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19年的秘密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j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张汇款单
  
  2008年2月15日,楚天都市报编辑部收到了一张取款通知单,汇款金额1500元,汇款地址是武汉市汉口江岸区三阳路太平街8号,汇款人名叫“校正”。此前,编辑部曾收到过一封读者来信,署名正是“校正”,信写得情真意切,约1000多字,并说要寄来1500元。
  校正的来信,道出了一个埋藏19年的秘密。
  校正在信中说,自己是一个不讲道德的人,妈妈是一个违了法的人,因为妈妈在19年前,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截留挪用客户资金1500元。校正知道这个事情是3年前。当时,妈妈已病入膏肓,言语吃力,拉着自己的手再三叮嘱,有能力一定归还那笔钱!病床上的妈妈断断续续讲出一件事:1989年6月,她在单位上班时经手一个客户邮件,是从武汉汇往郑州的1500元钱,被郑州那边退回,汇款人叫程斌,汇款单上留言是帮战友兰明汇的。
  校正说,妈妈在临终前声音很小,当时自己脑子也很乱,具体记不太准。郑州那边收款人叫乔永霞或乔云霞,当时应是一名大学生,所在学校是郑州教育学院或郑州师范学院。
  那么,妈妈当年为何会挪用客户的汇款?为何在弥留之际才道出秘密?
  校正在信中讲述了妈妈当年的艰难:妈妈当时挪用虽说不该,但她也是没办法,因为从家庭来讲,她一人拉扯两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妈妈当时的工资不到100块钱,而校正和妹妹的各种开销很大,尤其是妹妹总生病。那笔钱从郑州退回时,妈妈曾根据落款去寻找,是武汉滨江饭店的客房号,服务员回忆说是几个当兵的。妈妈也打听到滨江饭店是武汉一个部队办的,因为宾馆住的人较多,所以很难找。妈妈当时也尽力了,也许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妈妈把别人的钱挪用了,并且一挪就是十多年。校正推测说,这十多年,妈妈肯定活得不轻松,心中总装着这事。不然,不会在临终前说出自己的遗愿。
  校正在信中诚恳地说,自己大学毕业4年多,现在条件虽说不算很好,但还那笔钱还是可以的。但自己却在妈妈去世后,把这件事不当事,认为只有妈妈一人知道,再说十多年了也没人查找。现在还回去,还到哪里?如果还给单位,那妈妈一生岂不是死后留下不好的名声。所以一直很犹豫,一拖再拖。
  校正说,一切都缘于那场晚会,否则自己这辈子都不想还了。2007年9月20日,中央电视台播放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暨颁奖晚会,面对全国道德模范,校正一度无语,彻夜难眠。在道德模范面前,校正羞愧、忐忑不安,最终在矛盾交织中作出决定,说出埋藏心底的秘密,替妈妈还上这笔良心债……
  校正的信中说,校正是自己的笔名,因为不想让人知道妈妈曾经干过不道德的事,请见谅。另外,1500元如果存在银行,19年该有多少利息?本想还上利息,但不知19年的利息如何算。今后有能力了,多回报社会以偿利息吧。信中,校正再三恳请媒体帮助九泉之下的母亲完成遗愿,帮忙在郑州和武汉寻找程斌、兰明、乔永(云)霞三人,向他们赔礼道歉!
  “程斌、兰明、乔永霞三位叔叔阿姨,这些年他们过得还好吗?会不会因为我妈当年的举动,让他们产生误会,伤害了他们之间的感情……”信中,校正发出深深的忏悔。
  
  “良心债”的主人
  
  2008年2月16日,楚天都市报在头版头条刊登报道,寻找这笔汇款的主人。
  该报记者也一直奔波,试图寻找到校正,但校正并未留地址和电话,汇款单上的地址是汉口太平街8号。当辗转找到该地时,此处已被夷为平地。原来,这里准备建高档住宅楼,原有住户均已搬迁,散住于各地。通过当地派出所查找,也无结果。
  当年,那张汇款单上的地址是汉口滨江饭店。但该饭店负责人说,1989年,饭店主要接待全国各地军方的会议代表,有的代表长住几个月,信中提到的程斌、兰明应是当年入住宾馆的军人。因时间太久,当年入住登记表均已毁失,难以查找。
  接下来,通过武汉警方人口查询系统得知,仅武汉市符合年龄条件的“程斌”多达68人,名叫“兰明”的有两位。多方查找后,仍无结果。
  2008年2月17日,河南大河报得知“良心债”故事后,觉得一个人做了错事甚至违法的事情并不可怕,难得她鼓起勇气让良心回归。于是从2008年2月18开始推出寻找“良心债”主人的报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而能改,善莫大焉!许多读者认为,校正妈妈当年的做法是犯了法,但社会应该多一些宽容和谅解,这种行为值得敬佩和称赞。
  据了解,2003年郑州教育学院与郑州师范学校合并,现为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称郑州师专)。2月18日,在位于郑州北大学城的郑州师专,档案室工作人员在档案库房内,翻找出尘封近20年的文书档案。在标注为“郑州教育学院87级中文专业”的文书档案上,发现了一个叫“乔云霞”的名字,这是一张盖有河南省教委招生办公章的高校录取新生花名册,录取号为“010810379”。档案显示:乔云霞,1967年3月出生,河南新郑县(现新郑市)一中毕业,以高考462分的成绩被录取。
  档案室工作人员推测说,乔云霞1987年考入郑州教育学院,应于1989年毕业。如果1989年6月武汉那边给这边汇款,乔云霞可能毕业离校了,所以汇款才被退回。这个“乔云霞”可能就是当年的收款人。
  很快,有人提供出乔云霞的电话,乔云霞走进人们的视野。
  拨通乔云霞的手机,她所报出的个人情况与郑州师专提供的档案信息相吻合,她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也与该校一致。电话中,乔云霞很是惊讶激动:“将近20年了啊,我第一次听说这件事!”
  乔云霞说,自己在1987年9月到1989年7月在郑州教育学院读书,毕业后分配到了新郑市龙湖中学,一年后调到了新烟中学。哥哥乔根法在北京部队服役多年,前年刚刚转业到北京丰台区政府工作。乔云霞知道哥哥有个战友叫兰明,可从来不知道他寄过钱啊!
  乔云霞的哥哥乔根法回忆:当年服役的部队是解放军总后勤部通信总站,自己在连队当指导员时,兰明是他的通信员,印象中应是湖北黄冈人。同一批湖北兵中,还有林国才等人。乔根法说,那时,战友们都熟悉自己家的情况。不过,他从不知道兰明曾给妹妹汇款的事儿,如果说兰明真寄了钱,一定是想帮忙!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时间太久了,暂时没有兰明的消息。
  
  宽厚的原谅
  
  郑州。乔云霞出现在公众面前。
  这位平凡的女子卷发,戴眼镜,朴实的笑容,直爽的话语。乔云霞说,自己当年家里的日子很苦很苦,在部队的哥哥乔根法是家中的顶梁柱。
  乔云霞老家在新郑市龙湖镇农村。乔家兄妹7人,乔云霞排行第六,上有三个姐姐、两个哥哥。家里孩子多,日子不好过。那几年,家里一连走了三个亲人:1981年爷爷去世;1983年2月,家里最小的妹妹年仅15岁时患脑瘤离开人世;1983年6月,父亲也因病去世。
  那时家里的两间草房,晚上能看见星星。人家下雨往家跑,乔云霞往外跑,因为怕房子塌了砸在里面。1983年,初中毕业的乔云霞考上了新郑一中,可她不想再上了,因为家里实在供不起了。这一年,乔云霞的大哥乔根法已到部队当兵4年,刚刚提干,是大哥给了妹妹最大的支持。
  乔云霞高中读了4年(复读一年),一个月30元;大学读了两年,一个月40元。这6年时间里,都是大哥供的。记得有一次,有张汇款单只写了学校班级,没有名字,班长一看是从北京部队寄来的,直接交给了乔云霞。因为哥哥每月寄一次钱,班长太熟悉了。可以说没有哥哥的支持,就没有今天。那时,读中文专业的乔云霞有个愿望,将来一定要写一篇小说或者一本书,主人公就是大哥。
  乔云霞说,记得考上大学时,哥哥写信说,战友们也都高兴,说要好好庆祝一下。上大学后,喜爱文学的兰明和乔云霞成了笔友,两人相互通信谈论文学。通过几封信,乔云霞比兰明大两三岁,信中,兰明管乔云霞叫姐姐。兰明还给乔云霞寄过一张穿军装的照片,人瘦瘦的,长得文质彬彬,特别精神。不过,时间这么久,信和照片现在都找不到了。
  乔云霞推测:如果兰明当年汇了款,一定也是想帮哥哥,想帮我们家熬过难关。但现在时隔多年,乔云霞无法联系到兰明。她甚至有些担心,兰明当年的汇款帮助行为未及时得到回应,会不会引起他的误会。
  对于校正的1500元汇款。乔云霞说,这钱绝对不会要,女邮政员一念之差做了错事,因此背负十几年的痛苦煎熬,到病逝前终于艰难说出秘密,说明她真的还是个好人,太不容易了,我们没有理由不原谅她!
  乔云霞希望找到兰明,向他当面致谢,也希望见到校正,向他表示尊敬之意,并一道告慰母亲的亡灵。乔云霞说,自己身为母亲,不希望替母还债的校正自责,也不愿意看到有人谴责他,应该允许人犯错误,只要改了就是好人。
  事实上,乔云霞一直心怀感恩情结。作为一名教师,她教过的学生中,有不少是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她从来都是不声不响地帮助他们,并经常告诉孩子们,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学做人。
  
  真相大白
  
  2008年2月20日。湖北武汉。
  在乔根法的战友林国才帮助下,兰明现身。兰明现在家住汉口江岸区,瘦瘦的,个头不高,身穿黑色皮夹克,腰杆笔挺,看上去精明强干。兰明说,自己1993年退伍后,在武汉汉正街做服装生意,现在生活得很好。
  兰明是黄冈武穴花桥镇团山河村人,1985年10月入伍到北京,被分到北京总后通信总站,负责收发电报。当时叫兰纪明,乔根法是连队的指导员,兰明给他当过通信员。
  兰明感叹,指导员太不容易了。当年,战友们都了解指导员兄弟姐妹多,家境贫寒,兰明总是帮他到邮局汇款。兰明清楚的记得,指导员一个月工资98元,每月除了给上学的乔云霞寄钱外,还要给家里的弟弟、爱人寄一些。指导员从不抽烟、不喝酒,那点津贴全都接济了老家。每年春节探亲假,指导员从来没回去过,总是把假期攒到收麦子的时候,回去帮家里干农活。
  兰明说,指导员为人正直、宽厚,对战士很照顾,大家都很敬重他。兰明的脾气不好,跟指导员下棋输后就会把棋摔在桌上,但指导员从不计较。那时候,兰明、林国才曾和指导员一道,在团部后面的山上刻下各人的名字,约定要做一生的战友和朋友。
  1987年底,兰明离开北京调到位于湖北汉川的沉湖基地。临分别时,指导员说:“兰纪明,你把中间的纪字去掉,叫兰明多响亮!”从那之后,就改名叫兰明了。
  回湖北后,兰明每月津贴涨到了30多块钱。同时谈了女朋友,对方家在武汉,就在著名的汉正街做生意,常常寄钱给兰明,一次就是一两千块,兰明不抽烟不喝酒,基本上都存了起来。那时兰明的存款有上万元,战友们常常开玩笑说他是万元户。
  兰明在部队时特别爱好文学,曾以东方旭的笔名发表很多文章。1988年底,兰明被基地送到武汉大学新闻系进修。此时,乔云霞正在读大学中文系,两人就互相通信,谈论文学和人生。
  1989年春,兰明去北京办事见到了指导员。战友见面无比兴奋,兰明从谈话中了解到,指导员的家境仍然困难,乔云霞的大学费用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于是,他想资助乔云霞完成学业,减轻指导员的负担。
  1989年5月,兰明从存款中取出1500元,转托襄樊籍战友程斌帮忙寄给乔云霞。但是,汇款后一直没有收到乔云霞或指导员的回信。后来,他又给乔云霞写过一封信,委婉提到汇款的事。可那时乔云霞已毕业,估计这封信一定没收到。
  1990年,兰明在北京见到指导员。他很纳闷,指导员还是只字不提。兰明不好意思主动询问,只能在心里猜测:是不是程斌没有寄出这笔钱?后来,兰明跟程斌失去了联系,1500元成了一个谜团。
  再后来,兰明每次去北京,都会想起这件事,困扰了十几年。说内心话,这些年兰明一直有些误会程斌。如今,种种疑惑顿然释怀。
  回归现实,面对1500元良心债。兰明说,校正的母亲也是为生活所迫,能在临死前把这件事公之于众,需要很大的勇气。况且这么多年来,她倍受煎熬,乔家不责怪她,自己也不会。对于校正为母亲赎过的勇气,兰明感到由衷地钦佩。
  2月21日元宵节,乔云霞和兰明一家通了电话。时隔20年后,两人依然相谈如故。电话中,兰明询问乔家生活现况,询问乔云霞是否还写文学作品。得知乔家生活工作都很好后,兰明祝姐姐一家越过越幸福。电话那头的乔云霞说:我们家永远都会记得,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你帮助了我们。虽然这笔钱没有收到,但钱背后的情义,是我们家一生的宝贵财富。
  姐弟俩谈起校正,更是感慨万千。乔云霞希望校正不要再为母亲一念之差的过错而自责。兰明说,校正的行为校正了他母亲的一时过错,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对于1500元汇款的去向。兰明说,他和爱人目前在汉口百步亭开了家印刷公司,生活殷实,如果乔云霞现在不需要这笔钱,他同意将这笔汇款还给校正,就算当年对困难家庭的资助。然而面对转赠,校正给媒体写信说,表示“万万不能接受,心更加沉重,更加有愧”。2008年2月25日,经过协商,这笔钱将捐给河南新郑市新烟中学的贫困学生。
  
  1、宽厚的乔云霞原谅了女邮递员。
  2、“校正”的那张1500元汇款单。
  3、兰明夫妇和乔云霞通电话。
  4、兰明(中)由衷钦佩“校正”为母赎过的勇气。
  
  通联:450053郑州市丰乐路7号宝丽花园7号楼2-602 吴怀杰 收
  作者单位:河南商报(请不要将稿费寄单位)
  电话:0371-63579322 手机:(0)13598802194
  QQ:411356834
  E-mail: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7月21日,中华慈善总会包虫病治疗中心和解放军第302医院技术帮扶医院挂牌仪式在拉萨举行。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西藏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为挂牌仪式揭幕。西藏自治区卫计委书记王亚蔺致欢迎辞。中华慈善总会会长李本公发表讲话。解放军第302医院副院长李进、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王芹华分别代表医院发言。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自治区副主席多吉次珠、民政部党组成员、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詹成付等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出席
周末带着女儿去郊外爬山。初春的早晨风和日丽、碧空如洗,来爬山游玩的人络绎不绝。女儿在室内猫了一个冬天,看到了青山绿草、红花绿柳,她就像一只飞出笼的小鸟,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面。我紧跟在女儿身后,山上嫩草吐绿、空气清新,婉转的鸟鸣在林间跃动,我和女儿说说笑笑地向山上爬去。  来到了山顶,我和女儿坐在一块光滑的青石上,有些累了,坐下来边喘着气,边瞭望远处的田野耕地。山顶上驻足了不少人,晒着阳光,望着远处的
小时侯,总觉得慈善是别人的事,离我非常遥远,我常常趴在窗口痴想,能有一位救世主,一位大慈善家帮助我贫困的家从此不再贫困……   等啊,盼啊,这一天,他终于来了,但他来时我的心却笼罩着一层难以褪去的纱。二零零二年六月九日,这是一个镇安人都铭记于心的日子。那是一个晴朗的星期五,满怀愉悦的我背着小书包哼着歌回家,临走时,我又看了学校一眼,学校的样子定格在我的大脑,也注定从那以后只能定格在我的脑海。平静
四月的江城,花香沁人,书香四溢,在全市如火如荼开展创建“读书之城”之际,武汉市慈善总会也适时推出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传播慈善文化,普及慈善理念,让爱在青少年心中成长。   4月23日下午,由市慈善总会、武汉万达东湖置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举办的“慈善文化进校园暨《慈善读本》阅读征文大赛(武昌赛区)”启动仪式在武昌区棋盘街小学举行,向首批5所小学发放4200册慈善读本。   小学版《慈善读本》像
2012年2月17日,“天津市劳模先进人物健康查体暨关爱劳模健康行动”启动仪式在天津市职工医院隆重举行。天津市总工会副主席黄淑玲、天士力集团总裁吴迺峰等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此次活动天士力集团向广大离退休劳模捐赠了价值187.5万元品牌产品复方丹参滴丸,把健康送给曾经为天津的建设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劳模们。   天士力集团以全面国际化为目标,全力推进“一个核心带两翼”大健康产业高端化,已经形成了以生
罗曼·罗兰说:“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是一颗歌唱的心的和声。而灵魂最美的音乐是慈悲。”说的很对,不是吗?拜读了《慈善读本》后,我了解了更多的关于爱与奉献,更多的关于理解、尊重与平等。   这本书将慈善这个庞大的主题分为六个部分。不仅告诉我们关于慈善的方方面面,更为重要的,它为我们诠释了怎样才能做到行动上的乃至精神上的慈善。   说到精神上的慈善,我不由想起了一种病毒——AIDS,艾滋。它被称为
中国现代慈善在重大灾难捐赠和志愿服务等方面曾展示过自己的无比辉煌。在那些特殊的日月,中华民族的伟大爱心被激发得淋漓尽致,它所释放出的社会正能量令人倍感骄傲和自豪。但那些“热月”过后,某些慈善组织、慈善人物和行为也曾遭到抨击和诟病,一股股巨大的舆论潮让人们感到爱心受到亵渎,似乎以往的慈善一无是处。经过几番大起大落之后,人们对慈善的认识、评价逐步变得更加客观和理性。现代慈善在制度和行为的规范上也日趋成
我喜欢一个人,安静地蹲在地上,抬头仰望着天空,猜想着那一片云飘走后天空会出现什么东西。然而,尽管连最后一片云都已飘走,而天空依旧是那千年不变的天空。也许这就是现实。   “没有人比我更爱你!没有人比我更懂你!”爸爸差点要吼出来了,然而这句话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时候却又那么的脆弱……我明白,爱情于我实在言之尚早,我没有资格去谈“爱情”。但,我还是在这个错误的时间做了错误的选择。   “你们,很难有结
10月9日上午,一位年轻人来到黄岩区慈善总会,送上一份感动人心的感谢信和绣有“慈善阳光”四个字的锦旗。朱锋会长接过锦旗并与他合影。  这位年轻人叫叶震满,今年34岁,黄岩西部富山乡坑头村人,坑头是有名的富山穷地僻乡,并非靠山致富,而是祖祖辈辈靠天吃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地方。年轻人都走出大山,外出打工经商,留在村里的老老小小,面朝黄土背朝天,艰难地维持着低水平的生活。  为了改变命运,叶震满认准
“英国小说之王”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英国文学史上唯一可以同莎士比亚相媲美的伟大作家。在近38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先后共完成了14部半长篇小说,20余部中篇小说,数百篇短篇小说以及大量杂文、游记、戏剧、小品和演说词等。更为可贵的是,狄更斯不仅是一位知名作家,更是一位相当自觉并具有使命感的良好公民,一生积极从事慈善事业,为无数身处黑暗与饥饿之中的贫困者带来希望与光明。     狄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