线条清晰可见
汉代画像石砖是从先秦时期的石刻画发展而来,因此在创新的同时,也保留了一些石刻画的艺术特征。其中,在线条的勾勒方面,得到了最大程度地继承。也就是说,汉代画像石砖很鲜明的一个艺术特征,就是线条勾勒非常清晰。例如,在汉景帝陵墓的发掘中,曾经在第一道墓室中发现了一块一米见方的画像石砖,石砖上勾勒的是上古时代的“天神”形象,这位“天神”从身形到衣襟,甚至细到一根头发丝,都清晰可见。有研究人员曾经将汉代画像石砖与其后几个朝代的画像石砖相比较,发现汉代画像石砖在线条的勾勒清晰度方面独一无二。故而这个特征也成了鉴别汉代画像石砖的重要参考。此外,虽然汉代画像石砖勾勒的清晰度很高,但在笔触手法上还略显生硬,不够流畅,这也是鉴别汉代画像石砖的重要特征之一。
2.鉴别汉代画像石砖的一些可行性办法分析
汉代距今已经有了两千两百年的历史,如此漫长的时间,为汉代画像石砖的鉴定带来了重重困难。但是通过运用科学技术和艺术鉴别方法,还是能够做到有效鉴别的。
2.1.技术鉴别方法
技术鉴别方法是文物鉴定最常用的方法。因此在对汉代画像石砖的鉴别过程中,也可以充分运用技术鉴别的方法,而且从鉴别的实际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可靠的。
(1)碳十四鉴别法
所谓碳十四鉴别法,主要是利用碳元素的同位素碳14(相对原子质量为14)的半衰期测定,来推断出文物的制作年代。详细来说,在汉代画像石砖的烧制过程中,用到的泥土含有少量的碳十四元素。在制作完成后、深埋泥土中的数千年之中,碳十四由于不够稳定,会发生衰变,变成稳定的碳元素,而通过测定石砖中碳十四元素的含量,就基本可以推算出这件石砖已经制作完成了多少年。然后再与汉代所处的年代进行比较,就可以确定是真是假了。在一般情况下,这种鉴别方式简单可靠,费用低,且便于大量地测定,因此应用非常广泛。但是随着造假手段的不断推陈出现,一些文物造假者可能运用一些化学手法,来模仿汉代画像石砖的成分,因此这种鉴别方法很可能会失效。
(2)扫描法
由于画像石砖在制作过程中,会用到刻刀勾勒线条,因此会留下清晰的刻痕。而汉代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深埋于地下的画像石砖的刻痕不可避免地会逐渐模糊。但是,如果现代进行仿制,刻痕就非常清晰,即便是用酸或者其它手段进行模糊化处理,也很难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因此,很多仿制的画像石砖很难逃过专用扫描仪的“火眼金睛”。因此这种方法在鉴别汉代画像石砖方面也比较有效,在配合碳十四元素测定的方法,几乎可以完全识别出赝品来。
2.2.艺术特征鉴别法
作为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汉代画像石砖,其具有的独特艺术特征,就可以作为有效的鉴别手段。例如,很多文物专家在鉴别汉代画像石砖的过程中,很少使用技术鉴别手段,而是运用其艺术特征来鉴别,准确率极高。
(1)鉴别方法之一,看构图
汉代画像石砖在制作过程中,在构图上,普遍使用高位构图法,而且使用技巧相当娴熟,因此可以作为鉴别工作的突破口。所谓高视点构图,是将视点提高,对沿纵深空间多层次排列的复杂事物群进行鸟瞰透视,并将捕捉到的影象按照上远下近的原则从画面底线向上展现在全画面上,物象的空间位置清晰,三度纵深感表现得相当好。在汉代画像石砖诸如“田园风景”、“集市建筑”以及“江河湖海”等意象的构图中,就充分运用了高位构图的手法。因此可以通过分析石砖的构图特点,在进行鉴别。
(2)方法之二,看画像的分布特点
所谓图像的分布,指的是在画像石砖中,景物、人物和建筑物意象的布置位置和方式。在这方面,在汉代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分层分格法。也就是说,将整块石砖分成若干层或者若干格,每一层或者每一格布置不同的图像意象,来实现特定的艺术效果。而汉画像石中构图的分层分格法,就是为了更清楚地表现画面的内容题材,天上人间、阴阳世界、现实与神话分隔开来,有左右分格或上下分格;根据内容主题的需要,有分二层、三层或多层,布局排列有序、层次分明等特点。因此可以通过画像的分布,来进行鉴别。
3.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汉代画像石砖的鉴别中,要充分运用多种鉴别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鉴别效果,识清“真品”和“赝品”。
参考文献
[1]董作宾:山东滕县曹王墓汉画像残石[J].大陆杂志6第21卷12期, 2010年。
[2]蒋英炬.关于汉画像石产生背景与艺术功能的思考[J].考古, 2008,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