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左心结构和功能变化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wo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方法

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住院的90例未接受正规治疗的HLD患者。依据临床表现将其分为肝型组(31例)、脑型组(42例)、脑-内脏型组(17例);同时依据Child-pugh分级将患者分为Child A级组(71例)、Child B级组(10例)和Child C级组(9例)。对90例HLD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析。

结果

(1)脑-内脏型、肝型组HLD患者的左心房内径[(28.00±3.11)、(29.62±3.44) mm]及左心室内径[(45.69±3.75)、(47.10±4.73) mm]较对照组[(24.86±2.63)、(41.93±3.56) mm]扩大(t=3.143、4.761,P=0.018、0.000;t=3.764、5.167,P=0.018、0.000),肝型组的左心房和左心室内径较脑型组[(26.06±3.68)、(43.34±3.88) mm]扩大(t=3.557,P=0.000;t=3.751,P=0.001)。肝型组患者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的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57±0.37、1.93±0.20,t=-0.352,P=0.006)。(2)HLD Child B、C级组的左心房内径[(31.29±1.70)、(34.67±1.97) mm]及左心室内径[(48.29±2.81)、(53.67±2.67) mm]均较对照组[(24.86±2.63)、(41.93±3.56) mm]明显扩大(t=6.429、9.810,P=0.000、0.000;t=6.357、10.738,P=0.000、0.000),同时也均明显大于Child A级组[(26.42±3.05)、(43.89±3.76) mm]患者(t=4.871、8.252,P=0.000、0.000;t=4.399、8.780,P=0.003、0.000)。Child B、C级组的E/A值(1.58±0.32、1.26±0.39)均较对照组(1.93±0.20)降低(t=-0.347、0.662,P=0.020、0.000),同时Child C级组的E/A值较Child A级组(1.80±0.33)明显降低(t=-0.530,P=0.000)。

结论

HLD患者可能存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左房左室增大、心脏舒张功能不全,而收缩功能尚未发现严重影响。且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与HLD患者肝硬化程度有关。

其他文献
青光眼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渐进性丢失,而其损伤机制尚未明确。自噬是溶酶体降解物质的过程,该过程消除了受损的细胞成分,包括细胞器和长寿蛋白,这对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自噬参与了青光眼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总结了视神经损害模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高眼压模型等不同青光眼动物模型中自噬与RGCs的关系,发现在不同青光眼动物模型中,自噬既可促进RG
阿司匹林是重要的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全身的环氧合酶发挥解热、镇痛、抗炎和抗血小板的作用,在心脑血管疾病及风湿免疫性疾病中被广泛使用。新生血管本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修复,但同时在肿瘤及眼科各种疾病中也扮演着破坏者的角色。阿司匹林对病理性新生血管的产生到底发挥着何种作用,目前尚处于争论阶段:一方面,阿司匹林对于新生血管产生作用最强的作用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阿司匹林
期刊
期刊
目的检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3例NMOSD患者、13例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LETM)患者、13例视神经炎患者(发病早期)及16名健康成年人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表面ICOS及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ICOSL)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