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中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掘文本值得积累的语言表达,抓住文本中值得体验的切入点,以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统编教材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把“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列入语文要素安排训练,这是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培养语感的具体方法之一。所谓“有新鲜感”主要是指学生初次接触的词句或者比较新奇的表达方式,与陌生化表达有相似之处。对这种有新鲜感的词句,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得在语言仓库中为它们腾出一块地方进行安置,也就是进行新的语言建构,以便以后再遇到这类词句时及时识别与灵活运用。
如在《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中,作者用“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了”来写安静是一种正常的表达,学生是熟悉的;当这些“静”都是为了“听同学们读课文”就是一种有新鲜感的表达,且不说鸟儿、蝴蝶作为动物根本听不懂读课文,更有树枝是植物连听觉都没有,但这些根本不会听的东西都“好像”在听,更突出了同学们读课文是多么的美妙动听,这就是陌生化表达造成的特别效果。
学生升入中高年级之后,随着他们阅读经历的增多和阅读面的扩大,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他们或许看上去似乎不觉得陌生了,但也沒有熟悉的感觉。这种似懂非懂的状态,还需要教师抓住其中的模糊点进行真正突破,让相关的语言模式获得明晰的建构,自动生成“直觉”,形成语感。
如教学二年级下册《枫树上的喜鹊》这一课时,课文中有“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这样三个“一会儿”的句式在此前学习的课文中出现过,因此对学生来说似乎并不陌生。但在这一课中,这种句式中还藏着一个学生无法察觉的表达秘密,如果教师不选择这一模糊点,组织学生细加体会、琢磨,学生以后再遇到类似的句式只能徘徊在过去的那种似曾相识中而不能有新的发展。在这三个“一会儿”的句式中,最后一个“一会儿”写到的“教拼音字母”与下文要出现“喜鹊阿姨教拼音字母”在内容上有非常紧密的衔接关系;只有懂得了这一点,学生才能学会如何把一个句子往下续写的内在规律和要求,否则写起来可能就有些茫然的意味或者随便往下写。
阅读教学中,在面对很熟悉的语言表达方式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把词读成句,把句读成段,才能从中找出陌生的感觉来。
如教学《军神》一课时,课文中有这样的对话“……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一共多少刀?’‘72刀’”。这里面的“72刀”,就是一个数字加上一个量词,看上去很熟悉,容易一读而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加提示语的填空练习“‘72刀’年轻人( )地说。”学生一下子从中领悟了熟悉的数字加量词的组合形式表达出的淡定里所包含的坚毅和顽强的品质,这是特定语境中才具有的新感觉。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体现,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陌生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并进行内化学习。
一、寻找有新鲜感的词句积累
统编教材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把“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列入语文要素安排训练,这是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培养语感的具体方法之一。所谓“有新鲜感”主要是指学生初次接触的词句或者比较新奇的表达方式,与陌生化表达有相似之处。对这种有新鲜感的词句,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得在语言仓库中为它们腾出一块地方进行安置,也就是进行新的语言建构,以便以后再遇到这类词句时及时识别与灵活运用。
如在《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中,作者用“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了”来写安静是一种正常的表达,学生是熟悉的;当这些“静”都是为了“听同学们读课文”就是一种有新鲜感的表达,且不说鸟儿、蝴蝶作为动物根本听不懂读课文,更有树枝是植物连听觉都没有,但这些根本不会听的东西都“好像”在听,更突出了同学们读课文是多么的美妙动听,这就是陌生化表达造成的特别效果。
二、选择懂与不懂之间训练
学生升入中高年级之后,随着他们阅读经历的增多和阅读面的扩大,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他们或许看上去似乎不觉得陌生了,但也沒有熟悉的感觉。这种似懂非懂的状态,还需要教师抓住其中的模糊点进行真正突破,让相关的语言模式获得明晰的建构,自动生成“直觉”,形成语感。
如教学二年级下册《枫树上的喜鹊》这一课时,课文中有“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这样三个“一会儿”的句式在此前学习的课文中出现过,因此对学生来说似乎并不陌生。但在这一课中,这种句式中还藏着一个学生无法察觉的表达秘密,如果教师不选择这一模糊点,组织学生细加体会、琢磨,学生以后再遇到类似的句式只能徘徊在过去的那种似曾相识中而不能有新的发展。在这三个“一会儿”的句式中,最后一个“一会儿”写到的“教拼音字母”与下文要出现“喜鹊阿姨教拼音字母”在内容上有非常紧密的衔接关系;只有懂得了这一点,学生才能学会如何把一个句子往下续写的内在规律和要求,否则写起来可能就有些茫然的意味或者随便往下写。
三、在熟悉的地方找出陌生
阅读教学中,在面对很熟悉的语言表达方式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把词读成句,把句读成段,才能从中找出陌生的感觉来。
如教学《军神》一课时,课文中有这样的对话“……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一共多少刀?’‘72刀’”。这里面的“72刀”,就是一个数字加上一个量词,看上去很熟悉,容易一读而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加提示语的填空练习“‘72刀’年轻人( )地说。”学生一下子从中领悟了熟悉的数字加量词的组合形式表达出的淡定里所包含的坚毅和顽强的品质,这是特定语境中才具有的新感觉。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体现,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陌生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并进行内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