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课中提升学生法治意识的策略

来源 :天津教育·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民坚定的法治意识和良好的法治素养是落实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法治意识包含崇敬法律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和规则程序意识三个层面,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中,是指人们在思想情感态度方面对法律的赞同与尊崇。通过高中政治教学进行法治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必由之路。为此,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教育都必须责无旁贷地加强法治意识教育,引导学生通过日常学习和行为自觉进一步涵养法治意识,最终获得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一、教学理念转化:理顺法治意识教育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双向关系
  2018年,教育部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指导精神,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中,将法治意识连同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一起作为四大核心素养予以确认,因此法治意识教育是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与此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学生整体素质、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它所特有的政治立场态度价值、思想德育价值和能力思维价值,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锻炼学生的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素养是进行法治意识教育的重要目标。法治意识教育与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二者之间的双向关系,决定了法治意识教育必须在纳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全视角下开展活动,不能为了加强法治意识教育而忽视法治意识与其他三种核心素养之间的联动性。毕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是基础教育改革所要达到的育人目标。
  二、教材资源整合:基于法治意识课程体系的教师自我开发与建设
  当前涉及法治的教材内容大部分零散隐含在必修模块中,内容被割裂开,需要教师练好“挖掘整合教材资源”的基本功。教师要充分研读课程标准和大纲要求,吃透教材中探究活动和相关链接蕴含的法治教学资源。比如,在教授必修二“参与政治生活 把握基本原则”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要在学生明白公民具体权利、义务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明确权利与义务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培养学生在现实中运用权利与义务意识依法用权履责的能力。对于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可挖掘的法治教育资源,但通过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分析法治与民主、法治与平等之间的内在联系,用矛盾观分析法治与人治、法治与德治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教师也就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实现了对法治教学资源的应用拓展和融会贯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随即在必修课程中改设《政治与法治》,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法治教学资源零散的问题,但并非一劳永逸。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整合挖掘,突出课程中蕴含的规则意识和法治理念,可以使其便于找准时机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教育。只有当教师对教材资源整合运用得当,能够驾驭教材,才真正算是触及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
  三、师资力量提升:灵活运用法律储备以点带面触及当下法治事件
  教师的法治教育素养水平对学生法治意识的教育效果有着直接关系,而师资力量提升要靠“走出去”和“引进来”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政治教师的法治素养水平,可以借鉴“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帮助教师“走出去”,通过与高校、法院、检察院等单位开展交流合作,借助骨干教师培训专题示范班层层轮训、基层法院研学营等方式,夯实教师法律基础,提高法治素养水平。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积极运用时政热点和法律案例,通过“引进来”的方式,倒逼自己提升对法治与社会关系的敏感度,以便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适切性和启发性的思考,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 “以案说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比如,重庆公交坠江悲剧发生后,面对“事不关己”的冷漠,在道德教化之外,如何在法治层面惩前毖后?鸿茅药酒千里跨省追捕,在讲述生而为人权利不可侵犯的同时,如何传递公权力亦不可任性的观念?面对高铁男无赖躺瘫霸坐,动车乘警束手无策之时,学生能否明白,法治中国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良法才是善治之前提?教师在运用这类经典案例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理性分析和逻辑归纳能力,对自身教学技能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四、教学评价支撑:综合运用多样性法治意识教育评价方式
  在法治意识教育评价上,要通过知识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行为评价,对应考查学生在法治意识涵养过程中所经历的自我认知、个体认同和社会实践三个阶段。在知识性评价上,教师要围绕大纲标准,全面考查学生对党依法执政、人大依法立法、政府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执法等内容的理解识记情况。在发展性评价上,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在法治意识类试题中的作答表现,例如在运用法律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时展现出的提炼归纳、分析理解、完整表述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创设平台供学生自我展示,如开设“课前法治时间”、组织观摩宪法宣誓、跟随人大代表调研、模拟法庭审判诉讼和参加政府价格听证等活动,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所展现的理性思维、法治态度和家国情怀。在行为评价上,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法治意识的遵守情况,即是否能够遵照公平正义理念和程序规则价值观,有意识地参与法治中国建设,如适龄义务服兵役、参与街道社区公共管理、参加国家人口普查等。只有综合运用多样性法治意识教育评价方式,才能发挥对法治意识教育的积极导向作用,让法治意识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值得关注的是,法治意识教育的评价对象不仅仅要评价学生,教师也是法治意识教育评价的对象,若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针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模式仍停留在考查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数高低,不关注教师在学生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所发挥的积极导向作用,便无法建立全面客观有效的评价标准,只会对法治意识教育的发展起误导作用。
  五、学生主体参与:探索“唤醒·引导·帮助”法治意识教育新模式
  政治课堂在进行法治意识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外界提供条件帮助,归根到底还要依靠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现以必修二《政治权利与义务》教学为例:首先,要唤醒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要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教学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政治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作为国家的主人,必须拥有政治权利才能参与政治生活,使学生自发参与进入教学预设环节,达到培养法治意识的目的。二是引導学生建立与法律之间的感性关联。在讲述政治权利与义务的含义内容后,教师要从“宪法对权利尊严的彰显以及对义务秩序的维护”这一层面,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联,通过构建与宪法之间的感性认知,真正将现代法治知识体系中有价值的部分展现出来。三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学科核心素养最终需要通过学生在法治环境中进行实践而习得,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政治参与的基本原则和进行有序参与的相关内容,学生才能真正将权利与义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至此,也就通过“唤醒·引导·帮助”教育模式完成主线闭环教学任务。
  总之,要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涵养学生法治意识,教师势必要基于法治意识课程体系进行自我开发与建设,综合运用多样性法治意识教育评价方式,灵活运用法律储备以点带面触及当下法治事件,要通过理顺法治意识教育与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双向关系,进一步探索“唤醒·引导·帮助”法治意识教育新模式。现如今,法治意识已不单是一种社会信仰,更是一种生活刚需。学生法治素养水平的高低,既决定了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的基石能否坚固,更决定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否如愿实现。因此,在涵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道路进程中,仍需要全体思政教育工作者久久为功。
  注:本文为2017年度三明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德育课程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路径研究”(课题编号:smdy2017007)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与曲安奈德联合应用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白芍总苷联合曲安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