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要采用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视域下整合多篇文本开展阅读活动,使学生掌握同类议题文本的阅读分析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自主阅读能力,从而有效保证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实现阅读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策略探究
引言
由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人们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法,将群文阅读方法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语文学习效果。
一、群文阅读教学概念辨析
“群文阅读”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说法,但这种阅读教学其实在古代就已经被使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在教授自己的弟子时运用了“举一反三”的方法,要求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个”的知识,运用到这一“类”问题之中。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群文阅读的最初体现。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演变,群文阅读变成了一个清晰明确的概念,它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围绕一个议题,选择多个文本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规定了阅读时间,并且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相关文本的阅读。这种阅读不仅能够保证一定的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更能使学生在阅读一系列文本后,通过比较辨析,发现这些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群文阅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进步,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改变教学习惯。以往在教学中,更多的是教师的讲,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而群文阅读则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讲解,而是出示具有关联的文章,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做出进一步的思考。这样的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一言堂”教学模式,更多地关注文本本身,寻找文本的相似之处,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因此,群文阅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朝着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
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群文阅读的核心是明确一个合适的主题,围绕特定主题,选取相关文本,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主题,那么教师在选择文本上会产生疑惑,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不能依据所制定的主题开展教学,最后学生并不知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因此,明确议题是开展群文阅读的首要任务。一般而言,议题可通过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确定。从形式上来说,某一同一文体更有助于学生辨别写法上的不同。
例如,以《屈原》《天下第一楼》《枣儿》为例,教师可以采用群文教学策略,将老舍的《茶馆》和曹禺的《雷雨》与这三篇戏剧相结合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从戏剧种类、戏剧手法、戏剧内容三个方面去分析戏剧的异同,感受戏剧冲突、情节和语言的特点。在戏剧种类中,《屈原》《茶館》属于现代戏剧中的经典之作,教师要让学生自主阅读这两部戏剧,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两部剧在历史、现实、人物、情感和结构方面的不同,揭示两部戏剧的艺术价值;在戏剧内容中,《天下第一楼》和《雷雨》对人物刻画十分生动,并且人物个性鲜明、矛盾冲突强烈,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各色人物的刻画为视角加深对戏剧内容的理解;在戏剧手法上,《枣儿》与《屈原》的创作手法相同,均采用了象征手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两部戏剧的创作手法、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使学生对戏剧阅读产生浓厚兴趣。但是,在选择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选取的事物之间要有联系。如果选取的文章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它们无法进行比较分析,那么群文阅读教学也就无法进行。只有选择具有联系的事物,才能就联系展开教学。
(二)要强调多角度地看待事物。同一种事物在不同文体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就这一事物进行群文阅读是很有意义的,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对这一事物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以秋为例,自古以来,有关秋的描写有许多,不同的职业看待秋也是不同的,就秋这一事物,选取教材中所涉及的课文,重新安排顺序,探究秋这一事物的丰富意蕴。将不同人笔下的秋,不同职业的人笔下的秋进行比较,学生对秋的理解不会止步于这是丰收的季节,或是单纯理解为一个季节。
(三)要关注事物的矛盾之处。矛盾出处必定会使学生产生疑惑,如果教师能够在矛盾之处加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可以得到改变,促进思维的发展。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将不同的观点呈现给学生,就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以荷花和牡丹为例,在刘禹锡看来,“芙蕖净少情”,荷花因为过于清高而显得有些寡情。但在周敦颐看来,荷花是高洁的象征,他以荷花自喻,表明自己的志向。同是写荷花,不同的人却又不同的看法。刘禹锡借荷花衬托牡丹的国色天香,而周敦颐确认为牡丹“宜乎众矣”,这其中的矛盾值得思考。
群文阅读是围绕议题整合多个文本进行阅读思考的一种教学模式,将群文阅读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助于扩大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发展学生多种思维能力。教师要从文本体裁角度出发设置议题,围绕古诗、小说、戏剧和散文等体裁开展群文阅读,使学生掌握多篇文本的表达技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计划的不断深入,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以核心素养为教育前提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拓展是教育界一个重要课题。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有效的措施。通过群文阅读可以使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俞浩媛.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J].新课程.2021.(29):202.
[2]张荔霞.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组合选文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29):203.
[3]唐朝峰.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策略[J].读写算.2021.(20):173-174.
[4]王晓越.以群文阅读助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1.(20):109-110.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策略探究
引言
由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人们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群文阅读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方法,将群文阅读方法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语文学习效果。
一、群文阅读教学概念辨析
“群文阅读”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说法,但这种阅读教学其实在古代就已经被使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在教授自己的弟子时运用了“举一反三”的方法,要求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个”的知识,运用到这一“类”问题之中。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群文阅读的最初体现。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演变,群文阅读变成了一个清晰明确的概念,它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围绕一个议题,选择多个文本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规定了阅读时间,并且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相关文本的阅读。这种阅读不仅能够保证一定的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更能使学生在阅读一系列文本后,通过比较辨析,发现这些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群文阅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进步,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改变教学习惯。以往在教学中,更多的是教师的讲,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而群文阅读则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讲解,而是出示具有关联的文章,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做出进一步的思考。这样的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一言堂”教学模式,更多地关注文本本身,寻找文本的相似之处,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因此,群文阅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朝着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
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群文阅读的核心是明确一个合适的主题,围绕特定主题,选取相关文本,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主题,那么教师在选择文本上会产生疑惑,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不能依据所制定的主题开展教学,最后学生并不知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因此,明确议题是开展群文阅读的首要任务。一般而言,议题可通过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确定。从形式上来说,某一同一文体更有助于学生辨别写法上的不同。
例如,以《屈原》《天下第一楼》《枣儿》为例,教师可以采用群文教学策略,将老舍的《茶馆》和曹禺的《雷雨》与这三篇戏剧相结合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从戏剧种类、戏剧手法、戏剧内容三个方面去分析戏剧的异同,感受戏剧冲突、情节和语言的特点。在戏剧种类中,《屈原》《茶館》属于现代戏剧中的经典之作,教师要让学生自主阅读这两部戏剧,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两部剧在历史、现实、人物、情感和结构方面的不同,揭示两部戏剧的艺术价值;在戏剧内容中,《天下第一楼》和《雷雨》对人物刻画十分生动,并且人物个性鲜明、矛盾冲突强烈,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各色人物的刻画为视角加深对戏剧内容的理解;在戏剧手法上,《枣儿》与《屈原》的创作手法相同,均采用了象征手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两部戏剧的创作手法、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使学生对戏剧阅读产生浓厚兴趣。但是,在选择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选取的事物之间要有联系。如果选取的文章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它们无法进行比较分析,那么群文阅读教学也就无法进行。只有选择具有联系的事物,才能就联系展开教学。
(二)要强调多角度地看待事物。同一种事物在不同文体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就这一事物进行群文阅读是很有意义的,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对这一事物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以秋为例,自古以来,有关秋的描写有许多,不同的职业看待秋也是不同的,就秋这一事物,选取教材中所涉及的课文,重新安排顺序,探究秋这一事物的丰富意蕴。将不同人笔下的秋,不同职业的人笔下的秋进行比较,学生对秋的理解不会止步于这是丰收的季节,或是单纯理解为一个季节。
(三)要关注事物的矛盾之处。矛盾出处必定会使学生产生疑惑,如果教师能够在矛盾之处加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可以得到改变,促进思维的发展。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将不同的观点呈现给学生,就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以荷花和牡丹为例,在刘禹锡看来,“芙蕖净少情”,荷花因为过于清高而显得有些寡情。但在周敦颐看来,荷花是高洁的象征,他以荷花自喻,表明自己的志向。同是写荷花,不同的人却又不同的看法。刘禹锡借荷花衬托牡丹的国色天香,而周敦颐确认为牡丹“宜乎众矣”,这其中的矛盾值得思考。
群文阅读是围绕议题整合多个文本进行阅读思考的一种教学模式,将群文阅读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助于扩大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发展学生多种思维能力。教师要从文本体裁角度出发设置议题,围绕古诗、小说、戏剧和散文等体裁开展群文阅读,使学生掌握多篇文本的表达技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计划的不断深入,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以核心素养为教育前提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拓展是教育界一个重要课题。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有效的措施。通过群文阅读可以使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俞浩媛.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J].新课程.2021.(29):202.
[2]张荔霞.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组合选文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29):203.
[3]唐朝峰.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策略[J].读写算.2021.(20):173-174.
[4]王晓越.以群文阅读助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1.(20):109-110.