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供给侧改革”思维推进基层党组织服务创新

来源 :上海党史与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种谋远思维。这种思维对于基层组织服务创新具有牵引和指示作用。它要求基層党组织洞明作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自觉并显著提高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它要求基层党组织反思服务供给的深层结构,对服务气量、服务眼量、服务质量、服务能量等进行病理分析。它呼唤公共服务的供给创新。主要思路是:诚释善意,主动表达服务意愿、真心探知社会需求、坦诚践行服务承诺;广结善缘,既扩大服务对象,又壮大服务队伍;精求善果,要创新服务供给方式、提高服务供给效率、健全服务供给保障、做好服务补救工作;常怀善念,把做好服务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结合起来。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思维;基层组织;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9-003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经济改革的指示灯,也在更广泛意义上启发了人们的思维。供给与需求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供给能创造需求,需求也能倒逼供给。强调“供给侧”就是把供给作为供需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结构性”就是要求深入到内在关系,科学地探因谋策,以实现供需适恰与良性互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一种实用手段,而且是一种谋远思维。这种思维对于基层组织服务创新也具有牵引和指示作用。
  一、供给主体的功能性责任
  供给侧改革思维要求基层党组织洞明作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新形势下,更出色地发挥服务功能、更有力地担当政治功能、更积极地促进自我发展,要求基层党组织自觉并显著地提高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
  (一)服务承载。从一定意义上讲,基层党组织从事的就是一种为基层服务的“服务业”。当前,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在量和质两方面都呈增长趋势。中国梦语境下的成长性需求;利益变动中的协调性需求;社会流动过程的港湾式需求;个体化生存样态的组织化需求;高度信息化条件下的公共平台需求;应对各种压力的焦虑舒缓需求;面对生老病死的人文关怀需求;着眼权利维护和公共决策的参与性需求[1],等等,都空前高涨。在信息高度开放和快速交流条件下,普遍存在的社会比附和社会效仿,更使这些需求呈现倍增效应。同时,人们对服务的精准化、个性化、便捷化和公平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时达到近乎挑剔的程度。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基层党组织必须更出色地发挥服务功能。
  (二)政治担当。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不仅要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维护党的领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敢于对歪风和邪恶亮剑,而且要特别重视紧密联系、真心服务群众,创造性地完成党的任务,更好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政治功能寓于服务功能之中,服务功能体现政治功能。基层党组织通过自己的真心服务,协调各种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维护团结,在紧急关头和关键时刻把握方向、驾驭全局、稳定形势,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社会的制度认同和价值认同,把党的发展方略和政策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满足强基固本的组织需求,基层党组织必须更有力地担当政治功能。
  (三)自我发展。做好服务,基层党组织既面临内部的优化压力,也面临外部的生存挑战。内部压力相对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基层的组织结构、奖惩机制、成员心理和素质能力等还存在诸多的不适应。外部挑战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社会组织的竞争性挑战。社会组织大量增加,提供越来越多、越来越优的社会服务,在缓解社会需求压力的同时,也会降低群众对党组织的心理依赖。二是科技的替代性挑战。共产党员必须自觉地提高工作的创造性,培养更高的为民情商,更敏锐地去发现,更迅速地去服务,更深切地去关怀,才能拥有未来优势。体现人的情感越多,越需要人的服务;体现机器功能的越多,越容易被机器替代。审视自我发展需求,基层党组织必须更积极地顺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势。
  二、供给结构的病理性分析
  为什么许多惠民工程,群众不说好?为什么有时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为什么有时服务越周到,社会越不满意?为什么在基层干部抱怨“白加黑,五加二”“加班是常态,不加班是例外”的同时,基层群众也在频频抱怨?这就是结构上出了问题。
  (一)服务气量。有些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抱有居高临下的心态,莫名“霸气”,把对基层的帮助服务作为给予的恩惠;一些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由于行政权力影响弱化,或面对群众需求力不从心,心生“怨气”;有些基层党组织服务显“小气”,囿于传统的地域观念和身份观念,按亲疏划圈,或者对有来头的人物唯唯诺诺,对没花头的人群则不屑一顾;还有一些基层党组织习惯于通过发布命令、召开会议、下发文件等形式来推动工作,“呆气”十足。
  (二)服务眼量。一是看不到真正的需求。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评价服务的好坏,很少考虑服务对象的想法和感受,导致公共服务供给的盲目性、迟钝性和低效率。二是看不到更好的方法。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拿不出。搞一些简单应付,做一些表面文章。轰轰烈烈,却难以持久。三是看不到可用的力量。一些基层党组织重对上服从轻对下服务,对下级党组织、党员服务少、关怀少。一些基层党组织对社会组织功能、各种关系纽带、功能性平台和物联网机遇缺乏了解,没有合作意愿和统战策略。四是看不到潜在的对手。有些人还坚持那种“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无过便是功”的观念,全然不顾市场、法治、科技、社会组织的兴起、权利意识的增强和高度信息化带来的真实挑战。
  (三)服务质量。存在两个极端,一些人热衷“创新”,一些人坚持“唯上”。热衷“创新”的,盲目追求风光呈现和可见效果。比如一些“创新”重制度制订、轻操作实施,一些“创新”只是玩概念,搞花样换新。有些人存在浓厚的“唯上”心理,他们盼上面的指示,等上面的说法,靠上面的资源,做上面的台账,当然也埋怨上面的错误。即使知道有服务“真空”和“盲区”,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理,不主动反映,不积极弥补。再加上服务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基层公共服务不对路、不到位、不实在、不划算、不可持续情况不同程度的存在。   (四)服务能量。一是单兵能力有待加强。部分党员干部缺乏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勇气;有些农村党员干部文化程度偏低、見识有限;“两新”组织的普通党员生存压力大,影响了他们的公共服务意愿。二是组织效能有待提升。有些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三是服务平台有待拓宽。区域化党建平台、群众诉求表达平台、党群合作治理平台、群众自治平台、社会互助平台、网信交流平台等等,都有很多文章可做。四是供给动力有待增强。由于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不健全;考核评价结果与干部提拨任用、绩效工资、评先树优的相关性不高,导致服务压力和服务动力不足。另外,对党员权利保障和人文关怀不够,也消解了部分服务动力。五是服务保障有待夯实。经费不足、人员不足、场地缺乏,对党务干部的保障制度不健全等等。
  三、供给策略的系统性优化
  适应人民群众提高服务水平的新要求,做到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作风明显改进、服务绩效明显提高、服务能量明显提升,必须进行服务创新。主要可概括为“四善”。
  (一)诚释善意。一是主动表达服务意愿。明示服务项目就是对社会的承诺,决不能讲空话套话,更不能说过头话。必须付出真诚的实践,同时注意引导社会预期。二是真心探知社会需求。把群众的深切意愿收集起来,把群众的真正痛点寻找出来。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认真开展需求研究。比如,通过定期开展走访调查、民情沟通、民主恳谈、民主听证、网络征询等活动,及时收集和梳理群众意见。三是坦诚践行服务承诺。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有部分合理的。合理的就接受,就去做;基本合理的,合理的部分就做,办不到的要解释;对不合理的,要做耐心的说服工作。
  (二)广结善缘。一方面是扩大服务对象;另一方面是壮大服务队伍。扩大服务对象,就要打破等级观念、突破身份界限,提供惠及更多人口的公共服务。壮大服务队伍,首先要打造核心团队,锻造坚强组织。要建立选拔、培育、激励、管理“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党员队伍建设;探索建立网络党组织。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做到党员服务和服务党员的统一。上级党组织在强调基层服务的同时,也要竭力为基层组织服务。其次要调动社会力量,丰富参与主体。开展活动和服务要跳出纯党员的思维局限,和各类志愿服务机构、组织及评价机构衔接,有效整合方方面面的力量和资源,引导社会资源向党建资源转化,引导和凝聚广大群众支持、参与基层党组织倡导的服务项目。深化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建立条块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使之真正成为“民情沟通之网、为民服务之网、平安建设之网”。再次要畅通交流渠道,促进互通互学。加强组织之间的学习考察,实行组织之间的信息共享,扩大党建工作干部交流等。
  (三)精求善果。一是要创新服务供给方式。既要通过增强组织内力提升服务质量,又要善于运用外包、学习、合作等方式实现服务优化。要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服务,健全无偿服务与低偿服务相结合、社会化和产业化相结合的多类型、多层次、广覆盖的服务网络体系,综合发挥行政机制、市场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志愿服务机制的作用,形成服务群众的经常性机制。推广服务全程代理制,推动服务时间全天候、服务内容全方位、服务对象全覆盖,广泛开展窗口服务、预约服务、常规服务、应急服务、自助服务、互助服务和组团服务等。
  二是要提高服务供给效率。对于群众诉求要及时回应;不仅要顺应群众的即时性需求,而且要开展需求预测,做到未雨绸缪;要进行服务跟踪,拓展延伸服务。要建立和完善各项服务办理制度,缩短办理流程。依托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坚持一室多用,丰富活动载体。整合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和网上民生服务平台,充分运用手机等开展服务,缩短服务群众时空距离问题。建立服务质量评价平台,及时反映服务质量和效果,落实责任人,改进服务工作。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资源节约。
  三是要健全服务供给保障。一是责任体系。要通过建立健全书记述职和激励保障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服务的良好局面;扎实执行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承诺机制;探索建立分类定级工作机制,促进基层党组织整体晋位升级。二是民意流程。健全民意调查排摸机制、民意快速反应机制、民意定期研判机制和利民惠民服务机制;推行公开承诺,完善群众评议机制,加大服务群众考核权重。三是力量整合。坚持重心下移、夯实基础,将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整合集聚在基层;召集所有定点联系的各部门领导“集体会诊”;建立条块互评制度;发挥区级层面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的作用。
  四是要做好服务补救工作。服务补救的态度要诚恳、过程要及时高效、结果要尽可能公平。补救方案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见,真诚礼貌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尽心尽力地解决他们的问题。
  (四)常怀善念。要始终把做好服务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结合起来。有时“小题大做”,可以体现“迂则直”的大智慧。例如有时候社区治理,不只是简单的政府行为,而按照项目制,让居民们从头到尾地参与决策,这才是现代的社会管理理念。无论何时,都不能做竭泽而渔的事情。那种“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的观念和做法,既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道而驰,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格格不入。
  当然,强调运用“供给侧改革”思维,既不是要否定需求侧的重要性,也不是主张一味迎合群众的自发需求,而是要着眼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目的和群众现实性需要,通过供给系统的优化升级,为社会提供具有引领性、精准性、高效益的服务,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均衡协调和良性互动。
  注释
  [1]比如,上海某社区十年前综合改造,800多万的一个大项目,并没有多少居民对此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建议。最近却为了一条机动车道由双向行驶变为单向行驶的改动,居民就提了882条建议。(参见《“小巷总理”的大智慧与新挑战》,新民晚报2015-01-25。)
  作者系中共青浦区委党校研究室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周奕韵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摘要】在实践过程中,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成本管理,需要对施工各阶段、施工设计等高度重视,才能使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得到最有效控制,从而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机电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信息化  现代科技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为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和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机电安装施工项目实施合理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共享信息,提高项目的协同能力,有
期刊
期刊
期刊
我的家乡在江西省一个名叫饶家村的地方.在春节假期返乡期间,我通过走亲访友,谈话交流和实地查看等方式对家乡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了调研,了解家乡农村土地变化、务农人口结构
期刊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九大报告对文化发展的意义作出新的历史定位,提出了新的文化使命;对文化发展的目标作出了全面规划,提出了新的发展方略和战略部署;对文化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从1996年开始在粮食主产区选建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几年来,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优化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