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由于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无视生命价值、忽视生命之美的情况,而生物本身是一门研究生命的学科,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生命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让学生学会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满足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生物;渗透
一、 前言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这一要求不仅是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需求,更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生命。因此,在实践中,初中生物教师必须思考,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该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来实现生命教育在课堂上的良好渗透。
二、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从生命教育的本身内涵看,其与学生发展有十分紧密的关联,只有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孕育、发展过程,才会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才能指引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如尊重他人、爱护自我、自强自立等,促进了学生人格健全及综合素养的提升。从生命教育与生物学之间的关联看,生物学本身就是对生命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在初中生物中,主要是对植物、动物、人进行观察及研究,可以说生命教育本身就是生物教学的一部分,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具有很好的便利性。
三、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 引导学生理性认识生与死
不管是什么样的生命体,都需要理性的面对生与死这个话题,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或多或少会避讳死亡,但是生命是无法绕过这一终点的。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最佳时期,其生命力旺盛,很少对生、死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考,从生命教育的视角看,如果没有引导学生客观的认识死亡这一存在,就很难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珍贵。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关于生命的研究可以从人类的进化开始,也可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人体的营养》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垃圾食物,并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明白垃圾食物对人体的危害,引导学生可以逐渐意识到生命是十分脆弱的,如果随意践踏,死亡并不是很远。当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与死的观念,并不是对学生的美好生活进行威胁,而是让学生可以客观的认知生命,让学生可以更加珍惜生命。
(二) 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伟大
生命是从恶劣的环境中逐渐进化而来的,最初的单细胞生物质到复杂的多细胞生命体,再到最高层次的人类,经过了亿万年的进化,在此期间,生命经过了无数次的生死、演变,这一过程只能用伟大来形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伟大,以此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情感,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章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结构图对生命的产生、进化进行梳理,并指引学生可以利用显微镜仔细地对单细胞生物进行观察,以此为基础,让学生思考植物、动物是怎样从小小的单细胞中演变而来。在浩瀚的宇宙星空,目前只发现地球这一个具有生命体的星球,这无疑突出了生命体的伟大,也就是说只有坚强、伟大的生命才可以在各种威胁中不断调整自身的适应性,从而更加契合环境生存。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地球这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星球,充分尊重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
(三) 引导学生认识生命起源
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个小孩子都问过自己的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在我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父母总是会对性教育、生命教育的问题含糊其词,编织各种故事来回答孩子的疑问,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就会对父母编织的故事产生疑问,也会对“生命的来源”这一话题产生疑惑。在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其生理上的变化会促使其对生命有更多的思考,所以初中生物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生命的好奇心理,采取适宜的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的解释,让学生可以理性、客观的认知生命的起源。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被子植物的一生》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纪录片,让学生可以在视频中年观看到一颗种子是如何长成一棵植物的;在《人的生殖》讲解中,教师可以将精子与卵子相遇,受精卵在母体中变成胎儿,然后母体孕育10个月,分娩出婴儿的知识以视频、动画等方式展现到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对生命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同时也让学生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指引学生在生活中更加尊重生命。
(四) 引导学生认识与自然
工业革命之前,人类与自然还保持着相互敬畏,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都坚信人的力量是无法与自然抗衡的,如果违逆自然,就会受到灾害。但是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在此过程中,對自然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断裂的生物链、浑浊的空气、污染的水源、恶劣的环境等,对人类生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这才提出了绿色、可持续发展、低碳等理论。初中生物教师在渗透生命教育时,还可以结合《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中的内容,让学生意识到,人类只是自然生物界的一员,自然界的每一个生命体都有享受自然的权力,人类不可以过分地占取自然,否则最后只能自食恶果。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念,可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坚定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 总结
综上所述,生物学是一门对生命起源、生命意义进行探索的学科,初中生拥有花样年华,引导其可以从科学、理性的视角对生命进行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生命观念是生物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实际中,初中生物教师不仅要注重生物知识的讲解,更要注重生命教育的渗透,要引导学生正视生命、感恩生命,真正理解生命的含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玉.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2):122.
[2]侍亮.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考试周刊,2016(A1):147.
[3]傅栋.刍议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好家长,2017(29):42.
[4]郭朝霞.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0):143-144.
[5]李和军.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初中生物教学的意义[J].电子制作,2014(13):191.
作者简介:
马超琼,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川省茂县教师进修学校。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生物;渗透
一、 前言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这一要求不仅是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需求,更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生命。因此,在实践中,初中生物教师必须思考,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该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来实现生命教育在课堂上的良好渗透。
二、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从生命教育的本身内涵看,其与学生发展有十分紧密的关联,只有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孕育、发展过程,才会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才能指引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如尊重他人、爱护自我、自强自立等,促进了学生人格健全及综合素养的提升。从生命教育与生物学之间的关联看,生物学本身就是对生命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在初中生物中,主要是对植物、动物、人进行观察及研究,可以说生命教育本身就是生物教学的一部分,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具有很好的便利性。
三、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 引导学生理性认识生与死
不管是什么样的生命体,都需要理性的面对生与死这个话题,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或多或少会避讳死亡,但是生命是无法绕过这一终点的。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最佳时期,其生命力旺盛,很少对生、死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考,从生命教育的视角看,如果没有引导学生客观的认识死亡这一存在,就很难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珍贵。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关于生命的研究可以从人类的进化开始,也可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人体的营养》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垃圾食物,并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明白垃圾食物对人体的危害,引导学生可以逐渐意识到生命是十分脆弱的,如果随意践踏,死亡并不是很远。当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与死的观念,并不是对学生的美好生活进行威胁,而是让学生可以客观的认知生命,让学生可以更加珍惜生命。
(二) 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伟大
生命是从恶劣的环境中逐渐进化而来的,最初的单细胞生物质到复杂的多细胞生命体,再到最高层次的人类,经过了亿万年的进化,在此期间,生命经过了无数次的生死、演变,这一过程只能用伟大来形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伟大,以此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情感,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章节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结构图对生命的产生、进化进行梳理,并指引学生可以利用显微镜仔细地对单细胞生物进行观察,以此为基础,让学生思考植物、动物是怎样从小小的单细胞中演变而来。在浩瀚的宇宙星空,目前只发现地球这一个具有生命体的星球,这无疑突出了生命体的伟大,也就是说只有坚强、伟大的生命才可以在各种威胁中不断调整自身的适应性,从而更加契合环境生存。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地球这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星球,充分尊重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
(三) 引导学生认识生命起源
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个小孩子都问过自己的父母:“我是从哪里来的?”在我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父母总是会对性教育、生命教育的问题含糊其词,编织各种故事来回答孩子的疑问,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就会对父母编织的故事产生疑问,也会对“生命的来源”这一话题产生疑惑。在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其生理上的变化会促使其对生命有更多的思考,所以初中生物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生命的好奇心理,采取适宜的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的解释,让学生可以理性、客观的认知生命的起源。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被子植物的一生》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纪录片,让学生可以在视频中年观看到一颗种子是如何长成一棵植物的;在《人的生殖》讲解中,教师可以将精子与卵子相遇,受精卵在母体中变成胎儿,然后母体孕育10个月,分娩出婴儿的知识以视频、动画等方式展现到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对生命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同时也让学生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指引学生在生活中更加尊重生命。
(四) 引导学生认识与自然
工业革命之前,人类与自然还保持着相互敬畏,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都坚信人的力量是无法与自然抗衡的,如果违逆自然,就会受到灾害。但是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探索越来越深入,在此过程中,對自然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断裂的生物链、浑浊的空气、污染的水源、恶劣的环境等,对人类生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这才提出了绿色、可持续发展、低碳等理论。初中生物教师在渗透生命教育时,还可以结合《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中的内容,让学生意识到,人类只是自然生物界的一员,自然界的每一个生命体都有享受自然的权力,人类不可以过分地占取自然,否则最后只能自食恶果。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念,可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坚定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四、 总结
综上所述,生物学是一门对生命起源、生命意义进行探索的学科,初中生拥有花样年华,引导其可以从科学、理性的视角对生命进行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生命观念是生物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实际中,初中生物教师不仅要注重生物知识的讲解,更要注重生命教育的渗透,要引导学生正视生命、感恩生命,真正理解生命的含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玉.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2):122.
[2]侍亮.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考试周刊,2016(A1):147.
[3]傅栋.刍议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好家长,2017(29):42.
[4]郭朝霞.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10):143-144.
[5]李和军.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初中生物教学的意义[J].电子制作,2014(13):191.
作者简介:
马超琼,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川省茂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