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崔峦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指出: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从教学观念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让小学语文教学来一个华丽的转身。在语文课上,学生到底应当学会什么呢?他们应该有哪些收获呢?笔者认为,我们的语文课除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之外,更应当引导学生感受语文的人文气息,能够接受文化的熏陶,用充满人文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亮丽的底色。
一、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合作学习能激励起学生在为集体、个人而努力过程中,共同完成任务,使学生习得知识、培养能力、生成智慧。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既能激活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又能帮助学生养成尊重别人、与人合作的习惯。《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篇科普文要求学生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表格(如下):
我让学生自读课文5-8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合作学习时,组员们分工明确,有的读,有的听,有的记,有的写,有的说。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对人类面临困境、接受挑战、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有了全面的认识。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了团队的力量。
二、拓宽思维空间, 提高创新能力
不断创新、不断变化、不断脱俗、不断进入新的领域和境界,是人文精神突出标志之一。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断地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空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如,教学《大江保卫战》一课,在学完人民子弟兵保大堤、救灾民后,我让学生观看那气壮山河、情动天地的大江保卫战的视频。孩子们的情绪都很激动,有的学生甚至眼含泪花,产生了强烈表达的欲望。这时,我让学生拿起笔,为这些铮铮铁汉们写下颁奖辞。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写出了感人至深的颁奖词。
在以往的经历中,学生对生活、世界有自己的理解、认识,但是这些认识并不一定正确、全面和科学。以上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帮助学生冲破既往思维定式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交流中展现出自己的个性,拓宽思维的空间,从而真正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珍视独特感受,享受审美情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是名家名篇,它们文质兼美,含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在阅读中,如果学生能够有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就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在教学《迷人的张家界》一课时,首先,我让学生熟读课文,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水彩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张家界美景。在描绘时,学生们情绪高涨。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学生陆陆续续地展示出他们的作品时,我看到了每个学生心目中不同的张家界美景,看到了学生在阅读课文中的独特感受。接着,让每个学习小组推选出最好的作品,在全班交流,与大家分享自己对张家界美景的认识。这些作品虽然简单稚嫩,但文章所描写的张家界景物的主要特点和神韵都跃然纸上。当小画家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中的文字来诠释自己的绘画作品时,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大胆表达,看到孩子们的丰富想象。从读文理解到到作画悟情,再从作画悟情到析画赏美,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审美观,还原张家界美景的内涵和意境。学生在描绘中、在讲述中,拉近了自己与文章作者的距离,感受到了作者眼中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四、唤醒人文意识,渗透人文关怀
我们应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有让人为之动情的地方,在朗读和品析的时候,我们自己都受到感动。如果教师能将自己心中的这股激情与感动表达出来,自然就能感染、感化学生,让学生感悟到文本的人文意识。例如,在教学《江雪》一诗时,我先花5分钟让学生连念三遍这首诗。学生读着、读着,渐渐地就入情入境了,内心激荡起来,对诗歌表达的情感就开始有所感悟。这时,我才引导学生去剖析诗歌,和学生一起探寻隐藏在这首诗中的人文意识。
现代教育有这样一种观点: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课堂教学不是他们学习的唯一场所,学校教育亦不是他们学习的唯一行程,学习将会贯穿他们的一生。因此,学生能够自主地开展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他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实现华丽转身,就要在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的知识同时,更要帮助学生习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责编 韦 雄)
一、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合作学习能激励起学生在为集体、个人而努力过程中,共同完成任务,使学生习得知识、培养能力、生成智慧。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既能激活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又能帮助学生养成尊重别人、与人合作的习惯。《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篇科普文要求学生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表格(如下):
我让学生自读课文5-8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合作学习时,组员们分工明确,有的读,有的听,有的记,有的写,有的说。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对人类面临困境、接受挑战、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有了全面的认识。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了团队的力量。
二、拓宽思维空间, 提高创新能力
不断创新、不断变化、不断脱俗、不断进入新的领域和境界,是人文精神突出标志之一。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断地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空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如,教学《大江保卫战》一课,在学完人民子弟兵保大堤、救灾民后,我让学生观看那气壮山河、情动天地的大江保卫战的视频。孩子们的情绪都很激动,有的学生甚至眼含泪花,产生了强烈表达的欲望。这时,我让学生拿起笔,为这些铮铮铁汉们写下颁奖辞。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写出了感人至深的颁奖词。
在以往的经历中,学生对生活、世界有自己的理解、认识,但是这些认识并不一定正确、全面和科学。以上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帮助学生冲破既往思维定式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交流中展现出自己的个性,拓宽思维的空间,从而真正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珍视独特感受,享受审美情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是名家名篇,它们文质兼美,含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在阅读中,如果学生能够有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就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在教学《迷人的张家界》一课时,首先,我让学生熟读课文,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用水彩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张家界美景。在描绘时,学生们情绪高涨。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学生陆陆续续地展示出他们的作品时,我看到了每个学生心目中不同的张家界美景,看到了学生在阅读课文中的独特感受。接着,让每个学习小组推选出最好的作品,在全班交流,与大家分享自己对张家界美景的认识。这些作品虽然简单稚嫩,但文章所描写的张家界景物的主要特点和神韵都跃然纸上。当小画家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中的文字来诠释自己的绘画作品时,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大胆表达,看到孩子们的丰富想象。从读文理解到到作画悟情,再从作画悟情到析画赏美,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审美观,还原张家界美景的内涵和意境。学生在描绘中、在讲述中,拉近了自己与文章作者的距离,感受到了作者眼中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四、唤醒人文意识,渗透人文关怀
我们应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有让人为之动情的地方,在朗读和品析的时候,我们自己都受到感动。如果教师能将自己心中的这股激情与感动表达出来,自然就能感染、感化学生,让学生感悟到文本的人文意识。例如,在教学《江雪》一诗时,我先花5分钟让学生连念三遍这首诗。学生读着、读着,渐渐地就入情入境了,内心激荡起来,对诗歌表达的情感就开始有所感悟。这时,我才引导学生去剖析诗歌,和学生一起探寻隐藏在这首诗中的人文意识。
现代教育有这样一种观点: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课堂教学不是他们学习的唯一场所,学校教育亦不是他们学习的唯一行程,学习将会贯穿他们的一生。因此,学生能够自主地开展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他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实现华丽转身,就要在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的知识同时,更要帮助学生习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